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曾飞鸽传书给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就是不发兵?

丁盼望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关羽是没有飞鸽传书给诸葛亮的。那来看下诸葛亮为什么不发兵?

当时关羽是有派人回去求救,但不是飞鸽,诸葛亮之所以不救,并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救。

首先,关羽当时在麦城,蜀地到麦城最近的驻军应该就是在永安,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从这个地方发兵相救,第一个困难就是摆在眼前的秭归城,秭归当时由陆逊亲自驻扎。那么诸葛亮他们怎么可以肯定,一定就能拿下秭归城,而不是又一场持久战呢?


其次,就算诸葛亮一出兵就打败了陆逊,占领了秭归,但是秭归和麦城还相距上百公里。后面还有夷陵,还有沿途各地驻扎的吴军,难道诸葛亮就能一马平川打到麦城去?再退一万步说,就算他真的打赢了所有的战争,他就一定能找到关羽吗?毕竟身上没有装GPS啊,和现代是不一样的。

然后,再看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孟达两人能不能救。他们离麦城更近,按理来说,因该发兵相救的。这二人率上庸三郡的所有兵马,提前和关羽约定见面地点,并且一刻不停的朝这边赶过来,但要保证就是关羽一定能到达约定的地点,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当时,关羽败走麦城,而四周都已经被封锁了。东边是早已经被东吴控制的江夏、南边是都督吕蒙占领的江陵和公安两城、西边刚才也说了,从麦城到蜀汉控制的永安,这中间已经全被陆逊占领,关羽是没有退路的。而西北方向则是潘璋和朱然占领的临沮和章乡,以此来防止关羽和孟达他们会和。

这个时候关羽已经完全无路可走,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关羽清楚、东吴的人清楚、诸葛亮也清楚。所以就算他发兵相救也没用、顶多打到夷陵,到头来还徒劳无功,损兵折将。


关羽能否逃走?


那么关羽在荆州之战打响后能不能逃走呢?其实是可以的,他当时至少还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得知荆州被偷袭后,立即选择放弃攻打襄樊,也不要回援荆州,直接往西北方走,到上庸与刘封等人会合。但依照关羽的个性绝不会如此,打都没打就直接跑了。其二、选择背水一战,命令所有人一起攻打樊城,这样大家知道无路可退,也会殊死一搏,樊城可能就被顺势夺下来了。这样即便是荆州主城丢了,也不至于无家可归,驻守樊城,再静待援军。


可惜,关羽并没有选择这两条路,而是直接回援荆州,其实回援也是可以的。问题就出在了留守荆州的靡芳和傅士仁身上,要是这两人不投降的话,等关羽回来,也还是有一战之力。


总结,诸葛亮并非不想救,实属无奈。


不住聊三国


先不说那个时候有没有飞鸽传书,就算是诸葛亮收到了关羽的求救信,然后怎么办?让援军坐在飞鸽身上飞到麦城救关羽不成?

当关羽在麦城失败时,唯一能救关羽的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诸葛亮从成都派飞机去救关羽,而且关羽还要给个定位;

二是刘封孟达率领全部军队,放弃上庸三郡,前往麦城营救关羽,前提还要刘封和孟达知道关羽在哪里?显然还要给关羽配个GPS才行。



当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当时的情况是东吴已经占领了整个荆州南郡,吕蒙率军占领了江陵城和公安城,陆逊率军已经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县),切断了关羽入川的退路。

潘璋和朱然已经在临沮(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和章乡(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漳水北岸)一带设下埋伏,就等着关羽自投罗网。



这是个什么情况?就是关羽已经处于吴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关羽在麦城,麦城是今天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翻下地图看下,关羽的南边是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离江陵城有70公里,关羽西边直到秭归都被东吴军队控制,关羽的东边是东吴控制的江夏郡,北羽的北边是刚刚退回来的襄阳和樊城,关羽处于三面包围之中,能往哪里跑?

