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首先声明一点,咱就是一枚根红苗正的大北方人,喝北方的水,啃着北方的雪花馒头长大的人,所以这事是搁在特定时期,特定的环境当中去说的。

那么咱题中说的这事是真的吗?您还别说,这事还真就比针尖都真。咱举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

例子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大明王朝朱元璋老朱手上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就很能说明题目中说的事。

话说这事发生在洪武三十年,也就是1397年的时候。大家伙也知道搁过去每三年就要举行一次的科举会试。

这可是读书人的盛世啊,大部分读书人读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能在这场考试当中能够脱颖而出。

毕竟只要中榜了,可以说就一步登天,前途无量,光宗耀祖自不必说。

所以老朱对这事,他也上心,为了这主考官的事,那也是反复的斟酌,最后才定下来当时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刘三吾为主考官。就这人搁那时候,那也是当代的大儒。

但最终还是出事了。

这考试结束没多久,这就到了发榜的日子,这天下拔了尖的读书人(能中举的人这都是学霸级的),都伸着个脖子等着发榜。

结果这榜往下一发,中了的开心,没中的沮丧。但就在人们沉浸在欢喜和沮丧的氛围中的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可就出现了。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一帮子落榜的举人,居然大闹起来,一纸诉状这就递到了礼部的衙门口。

这礼部的人接了状纸,不瞅不知道,一瞅可就吓一跳。

他们状告的就是这场会试的主考官刘三吾,说他收受贿赂,徇私舞弊,这理由就是那榜单五十一个人,居然全部都是南方士子,北方士子无一中榜。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同是读书人,咋就能这么区别对待呢?闹事的读书人,不仅将状纸递到了礼部,还沿着南京大街上喊冤,还拦着当朝官员的娇子,给伸冤。

这事可就闹大了,朱元璋不想知道这都不可能了。

老朱这人眼珠子里就揉不得沙子,那可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皇帝。再说这可是科举呀,这是给整个大明王朝输送国家才干的主要途径。

你跟这位老爷子说,这途径居然有人徇私舞弊,不是依照才能高低论高下的,他不和你急眼,这都对不起朱元璋这三字。

毕竟五十一个人,北方居然没有一个学子荣登大榜,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人产生怀疑。

就这事,您就是搁在咱一般人的眼里,就算是没有证据,也会感觉这里边有鬼。

“查!”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得咧!老朱发话了,哪里还有个懈怠的!

一个十二人的调查小组可就成立了,这通查呀!查出来的结果,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北方学子的考卷,按照人家书上说的是“文理不菲”,而且还有犯禁之语,就这水平,还真就不能录取。

啥意思?歧视!赤裸裸的歧视!这不就是秃子头上明摆的事吗?

北方士子这下可炸了锅了,压根就不接受这一结果,而且在朝中做官,本就是北方人的官员,也坐不住了,要求再度进行调查。

这事可就闹腾的更大了。

最后老朱在这事闹的有点大的时候,突然下诏,斥责主考刘三吾,以及副主考白信是蓝玉余党。

得咧!老朱没拿他们主考的事说事,直接拿蓝玉的事说事。咱就说了,这粘上蓝玉这俩字还能有个好吗?

再加上刘三吾十多年前为胡惟庸喊冤的陈年旧事,这刘三吾反贼的罪名可就做实了。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刘三吾这就被发配到了西北喝起了西北风,老爷子到了建文帝的时候,才被特赦回家的。

您就说吧主考都这样了,其他的这都跟着吃挂劳了,流放的流放,发配的发配。

而那十二人小组负责调查此事的张信,弄了处死的结局。

后来这事到了六月份的时候,老朱亲自进行了策问,又点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一共录取了六十一人,这一次录取的全部是北方人。

那么这六月份的和之前的榜单为了区分,六月份的叫夏榜,之前的叫春榜。

这事才算是有了结果。

为什么会这么处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会好奇:“这朱元璋为嘛会这么处理这件事呢?”

这事,您得放大了说,在南北榜发生之前,陕西这块发生了农民起义,这事刚刚平定,这就发生了南北榜案。

地方上刚乱过,您这庙堂之上再来这么一出,这势必会造成失去北方读书人的心,这就必然会引发南北之间的矛盾。

那么为嘛,这北方考试就考不过南方呢?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这是个大环境问题。

首先读书这也得需要一个温饱的环境。咱别的不说,北方这块土地一年收一茬庄稼,还得瞅老天爷给不给这面子,当年雨水合适了,这第二年就能吃个肚圆,要是雨水不合适,这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南方不一样了,一年收两茬庄稼,有的地更加的过分,一年收三茬他也有,单单吃饭这块他就没得比。

这第二,经济条件。话说咱这大华夏最开始的时候,这北方的经济要比南方好很多,什么农耕技术啦,农具的使用,南方压根就干不过北方。

但这事到了司马家建立的晋朝就有了转变,因为那八王之乱,直接引发了五胡乱华。

造成的结果就是北方十室九空,您别说经济了,连人都快没有了,凄惨的景象这都没法说。

那么司马家的晋朝可就待不住了,这就往南边迁移,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北方人口也迁移了过去,同时也带去了一些先进的农耕技术,再加上南方的环境也好,这经济就开始好转。

那么这事到了唐以后,五代十国的时候,北方又一次乱了,这南方的经济直接就超了过去。

那么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这一系列的战争,这直接导致了北方被破坏的更加严重,山东,河南这块都快成无人之地了。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当年老朱和陈友谅那帮子人角逐的时候,主要战场就是南方啊!南方的破坏也不少!”

您这说法只是表象,当时对战的双方,尤其是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每打下一个地方,是不杀,不虏,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口。

所以南方的人口比北方多多了,尤其是知识分子那海了去了。

这也是为嘛,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南方可以很快恢复人口,而且经济很快能恢复的一个原因。

而且北方这块,就算是大明王朝建立了,但还是承受着来自北方大草原的威胁,这帮人时不时的想要下来劫掠一番。

明朝考试就开始分南卷北考卷,这不分确实不行,南方学子太能考了

所以在这科举考试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南方来的士子就占了71%,就这数据到了朱棣手上的时候,南方士子都占到了83%,恐怖不?

您就说吧,光数量上就弄不过南方。

那么这事,任其发展下去,也不是个事,这不利于一个朝堂平衡的发展。

这也是后来朱棣为嘛要迁都到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平衡南北。

所以这事到了朱高炽的手上,这考试卷就分成了南中北三卷。而且取士的原则也有了划分,南方六,北方四,毕竟南方读书人多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不还有个中卷吗?他弄了几层?”

南方和北方各退0.5,这考中卷的占到了一层。

这事影响可就大了,直到清朝的时候,还在沿用。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