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只是重創匈奴,而東漢時期滅匈奴這樣的大事件為何很少被人提及?

傲世寶寶


公元90年十月,南匈奴單于上書東漢漢和帝請求徹底清剿北匈奴,大將軍竇憲遂遣南匈奴左谷蠡王率領左右兩部共八千騎兵出雞鹿塞,疾行千里,夜襲北單于大營,斬首八千級,俘虜數千人。北單于身受重傷,僅以身免,連一堆老婆都成了漢朝的階下囚。

此後,北單于一路遠遁至金微山(今俄羅斯阿爾泰山),糾集殘眾,又得數千人。

北匈奴都跑那麼遠,朝廷也就不想管了,但左校尉耿夔(耿恭堂弟)表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匈奴為患中原三百年,今雖敗亡,恐其死灰復燃,臣願自領所部精兵八百,深入大漠而盡滅之。“竇憲一看可以啊,當年驃姚校尉霍去病也曾率八百驃騎深入草原斬首匈奴兩千,今日耿校尉亦頗有驃姚之風,準了!

耿夔於是率率所部輕騎八百,出居延塞一路狂奔五千裡,打破了中國本土軍隊遠征記錄(自漢出師所未嘗至也),至金微山將北單于殘部團團圍住,一場大戰,斬捕其母閼氏、名王以下五千餘級,並繳獲其所有珍寶財畜,只北單于與數騎逃脫,不知所終,據說是糾集了一幫死硬分子逃到烏孫西北的悅般國養傷去了。

至此,北匈奴故地百餘萬部眾,或降漢(前後約四十餘萬,包括公元87那次),或降南匈奴(前後約二十餘萬),或降鮮卑。至耿夔最後一擊,北匈奴終於滅國。

匈奴之衰亡,自霍去病八百驃騎始,至耿夔八百輕騎終,這莫非就是命數?

雖然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人不知道耿夔此人,但他以八百特種部隊縱橫萬里深入俄羅斯而覆滅北匈奴之偉績,實乃世界軍事史之奇蹟,亦為東漢當世之奇功也,耿夔遂被封為粟邑侯,後又歷任邊郡太守、度遼將軍,與貊人、鮮卑等異族數戰,多有戰功;並曾率軍攻入高句麗王國,大敗朝鮮人。但後來耿夔不知何罪被人控告下獄,出獄後不久老死家中。

這可能就是生不逢時吧,有多少人知道漢武帝打匈奴,又有多少人知道漢和帝滅匈奴;有多少人知道霍去病,又有多少人知道耿夔?


千古名將英雄夢


歷史上的每位英雄人物都值得我們紀念,特別是那些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貢獻的英雄們,竇憲在某種角度來說就是這麼一位英雄人物。

西漢時期,大漢王朝最大的政權威脅來源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自漢開朝建國以來,匈奴就屢次南下侵擾大漢邊界,甚至協同漢初的異姓王謀反。漢高祖時期,匈奴對大漢的威脅達到了頂峰,以至於在白登山把劉邦差點都俘虜了。

自高祖劉邦開始,漢朝對匈奴的政策基本處於守勢,而且還經常使用和親策略拉攏、懷柔匈奴,歷經了四代皇帝,直到漢武帝時期,雄才大略的劉徹一改過去對匈奴的懷柔為主,抵禦為輔的國策,制定了全力抗擊匈奴的國家戰略,規劃整個大漢王朝為這個最高國策進行服務。

漢武帝時期的對匈戰爭一直延續了很久,從開始的逐步試探,到後來的主動出擊,這期間漢匈之間雖然各有勝負,但整體來說,漢朝止住了原來匈奴肆意南下的勢頭,甚至後期還對匈奴進行了沉重的打擊。

漢武帝時期對匈作戰的著名將領就有衛青和霍去病,一個大將軍,一個冠軍侯,他們兩人對匈的戰績斐然,戰功赫赫。衛青充分利用大兵團對匈作戰,有效的遏制了匈奴的南下,收復了塞北廣大的匈佔地區,在收復區設置郡縣和衛所,逐步把那些區域納入了漢朝版圖。

