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商船被鄰國擊沉,最後中國賠款,賠款背後是一個弱國的無奈

近代其實中國最受打擊的事件並不是西方列強的強勢入侵,畢竟中國技不如人,蠻夷的刀槍火炮太厲害,中國的大門實在無法將他們抵擋在外,但是所有的列強中最讓中國不能容忍的是日本,最應該學習的也是日本。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差距加大,在18世紀時恐怕還沒有多少,日本同樣是被西方列強的侵犯的受害者,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人轉變眼光的速度非常快,且意識轉變的同樣相當靈活。

西方商船被鄰國擊沉,最後中國賠款,賠款背後是一個弱國的無奈

日本人意識到西方的強大值得讓他們學習,這種崇拜強者的精神使得日本和中國走上了兩條的不同的道路,轉過頭來看中國,腐敗的清政府還在睡夢中沉睡,無論如何都叫不醒。19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實行了新政,史稱明治維新。

中國在日本進行明治維新的時候已經遭遇完了兩次鴉片戰爭,損失慘重,背上了沉重的負債,連國土都淪喪的都差不多了,可是清政府仍然對於改革十分懼怕,跌跌撞撞的進行了只有百日之久的維新變法,最後宣告破產。

雖然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清政府實行了洋務運動,但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擺脫被欺壓的狀態,直到19世紀最後的10年裡,日本進行了二三十年的維新之後,成為東亞新的資本主義強國,中日甲午戰爭徹底改變了東亞的政治格局,甚至世界格局。

西方商船被鄰國擊沉,最後中國賠款,賠款背後是一個弱國的無奈

甲午戰爭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其中除了日本是主要的發動者之外,參與其中的還有複雜的國際背景,尤其是英國人在甲午戰爭之前就和日本重新簽訂了新的條約,改變了日本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平等地位,使得日本得以著手考慮從朝鮮開始讓日本走出國界。

甲午戰爭的背景要從朝鮮東學黨起義說起,當時朝鮮政府陷於傾覆的危險,於是向宗主國中國求助,同時日本看到朝鮮的虛弱,如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於是悍然出兵朝鮮,中國也調兵進入朝鮮,但當時朝鮮已經開始安撫叛黨,並讓中日軍隊撤離朝鮮境內。

可是日本並不想錯失良機,反而向朝鮮派更多的兵力,中國一時間成了弱勢的一方,葉志超看到此景主動向李鴻章請兵,但是當時清政府調兵相當困難,即使徵到兵運輸到朝鮮也是同樣是個難題。

西方商船被鄰國擊沉,最後中國賠款,賠款背後是一個弱國的無奈

李鴻章最後好不容易湊了2000多人,為了不被日本襲擊,他租了三條英國商船前往朝鮮牙山,前兩艘船愛仁號和飛鯨號都安然抵達,但是承載著1116人的最後一艘商船高升號遭到日本浪速號巡洋艦的偷襲,被擊沉。

高升號上的871名江淮子弟都葬身大海,就連船上的5個英國人都沒幸免於難,全船隻存活兩百多人。看來想借英國人當庇護的李鴻章失算了,日本並沒有因為船是英國船隻而放下屠刀,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在高升號事件之後做足了文章,一面準備利於己方的證詞,一面收買英國的媒體。

收到賄賂的英國媒體極力的為日本的行為辯護,日本聲稱高升號是甲午戰爭中的結果,即便此事件是甲午戰爭之前的事,甚至是甲午之戰的導火線,英國在法庭上一度偏袒日方,最後判定中國賠償怡和公司三萬三千多英鎊。

西方商船被鄰國擊沉,最後中國賠款,賠款背後是一個弱國的無奈

我們連官司都不能輸的更慘一點了,不但要賠錢,還要損兵折將。其實這還要怪我們對國際時局關係的掌握不夠完全,李鴻章的失算來自於不瞭解英國的用心,英國和日本結成聯盟是國際利益的驅使。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我們不夠強大,實力太弱。

當時歐洲地區德國綜合國力一度上升,英國想要壓制德國的發展,根據大陸均衡的原則,英國想要用俄國牽制德國的發展,但是俄國的意圖在遠東,俄國有很大一部分精力被中國東北和遼東、山東牽扯,為了讓俄國人轉移回到歐洲戰場遏制德國,英國找到日本這個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來跟俄國撕扯。

西方商船被鄰國擊沉,最後中國賠款,賠款背後是一個弱國的無奈

日本也同樣對英國拋來的橄欖枝相當熱情,因為聯合了英國,日本就可以明目張膽的走上國際舞臺,與列強平起平坐,甚至還可以在亂世中分到一杯羹,實現日本計劃的大東亞共榮的夢想。

英國人的縱容使得日本在遠東更加猖狂,甚至最後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把英國人打的沒了脾氣,直到美國人出手才把日本人的野心扼殺掉,英國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也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