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女生失手杀人,母亲帮忙埋尸,父亲制造不在场证据,很可恶的一家是吗?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女儿平平是一个高一学生,平时在校学习成绩优秀,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母亲阿玉,一个温婉的女人,平时在家照顾一家人的起居,没什么主见,凡是都听丈夫的。父亲李维杰开着一个网络公司,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清贫而安心,是邻居朋友眼中的老好人。看到这,是不是脑补了一出“人间空荡荡。恶魔在人间”的大戏,觉得这一家都是隐藏的黑暗杀手?


母亲是警察局局长,父亲是两个市长候选之一的政治官员,这样的家庭背景使素察目中无人,嚣张跋扈,继差点弄瞎了同学眼睛被母亲用十万泰铢摆平后的他,在夏令营迷奸了女孩平平。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拍下视频后的他,用此威胁平平,并不许她告诉任何人方便他再次得逞。

后来在仓库羞辱阿玉和平平的时候,被平平失手击中头部,慌乱中阿玉开始拖着素察把他埋进后院的坟地里。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这句台词发生在两个母亲对峙的时候,一向柔弱的阿玉像极了为了保护幼崽把爪牙全部亮在敌人面前的母狮,为母则刚,想必这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吧。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令人心动的offer》里面李浩源和母亲的一段对话让网友直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概是李浩源在说到有次他去见当事人的时候和当事人保证,这个在法律上是肯定支持你的。


李浩源母亲当时就立即斥止:这个是法律说了算,情不能主导法。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值得表扬。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我们一直在说原生家庭的影响,而素察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教材,无限宠溺他的慈母和一心沉迷政治权利斗争的父亲。十六岁拥有了自己的车,惹事了母亲摆平。

每一次的纵容就是把素察往悬崖又推进了一步。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你以为给他更好的人生,其实你在误杀了他的人生。

酷爱看电影的李维杰在得知这一切后,利用电影蒙太奇中的情节和手法销毁证据,制造不在场证据,和警察展开了无声的布局和拆局的斗争。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看过一则新闻,有个爸爸把自己扮成女儿最喜欢的艾莎公主,因为他的女儿在几个月前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被摘除了左眼。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如果你被上帝收回了一只眼睛,那爸爸要让你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你最喜欢的艾莎公主,旁人的目光都不重要,因为你的眼睛会发光。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我是个没什么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面前。

这是事情看似结束后,李维杰对阿玉说的话。

李维杰其实是千万个父亲的缩影,小时候,我们觉得父亲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长大后,我们慢慢知道原来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会有他也做不到事。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我们青春期叛逆和张扬,觉得父母顽固,不了解我们,于是开始慢慢不和他们敞开心扉并将他们视为对立方。

在李维杰自首后,他在警车里隔窗对平平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我了,没想到我们竟然是因为这件事才重新信任对方,爸爸爱你。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标新立异没有错,特立独行是很酷,但是父母不是异,在家庭中没必要独行,我们都终将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但是希望和父母可以从一开始就不要存在伤害。

你的疏离和冷漠何尝不是在误杀父母对你的爱呢。

杭州三名男子在偷了三千元后又救了落水的女孩。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大家小时候看童话知道了,巫婆是坏人,白雪公主是好人,最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的在一起了。巫婆再无从良的可能,公主也不会黑化,可是我们已经过了看童话的年纪。

李维杰是大家口中老实的好人,但是他犯了法,我们看到了一个底层人民的挣扎,知道事情败露会迎来上层阶级疯狂报复的小人物李维杰,选择放手一搏。

在第二次布施时,被拒绝的他,眼里都是无助和痛苦,因为他内心在煎熬,但是为了保护家人他又不得不这样做,没有平局,只能做赢的那一方。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永远不要去挑战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人性很多时候都是一瞬间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里面加害者的家属他们并不无辜,也没有罪,我们无法用任何一个角度去言之凿凿的认定他们的善恶。

误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当我们轻易的去断言一个人的善恶的时候,是不是也把他的另一面误杀了呢?

出了电影院之后恍如隔世,《误杀》把很多东西血淋淋的撕开给我们看,也把很多问题扔给了我们,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善,栓好自己内心野兽,去承认世间不美好的地方,接纳和消化它,我想是这部电影对我最大的意义,希望对你也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