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六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偷袭了驻扎在夏威夷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之所以用“偷袭”来定义日本此次实施的进攻计划,是因为此战开始一个小时后,日本大使馆才将宣战照书递交到美国国务卿赫尔利手中。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偷袭行动,是美国太平洋舰队自成立以来遭受到的最大一次重创:4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被击沉;188架作战飞机被击毁;死伤3700多美国军人,可以说日本海军舰队在短短的90分钟,日本舰队以损失29架飞机50余名作战人员这微乎其微的代价,就使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完全彻底瘫痪,偷袭成果超出日本此前的预计,取得空前成功。

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就当时美国国力而言,略有常识的人们都清楚,日本应该采取避免与美国发生战争的策略,以保证他在东亚地区通过战争所获利益的安全,为什么会甘冒将美国拖入战争的危险,去偷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这就是战争资源迫使日本孤注一掷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偷袭的主要原因。

诺门坎战役推动日本南进计划

为什么说诺门坎战役是推动日本改变“由北转南”的关键一战,这还要从“七七事变”之前说起。

取得“日俄战争”胜利后的日本,全面接受了沙俄在中国东三省的全部利益,实现了侵吞整个中国这一目的的第一步计划,在后来支持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一系列动作中,殖民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断渗透引起张作霖高度警觉,开始对日本鼓吹的“满蒙计划”加以抵制,也正因为张作霖的这些限制,日本军方于1928年制造了“皇姑屯爆炸案”除掉了张作霖。随后在张学良宣布归顺中华民国统治后,于1931年发动了对东北军的全面战争,张学良放弃抵抗,东北军撤进关内,东三省全部沦陷。

占领东北后的日本大本营就未来战争方向是南进还是北上,在高层引发较大争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事初期虽然取得优势,但随着战线拉长,导致日本战争资源消耗巨大。到了1939年,南北计划在大本营的争论更加激烈,于是就产生了试探性战略进攻的想法,也就有了影响未来战争的诺门坎战役。

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1939年5月——8月,日本关东军以第23师团为主力,在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交界处的诺门坎发起不宣而战的进攻,遭到苏蒙联军顽强阻击。苏军在朱可夫指挥下不断投入新式研制的武器装备,将诺门坎作为一个试验场,来检验各种武器装备的实际效能,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进入8月以后,日军已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日本大本营随即下令停止战争,谋求与苏联讲和,最终达成双方停战协定的签订。这一战役彻底打灭了日本北上的野心,也解决了斯大林面向欧洲的后顾之忧。日本战略方向开始由北向南。

经济封锁日本孤注一掷对美开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经济封锁,石油、钢铁等重要战争资源运输被美国完全切断。日本就此一面与美国进行紧急谈判,一面在中国被占领区加紧勘探寻找资源储藏,在中国东北如今的大庆地区勘探时由于钻取油沙深度不够,没有打到油脉上,才保住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油田。如果日本再钻深500米,对当时中国全面抗战的紧急关头就是个灾难性的后果。一直到1941年,日本也没有探明各大占领区的石油储量,此时的日本石油储备仅仅能够维持几个月的战争需要。面对如此紧张的困局,美国经济封锁也进入到最严厉的阶段。在最后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天皇最终批准了海军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旨在彻底解决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的资源禁锢,扫清威胁日本南下的障碍,而对日本清醒的军政官员发出的警醒,在令利智昏的大本营决策集团的眼中,都属于危言耸听的胆小鬼的祸国之言。

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按照日本战争计划,三个月至半年时间,能彻底解决掉中国的抗日武装,然后成立傀儡政府为日本未来的战争解决粮食、煤炭和兵源输送等重要问题。然而,日本没有想到被视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不仅没有被消灭征服,抗日武装力量反而日益壮大,百万侵华日军被牢牢困在中国战场。直到偷袭珍珠港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从中国战场抽调的兵力也仅仅只有十几万人,重要军事力量依然留在了中国。

日本在珍珠港取得成功之后,为了夺取印尼的石油,越南的橡胶,菲律宾的锡、汞,澳大利亚的铁矿和控制马六甲海峡,开始加快对东南亚美英等殖民地的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菲律宾、新加坡和诸多岛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近半年时间里,美国太平洋舰队一直没有与日本发生过大规模的海战,直到1942年5月美日在珊瑚海第一次大规模航母海战对决之后,日本的末日开始进入倒计时之刻。

品尝把美国拖入战争的最终恶果

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珊瑚海海战,是美日双方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对决的海战,战役结果:美国列克星敦号航母被击沉,约克城号遭受重创;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母,两艘重型航母受损,看似双方打了个平手,但从战役结果来说日方赢了战术,而美国舰队赢得了战略优势。日本薄弱的工业能力和无法培训和补充严重缺失的飞行员,致使日本在以后的战争过程中受到严重影响;而美国强大且高速运转的工业制造体系会在最短的时间里,使美军损失的武器装备得到补充,他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飞行学校将培养的飞行员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个战场,这一优势美国从战争开始就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

珊瑚海之战虽然是美日第一次航母对决且各有所获,但真正改变整个太平洋战争局势的大海战,是珊瑚海战役之后仅一个月就爆发的中途岛海战。

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1942年6月,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高指挥官尼米兹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集结重兵在中途岛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上战役。美国出动了“大黄蜂号”、“企业号”和和仅用三天就修复的“约克城号”(由此可见美国后勤保障能力之强悍)三艘航母,而日本则动用了“赤诚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都参加过偷袭珍珠港的四艘重型航母。日方分析美军可动用的航母只有两艘,因为“列克星敦号”在珊瑚海已被击沉,“约克城号”遭受重创不可能被修复,四艘重型航母的优势取得此战的胜利应该是稳操胜券。自取得偷袭珍珠港的胜利之后,日本海军的狂妄与骄横达到顶点,当再次遇到曾经的手下败将,日本海军还沉浸在珍珠港的荣耀之中而无法自拔。这一次上帝没有眷顾“膏药旗”,美国海军舰队以“约克城”号一艘航母的代价,将日本联合舰队的四艘重型航母全部击沉,取得辉煌战果。经此一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的军事优势被瓦解,日渐衰弱的防卫圈也越缩越小。而美国开始进入全面反攻阶段,这一态势在后来的反攻中日益加大。进入到战争后期,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力可以基本忽略不计,海防控制实际上已形同虚设,美军可以从任何方向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战争胜利基本没有悬念,只是时间问题。

偷袭珍珠港:日本将自己的末日拖进了倒计时


1945年8月,日本终于品尝到了偷袭珍珠港所带来的恶果。日本在遭受美国新研制的核武器原子弹攻击后,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