冠軍侯霍去病更是中國人心中的傳奇英雄,千里奔襲匈奴王廷,不但佔領了匈奴人的老巢,更是可以封狼居胥山,他的彪炳功勳足以載入中國軍事、文化史冊。

西漢時期的對匈作戰可以說是波瀾壯闊,不但被後世之君一直稱頌,更是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為此自豪,那段歷史中的人物幾乎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符號。

東漢時期的竇憲其實也是一位抗擊匈奴的名將,竇憲一生幾乎沒幹過什麼好事兒,唯一干的事就是滅了匈奴!這件功勞如果從結局來看,遠超衛青、霍去病,西漢時期雖然對匈奴進行了沉重打擊,但卻無法徹底的消滅匈奴,以致漢武帝以後的每個朝代,匈奴人依然可以對漢朝進行小規模的侵擾。

直到東漢時期,匈奴雖然勢弱,但依然對東漢王朝有如鯁在喉,時有侵擾,此時外戚竇憲因為刺殺朝中大臣,有不軌行為,請求朝廷讓他領軍出征北伐匈奴,朝廷應允了他,竇憲聯合已經歸降的南匈奴單于和烏桓、羌胡部落共三萬人出擊匈奴。

竇憲幾次出擊匈奴,每次均取得了大勝,最後更是把匈奴滅掉了,而且還效仿霍去病,登上了匈奴的聖山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並且還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據聞,該石刻最近已經被發現。

(燕然勒石 石刻內容)

竇憲這輩子就幹了這一件好事兒,其本人只是一個紈絝子弟,為人不端,為臣不賢,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卻時時威脅皇權,囂張跋扈,整個東漢時期的外戚和官宦之鬥,就是他一手引發,禍害了東漢長達百年之久。永和四年,漢和帝洞察了竇憲的不軌行為,聯合宦官集團,逮捕了竇憲親信及其黨羽,勒令竇憲自殺。

巧合的是,衛青曾經是大將軍,霍去病被封冠軍侯,而竇憲在權盛時期,既是大將軍又被封為冠軍侯。看來,竇憲心裡一直藏有一顆建功立業之心。

綜上來看,單純從對匈功勞來講,竇憲是建有不世之功的,無奈此人的名聲實在不怎麼樣,所以史官和後世之人刻意的淡化了他的功勞。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對一個人的評論第一要素還是人品,至於功過是非,任人評說吧!


沉墨I方之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西漢對付匈奴是很難的。

當時的匈奴帝國是鼎盛時期,非常強大。

衛青霍去病能夠殲滅匈奴鐵騎一二萬人,都是非常困難,非常了不起的,類似於今天去殲滅一二萬美軍。

但東漢後期,匈奴已經今非昔比,大為衰落。

連匈奴單于都被鮮卑人殺了,還用皮做了裝飾品,國內又有大饑荒,人心惶惶。當時匈奴在鮮卑人壓迫下,自身難保,離完蛋只是時間問題了。

西漢最後一舉消滅匈奴,殲滅受降幾十萬,自然也很了不起。可惜,此時的匈奴已經不是當天天下無敵的鐵騎了,類似於殲滅了幾十萬索馬里黑人民兵。


和大漢為敵,自然不會有好下場了。

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戳海外,復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地載兮振萬世。


薩沙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吐槽幾句,最近回答了很過關於北方民族的問題,被很多人攻擊了,被認為是民族分裂。哎!!欲哭無淚啊。

回答這個問題先看一下兩漢中關於匈奴的簡史吧

西漢初年,冒頓(du)單于統一了北方,才建立了匈奴單于國。匈奴,從某種意義來說,匈奴是北方遊牧民族一個朝代的名字,類似於咱們的秦、漢等。匈奴統一北方之後,中原北部從西向東分別為月氏、匈奴、東胡,後來月氏被匈奴趕跑了,東胡分裂為鮮卑和烏桓。匈奴統一之後,對漢王朝威脅增大,就有了和親,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抗擊匈奴。

