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學諸葛亮神機妙算,你有他那麼多獲取信息的手段嗎?

總想學諸葛亮神機妙算,你有他那麼多獲取信息的手段嗎?

孫子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海宸譯曰: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少,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

如果在戰前乾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

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勝負就顯而易見了。

戰場情況分析,是各部隊軍事機關必須做的一件事情,

每天不去研究戰場情況的參謀不是好參謀,甚至有些情況必須熟記於心,隨問隨答,勝過電腦,比如氣象水文、地形交通、編制裝備和人員、主戰裝備技術戰術參數、電磁環境等等情況,然後將這些情況融合之後,供指揮員決策作參考。

當然,這些情況是依據以往的經驗得來的,有的已經過時,有的未必準確,這樣導致的指揮員的決策必然會出現偏差。一旦戰場情況發生較大變化,作戰方案必須推倒重做。無論何時,預先的戰場勘察和適時的戰場偵察是必備的作戰行動,是標配,如果連這兩樣都不做,那就不用打了,直接出局。

總想學諸葛亮神機妙算,你有他那麼多獲取信息的手段嗎?

比如說金門戰役,我方戰前廟算得就不準確:

一是對國民黨守軍的作戰能力估算不足。解放軍登島之後,國民黨軍隊不但沒有望風而逃,而是戰鬥意志非常堅定,給立足未穩的解放軍造成了非常大的傷亡;

二是對胡璉帶領的駐海南島部隊動態掌握不準。造成的結果是,國民黨部隊越打越多,解放軍卻得不到任何支援;

三是沒有重視渡海登島作戰中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潮汐。船隻大部擱淺被毀,第二梯隊無法投入戰鬥。假如第二梯隊可以成功裝載登島,戰役結果必將發生改變。

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假如。廟算裡的必勝局,以慘敗收場。

帶兵打戰怕沒有經驗,更怕僅憑經驗辦事。都知道要依據情報信息進行敵我分析對比,但沒有深入反思情報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

也就是說你所得到的情報信息,有可能已經過時,有可能是假情報,還有可能是敵人給你下的套。如此得出的結論不具備可信度,制定的作戰方案自然是漏洞百出。

比如說草船借箭,就是諸葛亮給曹操下的套,賭的就是曹操疑心太重,不敢冒然出兵。要是哪個二楞子,派出小分隊趁大霧去混水摸魚,諸葛亮不但借不成箭,搞不好還要把命搭進去。

後來諸葛亮面對司馬懿敢於唱一出空城計,也是因為他算中司馬懿不敢冒險。


總想學諸葛亮神機妙算,你有他那麼多獲取信息的手段嗎?

因此,作戰廟算的核心,是對敵方指揮員的廟算,必須準確掌握他的性格特點、帶兵方式、作戰常用手段、生活方式等等,如此才能做到算敵因計,精準用計。

諸葛亮能如此神機妙算,他撒出去的情報人員有多少?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喜歡憑過時經驗辦事,好大喜功,用不準確的信息打戰的,還有一個李德。憑著一張並不準確的地圖,不搞現地勘察,不搞作戰推演,不徵求他人意見,把歐洲的作戰經驗搬到中國戰場,甚至連人是要吃飯睡覺的這樣的基本常識都不去考慮,最終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放棄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

總想學諸葛亮神機妙算,你有他那麼多獲取信息的手段嗎?

因此,指揮員如何獲得準確的信息,是廟算中關鍵的關鍵。

擅長打戰的將領,都是獲取情報信息的高手。沒有準確情報信息的廟算,只能是瞎算,其結論根本不能用來作為作戰指導。

在職場中,也處處需要廟算。那麼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情報信息來源問題,領導者不遺餘力地去獲取競爭對手的情報信息,其目的也就是想在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對手。因此,那些掌握著大量信息的人,就成了眾人圍追堵截拉籠投靠的重點對象,形形色色的交易都會圍繞著這個對象展開。

2019年6月1日,第20屆巴菲特慈善午餐拍賣正式結束,成交價達到4567888美元(摺合人民幣約 3154.03萬元)。午餐本身不值錢,值錢的是巴菲特在就餐過程中透露的貨真價實的信息。

因此,衡量一位指揮員是否優秀,並不在於其是否工於廟算,而在於其是否掌握更多的信息,是否有多渠道的可靠的獲取信息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