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宋至明是中國巾帽類首服最為盛行的時期。在頭巾上縫綴巾環的習慣從宋朝一直延續至明代。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明代義宰張懋夫婦墓中出土頭巾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北京豐臺區金烏古倫窩倫墓出土六節花瓣形玉巾環 直徑4.9釐米

巾環可以綴於兩側。此外,還有將一隻大金巾環綴在額頭的戴法,如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商喜繪《關羽擒將圖》中右邊戴藍色和紅色頭巾的士卒。因為位置顯眼,所以外用巾環多材質講究、工藝精美。明代統治者,甚至將巾環列入身份等級。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六年(1373年)頒佈的法令中詳細的規定:“庶人巾環不得用金、玉、瑪瑙、珊瑚、琥珀。未入流品者同。”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明代商喜繪《關羽擒將圖》

此外,巾環的質地還有減鐵、減銀、鎏金、鑲玉、鑲寶、紐絲等工藝。在元曲《黑旋風》中描寫白衙內時稱“那廝綠羅衫,絛是玉結皂頭巾,環是減鐵。”又孫仲章《勘頭巾》雜劇中提到“芝麻羅頭巾,減銀環子”。減鐵即錽鐵。明代李實《蜀語》“鐵上鏤金銀文曰錽。”所以減鐵是指鐵質掐金銀絲的做法。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藍巾士卒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紅巾士卒

元曲《勘頭巾》中描寫一件謀殺案,其主要物證即“芝麻羅頭巾,減銀環子。”與減鐵的道理相同,減銀應是銀質掐金絲的做法。此項工藝似起源於北方,宋佚名《百寶總珍集》卷六“減鐵”條前所冠口訣雲:“減鐵元本北地有,頭巾環子與腰條。馬鞍作子並刀靶,如今不作半分毫。”鎏金的工藝比較普遍,但其稱謂與現代叫法頗有不同,如在銀外鎏金的巾圈被稱“金裹銀環”。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明黔國公沐睿墓出土鑲金玉環

巾環的製作還有各種嵌鑲美玉和寶石的工藝,如《水滸傳》第三十五回寫呂方“頭頂三叉冠,金圈玉鈿”,所謂“金圈玉鈿”應是如明黔國公沐睿墓的二件鑲金玉環,內金外玉,直徑2.8釐米。該工藝可稱“金鑲玉”、 “頭巾環眼嵌玲瓏”和“七寶巾環”。明代畫家商喜《關羽擒將圖軸》中關羽巾帽上巾環的環中心就嵌有寶石飾件。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關羽

考證古代服飾:宋明時期巾帽最為盛行,這一飾物顯示古代工藝水準

私人收藏紐絲玉巾環

此外,明代還流行紐絲工藝,如《水滸傳》第二回寫花和尚魯智深“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第三十五回寫石勇“裹一頂豬嘴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金不換紐絲銅環”。所謂紐絲是將多根金屬絲並結在一起後朝一個方向扭轉形成紋路的工藝。

內容整編自:賈璽增《巾環、玉屏花、玉逍遙與玉結子——宋元明時期巾帽類首服的固定和裝飾用具》《紫禁城》2011年1月刊,感謝紫禁城雜誌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