关羽能逃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西北方向的上庸三郡。而事实上关羽也是向这个地方逃命的,但是孙权也很聪明,从麦城去往上庸三郡的路已经被朱然和潘璋控制了,关羽实际上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好了,再来说诸葛亮,就算关羽真有飞鸽传书,诸葛亮如果要救关羽怎么救?我就不算蜀军动员时间吧,什么都不算,就算马上能发兵,实际上是远远不可能的,最快也只能从永安城(今重庆奉节县)调兵吧,永安与秭归很近,蜀军想要救关羽,就必须攻打陆逊在秭归的驻军。

这就好了,你怎么知道蜀军就一定能立即、马上打败陆逊呢?要是无法打败陆逊,救兵是不是在秭归僵持,那怎么救关羽呢?还是救不了。就算蜀军能打败陆逊,从秭归到麦城还有130公里,还要攻打夷陵城,还要攻打东吴沿途的所有的必经之路,才能到达麦城,这仗一打起来,谁能保证蜀军一定胜利?



可以说,远在益州的蜀军是根本救不了关羽的,从关羽败走麦城到关羽被杀,不到一个月时间,要在这个时间救出关羽,除非诸葛亮派飞机,并且准确定位关羽的位置,才能救得了关羽,否则就是无谓的牺牲。

远水是救不了近火的,那么近在上庸三郡的刘封、孟达能不能救呢?



也救不了,除非刘封、孟达带领全部上庸三郡兵马倾巢而出,与关羽约在某个地方相见,还要保证在此之前,关羽不被东吴军队抓住,这可能吗?显然也不可能。

关羽的退路已经被东吴算死了,就那么简单的几条路,关羽知道,东吴也知道,关羽就十几二十个人,怎么可能逃得出东吴的包围圈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代打仗,不像现在有很多高科技的装备,随时可以定位,知道你在哪里,古代打仗基本上都靠临场发挥的,有很大的变数,有时候事前讲好的约定地方,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到不了,时有发生,走错路也时有发生,所以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情况,所以打仗的将领一般有假节,方便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但像关羽这种情况,已经是陷入了绝境,是不可能救得了的。



诸葛亮并非不救,而是救不了,就是发了兵也是白白牺牲,起不到任何作用。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说到关羽败走麦城,首先要提襄樊之战。公元219年7月,关羽对曹仁镇守的樊城发起了进攻,直到12月,襄樊之战才结束。

在襄樊之战的6个月里,益州的刘备和诸葛亮肯定是知道关羽的行动的,而且在关羽寡不敌众时,他曾向诸葛亮求救。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关羽讨伐樊城,当时他们有时间阻止,而且也知道关羽孤军很难取胜。第二,在关羽向诸葛亮求救时,刘备为什么不发兵救关羽。


第一,刘备想要樊城,但是又不能发令让关羽攻打樊城,而且诸葛亮也不曾想到关羽会失了荆州。

还记得《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说的,要想安定天下,就要分三步,第一夺取荆州,第二,夺取益州,第三,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发兵,攻打曹操。

庞统帮助刘备取得益州后,刘备的前两步肯定是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图天下了。但是诸葛亮也说过,要取天下,需要“天下有变”,而当时天下无变,但刘备年事已高,要想在无变的情况下,有夺取天下的条件,他需要奇迹,而这个奇迹就是荆州的关羽。


其实刘备本人是想拿下樊城的,诸葛亮对樊城更是垂涎欲滴,因为樊城是讨伐曹操最大的障碍。如果关羽能够出奇制胜,拿下荆州,那么不需要“天下有变”,刘备从荆州北上的最大障碍扫除了,两路出兵,曹操必败。

在襄樊之战开始时,关羽是一路势如破竹,大败了曹操增援樊城的于禁,还杀了庞德。而且曹操刚和刘备在汉中大战过,所以刘备和诸葛亮预估关羽可以取胜。

以关羽当时的实力,与曹操作战就算是不能取胜,守住荆州还是没问题。但是诸葛亮忘了,东吴是盟友,但也是对手。

第二,为什么在收到关羽的求救后,诸葛亮和刘备决定不发兵呢?


