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比較少見的一首詩,但是依然豪情萬丈,動人心魄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比較少見的一首詩,但是依然豪情萬丈,動人心魄

安徽省貴池縣西部的秋浦,是唐代銀、銅的產地之一。大約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李白在這裡遊玩,寫了一系列的詩詞,名為《秋浦歌》。而這一首就是第十四首,這是一首用積極的方式描述和讚揚冶煉工人的詩詞。它在我國大量的古典詩歌中是罕見的,因而極為珍貴。

李白比較少見的一首詩,但是依然豪情萬丈,動人心魄

在詩的開頭,詩人用“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色彩鮮豔、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爐火在燃燒,紅星在飛濺,紫煙在蒸騰,紅火照亮了廣闊的世界。詩人用了兩個看似平常的詞“照”和“亂”字,但一經精練成詩,冶煉的場面就精彩紛呈。通過這一生動的場景,不難感受到詩人的那種新奇、興奮和敬畏之情。李白比較少見的一首詩,但是依然豪情萬丈,動人心魄

接著兩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則是對冶煉工人形象的細緻描畫。隨著粗狂的線條,稍加點綴,冶煉工人那種雄偉和健壯的形象將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赧郎”一詞新穎而發人深省,“赧”原來是指因為害羞而臉紅,這裡則是指火光反射照的臉頰通紅。從“赧郎”一詞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他們強壯的身軀和勤勞、樸實、熱情、直率、樂觀的性格。冶煉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唱歌,讓冷冷的河水都盪漾了起來。至於他們唱什麼歌,詩人沒有加以陳述,讓讀者可以做各種補充和聯想。歌聲當然不會激盪起河水,這只是詩人的獨特感受,雖然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但是恰到好處,生動形象。如果說“赧郎”一詞只是描繪了月光下冶煉工人的形象,那麼後一句就揭示了冶煉工人的內心世界、豐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情懷,字裡行間充滿了詩人的讚譽。

李白比較少見的一首詩,但是依然豪情萬丈,動人心魄

這是一幅壯麗的秋夜熔鍊勞作圖。在詩人生動的筆觸之下,光、熱、聲、色相互交織、相互映照,明暗、冷熱、動靜相互映襯,生動地再現了熱火朝天的勞作場面,形象地刻畫了古代冶煉工人的形象,確實是古代詩歌的藝術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