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整個2019年,我一邊在幫助近萬家庭指導英語和通識教育啟蒙,一邊都在深深的感嘆我們女人們的不易。


一個課程班級群100人左右,幾乎百分百都是媽媽,甚至還有奶奶姥姥!偶爾碰上個別一起學習,願意交流娃教育成長的爸爸,那算是鳳毛麟角。妥妥的“別人家的爸爸”。娃媽絕對是一眾媽媽羨慕嫉妒恨的對象!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要知道,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兩口子三觀端正目標一致,就沒有帶不好的娃!


然而我知道,太難。

我的一位小助理Seven媽,在加入團隊以後,接觸不同家庭的眾生百態,也因為自己的家庭關係而遺憾退出。

我和她在談起這個事情的時候,總會不無嘆息:

大多數媽媽們為了孩子而改變和學習,而大多數爸爸依舊停留在原地,並抱怨生活就此而發生的改變。


是的,這也許是會讓一眾自己覺得很愛孩子很愛家的爸爸們,覺得很不滿的一篇文章。但實際上,最好的愛,是願意為了孩子和家庭,而改變和自我成長。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文:我曾經的小助理,Seven媽媽,任期一個月

---------------------------------------------------------------

我從娃八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跟著先媽學習怎麼給孩子做英啟蒙,娃目前一歲五個月,基本中英文同步。一歲以前能明白各種英文指令,一歲後開始輸出簡單的英語詞彙。


先媽別具一格卻又行之有效“玩中學”的育兒方法,吸引了很多想給孩子做好啟蒙的家長,她提倡在良好親子溝通前提下,從生活中自然習得英語,同時又融入了大量的通識教育思維,不僅讓我的孩子比同齡孩子更早也更容易的接觸到第二語言。也徹底打開了我的思路和眼界。


所以當得知她要壯大團隊需要增加一名小助理時,我毫不猶豫的報名,並從一眾媽媽中獲得了加入這個專業度極高,又充滿激情的溫暖家庭裡的機會。然而不幸的是,小助理這個任務時長只持續了短短的一個月。


為什麼呢?


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有與其匹配的原因。我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但是每一個原因幾乎都繞不開一條:“家庭關係”。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同時,在我做小助理的這段是時間裡,經常也會遇到媽媽們這樣講:


“先媽的育兒理念特別好,尤其聽了先媽的春天的試聽課後,怎麼能把一本簡單的繪本給孩子講的那麼生動,還可以涉及到那麼多的常識,我想和先媽繼續學,給孩子做好啟蒙,可是我們家爸爸非常不贊同,覺得孩子學習的事就該放到機構去。”


或者:“我是偷偷報名了先媽的啟蒙家長課,我家隊友都不知道的,不能讓他知道,會說我瞎折騰。“


或者:“隊友說,我們的父母都沒給我們做過什麼啟蒙,現在不也是沒學過的都會了嗎?”


或者:“我家老公說我現在給孩子教的太超前了,孩子們應該玩才對。”


再或者:“我家隊友經常拖後退,根本不陪孩子一起讀書。“


再或者:“我家隊友從來都不看書,每天刷手機,從來都不關心孩子的學習。”


再或者:“我家隊友很忙,總是加班,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每次我都和大家一樣,有深深的無力感。我也和大家一樣,想著儘量不要去要求對方改變,既然我想帶娃一起進步,那就我自己努力好了。


我家爸爸對我學習啟蒙這件事情上,一直保持不反對也不支持的態度。就是你學你的課,要做什麼啟蒙你就給孩子做吧。

但是呢,爸爸依然還是那個沒有孩子時候的狀態,每天精神飽滿的去上班,下班回家刷著手機看著劇,偶爾多抱兩下孩子,玩上五分鐘,又繼續去忙碌自己的喜好了。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你要說,我們讀者群裡的某個寶寶特別棒,你過來看下,隊友會說“好的,等下” ,你說:我們課群今天學的某句話特別好:隊友會說“哦,那挺好的,你學會了教孩子”,我問“你呢?”隊友答“我們家你學會就行了啊 ,我就不用學了。”

我的內心充滿了無奈。

於是,很多時候我和隊友也沒有什麼好的態度去溝通問題,話不投機的時候,還會再多拌幾下嘴。就這樣不和諧的溝通方式終於在某天外出午飯的時候爆發。隊友一番咆哮之後拍桌子走人了,留下了我,孩子還有不知所措的我的爸媽……


在現如今我們這個年齡,幾乎每個家庭都把育兒做為家庭生活的頭等大事。那麼到底該誰來負責育兒呢?

起初我認為,孩子是小兩口的事情,結了婚有了孩子,孩子的爸媽都要對孩子負責;後來發現實際上很多都是媽媽在帶孩子,實在忙不過來就帶上姥姥或者奶奶,孩子爸媽的事情成了媽媽一個人事情,然後又發展成一大家子的事情了。

照顧孩子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意見也就越來越多,矛盾和芥蒂也隨之而來。那麼怎麼育兒,怎麼才算教好孩子這樣的問等等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從一開始的育兒問題上轉變到處理家庭衝突和矛盾上來。

在和隊友吵架之後,雙方冷戰了長達一週之久,中途有親朋好友的勸導,但誰都覺得自己沒有錯,不願意出面低頭和對方打招呼。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如果真的是幾句不著邊的話,幾件雞毛蒜皮的事,也不用把夫妻關係搞得這麼僵吧。畢竟孩子還那麼小,家裡還有老人在,我們圖什麼呢?