在关羽与曹操僵持的过程中,曹操偷偷给东吴的孙权写了信,要求联合攻打关羽。对于孙权而言,荆州对他至关重要,因为荆州在刘备手里,那么他就要同时防备刘备和曹操。因此在收到曹操的信后,孙权决定攻打荆州。

在东吴和曹魏的联合下,关羽的七万荆州军,哪是对手。最终关羽兵败,在关羽兵败时他是向刘备和诸葛亮求救过的,可是刘备没出兵。

刘备不出兵,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首先刘备在汉中刚刚和曹操大战,而且在占领益州时,刘备也是经历了不少战役,元气大伤。刘备的汉中和益州还没有稳定,此时他没有兵力去增援关羽。

再者,当时曹操是最强的一方,孙权第二,刘备势力最弱,当曹操和孙权同时派兵攻打关羽时,就算是刘备倾巢而出,也不可能取胜。当时离关羽最近的刘封和孟达,也知道无法救援,所以才放弃城池,没有相救。

襄樊之战原本就是一场胜算不大,但是诸葛亮和刘备又很想要的战役,如果战胜,那么他们定然欣喜,如果战败,他们也不可能去救关羽。


斯幽说历史


关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水淹七军后,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以为东吴胆子小不敢抄后路,以为曹魏被吓破了胆,可以一直打到曹操的老巢去。再加上没有和刘备益州商量好,那边才开始庆祝二哥胜利的消息,没想到没多久荆州就完了。还没来的及组织队伍,荆州就丢了。本来益州这边才得到休息,也没多少精力去做。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但是关羽做法太激进了,要是好好休息一下,在联络上益州,真的是一步好棋,两头并进,说不准就没有魏国了。失掉荆州之后,战略要地没了,搞得刘备发全国之兵,和东吴大战,没想到的事还输了。蜀国彻底的败的差不多了,诸葛亮再有才能也没用啊!


孤143392851



公元219年,荆州主将关羽誓师北伐,势如破竹,陷襄阳,围樊城。随后,他又水淹援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大有直捣黄龙之势。不到一个月,形势急转直下,关羽受到曹军及东吴吕蒙的夹击,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擒杀。有传言:关羽败走麦城时,曾飞鸽传书给远在益州的诸葛亮,请求支援,而诸葛亮却没有发兵。

三国时期,是否出现飞鸽传书,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汉高祖刘邦以飞鸽传书,招来韩信等援兵,击退楚霸王项羽的攻击。汉朝外交家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时,曾用鸽子传送信息。据此推断,三国时期关羽有可能使用飞鸽传书。本文假设关羽败走麦城时,曾飞鸽传书给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依据演义及《三国志》相关内容,分析得出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出兵救援关羽的三个原因。


其一,诸葛亮没时间。正史上,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包围樊城;八月,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十月,第二波徐晃破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十一月,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回撤;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被杀。关羽前一刻还威风凛凛,大有一统中原之势,后一刻,他就是败走麦城,兵败人亡,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杀于临沮。《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如果从十月徐晃击败关羽计算,到十二月败亡,满打满算两个月。如果从关羽败走麦城算起,到十二月败亡,仅仅一个多月。这么短的时间,即使诸葛亮接到关羽的飞鸽传书,他也无法及时救援。飞鸽飞行速度很快,假设几天内将求援信送到益州诸葛亮手里。

诸葛亮也需要时间准备粮草,集合军队,开会讨论是否需要支援及支援将领。集合完毕支援大军,最少需要一个星期,之后出川向荆州进发。古代行军速度并不快,再加上蜀道难,估计大部队从成都到达荆州需要一个月时间。因此,从时间上,即使诸葛亮及时收到关羽的飞鸽传书,他也没时间支援关羽。


其二,诸葛亮没兵。公元219年五月,历时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刚刚落下帷幕(从217年到219年)。这一场大战历时甚久,双方参战兵力居历次战役之最。在相持了两年之后,黄忠与定军山奇袭斩杀魏军主将夏侯渊,形势逆转。曹操御驾亲征,率领十二万大军,为夏侯渊报仇,与刘备争夺汉中。