但是在漢宣帝時期,匈奴還發生了內亂,直接沒能力跟漢朝對著幹了。從西漢宣帝時期,匈奴單于就開始來朝拜了。就是漢元帝時期的昭君出塞,也不要理解為:昭君是擔負了什麼歷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漢朝就要被匈奴吞併了一樣。其實,昭君出塞,漢元帝完全是一種高姿態,給來朝拜的匈奴單于的賞賜。

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成為了漢王朝的小弟,一起攻擊北匈奴,這裡面最有名的就是:勒石燕然(東漢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及南匈奴進攻北匈奴),北匈奴西遷,據說,如今的匈牙利,羅馬尼亞等都是北匈奴的後代。南匈奴與漢開始融合。

以上,把兩漢匈奴的簡史說完了。再回答你的問題就好理解了:

1、東漢時期的匈奴已經不是西漢時期,更不是漢武帝時期匈奴那樣厲害了。

2、只是歷史課本提及的少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可以一起並稱的,只不過歷史課本沒有特別的重視。

3、整個東漢的歷史就是一個大冷門。除了東漢末年跟三國沾邊的東西,其他的很少被提及。進攻匈奴的歷史也是受了東漢歷史的拖累吧。


東東歷史


這大概就是順風局和逆風局的給人的印象差距吧。

順風局可以說道幾次,樂呵樂呵。但是打得最艱難的逆風局一定會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不時想起都會大呼過癮!



西漢時,匈奴處於上升期,因此前期花式吊打西漢。西漢只能和親拖延,不斷髮展自己。

但是累積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主動出擊,直搗黃龍,十幾年間,匈奴便深受重創,不得不繼續北遁。

用現在的說法,漢武帝這是摸著石頭過河。著實振奮人心。



很多人都疑惑衛霍二人剿滅雖多,但是匈奴人數那麼多為什麼就重創了。

其實這跟遊牧民族有關。

遊牧民族基本是幾個部落圍繞著一個大部落而組成的政權。雖然互相為親戚,但是政權卻不是特別鞏固。一隻鞋的本部被打得落花流水後,匈奴內部就已經再也不能鐵板一塊。



因此匈奴迅速從上升期墜落。

按照拋物線來看,漢武帝侍大漢百年之隱忍,對匈奴迅速打殘,各種軍事行動給了漢朝人很大的鼓舞,也讓華夏第一次屹立在巔峰。

再看東漢。劉秀的時候也是隱忍不發,一段時間內為了休養生息,對西域採取放任的態度,給匈奴一定的發展空間。

可以說這個時候,東漢和匈奴都處於一個小小的上升期。

但是壞就壞在匈奴自己內部自曝。老單于一死,一度有五個單于鼎立,即便後面局勢發展,也還是分成了南北匈奴。



而且南匈奴還內附了。

這個局勢對比西漢的時候可是強很多。

竇憲燕然勒功的前提條件,可是在東漢經歷了漢光武帝的休養生息,外加明章之治這個大盛世之後了。

那個時候竇憲以戴罪之身,想北伐脫罪。龐大的實力為支撐,必勝的信念為基石,如吹枯拉朽一般就打敗了北匈奴。最後還把北匈奴趕到了現在的匈牙利等地。



也許是勝利來得太快,給竇憲一種天下無敵的錯覺。他居功自傲,竟然想謀篡大漢。

最後當然是失敗了。

因此,單就領兵作戰的將領對比之下,西漢的打擊匈奴勝出太多了。

再加上西漢漢武帝知名度較高,而東漢只有開國和漢末存在感較高,所以東漢中期的故事較少為人所知,消滅匈奴也就沒那麼出名了。


世浪翻袖中


首先,說東漢滅了匈奴,嚴格來說並不正確,因為東漢滅的只是北匈奴,而南匈奴還活得好好。南匈奴,東漢一直沒法平定,只能安撫。北匈奴被滅後,東漢沒能力再接再厲滅了南匈奴,而南匈奴和東漢的關係時叛時和。,其實西漢漢武帝重創匈奴,是以弱勝強,就像一個小孩打敗了一個成人,而東漢滅匈奴,是在西漢重創匈奴基礎上,以強勝弱,就是踢死了一個病貓而已,因此沒有被人提及。

