这首词,景物描写以高和远为主要特征,尽显毛泽东的胸襟与眼界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战略家的胆略和气魄,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战胜一个个困难,冲破一个个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他胸怀的宽广、目光的远大,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抱负上,在诗词创作中也多有体现。

这首词,景物描写以高和远为主要特征,尽显毛泽东的胸襟与眼界

写于1935年10月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胸怀的宽广和目光的远大。词中,毛泽东所选择的意象,都具有“”和“”这两个特征。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红军长征已快要结束了。过六盘山是1935年10月7日,12天之后,由他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便胜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六盘山位于宁夏固原县西南方向,最高峰海拔3500多米,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这首词,景物描写以高和远为主要特征,尽显毛泽东的胸襟与眼界

长征快要结束,这虽然是一个阶段性胜利,但毛泽东心情并没有因为这个胜利而轻松,以他的胸怀与格局,他想的是更长的革命道路,需要面对的是更复杂的斗争。因此,这首词的笔调显得很凝重,表达出更沉重的思考。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词的首句,毛泽东便把目光投向高远,极目远望,高高的天空,淡云朵朵,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看不见为止。

高远的天空,融入天边的大雁,毛泽东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意象入词中,是因为这两个意象含有高和远的词性特质,更符合自己思考长远的主观思想状态,主客观的高度吻合,让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了客观附着物。

这首词,景物描写以高和远为主要特征,尽显毛泽东的胸襟与眼界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一句,表达的是毛泽东坚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这里的长城,具有象征意义。一是代表长征的目的地———陕北。从上下句的关联性来分析,屈指行程二万,自然应该是这一象征意义。但是,从毛泽东具有宽广的伟人胸怀角度分析,这一句的象征意义绝不仅仅限于这个层面,更大的象征应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强大的人民武装,推翻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这一更伟大的目标。

长城,在毛泽东的这首词中并不是实指,而是取它的象征意义。“不到长城非好汉”,意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既表达出豪迈的英雄气概,又体现出誓言一样的坚定信念。

这首词,景物描写以高和远为主要特征,尽显毛泽东的胸襟与眼界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站在高高的六盘山上,看风卷红旗猎猎,毛泽东的胸中,自然会有豪情在涌动。这一句,虽然是写实,但仍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红旗,象征着这支红色的武装力量,经过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即将到达目的地,这支红色的火种,必将形成熊熊的燎原之势。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缨,长长的绳子。此句中比喻为革命的武装力量,典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意思是说,我愿用这根长绳把南越王擒绑过来献给阁下。苍龙,这里指凶恶的敌人。全句意为:如今我们己经拥有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不知什么时候能把敌人彻底消灭?

这首词,景物描写以高和远为主要特征,尽显毛泽东的胸襟与眼界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虽然是一个设问句,但它表达的却是肯定的语义。这种表现形式在古诗词创作中比较常见。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词中的设问即是肯定语,意为美丽的江南实在令人回忆。毛泽东这首词中的设问,表达的就是肯定的语义,意为我们今天己经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最终,一定会战胜敌人的!设问语句能产生比肯定语句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高高的天空、远飞的大雁、遥远的长城以及六盘山的高峰,选择这些具有高和远特征的意象进入词中,是毛泽东这首《清平乐.六盘山》最显著的特点,营造出旷远、幽深的词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选择哪一类意象入词,表面上看是个个人喜好问题,实则还是由性格特征决定的。是作者胸襟、抱负与格局的体现。站的高,看的远,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的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