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国产车做的比合资车重?

福相关注


汽车重量和汽车车身钣金厚度,钣金材料密度,内饰用料密度和质量,线束重量,发动机变速器重量,底盘系统重量有关。汽车本身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不是说汽车越重越好,如果说汽车技术比较好的基础上,在保证汽车性能前提下,汽车重量越轻越好。



大家想一下,现在汽车正在向轻量化,低成本化转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整车加速感,降低车辆油耗,同时也可以节省用料,降低成本。如果车辆各个方面都保证正常,比如耐久性,行驶稳定性,甚至车辆碰撞性能也不错,车辆肯定是越轻越好。




为什么国产车重量比合资车重呢?

我们都知道,国产车钣金强度相比于合资车是弱一些的,但是为了保证汽车稳定驾驶性,必须要提高车身钣金强度,这样只能通过增加钣金厚度来增加强度。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国产车用料实惠,这是一方面原因。

内饰用料质量高,车辆配置也高。同级别车辆,国产车在车辆配置方面直接完胜合资车,如果车辆配置高,对于汽车来讲,线束增多,内饰用料重量也比较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车辆的乘坐感和驾驶感。所以,汽车重量增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针对于汽车三大件,国产车为了增强三大件使用寿命和强度,三大件重量也稍微高一些。

汽车重量大并不一定代表车辆好,质量和重量是两码事,但对比同性能汽车,重量越低,车辆越好。


汽车概况


我来说下这个问题,本人是电子专业的,车龄比较长,曾经也是相关汽车相关的,但是早改行了,毕竟不是汽车领域的,我特意请教了我夫人,她是汽车领域的,曾在两个主机厂工作过,现在也是某上市乘用车某上市公司任部门部门研发经理,确实是国产车普遍比合资车重,重量大部分来自底盘,尤其是很多国产车企逆向开发合资的底盘结构,比如长城采用crv,BYD部分采用丰田和本田的逆向开发,国产采用的材料达不到合资车强度等参数标准,只能加大材料厚度和数量,尤其关键的一些结构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关键的安全件和合资车供应商是一样的,比如气囊,铰链等,热成型钢材等,所以很多国产车安全性还是值得信赖的,但是车重确实也是不争的,抛开发动机变速箱等因素车重会导致油耗加大。


画沙聚米


只要对汽车圈稍有留意,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国产车普遍做的比合资车更重,在SUV车型上尤为明显。

中外车型整备质量对比

比如从市场上主流的紧凑级轿车来看,除了全新的TNGA架构的丰田卡罗拉以外,合资紧凑级轿车的整备重量通常在1.3吨以下,比如轩逸仅仅1238kg。而国产车的整备重量基本达到1.3吨甚至1.3吨,比如领克03重达1454kg,快赶上紧凑级SUV的重量了。

再看紧凑级SUV方面,除了基于TNGA架构的丰田RAV4,和本田CRV以外,奇骏和途岳的重量都不到1.5吨,而国产紧凑级SUV的重量基本都超过1.5吨甚至达到1.6吨,这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合资车型更轻是因为车身轻量化做得好?

现在的汽车自媒体有一股泛泛而谈的风气,似乎知道了几个高级词汇就很懂车一样。我很反对一谈合资车就是高级,一谈车轻就是车身轻量化,似乎只有合资车才懂得怎么做车身轻量化。车身轻量化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不假,但是我们不能脱离价位空谈车身轻量化。车身轻量化的前提是什么?是保证强度和效果,如果一种材料强度相同甚至更高,重量更轻,价格还更便宜,车企是脑袋抽抽了不用这种材料?

所以,车身轻量化的代价往往就是成本的上升,像捷豹XFL全铝车身,车身仅仅1297kg,宝马M4采用碳纤维传动轴,奥迪A8用热成型超高强度合金钢,这才叫车身轻量化。你一台10多万的车,大家用的都是基础的车身轻量化方案,你凭什么说自己因为车身轻量化做得好所以车重轻?如果这个价位合资车车身轻量化做得好,怎么解释丰田的车自从换了TNGA平台之后做的都比其他合资车更重?而且安全性还更好?30万以下别谈车身轻量化。

为什么国产车比合资车更重?