曹操大军与刘备相持数月后,自嘲汉中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五月无奈撤兵。这一战,刘备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是惨胜。刘备军队伤亡惨重,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此战过后,刘备集团军队急需长时间修整,短期内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了。从五月曹操退兵,到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仅仅过了半年多,刘备主力还未从汉中之战中的创伤恢复。因此,即使诸葛亮及时收到关羽的飞鸽传书,他也没有机动部队支援关羽。《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其三,诸葛亮没权。关羽阵亡时,诸葛亮是蜀汉军师中郎将,说白了,就是参谋长,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此时的蜀汉大权(尤其是军权),集中在一把手刘备手中,诸葛亮作为军师是无权染指的。在刘备病逝白帝城后,刘禅年幼,诸葛亮以“相父”身份管理朝政,才独揽大权。这时的兵权也不在诸葛亮手中,而是在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手中。《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关羽即使向成都求援,也应该是向汉中王刘备本人求援,而不是诸葛亮。因为关羽如果向诸葛亮求援,这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常理。试想,在单位,你有重大事情,是直接和能拍板决定的一把手说,还是和无权无势的副职反馈。答案一目了然,你会毫不犹豫地和有决策权之人诉求。因此,诸葛亮没有兵权,没有权利调动军队支援远在荆州的关羽。

总结:关羽败走麦城时,即使给诸葛亮飞鸽传书,诸葛亮也没时间、没兵、没权,无法支援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败亡。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魁哥说历史


关羽在丢失荆州三郡的时候,消息传来军心大乱几乎崩溃的关羽被困麦城,四处归路遭到断绝成都方面又不能及时得到具体情况的局面下,可能有些人会在想,关羽能否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向成都求援?

历史上的关羽是否曾经飞鸽传书求助刘备,恕笔者孤陋寡闻,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应该都没有过这方面的记录。

当然肯定会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考虑到荆州到益州,也就是从湖北到四川成都路途实在过于遥远,想迅速传递信息实在过于困难,关羽有没有采用过这种特殊的传信方式呢?



在笔者看来,恐怕是没有的,大家在连续剧中见到的飞鸽传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别说遥远的古代,即便是近代,这样的传输方式很难得到普及,原因就在于实用性太差。

利用飞禽传递信件,这样的送信方式很早之前就得到过记载,但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有据可查且得到一定推广的还是在隋唐朝时期,并没有得到批量推广,而在几百年前的东汉末年,这只不过只是一个传说,处于困境之下的关羽没有能力采用这样的方式,先不说信鸽要经过长时间的训化,从荆州到益州上千里的路程能否实现有效传达,即便放到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训练挑战,更别说将近2000年前,想用动物进行千里传书,简直难上加难,即便二战时期欧洲情报机关曾少量采用信鸽传书,不过是数十或数百公里,更远距离的传书挑战系数太大。


但更重要的一点,结合当时襄樊之战的局势,想采用飞鸽传书的形式根本不现实。

首先在襄樊之战前,关羽统领的荆州三郡与益州相连,在水陆都相通的情况下,根本用不着飞鸽传书,只是没想到吕蒙出击迅速,外加关羽将驻守长江的水军悉数调往北方的汉水,造成长江守备空虚,陆逊利用水军优势迅速顺长江直上,占领三峡峡口并迅速登陆,造成吕蒙偷袭的初期就迅速切断荆州与益州的联系,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关羽的失误造成。



或者退一步讲当吕蒙用人为手段切断两地的联系后,关羽采用飞鸽传书的方式能迅速获得支援吗?答案恐怕依旧很难,确切的说刘备根本就分不清是真是假,原因就在于整个襄樊之战太过于戏剧性。

公元219年7月关羽出兵北伐,八月于禁率援军赶到,结果不到一个月全军覆灭,虽然随后徐晃再次率军赶来将关羽逼到汉水边,双方形成对峙局面,但受困于关羽水军的阻挡,汉水北部的襄阳仍处在关羽的攻击范围之下并且得不到任何支援,樊城以北许昌以南的叛乱虽然被徐晃镇压大半,但局势仍然一片混乱,此时的关羽虽然没有胜算,但也不至于完败,而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与荆州和益州互通,刘备是有能力得到襄樊之前线的战报消息的,在前线战场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刘备方面也不会采取行动。



