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神陶一山 传承炎帝精神的“赶驼人”


唐人神陶一山 传承炎帝精神的“赶驼人”

“这好像爬山,当气喘吁吁地爬到山尖时,发现旁边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于是打点行装又往上爬。” —陶一山  

“义利相溶,养义生利”是唐人神集团的最高经营理念,陶一山解释道,“这是从洛克菲勒的故事中得到启示的,并由此生发,历数年磨砺,成为其企业文化的精髓。”  

湖南株洲是我国八大工业基地之一,勇往直前、担当责任的“火车头精神”被称为株洲精神。而在株洲,只要谈到湖南省的农业产业化,就不能不谈“唐人神”。  

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家从做饲料起家的企业,一头扎根乡野山村,一头情系百姓餐桌,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勇立潮头,带领养殖户奔向小康,为打造安全放心食品,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创建了湖南第一个肉类品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原种猪场;拥有两个驰名商标、三个中国名牌;全国饲料行业、肉类行业10强企业、种猪行业前十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而创造这些奇迹的人就是陶一山—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级经济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  

在不断攀登的路上,陶一山传承了株洲人勇往直前、敢于担当、乐于创新、永争第一的株洲精神,并得到发扬。面对记者,他谈过去,谈未来,谈企业,唯独不谈个人。也许是常练太极的缘故,陶一山总会很巧妙地回避个人的问题,绕来绕去,最终又回到企业的话题上。他这样说:“我知道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唐人神是永恒的太阳,而我是被照亮的月亮。我一旦离开唐人神,将会黯淡无光。”  


一个“民工”的三个“儿子”  

陶一山是湖南宁乡人,熟悉他的人都称,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是“骆驼”,一个是“唐人神”,一个“美神”。先有“骆驼”牌饲料,后有“唐人神”肉品,再有“美神”种猪。  

1987年年底,在戴家岭山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株洲市饲料厂建成投产。时任厂长的陶一山30出头,正值而立之年,意气风发,精明强干。他带领一群从未做过饲料、从未有过管理经验的年轻人,开始了创业之路。  当时工厂产量较低,而湖南省却是农业大省,年产生猪6000万头,占全国产量1/6,陶一山深知其中蕴藏的商机,当即决定北上寻求先进技术。  

寒冬腊月,北京站,2次特快硬座车厢,旅客全部下车了。打扫卫生的列车员发现靠近厕所的座位下面,居然还有一个人在“呼呼”大睡。“看样子是个民工。”列车员走过去用扫帚在地板上使劲顿了顿:“起来!起来!你当是睡卧铺?”  这位“民工”就是陶一山。他此番出行,为的是求见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和民。下车后连住宿都没有安排,他就到处找王教授,最后在海淀区的一栋宿舍里敲开了王教授的家门。  

打开门,只见一位“民工”抱着一个纸箱子(里面是一套醴陵瓷器),一身脏兮兮的衣服带着一股汗臭味。但是,这位“民工”却谈吐不俗,思维敏捷,言辞情真意切。王教授很快就明白了这位年轻人的来意。  

“株洲饲料厂如果只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来搞配方,一是起点低,二是周期长,即使搞成了,其科技含量也很难保证在饲料行业中处于领先优势。而王教授研究饲料30多年,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果说搞引进好比"买鸡下蛋",那么我此番造访王教授就是"借鸡下蛋",厂里几百双眼睛都在盼望着我能抱个"金蛋"回去。”  

看着眼前这个热情而执着的年轻人,王教授被感动了,拿出自己精心研制的11个饲料配方,从中调制出114大猪饲料和211鸡饲料两种饲料,交给了陶一山。  

回到工厂后,陶一山立即带领员工们进行试验,对800多头猪、2000多只鸡进行喂养试验,总结制定工艺标准和检测标准。他还大胆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瑞士布勒公司全自动饲料生产线。当进入试生产准备阶段,他们坐在一起商量给即将生产的饲料起个名字。有人提议,一是要有动物形象,二是要体现创业的精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金兔”、“黄牛”、“大象”……陶一山望着窗外的8层工厂主楼,仿佛想起了什么,一个伟岸的形象跳入陶一山的脑海—“骆驼”。他兴奋地对员工们说:“骆驼肯吃苦,乐于吃苦,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不达目的不罢休,骆驼体格高大,寓意也好,不如起个骆驼的名字吧。”  

