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第五节 魏延马岱宿孽已结 汉魏相代难逃此劫

我们来回顾一下《三国演义》之中魏延出场的一幕: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襄阳城东门外,玄德被曹操追击来投刘琮,蔡瑁张允乱箭射下。

——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

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而玄德不愿入襄阳。)

——魏延(与刘琮大将文聘交战)手下兵卒折尽。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魏延是大将

评:魏延出场了,尊刘的立场坚定、反曹的旗帜鲜明,难得的叛逆形象。以一次流产的造反开始了演出。

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韩玄要杀黄忠,刚推到门外,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降云长。

评:中间很长时间没有这个小角色的消息,在万分危急的关头,魏延又以固有的叛逆形象出场了,这次他的造反成功了,救了黄忠,斩了韩玄,为刘备献了大礼,为革命立了大功。

——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止之。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刘备很器重魏延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评:这真是热脸贴到了凉屁股,本来以为有功会受刘备封赏,谁知道差点被诸葛论罪砍头。以魏延的叛逆性格,象孟达一样再来个造反或者叛逃也未可知。孔明在这里的表现是反常的,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多亏刘备说服了诸葛亮饶了魏延。可是诸葛紧接着给魏延的告诫也是很没有道理的话。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孔明一开始对魏延就有偏见

“脑后有反骨”之说甚为荒唐,那个年代中国人都是完整的束发,所以脑后必为长发遮盖,况且武将常戴头盔,不戴头盔也多戴头巾,孔明有什么特异功能,竟能透过盔巾和长发看见其脑后有反骨。加之反骨之说甚为稀奇,似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至少书中独一无二,按说整部《三国演义》,几乎完全就是一部造反史,也是教人造反的反书。

书里头造反的案例层出不穷,不胜枚举。造反的角色少说也有几十个,魏延固然是这些造反派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但似乎还比不上擅自废立,秽乱宫廷的董卓。也不上“三姓家奴”吕布的反复无常最后直接死于自己部下的造反。也比不上孟达的反来反去的反中有反。更比不上曹氏父子、司马氏父子这些造反翻了天的。以上这些角色倒是没见一个说生什么“反骨”,只提到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这大约是真实的,而且是有目共睹,无法隐藏的。

而惟独魏延脑后生着“反骨”,看来罗贯中借孔明之口杜撰“反骨”之说来诬陷魏延是很有可能的。那罗贯中是出于何种目的或者居心呢?很明显魏延对于刘备蜀汉是无限忠诚的,刘备也是很赏识和厚待魏延的;偏偏诸葛亮这个二把手对魏延抱有成见,给予不公正的待遇。而罗贯中始终也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对魏延不待见,就把传说中的“反骨”拿来当说辞,其实这是经不起推敲站不住脚的。由此可知,历史上孔明每每欲杀魏延,似有难言之隐,小说作者罗贯中也无法道破。事实上小说《三国演义》的最大悬念,最大谜团,而三国历史三国故事的玄机也恰在于魏延身上。

第六节 魏延马岱冤家聚首,魏延射操大功难成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收”

——魏延要夺张飞头功,遇见马岱以为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被岱回身射了一箭,正中左臂。延回马急走,张飞救了魏延,战退马岱。

评:两人对阵,魏延防不住马岱的暗箭,可见马岱较魏延更有阴谋诡计。这一点孔明当尽知。后来马超马岱兄弟投降了蜀汉,孔明安排马岱为魏延副将,最后安排马岱使诈斩之,这里便可见端倪。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马岱预示着司马代 魏的历史玄机?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曹操杀了自作聪明惑乱军心的杨修后兵出斜谷,被魏延诈败杀了个回马枪,魏延拈弓搭箭,射中曹操人中,折却门牙两个。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曹操晚年是缺两个门牙吗?曹操墓里是这样的吗?

评:

这件事情之后,孔明难得不琢磨——你说你魏延怎么就不能一箭射死魏王曹操呢,稍微再偏一点,随便上下左右,都有可能要了曹贼的性命,可你就不偏不倚不轻不重地射在人中,又不贯穿颈椎脑后,只射掉阿瞒门牙两个——你可真是人如其名的魏延啊。

