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時代:新媒體發展八大趨勢 紅利消失 未來已來

文 | 梁湘,中國互聯網協會新媒體創業導師 四川輕化工大學講師 ,紅旗融媒體研究院執行秘書長,國內知名新(融)媒體前沿研究學者,擔任國內多家知名企業新媒體方面顧問。


面臨經濟下行趨勢,2020年經濟雖無失速風險,但包括新媒體在內的各大行業都在力求維穩發展。流量紅利、人口紅利在2019年已然慢慢消失,天花板觸手可及,但未來已來,各大新媒體平臺、社交媒體、內容生產者都開始逐漸迴歸構建優質的內容生態、成熟的商業生態為新媒體賦能,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傳播體系、整體發展都逐漸呈現出新的態勢與形態。

一、短視頻將成為主要的內容形態

2019年,以抖音、快手為主的短視頻平臺繼續保持著強勢的發展態勢,字節跳動以抖音為首,繼續深化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多閃短視頻等平臺的多方位佈局。而快手一方面加大對外投資,勢頭強勁,既聯合《人民日報》打造了央媒首個短視頻聚合平臺,隨後又成為了2020年春晚的獨家互動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深耕下沉市場搶佔互聯網用戶。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也隨之帶動了各大社交媒體、新媒體平臺加大了對於短視頻的投入,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參與短視頻的方式。2020年,圖文依然是內容生產者、廣告主的主要選擇,而短視頻憑藉著更大的傳播勢能在不斷創新傳播形態的過程中,在城市形象塑造、影視作品宣發、產品宣傳等方面表現突出,其大眾普及度、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

二、人工智能和5G商用將開啟智能移動互聯時代

在人工智能普及和5G商用等新技術推廣的進程中,直播行業、視頻領域、物聯產業等互聯網產業也將會隨之升級換代,驅動大眾的生活、工作、娛樂方式產生變化,從而催生出新一代的傳播形態。這種轉變不是單純的直播、視頻碼率、清晰度的升級轉換,不是單純的VR、AR、MR的普及落地,而是一種立足大眾衣食住行娛、全方位、顛覆性的變化,傳統的內容構建、品牌宣發、傳播方式將會完全改變,萬物智聯互聯,這對於新媒體等互聯網產業將是一次新的洗牌。尤其是目前積累了一定數據基礎、用戶體量的企業來說,在此方面的拓展程度與佈局能力影響著接下來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空間。


財富時代:新媒體發展八大趨勢 紅利消失 未來已來


三、流量分割局面助推網紅初期擁抱流量

垂直領域細分,內容興趣導向,如今的新媒體流量壁壘已然形成了。B站風生水起的UP主可能在微博默默無聞,微博的千萬大V出現在抖音的結果卻是無人問津,抖音裡唱跳俱全的小哥哥小姐姐來到快手平臺構建內容老鐵們卻不買單,快手裡的一哥一姐出了平臺誰也不認識......以上這種現象,除了極具影響力的名人、明星之外,在許多頭部賬號中都出現了這類看似戲謔的情形,更別提腰部、底部的網紅們了。平臺之間、網紅之間都在拼命爭奪用戶,拼命構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體系,拼命形成用戶願意買單的商業生態,然後這種“拼命”行為無形之間又進一步加劇了流量分割態勢的形成。平臺在刻意捧紅網紅的過程中,平臺在用公域流量堆積網紅的過程中,大多數網紅的網絡影響力都主要聚集在單一的某些平臺內部,這對於後期的多平臺佈局雖有難度,但對於賬號構建初期來說集平臺資源之力更容易擁抱流量。

四、粉絲經濟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重要商業模式

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大選秀類綜藝節目的成功讓“粉絲經濟”“流量明星”等詞彙耳熟能詳。新生代的偶像粉絲群體與傳統娛樂明星粉絲群體已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打榜、周邊購買、超話、控評、簽到等新形式成為了追星一族群體的“網上衝浪”常態。粉絲經濟不僅成為了中國娛樂產業,甚至可以說成為了互聯網經濟的重要商業模式。互聯網平臺在顧及“Z時代”人群的未來消費能力之時,正在逐漸加大對於“00後”、“10後”等“Z時代”群體的吸引力,娛樂產業則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主打Z時代群體的最重要武器。而隨著網民對於KOL認可度的提高,這類粉絲經濟的訴諸對象並不限於明星,許多美妝、美食、時尚等領域IP也成為了新一代的“流量明星”。

五、政務新媒體佈局成熟,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逐漸加強

從原來的“兩微一端”,到如今的“兩微一抖一快手”全平臺、多方位體系的形成,政治新媒體佈局愈加成熟,從數千個抖音政務媒體號、上萬個微博政務媒體號中不難發現互聯網已然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新陣地和重要平臺。央媒及其他主流媒體一方面加大正面權威內容的全平臺佈局、內容供給頻率與優質原創內容產出,從而貼近大眾、貼近年輕受眾,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地佔領網絡輿論場,在海內外形成了新興的網絡輿論陣地,在重大事件上積極發聲,開展正能量傳播與正面形象宣傳。

六、流量變現訴求驅使新媒體賦能產業

實現商業變現一直是內容生產者不變的訴求。2019年,美妝、美食、服飾鞋包等泛生活領域內容在收穫流量的同時更容易實現流量變現,而除此之外的其他領域的內容大多很難實現商業價值。換句話說,一些難以實現變現領域的賬號,即使內容很優質、吸引了粉絲、擁抱了流量,也只能通過一些不穩定、單一的廣告形式以及一些平臺補貼來獲利,它很難形成自己的產品體系,也很難孵化自己的品牌。因此,為了更穩定的內容生態形成,構建成熟的商業生態十分必要,而通過新媒體賦能產業便是未來內容生產者創收的重要領域,即通過內容傳播實現流量變現與產業發展兩手抓。

七、互聯網下沉,三、四、五線城市逐漸成為發展重心

中國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增長逐漸平緩,如果說依舊尚存上升的空間,那麼市場一定是三、四、五線城市,即專攻下沉市場進行降維傳播。降維傳播並不是指下沉市場的內容導向與審美意識就“低人一等”,而是在一開始確定內容傳播的主要目標用戶的時候,將下沉市場的用戶群體囊括進去,找準定位,讓下沉市場的用戶能夠沉浸在內容體驗場景中消費時間、消費金錢。這對於構建內容、宣傳產品來說,切莫將一、二線城市的產品、內容直接翻版複製,切莫將一、二線淘汰的渠道、傳播方式直接刻板用於縣城,適合於城市白領的並不一定適合於小鎮青年,就像適合於天貓、京東的電商體系並不一定適用於拼多多。

八、一夜爆火幾率及可能性降低,持續產出、專業運營成為常態

回顧一下網紅史,“一代網紅”代表人物鳳姐、郭美美們和”新時代網紅“代表人物papi醬、李佳琦是完全不同的群體。通過炒作一夜爆紅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即使一時熱度高漲,但受眾的關注很快就會散去,沒有支撐其獲得持續關注的內容體系很難實現真正的”爆火“。所謂一夜爆火的網紅,真正能夠長久維繫其粉絲規模、粉絲黏度的,最終倚靠的還是其內容體系。無論是流量為先還是渠道為先思維,新媒體發展到如今,還是迴歸到了內容生態本身,專業持續運營優質內容才是一夜爆火後賬號長久存活、發展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