自此,传统的一瓢糠一把菜的饲养方法成为历史,1988年全厂盈利150万元,并且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向前发展。陶一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赶驼人”。时至今日,或许很多人仍然记得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饲料一枝花,骆驼富万家”。  


唐人神陶一山 传承炎帝精神的“赶驼人”


饲料科技推动了养殖繁荣,但卖猪难的问题开始显现。作为生猪大省,湖南省直到1995年都没有自己的肉品品牌。肩负农业产业化的使命,陶一山毅然挺进肉类加工产业。  

1994年,陶一山得知株洲肉联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欠下1776万元债务,390名职工的生活难以为继。他敏感地意识到,进入肉品加工行业的机会来了。公司可以利用肉联厂原有的车间、水电、通讯、冷冻设备和铁路专用线,快速形成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一条龙”经营的发展格局,今天的亏损黑洞会变成明天的“聚宝盆”。“如果这步棋走得好,企业就能在兼并中得到多元化发展。”  

在给肉品取名时,陶一山有一种“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感觉。“这是我多年的梦想—打造湖南第一品牌肉。取名"唐人神",寓意是希望肉品像盛唐文化一样传遍世界,让中华美食像盛唐文化一样走遍天下—中华美食走天下,肉食佳品唐人神。” 


唐人神陶一山 传承炎帝精神的“赶驼人”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中,品种占了40%的比重。要提高农民养殖效益,提升猪肉品质,必须从种猪抓起,优质的种猪不但瘦肉率高,而且屠宰率也高。  

2008年,集团大胆实施了唐人神1000万头生猪产业链一体工程,与世界顶级育种公司—美国华特希尔(Whiteshire)育种集团合作,构建了种猪业高端全新发展平台,投资1.1亿元,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原种猪场。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十个原种猪场和扩繁场,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原种猪场,“美神”种猪通过美国NSR认证,达到美国同步育种水平,同时获得“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荣誉称号。“美神”种猪以“高繁殖率、高屠宰率、高瘦肉率、低料肉比”“三高一低”的优良特性,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也得到了泰国正大、温氏集团等农牧企业巨头的高度认可。  

2011年3月25日,唐人神集团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567,唐人神成为中国生猪全产业链经营第一股。 

 

“一条龙”经营,为了百姓餐桌  

早在1991年,陶一山随株洲市经贸考察团到香港参加国际工业博览会。赴港之前,他就与厂领导班子商议,看能否找一家境外企业来合股生产经营。于是,机遇伴随着他的想法降临了。这一次,香港经贸局做“红娘”,把他引荐给香港大生行饲料有限公司。  

陶一山深知借力发力的道理,几经谈判后,双方终于携手合作。“骆驼牌”商标以价值70万元的股份入股,双方共投入6100万元成立湖南湘大实业有限公司。合资运营后的第一年,销售收入突破了两亿元大关。“骆驼牌”饲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5年,湖南湘大集团组建成立,陶一山开始走低成本扩张之路,相继兼并了株洲肉联厂、株洲合营养殖场,开始向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等领域拓展,一方面努力把饲料做大,一方面走“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之路,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企业连续3年处于低迷期,到了1998年5月,企业危机四伏。此时,陶一山处变不惊,审时度势,冷静分析市场形势,经过详尽考察,问题的症结水落石出:产品营销环节受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在走着一条传统的市场营销道路,这注定要陷入一个难以脱身的恶性竞争怪圈!”深思熟虑之后,陶一山想出了一套“顾客价值营销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终端顾客(养殖户)的让渡价值,把营销管理的重点从关注竞争对手、关注经销商、关注每月的销量,转移到关注终端顾客(养殖户)的创造价值上来。结果,这一营销战略不但化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顾客价值营销管理”也因而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1998年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0年改组为唐人神集团,并于200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了对国有股份的置换,使企业成为非国有股份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多年来,陶一山带领唐人神集团,始终致力于把源头的饲料、种苗、生猪饲养和终端的用户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绿色食品安全产业链。“这样就能通过品种改良、饲料生产、健康养殖、生猪收购等全程服务,一方面扶持农民发展养殖业致富农村,一方面将畜禽产品加工转化为安全放心的肉制品推向市场,形成了"品牌托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公司整体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陶一山认为,发展饲料产业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走“一条龙”产业链经营之路是重要途径。  