尤其后来魏延扑灭了诸葛禳星之灯,这分明是要诸葛亮孔明这个以“明、亮”为名字的人的命嘛,——诸葛亮孔明,现在成了诸葛不亮,孔明灭灯。

——好你个魏延,欺我明亮太甚,妨我蜀汉太过,无论于己于国计,都要除掉这个丧门星!这丧门星现在只在我一人之下,又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不安排一个罪名正法,没有来由就捉拿杀掉,似乎难以服众。况且这家伙独领一军作为先锋,我手下这些窝囊废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我诸葛亮得绞尽脑汁来策划这起谋杀案。“反革命罪”,不,“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在任何朝代都是十恶不赦的。那就把这“谋反”的罪名安在他头上,到时候不灭他三族九族还怪呢。可是这家伙其实蛮忠心耿耿的——嗯,他是个爱发脾气的人,一时间气昏了头,他就没有理智了。谁能惹他生气呢?——非杨仪莫属。这个杨仪是个促狭鬼。谁去充当这个导火索点燃魏延这个炮仗呢?长舌妇费祎最合适。诸葛亮主意已定,便背着魏延召开善后会议,安排一二三四各项工作,专等魏延一步一步掉入圈套。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孔明灯被灭,妨蜀延魏之属性坐实了,魏延死定了

正所谓:

孔明灯,魏延灭。

魏延命,马岱绝。

马代魏,难逃劫。

炎汉废,树魏阙。

曹魏禅,司马僭。

痴帝死,八王乱。

中原地,五胡践。

昔在周,晋并诸胡成霸业。

千载后,五胡灭晋华夏乱。

天道实迩未曾远,因果报应解连环。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解连环

第七节 魏延马岱冤家已结,三朝两禅天意难违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

刘备当了汉中王,封了五虎大将,此外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

《三国志》上说,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魏延也是个狠人呐

评:汉中太守是和曹魏针锋相对的前线总指挥。用“一军皆惊”来表示出乎大家的意料,与当年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一样。魏延有拒曹操吞偏将的气魄和格局,显然是难得的大将蜀汉的栋梁。我们不得再佩服一下刘备的知人善任。从战略上来讲,汉中和荆州,对于益州而言,分别属于北方和东方的两大边地,汉中北当曹魏的关中,属于战略上的重地,易守难攻;荆州则北临曹魏的心脏许都东接孙吴的西境,而且据长江上游直接威胁下游的孙吴腹地,显然驻守荆州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汉中则次之,是蜀汉政权的北大门。荆州是蜀汉战略进攻的基地,其战略意义重点在于进攻,即便丢失,也有三峡之险和上游之利,不至于一溃千里,后来刘备遭火烧连营之败,退居白帝城,东吴也奈何不了蜀汉即是明证。而汉中当时的战略意义是防守大于进攻,蜀道难,大军的补给十分困难,这为后来诸葛六出祁山姜维八伐中原劳民伤财建树不多证明。但是只要守住大山之中的汉中盆地和陇南地区,北兵几乎无法逾越秦岭和大巴山两道天险而威胁四川盆地的蜀汉腹地,后来邓艾奇兵突破了大巴山西段陇南川北之间的摩天岭,就是姜维和蜀汉政权疏于防守造成的,但是在魏延守汉中的时期,就没有这样的疏漏,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诸葛亮的谨慎安排。

总之,无论如何,刘备在这个时候对魏延是委以重任的。刘备手下所有的文臣武将中,魏延实际上仅次于诸葛亮和关羽二人而位列第三了。后来关羽一死,荆州一丢,紧跟着刘备东征大败,蜀汉完全放弃了长江中游东出三峡进而北伐曹魏的战略思维,东线和孙吴和解,彻底放弃了攻打孙吴的想法,而专心致志地从汉中向北伐魏了。作为汉中太守,魏延长期以来处于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要地位,活跃在秦岭大巴山之间的川北、汉中和陇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试想当年战场上两军对阵,魏那边应该有“魏”字大旗,蜀汉这边固然有“汉”字大旗,但作为大将,魏延必然也会像关张赵马黄那样有自己的姓氏“魏”字大旗,虽然这两个“魏”字大旗的颜色形状字体可能都有异,但纷乱的战场上,大家还是一定会多加留意这个奇怪的现象,以免由于混淆而引发混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

——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

评:这个时候马岱即为魏延副将了。也埋下了“马代魏延”的种子。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呈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国政大事,并皆听懿断决。

评:司马懿在当了多年主簿之后,终于开始掌握大权了。“马代魏延”终于萌芽,开始了实质性的一步。当然了,还有一个叫“马延”的,是袁绍手下投降曹操的,在曹操从赤壁败逃往乌林的途中,送给曹操三千生力军,本人却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

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评:此时魏延为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仅次于孔明,为蜀军中第二号人物。

马谡献计欲令魏主曹睿杀司马懿;结果是司马懿遭削职罢归。

真是“魏延伐魏终难成,马谡谋马亦无功”啊。

第八节 魏延献策诚智勇,诸葛杀机已在胸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孔明率兵至沔阳,魏延上帐献策曰,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如此行之,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魏延怏怏不悦。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子午谷奇谋历来为人争论