西漢前期,人們談匈奴色變,終劉邦一生不敢對匈奴強硬,成為大漢恥辱。之後的西漢皇帝一直被匈奴欺負的夠厲害,都憋著一股勁,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才發洩出來。攻打匈奴是洗刷百年恥辱,宣誓大漢雄威的崛起之戰。而觀東漢時候,匈奴已經衰落,南匈奴歸附大漢,北匈奴遠遁。平常漢朝都不需要出兵,光靠南匈奴就夠收拾北匈奴了。這時期攻打匈奴只是錦上添花之舉。滅個當時的匈奴算什麼。其實不管東漢還是西漢,都不能說消滅匈奴,因為一直到魏晉時期,匈奴還生活在河套地區。只不過到魏晉時期,匈奴已經是中原王朝的部屬,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但老天跟東漢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正是因為滅了北匈奴的緣故,又導致鮮卑迅速崛起。鮮卑這個民族十分厲害,不僅給東漢,以及後來的曹魏、兩晉帶來巨大的麻煩,還建立了輝煌的王朝。

對於東漢來說,鮮卑就是個禍患,危害程度不比當年北匈奴差多少。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個威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大風起兮偶飛揚


兩漢做的是差不多的事,名氣卻大不一樣,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背景

西漢前期,“白登之圍”劉邦被困,差點死在白登山,被迫納貢和親,從此談匈奴色變,終劉邦一生不敢對匈奴強硬,成為大漢恥辱。劉邦死後,匈奴冒頓寫信調戲呂后:“你沒了老公,我缺個老婆,你跟了我得了”,呂后多強勢的人啊,對此也只能忍氣吞聲,這也被視為大漢恥辱。之後的西漢皇帝一直被匈奴欺負的夠厲害,都憋著一股勁,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才發洩出來。攻打匈奴是洗刷百年恥辱,宣誓大漢雄威的崛起之戰。

而觀東漢時候,匈奴已經衰落,南匈奴歸附大漢,北匈奴遠遁。平常漢朝都不需要出兵,光靠南匈奴就夠收拾北匈奴了。這時期攻打匈奴只是錦上添花之舉。

2、事件的幾位主角

西漢,漢武帝劉徹一代雄主,開創史上強漢霸世的篇章,中華威名自此遠播。

衛青,龍城大捷,一戰打出了漢家兒郎的威風,自此建立了大漢對匈奴的心理優勢和戰略優勢。

霍去病,封居狼胥成為後世武將的最高榮譽,向世人描繪了一個私生子屌絲逆襲王侯將相的經典勵志故事。

東漢,漢章帝劉炟,活了三十多歲,沒來得及做事就掛了,以致籍籍無名,沒有歷史存在感。

竇憲,勒石燕然,寂滅匈奴,從此史籍再無匈奴。也是開疆擴土的大功勞。但是此人先是流氓惡霸,犯了命案,攻打匈奴的出發點是為戴罪立功去的。立功後又居功自傲,陰謀叛亂,再為亂臣賊子。這樣的人為正統所不容,能史書留名已經是史官們給面子了。

3、兩漢的開國皇帝不同風格,使得兩個時代的名氣也不一樣。

西漢,劉邦招攬名臣良將除暴秦、楚漢相爭讓霸王泣血垓下,開創新時代又誅殺功臣。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有看點、有爭論的精彩的網紅題材。

東漢,劉秀爭天下相對比較順利簡單,劉秀本人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堪稱完美,沒什麼歷史汙點,為人也低調。也就引不起爭論,造不出熱點話題。

最後引用一句話做總結:

盛名就是盛大的喧囂,喧囂聲越大,傳播的越久越遠。流芳百世可以讓人們記住,遺臭萬年亦可以留史久遠。


爾朱少帥


西漢重創匈奴,留下成語“封狼居胥”。

東漢滅亡匈奴,留下成語“勒石燕然”。


為什麼霍去病封狼居胥這個故事人人都知道,而竇憲勒石燕然幾乎沒人知道?

因為故事性質不一樣!

霍去病封狼居胥開祁連,衛青龍城大捷走匈奴。這是漢武盛世,洗雪百年國恥家仇,屌絲逆襲,英雄出少年,私生子回鄉祭祖等等等等。

這樣的故事在什麼時代都是大熱門,都是天然的紅人,更不要說是中華民族第一次主動攻擊,在長城外追亡逐北!