所以在30万以下的价位,如果国产车比合资车更重,其实无关车身轻量化,就是以下几个原因:

1、车身框架用料更扎实。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车重不能完全衡量安全性,但是在20万以下的价位,车轻安全性大概率做不好。而且从中保研碰撞测试可以看出,除了丰田以外的合资车,并没有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优势,反而不断刷新下限。

2、配置更高。如果对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和国产车,你会发现两者配置的差距巨大。而大部分的配置都会增加一些车重,特别是,累积下来就是不小的数字,所以一般高配车型都会比低配车型更重。

3、合资车减配严重。减配后排钢板、防撞梁、隔音材料、备胎、车顶加强筋、悬挂用料......合资车减配的方式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车身重量的减轻。

尾巴:10年前的国产车确实是“傻重笨粗”的典型,连基础的车身轻量化都做不好,不得不用更厚的钢材来弥补强度的缺失,但是这几年,从车身轻量化方面来看,30万以下的价位,合资车和国产车差距不大,真正差的是国人对合资车和国产车的包容度,你能想象机油门、失速门发生在国内车企身上会发生什么吗?你能想象国内某车企像大众一样,20万的车型被撞断A柱B柱会发生什么吗?国人对国产车的宽容度实在太低了,让国内车企的容错率太低。最后,我想呼吁大家,别再戴着以前的眼光看国产车,国产车正在越来越好。


老司机侃侃车儿


国产车是不是比合资车更重,我们还是先看看数据。我们看看几款紧凑型SUV的情况。

哈弗H6:整备质量1580~1720kg;尺寸4600/1860/1720mm。

吉利博越:整备质量1565~1745kg;尺寸4600/1860/1720mm。

长安CS75:整备质量1625~1771kg;尺寸4600/1860/1720mm。

本田CR-V:整备质量1501~1716kg;尺寸4585/1855/1679mm。

日产奇骏:整备质量1480~1614kg;尺寸4675/1820/1722mm。

大众途观:整备质量1545~1600kg;尺寸4506/1809/1685mm。

就以上这几款车来说,三款自主品牌在车重表现上并不差呀。除了出了名的轻的日产奇骏(为了轻,奇骏采用了塑料尾门),本田CR-V和大众途观不算是拉开优势吧。特别是途观,在尺寸小一号的情况下,车重控制其实不如三款自主品牌。

当然,题主说的是“为什么一些国产车做的比合资车重?”,我以上可能有些偏题,把这些放在前头是希望提问不要带节奏。

我们再回到题主的提问上来。根据我的经验看,确实有一些国产车做得比较重。个中缘由有很多,毕竟轻量化涉及到舒适性、安全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通常来说,轻量化的手段有三种:

1. 材料轻量化。比如采用更轻的铝合金、碳纤维或者工程塑料等。

2. 结构轻量化。就好比用框架结构取代面板结构,材料使用更少了,但强度因为结构优化的原因依然能保证。

3. 工艺轻量化。这种大家接触的比较少,说的是通过更先进的工艺,减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用料,以此来降低重量。就好比给豆浆里面加糖,通过控制最佳的加糖比,既能保证甜度足够,又能保证糖不会浪费(您肯定遇到过喝完豆浆后,杯底还有糖的情况)。

以上三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内自主品牌众多,受到的压力又大,对轻量化的投入自然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东拉西车


我觉得这并不一定哈,大家有这种想法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碰撞

大伙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国产车与合资车的碰撞信息,无一例外都是国产车“完胜”,于是大伙都会认为国产车车重、皮硬安全,但这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哈。因为碰撞瞬间,它与二者之间的碰撞角度及本身的车身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谁重谁安全!不过可以自豪的是,国产车对于碰撞安全这块是比较注重的,大部分国产车企都拥有自己的碰撞试验室!

2、轻量化

轻量化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但其中必定涉及到多种新材料的运用,如高强钢、复合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等,但这用上这些材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这对于本是利润捉襟见肘的国产车不怎么敢尝试,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而再看看合资车,利润高,新材料各种运用。这是导致国产车轻量化做的没合资车好的一方面。这是导致同级别车中,国产车重的原因之一。

3、发动机

汽车各零部件重量占比中,发动机无疑排行老大,但目前国产车发动机技术与国外品牌比起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同等排量发动机,你可以发现国产车的发动机通常比较笨重,中国品牌仍需努力!因此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大伙留言互相学习探讨哈!


皮特爱飞车


就汽车重量而言,自主品牌汽车确实有"优势"。同级别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车相比,自主品牌汽车总会重一两百千克。那么问题来了,全球车企都在追求轻量化设计,为什么自主品牌汽车还那么重呢?