但没料到的是,由于吕蒙的进展过于迅速,整个战场几乎在刘备与关羽毫无反应之际迅速呈现反转,并且两地迅速失联,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刘备能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关羽处于危险的消息,也很难立刻做出有效判断,说的直白一些,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荆州与益州的传信一个来回要大半个月,公元219年10月,刘备得到前线消息反馈一切正常,战场情况虽有一定危险,但总体趋势有利于关羽方向,随后第二个月接到第二封信,反馈荆州三郡全部失守,刘备第一时间能相信吗?第一封信还一切正常,怎么第二封信就一溃千里了呢?所以刘备即便能够快速得到关羽的紧急求助,能不能判定消息真假是一回,短期之内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不能迅速救援又是另一回事!

只能说关羽失败的实在是太迅速,即便是后人拜读这段历史时,对这段历史的迅速反转也同样感觉不可思议!


辽宁资深球迷


荆州守军一个是刘备义弟关羽,一个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另外一个就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这都是皇亲国戚,都是各个争权夺利的势力集团,荆州没有理由不失城。很明显,荆州襄阳守军将领派对有严重的错误。

荆襄之战从夏季的水淹七军,到冬季关羽走麦城这半年的战争里,刘备没有一点消息吗?

刘封和糜芳都想借刀杀人,结果都被这把刀顺带给抹杀了。





襄阳论语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首先弄清楚2个疑问:关羽那个时代有没有飞鸽传书?关羽是否向诸葛亮求援过?

1、关羽那个时代有没有飞鸽传书?

没有!按照现有的记载,人们最早联想到可以通过飞鸟传递信息,出现在《山海经》中,传说西王母曾通过青鸟向汉武帝寄信。到汉昭帝在位时,也曾以“大雁曾寄来苏武信件”这种说辞,骗匈奴将苏武放回。

但实际上,这两个故事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苏武被匈奴扣押了19年,如果真有大雁传书,也不至于等这么久了。直到唐朝时期,古人才从波斯人那里学来训练信鸽的技巧,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明确记载:“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利用的原理就是鸽子归巢的习性。

五代时期的《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过:“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信鸽全面用于军事通信,已经是宋朝以后的事了。

所以,生活在三国时期的关羽是不可能用到“飞鸽传书”的。

2、关羽是否向诸葛亮求援过?

也没有!关羽败亡时的官职是前将军(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而诸葛亮的官职是军事将军(参议军事),按照三国时期的官僚体系设置,前将军位次于九卿,但高于其他杂号将军。直到关羽阵亡刘备称帝,诸葛亮才成为丞相,总览一国军政(军事权实际上在李严手中)。

所以,关羽即便向成都求援,对象也应该是汉中王刘备本人,而不可能去向诸葛亮求援。一是诸葛亮没有决策权,二是诸葛亮没有调兵的权力。如果说,当时刘备已经称帝,那么关羽求援的对象变成丞相诸葛亮,倒是有可能。

接下来分析:关羽到底求过援没有?蜀汉发过援兵没有?

关羽是肯定求援过的,他的第一个求援地就是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孟达,因为这两个地方离他最近,至于成都方面,理论上来讲,即便求援,从收到信息到援兵抵达,也是远水不解近渴的。但依然存在一种可能性,即无论援军能否及时抵达,都应该向成都求援,一来是向刘备通报消息,二来如果荆州军向上庸一带靠拢的路线被东吴截断,关羽依然可以选择向益州方向靠拢,并确保有援军接应。

但可惜,从关羽威震华夏到败亡,中间只隔了一个月时间,在这么短时间内,刘备无法从成都派出援军,他能做的,就是派出离关羽最近的驻军前往救援。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在陆逊攻占荆州后,又发生了几次小规模战役,即:“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

这里的蜀将詹晏、陈凤、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就是刘备就近调派的援兵。


秦皇汉武


最近看到有网友在问这个问题,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只要是稍微了解过一点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关羽已经是处于四面埋伏的境地了,再怎么救也不可能得救了。即便是诸葛亮料事如神了解到情况之后立刻发兵,也会遭受到陆逊驻扎在道路上的大军。