這期間,我自己想了很多很多,從我們相識到結婚生子,一起努力從異地分居到一地生活。也看到群裡媽媽們的吐槽隊友各種不配合或者不贊同給孩子在家做啟蒙的事,同時還看到了還有那麼多也願意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支持媽媽學習的爸爸,還有年紀都有五六十歲的奶奶姥姥也願意報課學習和孫子一起成長的事實。

讓我深深感覺到,育兒是一件關乎“家庭成員共同成長的“事情,更是關乎”家庭關係的“的事情。不是某一個人就能妥妥全部搞定的。

我們讓孩子去學習去接受新知識的洗禮,希望他們以後能有所成就,但是,我們家長也不能只站在原地守望督促著孩子,自己不付出行動的。有句話說的特別好:“只有你知道的越多,孩子才能佔到你的肩上看的越遠”,這意味著面對日益變化和進步的社會,要不斷學習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他們父母。


如果我的隊友也意識到了有孩子後,我們必須接受原有生活方式的改變,接受新的知識願意嘗試新事物,和我一起有進步的心態,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好夥伴,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我想我們之間也不會出現上述的的矛盾和冷戰,也不會讓和諧家庭關係變得搖搖欲墜。

明確的目標,豐富的學識和超前的認知還有對未來的洞察力,真的不是每一個人,或者每個家庭都具備的。

但這些素質往往卻是新時代孩子成長中必須具備的成長要素,哪個家長或者是哪個家庭首先意識到,那麼肯定這個孩子就先拿到了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的號碼牌。


現在在眾多育兒圈裡,各家大勢力圈地各種討好家長,說自己教學有多好多好,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可是最終學有所成的寥寥無幾,往往是有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各方面略勝一籌,這樣的列子舉不勝數。這也表明了現在教育迴歸家庭,再高明的教育機構,也比不上快樂和諧,積極向上的家庭。

而我在上了先媽的家庭英語啟蒙課後,深深意識到:


表面上看,這是在教家長怎麼做家庭英語啟蒙,實際上是在傳輸一種更容易輕鬆讓孩子和未來接軌的教育方法。


但這種意識打破了很多人和家庭原有的思維習慣模式和行為方式。需要爸媽和家庭成員先行一步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是接受新思維,新方法。畢竟家長前進一小步,是孩子前進一大步。


我雖然只做了一個月的小助理 ,但是會時不時遇到有家長會強調自己的困難,而不去學習行動。其實就像我家隊友沒有意識到未來社會的變化,以及對孩子的要求,不明白現在育兒的重要性一樣。都是“意識”問題。


如果家長們能夠接受信息爆炸時代帶來的的思維轉變,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慣,認識到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玩中學,父母持有和孩子共同成長進步的心態。那麼孩子才能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及良好的家庭關係中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家隊友還在慢慢接受父母和孩子需要一同學習進步這個思維以及生活習慣上的改變。


我希望我的隊友不久後真的能明白的,作為新時代的父母,家庭教育真的不是說教,而是身體力行,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最終能夠為他自己想要的樣子和被社會需要的人。


我也希望和我有著同款隊友的媽媽們不急躁不抱怨,接受偶爾三觀不合的狀態,只要自己明確未來時代所需,有著和娃一同學習成長的決心,用孩子真正的變化告知隊友,進步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產生的,沒有不變的社會,只有不改變的心態,一家人步調一致才能大步向前走。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最後想說,雖然我不再擔任小助理一職,但依然是先媽大家庭中的一員,我依舊在繼續學習和進步,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加入到這個富有激情和進步心態的大家庭裡,先媽讀者群不僅歡迎媽媽,還特別歡迎各位爸爸,以及奶奶和姥姥們一起加入,我們抱團一同進步。


我用一個月瞭解近千個家庭,終於知道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

先媽有話說


Seven媽媽的這篇文章讓我也頗有醍醐灌頂之感。


為什麼“雞娃”的總是媽媽?原因很簡單,因為媽媽們更願意為了孩子而進步和改變。而不少爸爸會停留在舒適區,拒絕因為有孩子以後帶來的變化。


這個變化不僅僅是生活,更是思想。改變思維方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一個家庭,一定是要一起成長的。只有一起往前走,不停的學習,才會有持續的幸福感。這個學習不僅僅是學知識,更是去開闊眼界,去有更多思考。


因為成長從來不是一個靜態的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持續一生的狀態。


媽媽們為了孩子在不斷的思考和學習,其實也是在一步步完成自我成長。就比如我自己,在有了孩子以後,在開始系統和越來越多的媽媽們一起攜手前行後,深深的感受到思考和學習帶來的愉悅和成長。


Seven媽媽把這篇文章給我的時候,我問她:如果爸爸看到了會不會不好?


她告訴我說:沒關係,這些都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希望日子越來越好,那這個就是一定要去溝通解決的。

所以各位爸爸,並不是媽媽們一定要“雞娃”,而是我們都在和娃一起成長,也許有不得法的時候,但這也是兩口子探討的好機會。所以,與其抱怨生活因此帶來的不可掌控感,不如潛心和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畢竟,這也是成就更好的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