轻量化设计确实是趋势,因为优点多多。车子轻了,那么起步加速会更快,刹车距离也会变得更短,车子灵活性也会得到提升,也会更加的节油。实际上我们自主品牌汽车也在追求轻量化设计,这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自主品牌汽车还是会更重一些的。

自主品牌汽车更重的一个原因是配置丰富。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晚,没有什么历史底蕴,与合资车抗衡还是有很多不足。为了打动消费者增加竞争力,自主品牌汽车会有相当丰富的配置。而这些丰富的配置,自然会增加汽车的重量。



第二个原因,材料的限制。首先来举个例子吧,工地上同样是500吨的吊车,日本神钢和德国利勃海尔的吊车会更小更紧凑一些,而国产的吊车会大一圈。为什么国产吊车会更大一些呢?还是钢材强度和弹性的问题。同样自主品牌汽车金属材料也会有这种问题,所以会更重一些。还有自主品牌汽车铸铁发动机用的比较多,而合资车铝合金发动机用的多,铸铁发动机自然要比铝合金发动机更重了。

第三个原因,自主品牌汽车很少偷工减料。自主品牌汽车用料还是非常厚道的,而有些合资车仰仗着不错的销量无底线的简配,例如简配很重要的防撞梁,甚至有些车子因为简配出现了断轴的问题,令人痛心。合资车而简配雾灯、隔音棉等实在正常不过。



自主品牌汽车轻量化做得相对逊色一些,但是却相对厚道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车相比核心技术方面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自主品牌汽车也是越来越好的。希望我们自主品牌能够不沾沾自喜,能够再接再厉,能够注重技术研发投入,为民造福。


小强说说车


说到国产车中的“公路坦克”,很多人第一个能想到的比亚迪,在网上也的确流传着很多关于与比亚迪较量后惨败的车型图片。这一方面除了是比亚迪某些部件用料比较实在以外,敦实的车身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比亚迪汽车的这种表现,很能代表我们国产汽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汽车自重比较大,这当然也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直观的就是这类车的油耗会比别人高出不少。那么在现在全球汽车越来越追求轻量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国产车为什么还是要比合资车重很多呢?


由于我们日常使用的乘用车绝大部分都是承载式车身结构,因此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在车身框架和其他可能会影响车身结构变化的地方,采用高强度的钢材以外,汽车的其他部位基本都可以进行轻量化的处理,而且发动机还可以采用铝制缸体来进一步减轻汽车的自重。但这种对汽车进行轻量化处理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又给了那些车企一定的可操作空间,这类车企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简配。

比如将防撞梁换成泡沫甚至取消,车门内侧不安装加强筋,简配车架底盘的材质等等,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往往都是车企最容易进行简配处理的,这样做不仅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汽车的自身重量。那么再来反观我们的国产汽车,为什么我们很多国产汽车配置比合资车丰富,但售价却要比合资车低很多,壹车热评认为控制生产成本是主要因素。


如果要将车身进行轻量化的处理,那就势必会涉及到采用比例较多的复合性材料工艺,比如采用更轻更坚固的高强度钢或铝制钢材等。而这些复合性材料使用的越多,汽车的制造成本必然就会上扬,但不用的话自然就无法做到与合资车相比拟的轻量化程度。

其次国产车普遍采用的发动机缸体都是铸铁结构,它和铝制发动机比起来重量多的可不止一点点,铸铁发动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制造成本低、抗腐蚀性高、耐高温和耐高压性好等。因此铸铁发动机可以比铝制发动机承受更大的扭矩输出,在汽车改装方面也具有更大的潜质,而且很多性能车和跑车的发动机依旧会选择使用铸铁材质。


不过虽然铝制发动机要比铸铁发动机轻很多,例如大众的EA888铝制发动机,他们就对外宣传该发动机的总重量只有32公斤,但铝制发动机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它依旧无法做到100%的全铝材质,至少在缸套内部与活塞之间会产生摩擦的部位是铸铁材质,而这部分铸铁材质依旧能占到整个发动机大约30%的重量比例。

说到底盘悬架,可能车主首先想到的是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它并不是简单将一些材质通过焊接等方式连在一起那么简单,它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支撑起整个车身的重量,还需要考虑抵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比如应付加速、减速、转弯、制动、颠簸等各种情况。可以说一辆车究竟好不好,它的底盘设计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素。


