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真英雄——刘智明院长故事的启示

医者仁心真英雄——刘智明院长故事的启示

刘荆洪

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此谓之医道”,作为医者,需心怀天下百姓,悲天悯人,治疗病痛。在我国古代就提出医学必须关注人本身,要求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说过:“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明确指出医只有为君子所用,发挥其济世之功,才合乎道义的要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其内曰:“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认为,人命贵逾千金,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与健康;作为一名医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20年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刘智明院长,1969年生,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擅长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及椎管内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擅长神经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此外,刘院长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曾被武昌区委区政府授予“武昌英才”荣誉称号、2014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博士资助”人选、2015年获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想到刘智明院长去世,武昌医院的职工十分悲痛,心里有千百个不解,我们的好院长啊,为什么他偏偏会被感染?他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院长感到深深的悲痛。基辛格在其《论中国》中写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其最勇敢的人中,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是医者。刘智明院长是将疫情一线当做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了救死扶伤,为了患者恢复健康,我不上谁上,他始终不忘医者的神圣职责,始终不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我在武汉封城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看了电视新闻,看了网上报道,深为这位医者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医者仁心真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