聽到這樣的故事誰不會腎上腺素爆發?誰就是沒心沒肺!

霍去病和衛青出名不說了,我來說說竇憲勒石燕然這件事。


對這件事,《後漢書》的記載的這樣的

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會南單于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次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餘,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於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曰:……

這件事不出名的原因有這樣幾個。

1,當時的北匈奴已經日薄西山。早在西漢宣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西漢成帝時,昭君出塞,南匈奴在呼韓邪帶領下歸附漢朝,成為附屬國。這次南匈奴等民族是漢軍盟友,北匈奴在漢朝組織的“聯合國軍”打擊下分分鐘崩潰。所以說,霍去病封狼居胥是打趴猛虎,竇憲勒石燕然是踢死病貓——很貼切。

2,勒石燕然發生在東漢王朝最後的盛世,也是東漢滅亡的伏筆。東漢初前四個皇帝分別是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這時期是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而竇憲一方面是光武帝雲臺二十四將竇融曾孫,另一方面是漢章帝的竇皇后侄兒。西漢被外戚所滅,東漢從竇憲和蔡倫的鬥爭開始進入了無休止的外戚與宦官輪流執政,成為東漢滅亡的主因。

2,男主角竇憲:不僅不是勵志典範,還是人渣一坨。竇憲在洛陽都城時,就是一個紈絝子弟,仗勢欺人無惡不作。永元元年(漢和帝繼位第一年),竇憲的姑姑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寵幸劉暢,竇憲擔心劉暢搶了自己職位,派人刺殺劉暢,還嫁禍給蔡倫(就是發明造紙術的那位)。竇太后查清了真相,竇憲擔心被殺要求戴罪立功北伐匈奴。滅掉匈奴後,竇憲太膨脹,想要篡權奪位,終於被賜死。



簡單的說,一個人渣帶領盟軍滅了殘廢的匈奴,還謀反,還開創宦官外戚鬥爭先河。這樣的故事,有什麼好講的!

所以,竇憲勒石燕然不會被人所熟知。

宋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有趣的是,竇憲當過大將軍,和衛青一樣,也當過冠軍侯,和霍去病一樣。竇憲一個人做到了衛青和霍去病兩個人的事,也不簡單。


歷史知事


兩者根本不可比。

漢武帝面對的是統一、尚未遭受重大挫折,戰鬥意志堅強,戰鬥力強悍的匈奴。而東漢竇憲面對的是已經分裂100多年,南匈奴臣服,北匈奴持續衰落,部族分離的局面。

傻子都知道,1990年的伊拉克不好打,2003年的伊拉克經過十多年制裁與零敲碎打,在美國面前已經是爛桃子。

當然,這裡面也有漢武帝的原因。

漢武帝是第一個對異族舉起刀的君王,所以腐儒們批評指責了兩千年,無形中讓我們更熟悉衛青霍去病。


四川達州


東漢竇固、竇憲滅亡匈奴,確實沒有西漢衛青、霍去病重創匈奴這麼大的知名度。究其原因,因為重創匈奴才是以硬碰硬,漢武帝時期既是中國鼎盛時期,也是匈奴鼎盛時期,不少漢將都損傷在匈奴,所以衛青、霍去病的捷報才更能體現能力。而滅亡匈奴已經是實力碾壓了,竇憲基本就是個混混。所以從劇情方面看,滅亡匈奴並沒有重創匈奴這樣的戲劇性,基本都是順水推舟的事情,當然也就沒這麼知名度了。

另外一方面,大家對西漢一般也比東漢熟悉。這也是西漢強盛、東漢衰弱的整體環境決定的,西漢皇帝也比東漢皇帝有能力得多。還有就是因為《史記》《漢書》的宣傳,畢竟讀《史記》《漢書》在史學史地位要比《後漢書》重要得多,大家要了解歷史只能通過史書,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漢武帝時期重創匈奴比漢和帝時期滅亡匈奴有名。竇固、竇憲好歹歷史課本還會提一下,有多少人知道當時是漢和帝在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