由于底盘在制造过程中也涉及到可以使用复合性材料的工艺技术,所以那些拥有相应工艺和材质的合资车企,就可以在这方面对车身轻量化进行有效地控制。但国产车不仅需要考虑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它还需要考虑自身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而不考虑必要的安全控制的话,那国产车将会进一步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所以国产车一般还是很少会在汽车底盘方面去动歪脑筋,毕竟他们很多在这方面并不具备太多的技术优势。

综上所述,国产车比合资车重量大,从某方面来说也可以看出我们和合资车在造车技术和材料供应方面的一些不足和差距。毕竟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可不是孩子们手中的玩具车,它全身上下所涉及到的零部件可能有上万种,其中包含的设计、研发、试验、测试、制造等知识和行业也非常广泛,所以我们也经常可以拿一个国家的汽车制造业状况,去衡量这个国家的整体工业能力。


壹车热评


长安逸动14款110速度翻了三个个子断了两颗碗口粗法国梧桐翻沟里我毫发无伤我就想知道同价位合资车能不能保命?




洋洋31740


国产车往往比合资车重,原因为国产车一次问题都出不起。

国产汽车的快速成长期还不足十年,在今天虽然达到了品质超越大部分合资汽车(除轿车以外),但是早期的国产车依靠技术的拿来主义使用了一些低端总成,且整车制造经验等于从零起步,量产车的品质是比较一般的。在长时间内形成了低品质印象,后期即使技术进步也用了十年的时间才逐渐改变品牌形象,但良好的品牌想象根基还不稳,目前的状态是弱不经风雨的。

所以国产汽车不能在任何方面犯错更不能降低水平,否则出现同样的问题也等于把市场让给合资汽车。知名合资汽车品牌动辄都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品牌文化已经形成且国内消费者乐于接受舶来文化,这种心态决定了合资汽车即使问题不断也是好的,国产汽车优秀也是差的,是不是呢?

答案确实是这样,所以在基础的安全结构方面国产车不敢儿戏。

很多汽车爱好者认为合资车的整备质量小是材料轻量化,在这里可以明确的说明低于30万的汽车想都不用想。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参与验证过的中等材料也要5万左右一吨,碳纤维材质更是十几万一吨,一台汽车的整备质量少了1吨左右、高则超过2吨,用这些材料的制造成本会有多高呢?

而一台车的制造成本仅为指导价的约40%,合资汽车总是能官降几万元说明了制造成本可能更低,那么高端轻量化材料则不可能应用,事故车拆了很多也确实看不到这些材料;所以合资汽车的轻本质是结构材料上的减重,这些车往往只保留碰撞测试必撞位置的优质材料,其他位置是能减的都减了。

但国产汽车不能这么做,其一是国产车面对国人本就不应该降低水平,其二是弱不禁风的良好品牌形象也承受不了打击。

这就像早年的一次电动汽车碰撞事故,一台国产车被一台超速到200公里以上的进口跑车追尾撞击,车内成员被撞击力震晕、车轮摩擦起火引燃泄露油液导致车辆自燃烧死三人;而事故后车辆通过第三方机构鉴定,结果是动力电池没有爆炸、720节电芯没有一枚起火、整车安全结构没有缺陷,责任完全不在国产车一方,但结果却造成了该品牌股价大跌,反而是作为罪魁的肇事方品牌没有受到影响,在这BT的心态中这就是最好的案例。

所以在安全结构方面国产汽车的结构强度很高,用料也非常扎实,但这些结构的加强必然会带来整备质量的提高,重一些是有理由的。

当然也有一些国产车品质低一些,只是这些品牌也往往在三四线,在众多国产汽车品牌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做到高品质,比如:长城、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这些品牌能够代表不同车型国产汽车的品质;国产车打不死也输不起,谨小慎微也是挺艰难的。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天和Auto


国产车与合资车或进口车的差异我看已经有很多人都讲过了,有些地方认同有些地方不敢苟同。

汽车车身覆盖件其实厚度和重量大家都差不太多,0.6-1.2的钢板基本已经是行业标准。有心人测试过,不少国产车覆盖件的厚度甚至比合资车还要薄。所以就覆盖件来说是不存在谁的钢板厚用料实在不实在的问题。

在讨论车重的时候咱们先来看看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07款卡罗拉车重1265-1330,长宽高是:4540,1760,1490,轴距2600。

07款Byd F3车重1200-1240,尺寸是4533,1705,1490,轴距2600。

12年速锐车重增加到1330-1395,尺寸4680,1765,1490,轴距2660,轮距也增加了不少。

再来看经典帝豪,整备质量:1258-1280,尺寸4635,1789,1470,轴距2650。

到这已经很有代表性了,其它的就不多说了。由此我们来对比一下,合资原版卡罗拉和国产以卡罗拉为原型的仿制版本它真的很轻吗?