先别说诸葛亮的军队在面对陆逊的大军的时候能不能打得过,就单单说他们打战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已经拯救不了败走麦城又被东吴四面埋伏的关羽了。其实说起来,东吴是派人来讲和的,可偏偏关羽又那么的瞧不起吕蒙,搞的东吴的一位大将就这么的跟关羽结下了私仇,这才有了之后的故事。

关羽既然飞鸽传书了,那么诸葛亮肯定是得想办法去救关羽了。(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在三国时期是没有“飞鸽传书”的,这里只不过是为了配合网友,提到一下。)

要是直接去派兵拯救的话,肯定是行不通,之前也已经提到过,在诸葛亮派兵前往麦城的道路上,会有陆逊的大军在那里进行守候。这时候,诸葛亮不得不去想一下其它的办法,那么另一个办法就是,让刘封还有孟达这两个人来率领军队去支援关羽,但是这样做的话就会失掉上庸三郡。

当然了,失掉上庸三郡倒没什么,毕竟比起这个,自然还是关羽这个人比较重要,怎么说也是他们的主公刘备的生死兄弟,要是在明知可以救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救,那么到时候背锅的就只会是诸葛亮了。

可问题就是,就算是刘封和孟达真的率领军队去前往麦城营救关羽了,也不会知道关羽所在之处的方向,要是真的想要找到关羽所在之处的准确位置,那还不得给关羽配一个定位器才行了?可以说,当时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整个荆州的情况就已经是相当的危机了,基本上不可能守得住,也不可能救得了关羽。现在唯一的两个办法,也都行不通,那么等待着关羽的,也就唯有死亡一途了。

那么具体的四面埋伏是指什么呢?

意思就是关羽当时已经处于吴军的四支不同的大军,进行的大包围之中,关羽的所在地点为麦城,离江陵城足足有70公里,可关羽的整个西边直到秭归都是东吴大军的地盘控制,关羽的东边也是由东吴大军所占领的江夏郡,现在东西两边都走不了了,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南北两条路了。

可问题关键在于,关羽的南北边也都有东吴驻守的大军,尤其是北边,更是有着由东吴所控制的襄阳和樊城,关羽已经没有办法在逃走了,除非是他朝着上庸三郡的路逃走,因为在那里有着刘封还有孟达的大军。事实上关羽当时确实是朝着上庸三郡的方向逃走的,可东吴既然铁了心了要杀死关羽,夺走荆州,自然是不可能算不到关羽要逃走的路线,早早的就在从麦城去往上庸三郡的路埋伏好了朱然和潘璋这两个人的大军队。这就好像是关起门来打狗一样,逃无可逃。

其实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诸葛亮能够直接率领大军队对来拯救关羽,可问题就在于陆逊这个人,只要诸葛亮不能够立即、马上的消灭掉陆逊的军队,便还是救不了。因为从秭归到麦城足足有130公里的路程,诸葛亮又不能发明出飞机,要是再加上和陆逊大战的这段时间,赶过去的话,关羽这时候已经化成了灰了。

除此之外,在这130公里的路程之内,沿途还有着不少东吴所控制的地盘,到时候的诸葛亮即便是个神仙,也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干掉这么多的人,说不定还会面临着兵败身亡的结局。所以,诸葛亮即便是收到了关羽写下的“飞鸽传书”也是不可能会出动兵马去拯救关羽的,因为诸葛亮的心里明白,即便是让蜀军大老远的跑过去救,也只会白跑一趟,救是不可能救得了的。

在这里先说明一点,关羽从败走麦城再到被杀害,仅仅只有一个月都不到的时间,所以,即便是没有陆逊大军的阻碍,诸葛亮想要在这个时间内达到麦城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还会遭受到这么多的阻力呢?


