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刘厚同(又写作刘后同),是促成傅作义走向人民阵营之路的重要人物之一。

刘厚同(1882—1961年),山西运城人,辛亥革命元老,1903年在湖北武备学堂参加兴中会,1912年1月领导了甘肃秦州(今天水)的反清武装起义,先后担任过甘肃军政部长兼总招讨使,山西学生军总教练和军士学校校长。他早年还曾经在保定军校任教,傅作义本人及身边的几位最亲密的同僚如参谋长李世杰、三十五军军长鲁英麟、河北省省长楚溪春等都是他的学生。刘厚同在晋军中当旅长时,傅作义在他的部下当排长、连长。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傅作义1928年任天津警备司令时,他已退出军界,住在天津法租界。傅作义有事经常去刘厚同家请教,从那时起,刘厚同就成为傅作义最尊敬的老师与至交之一。傅作义所以能在奉军撤退时出任天津警备司令,以后出任绥远省主席,再之后脱离阎锡山而转投蒋介石,都与刘厚同的出谋划策分不开。在抗日战争初期,当蒋介石高唱"攘外必先安内"时,他公开与之唱反调,说"攘外自将安内",并多次向蒋介石直言上书。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都给刘厚同配备了一部地下电台和一些人员,让刘厚同一直与自己保持着密切联系,给自己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傅作义就任华北"剿总"总司令之后,特地给了刘厚同一个中将总参议的职位,以便于刘厚同可以随时到他的司令部中叙谈。

刘厚同为人正直,头脑清醒,足智多谋,是对傅作义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的智囊式人物。他的女儿刘杭生是"民青"成员,当时正在天津各大专院校中进行革命活动。我华北局城工部知道刘厚同和傅作义的特殊关系,遂有意布置刘杭生给父亲做工作,劝说父亲去启发傅作义,动员傅作义举行和平起义。刘厚同赞同女儿的意见,遂几次从他当时所居住的天津到北平与傅作义密谈。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在我华北城工部的安排下,我北平地下党学委秘书长崔月犁曾经多次和刘厚同谈话,了解傅作义的态度,对刘厚同的工作给予帮助。另一名地下党员杜任之是傅作义的同乡,当时是华北学院的政治系主任,他的弟弟杜敬之是傅作义的军医,由于有这些关系,他与刘厚同也有不少交往,也对刘厚同做了不少工作。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刘厚同自1948年10月从天津到北平之后,就一直住在傅作义家中,直到北平解放,对傅作义影响很大(刘厚同在北平83天中天天写日记,题名为《故都83天和平史略》,是记录傅作义和谈经过的珍贵史料)。

由于刘厚同在这段时间为和平而多方奔走,劳累焦虑,以致左眼失明,故而被时人尊称为"和平老人"。这一称呼是对刘厚同的高度认可,更有历史价值。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那时,傅作义已经基本上下定了走向人民阵营的决心,所以派王克俊去向刘厚同交了底,希望刘厚同能拿出具体的意见。刘厚同认为,为了避免古都战火之灾,应当尽早采取措施,发表起义通电,与解放军共同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但是王克俊认为这样做并不稳妥,不仅可能引起傅作义与国民党嫡系部队开战,达不到保护北平的目的,甚至连傅作义的身家性命都难以保证,因为这时在北平地区的国民党部队是傅作义部队数量的10倍。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所以,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刘厚同和王克俊决定向傅作义建议,通过北平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向毛泽东发一个电报,并为傅作义拟好了电稿。电报的全文如下:

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后任中将参议,为和谈左眼失明,尊称和平老人

毛泽东先生钧鉴:

为了保护北平的古迹,为了北平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愿与贵党贵军开始和谈。盼能派南汉宸先生(按:南汉宸是一位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统一战线上进行秘密工作的老同志,过去曾多次在傅作义身边和部队中从事联络工作,与傅作义很熟)来平谈判。我现在仍能控制50万军队、200架飞机。过去我幻想以蒋介石为领袖拯救国家,现在才认识到这种想法的谬误。今后我决定追随毛主席、共产党,走人民的道路。

【本文由“兵者观察”发布,2020年02月0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