原版卡罗拉最轻的手动乞丐版1265公斤的整备质量,相比相同轴距个头略小F3,甚至是加长轴距放大版的经典帝豪还要沉些!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有木有被雷到?

记得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早就解释过日系和德系车在驾驶中的轻飘和沉重并非是车重导致的。老司机们所说的驾驶感觉的轻重,被以讹传讹的变成了键盘侠嘴里的整备质量,甚至被引申到了谁重谁更有良心上面来了。甚至某些车评自媒体还信誓旦旦上纲上线,演绎出来汽车轻量化问题,偷工减料问题等等等等。

我就喵了个咪的,你们这些大侠大咖们真的是口水不上税,想一出是一出啊!水军和大侠们思路如此清奇为何有这功夫不去写网络小说呢?

我一直强调的是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工业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才是根本。造车需要的是工匠精神,需要得是认识不足,正视差距奋力追赶的精神。你们这些家伙无脑吹,恶意贬损,党同伐异的做法那是真正的捧杀!恶意竞争!

话说回来了,产品差距到底在哪里?我们来看同样是原版卡罗拉和以上这三个仿卡罗拉,在质量相近,尺寸相近,技术指标相近的前提下,丰田是自己开发的产品,其它三款都是模仿和自我改进而来的。因此从设计创新角度来说我们是有差距的。

其次,实用体验,做工品质及nvh等原版肯定是最好的,其它三台车的差距不言自明,有心抬杠自行去比较或咨询车主。这就涉及到成本,定价和技术水平,装配工艺的问题了,差距也是存在的。

第三,油耗表现上无疑又是原版胜出。原版1.6和1.8配手动和4AT变速箱仍然在油耗方面优于后面三台车,不抬杠,自行去各类油耗APP上查。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油耗,而是整车动力总成和传统匹配等综合性技术问题的差异。

第四是耐久性上,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最不存在争议。毕竟二手车市场价格其实就是反映出这台车在耐久性上的表现。原版卡罗拉的稳定可靠和防锈工艺都保证了其在二手车市场中的地位,因此三位仿制者与其的差距不言自明了。

第五前面已经有明确数据做了对比了,为何年代相近的几款车反而比卡罗拉更轻呢?这里恰恰反映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轻量化较差的问题。因为它们模仿的是更老一代的丰田花冠车型。老花冠轴距同样是2600,尺寸是4530,1705,1490,整备质量1150-1195。各位,看到差距了吗?1.8+4AT顶配也才不足一吨二!比最小的F3手动乞丐版还要轻,这才是差距。你模仿的时候正因为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要达到相同的结构强度不仅不敢减重反而需要补强。F3连2600的轴距都轻易不敢动结果还是超重了。而另外两款加长了轴距和尺寸之后付出的增重代价更是非常可怕的。现款卡罗拉的整备质量进一步增加到了1335-1370,这还是它采用了1.2T加cvt这套更轻量化小型化的动力传动系统,TNGA架构增重的结果换来的是独立悬挂和在中保研优秀的碰撞测试成绩。轿车如此,基于轿车底盘开发SUV的重量问题还需要我多说吗?到底是良心还是技不如人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至此,车重良心论只是更隐晦一点的铁皮党。真正汽车减重问题是极其复杂和严谨的事。它所涉及到的结构减重并非是静态刚性强度问题,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结构减重牵扯到部件材料的动态抗扭,抗拉以及共振,耐疲劳,温度耐腐蚀等诸多问题。奔驰的铝换钢,大众的后悬挂就是因为盲目简配导致的问题。

并且再次强调一下,至少我们那个时代出来的老司机所说的轻重绝不是整备质量,而是驾驶感受的轻重。动动脑子,F1的整备质量不足一吨,跑三百公里的速度它怎么不起飞呢?敲黑板!决定驾驶感受的是底盘调校,不是车重!

最后想告诫一下键盘侠和大咖们,真爱国产车就多给它们提提建议和意见,让厂商明白老百姓需要什么,自己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进。捧杀的事情少做,这种低级黑也少来。把老百姓忽悠傻了不是你们有多聪明,而是大家都不关心不知道。一旦明白过来砸掉的还是喜欢忽悠的品牌和你们自己的人品。

好了,言尽于此,愿国产车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