猫眼观史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关羽败走麦城的前因后果:“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可以看出关羽并没有执行诸葛亮东和东吴,北伐曹操的策略。

面对孙权的求亲请求可以说是毫不在意,甚至将孙权的儿子称之为犬子。足见关羽对于东吴的不屑,这也就使得孙权怒而兴兵攻打荆州城。而关羽最后落得一个败走麦城的悲惨境地。也有人说,关羽曾飞鸽传书给诸葛亮,而诸葛亮并没有救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第一,诸葛亮之所以来不及救援,是因为关羽败亡太快了。这也许看起来有些奇妙,但确实是原因之一。从吕蒙白衣渡江到关羽败走麦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前前后后一共就两个月的时间。看似时间很长但是其实根本来不及做战争动员。关羽失荆州的主要原因是率军攻打樊城。而荆州一失去,蜀国除了关羽的那一只孤军,就只在益州本地有军事力量。诸葛亮就算是再厉害,这兵马可离不开粮草,没有先期准备无法出兵增援。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关羽至是佯攻,为汉中一线吸引压力。谁知道他居然在水淹七军以后,目中无人的和曹军在樊城打了起来。还把糜竺在荆州城内的守军抽走了大半。这也就使得荆州出现了军事空窗期。吴国趁机派兵拿下了荆州,捎带手堵住了关羽。

两个月根本就来不及做全面战争准备,更何况当时蜀国在汉中正在和曹魏交战。曹魏知道无法在汉中取得胜利,于是迁移百姓,给诸葛亮留下了一篇荒芜之地。蜀军主力当时刚刚和曹魏势力大战,已经是一支疲军。等到抽调兵力,再东进增援,关羽已然身首异处。


第二就是蜀地的地理条件限制了。众所周知,蜀地多山,唐朝诗人李白曾经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益州东为巫山,南有大凉山和大娄山,西邻横断山脉,北接米仓山和大巴山。可以说是被山川给包围了,为了出川而修建了蜀道。但是哪怕是三国在千年以后的唐朝,蜀地的交通问题依旧十分严峻,更何况是三国年代呢?

正常情况下古代士兵出川,主要是走蜀道,而蜀道毫无疑问是在陡峭山壁当中一点一点开凿出来的。一边是石壁,另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可以说蜀地的行军速度相比于中原地区,大概是要慢得多的。


蜀国大抵东守夔门,北据汉中。自夔门东出而达荆襄,荆襄与中原之间尚有大别山、桐柏山相隔。从行军时间来看没有个把月不要希望从夔门东进,从而到达荆州。更何况关羽是被困在了荆州以北,樊城以南的地区。这个地方另有山川阻隔,从益州本地派兵救援更是时间紧迫。这也就成为了诸葛亮支援关羽的一道阻隔,间接的导致了关羽最后悲惨的结局。


第三,就是交通工具的落后了。三国时期可不像现在这样,一个电话就能够解决问题。那个时候人们通信主要是靠两种手段。一来呢是信鸽,二则是信使。在关羽被包围的情况下,信使显然是没法用了。那么也就只能选择飞鸽传书这种办法了。看起来速度很快对不对,其实飞鸽传书的速度远远不如信使。

要知道信鸽通常为家鸽的一种,它的极限距离为3500公里归巢,虽然它的平均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8公里,但是它每天只能飞大约5到8小时。这样算下来的话信鸽每天最多只能飞384公里,这还是最理想情况下。

从荆州到蜀中的直线距离大抵是多少呢?大约是1000公里,按照信鸽的速度来算,最少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来送达消息。也就是说关羽给诸葛亮用信鸽求援,诸葛亮要大概一个礼拜以后才能收到。


说完了飞鸽传书我们再来看看信使的速度,我们常说八百里加急,正常情况下军事情报的传递是不分昼夜的。按照马匹每小时三十千米的速度来看,一天能走大约六百公里,虽然走驿道要绕远,但是相对比与信鸽速度是更加快速的。按照荆州和成都的距离1000公里来计算,只需要两天就能抵达。所以从此来看,这飞鸽传书并没有那么快。而关羽败走麦城,与这通信速度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由此看来,关羽最后败走麦城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了。第一他抽调走守军,使得军队迅速败亡,二者蜀地的恶劣交通使得援军无法及时抵达,三就是通信手段的落后导致蜀军延误了出发的时间。唉,真是可悲可叹。

你是如何看待关羽北伐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