经过20多年的创业与发展,陶一山从饲料起家,发展上下游产业,构筑了安全饲料、品种改良、健康养殖、肉品加工、价值服务一体化经营的生猪全产业链,成为我国生猪全产业链经营领导者。  陶一山无不欣慰地说,“一条龙”绿色产业链已成为“唐人神”品牌的生命力所在,成为“唐人美食香、美食唐人神”的坚强基石,目前旗下45家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2009年唐人神集团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并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2013年5月16日,在1000万头生猪产业链联盟高级研讨会上,陶一山首次提出“唐人神,中国梦”—用十年时间每头母猪年平均出栏肥猪数增加10头,每头肥猪效益增加300元,帮助中国农户年增加效益3000亿。同时用十年时间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让中国人吃上营养美味、安全放心可追溯的绿色食品。矢志不渝,践行“致力农家富裕,打造绿色食品”的使命;天道酬勤,冲刺成为世界级的又大又强的农牧加工企业的目标! 


依托文化,圆中国梦  

“义利相溶,养义生利”是唐人神集团的最高经营理念,陶一山解释道,“这是从洛克菲勒的故事中得到启示的,并由此生发,历数年磨砺,成为其企业文化的精髓。”  

回顾唐人神的发展历史,他认为,“唐人神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年所营造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积聚大量的财富,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陶一山深情地望着办公桌旁怒放的三角梅,意味深长地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唐人神文化是唐人神品牌真正像盛唐文化一样传遍世界的内动力。”  

自创业之初,陶一山就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团结、求实、创新、献身”的“骆驼”精神,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化与提升,形成了如今的唐人神企业文化。“敬业、自责、自信、创新”的唐人神精神已成为唐人神执着追求成功、永不言败、渡过千难万险、不断创造奇迹的不竭动力和精神信仰,“顾客至上、团队精神、居安思危”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唐人神全体员工的共同的行动纲领。  

陶一山常跟员工们讲“责任胜于能力”。唐人神人从《把信带给加西亚》的故事中得到的启迪:只有敬业的作风才会产生对事业的忠诚,才会激发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与热忱,而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分野在于热忱与兴趣。只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义,就能把事情做得精益求精、至善至美并一以贯之。  

当记者来到马家河园区,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科研基地、培训基地和中国首家猪文化博物馆就坐落其中。在这个绿树掩映的围墙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给唐人神的各级骨干传授最新的经营理念和最前卫的科技思潮。尽管唐人神集团员工40%以上是大学学历,其中还有不少硕士、博士研究生,但陶一山仍觉得不够,“过去是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如今是学到老才能活到老,知识只有不断更新,员工只有不断充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企业未来投资,这钱该花,值得!”而陶一山本人也是出了名的爱学习、肯钻研,喜欢舞文弄墨,是一个典型的儒商。他有一句口头禅:“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倘要生存,吾当要学无止境。”  

商人身份下的文化人视角,使得他把经营企业过程中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提升,著有《顾客价值营销管理》、《企业文化价值杠杆论》、《我的骆驼足迹》。  

伴随着企业做大做强,陶一山秉承“企业发展、员工幸福、回报社会”的宗旨,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赠50万元修建了两所希望小学,捐赠720万元支持科教兴农,捐赠250万元支持贫困学子上大学,捐赠80万元支持株洲环卫建设,捐赠200万元支持省十运会,带动百万农户走上科学养殖之路……  

从“民工”成长为儒商,陶一山并不认为已经获得了成功,“这好像爬山,当气喘吁吁地爬到山尖时,发现旁边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于是打点行装又往上爬。”这也正应了他作的那首诗《看日》:山云交汇祝融峰,登高越险领神风。闻鸡起舞看日出,无限风光在险峰。

2018年唐人神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54亿元,在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排名第399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