评:显然这一点上,魏延比孔明更高明。因为魏延的越过秦岭偷袭长安的奇谋,后来的历史证明是魏蜀战争最佳解决方案,可惜诸葛亮不采用这个正确的建议。后来魏的钟会邓艾分兵进攻西蜀,钟是以正和的正兵,邓是以奇胜的奇兵。结果邓艾奇兵果然成功越过大巴山山谷,神兵天降地出现在成都平原,迫使蜀汉刘禅投降,建立了千古奇勋。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魏蜀交兵形势

而孔明从所谓大路依法进兵,果然被司马懿阻于陡峭的秦岭北坡下,渭河南岸狭窄的山麓谷地中——五丈原,南有秦岭阻隔,北有渭河阻挡而且北边正面及两翼均为魏地,向北突破渭河再转而向东极其困难,而且突破之后又担心周围的魏军从渭河南岸西进或者北岸东进断其粮道与归路,所以只能在渭河南岸狭窄的河滩向东强攻,从五丈原到长安,还有几百里的距离,就是说蜀军越过秦巴山地进入渭河谷地向东进军,距离长安还有大半的征程,胜利是遥遥无期,而非功亏一篑。魏军背靠富饶而且纵深达上千里的关中和中原,补给充足,交通便利,蜀军后方交通困难补给不足,在如此狭窄的接触面上很难施展诸葛亮的战术才能,所以从战术上很难突破魏军的防线。比如此前郝昭死守小城陈仓,诸葛亮千方百计也无能为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孔明对于整个战局的把握还真不如魏延高明。难怪魏延后来总是唠叨早用他的计谋,长安都拿下多时了。

这一点后来连司马懿都有类似感叹。司马懿也说:“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

看来,司马懿绝对有战略眼光和思维,很明显,诸葛亮对这一军事战略的认识是保守和落后的,最终导致了北伐的无功和蜀汉的灭亡。

且叹之曰,

诸葛一生惟谨慎,谨慎太过无奇兵。奇兵不出功难成,五丈原上殁秋风。

与其困斗五丈原,莫如延计巡岭东。北穿子午入关中,一鼓气下长安城。

又叹曰,

蜀相用正不用奇,汉军履坦不走险。魏军正合奇求胜,邓艾偷过阴平堑。

七千性命一豪赌,击破绵竹诸葛瞻。兵不血刃成都降,曹魏由此并蜀汉。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评:用马谡(司马氏将要兴起)和魏延(魏国延续),怎能抵挡司马氏、遏制魏国而守住街亭?

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魏延复来告孔明,说城难打。孔明大怒,欲斩魏延。

评:好个专横的诸葛亮,人言主帅无能累死三军,果不其然。是他自己决策失当,却要拿下属来出气,碰上个这样的上司,真是倒霉透顶。

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也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也?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诸葛亮的北伐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

——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评:阴险不过孔明,可怜魏延蒙在鼓里。这里又将脑后有反骨之说改口为素有反相,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或许是另有难言之隐,也未可知。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评:上方谷又用马岱和魏延准备围歼魏帅司马懿,怎么能够成功呢?

——宴饮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祎曰:“魏延为首。”权笑曰:“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

费祎将论魏延之语告之。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祎曰:“丞相早宜区处。”孔明曰:“吾自有法。”

评:魏延不忠连孙权都知道,似乎有些不合逻辑。莫非是碧眼儿故意离间加害魏大将军,故意在费文伟前诋毁。可是魏延的名字,孙权自然明白。孔明对魏延狐疑犹豫的态度,此处表露无遗。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廖化这个老卒捡了司马懿的金盔,竟录了头功

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评:魏延过于显露,而诸葛亮过于阴险。如果象易中天先生所说,诸葛亮安排魏延诱司马懿进入上方谷,一把火将司马氏三父子和魏延一起烧死,那足见诸葛亮料事如神但无能为力的苦衷。他对蜀亡于魏司马代魏的天命趋势看得一清二楚,于是绞尽脑汁设计了上方谷以魏诱马,火烧魏马从而一网打尽一劳永逸的圈套,奈何天命不可违,孔明螳臂当车的纵火被老天爷的一盆凉水兜头浇灭。只好无可奈何的哀叹。

魏延之死——1800年来被忽略的三国玄机(3)

火困上方谷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评:读到这里,不免奇怪,诸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擅天象气候,当年赤壁都能借来东风或者预见会起东风故意装神弄鬼以待之,在当时绝对是天气预报的权威专家,怎么在最重要的策划时,竟拙于或者疏于对天气的考虑?或者诸葛已经考察了天气的因素,并认定不会下雨,突降大雨纯粹是天意不可违,那就只能说冥冥之中,三国的命运早已确定,绝非人力可以改变。

(声明:图片来自互联网,仅供此处配文使用。未及一一联系各著作权人,谨表谢忱。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