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将军

几年前的一天,我专程前往安徽蚌埠市固镇县采访了传奇将军——装甲兵少将徐介藩的出生地,来了解他的过去和今生故事。

7月流火,天空下雨。车出固镇县城东行不过五公里,又南行沿着一条毕直柏油路再拐上一水泥路,很快来到了徐介藩出生地——前马场圩子。刚好,雨停了。或许是缘分,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徐介藩的孙子——正在田间拔草干活的时年76岁的徐崇电。可能是第一次有记者来采访徐介藩的事情,徐崇电感到很突然。经说明来意后,他高兴地接待了我。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童年常到这里——浍河游泳。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的孙子徐崇电和老伴正在田间劳动。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的孙子徐崇电说:“这就是我老爹(祖父)出生地,现在我和家属在住。”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走进徐介藩出生和住过的房间。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童年和少年时代使用过的馍筐。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使用过的桌子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当时的徐崇电年过古稀,身体也不好,有心脏病。桌上是他常服的药物。但他从未向政府开口提出困难。他说:“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这是徐崇电千方百计保存的徐介藩在黄埔军校留影。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任装甲兵少将时照。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晚年徐介藩将军。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这个“光荣人家”,徐崇电也象宝一样珍藏着。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这个“光荣人家”,徐崇电也象宝一样珍藏着。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给孙子徐崇电来信,教育孙子不要打他旗号干违犯事,要老实做人,热爱共产党。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1983年4月16日,徐介藩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图中照片是徐介藩将军追悼会场景。徐介藩夫人张梅及一双儿


走进唯一没有军功的开国将军徐介藩出生地

这是中共固镇县委派员参加追悼会回来后的报告。徐崇电参加了追悼会。

传奇将军——装甲兵少将徐介藩;原名徐齐邦,字介藩,1901年6月6日(阴历)出生于安徽省固镇县前马场村圩子(今石湖乡徐祠村前马场圩子)。其父徐恩初是清朝的贡生,安徽省参议。自幼读私塾,1917年,入固镇县高等小学学习。他聪明好学,胸怀大志,经常对同学说:“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我必步其后尘!”

196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升的218位少将中,徐介藩参加革命的时间最早:20岁就和我军名将许继慎、彭干臣一起成为安徽学运领袖;徐介藩的军校生涯最早: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比林彪还早一期;学习航空技术最早,是我党历史上首批飞行员之一;他长期留居苏联,以至授衔时胸前没有一枚人民军队的勋章;他一生耿直,为了坚持原则,他不怕和上级领导拍桌子……

1919年5月,徐介藩痛恨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他组织高小学生积极响应运动,在县城街道张贴“外御列强”、“内惩国贼”、“收回山东”等标语,并且在学校里组织演讲,声讨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政府,声援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7月,徐介藩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今安庆市第一中学)。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徐介藩在省立一中参与组织安徽学生会,并且创办了《安徽学生会周刊》,为宣传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努力奔走。1921年6月2日,安庆兴“六二*”。徐介藩自始至终站在最前列,后来被一致推举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总会理事长,后又改任主管学生运动的学运委员。9月徐介藩与许继慎等23人在安庆市菱湖湖心亭,由柯庆施介绍秘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徐介藩担任内学部委员。同年,直系军阀曹锟 “贿选总统”,徐介藩等率人前往安徽省议会。带头痛打“猪仔议员”彭昌福和吕祖翼,赶跑了前来劝说的安徽省前省长李兆珍,面斥安徽省参议长、怒掀省长吕调元的办公桌,在全安徽引起强烈反响。1924年初,安徽军阀残酷镇压革命运动,省学生联合会总会被强行解散,徐介藩、王步文(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童长荣(东北抗联第二军的创始人之一)等30余人被开除学籍,并且遭到通缉。在一中老师的掩护下,徐介藩逃往南京私立东南高级中学,就读高三,化名徐配。

1924年夏天,徐介藩回到家乡固镇,担任了固镇高等小学教师。

1925年1月24日, 24岁的徐介藩以优异的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为第三期步兵科入伍生,和他同期的既有王耀武、戴安澜、刘安祺、熊绶春、石觉、毛邦初等国民党军名将,也有朱云卿、吴光浩、常乾坤、刘铁超、姜镜堂、唐赤英等后来叱咤风云的我军一代战将。1925年底,徐介藩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二期,学习空军驾驶,和他同期的学员有常乾坤(新中国成立之后任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李乾元、黎鸿峰(越南人,黄埔二期毕业)、龙文光(红军历史上第一位飞行员)、毛邦初(后任国民党军空军副总司令)、张廷孟(后任国民党军空军参谋长,黄埔三期毕业)、余世沛、李玉英(女)等。1926年2月,徐介藩由广东航空学校同学李清源和戴勋二人介绍,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即任中共广东航空学校特别小组组长、广东航空学校掩护队副队长。1926年6月,徐介藩与常乾坤、李乾元、黎鸿峰、金震一(朝鲜人)等12位同学一起乘船到上海,然后远赴苏联学习。1927年,徐介藩转入红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飞机驾驶技术。 1928年10月,徐介藩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二年级学习政治。1929年4月,徐介藩正式转为苏联共产党(联共)候补党员;10月他从东方大学毕业以后,被苏联内务部分配到远东地区的斯沃博得内公安部门反特务科担任干事。1931年被调往布拉戈维中斯克(即海兰泡)州公安部门担任责任科员。1932年4月,他从组织上得知了一个好消息:苏联共产党(联共)批准他成为联共正式党员,并且他可以领到苏联护照!

在苏联远东地区工作期间,由于公安反特工作的特殊性,徐介藩被迫断绝了与安徽老家家人的一切书信联系。

1934年9月,徐介藩被调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公安部门担任科长。1936年正式加入了苏联国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工作期间,徐介藩多次受到苏联上级领导部门的奖励,曾经荣获过银表、手枪等奖品。9月,他被调到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公安部门担任科长。1939年7月,徐介藩调入共产国际干部部东方干部处担任专员。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全面抗战路线。1943年5月15日,苏联方面把他调入苏联共产党(联共)中央联络部国际部某秘密机关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问题参谋和主任参谋。期间,被授予“保卫莫斯科奖章”和“卫国战争纪念章”。

1948年3月,徐介藩回国。东北全境解放后,徐介藩于1949年2月调任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并且兼任中共东北局直属党委委员、副书记,不久又担任书记。1949年10月2日,徐介藩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级参赞。朝鲜战争时,徐介藩于1951年4月从外交系统调到朝鲜前线,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翻译。1952年11月,徐介藩被黄埔学长、志愿军原副司令员陈赓选中招回国内,赴哈尔滨协助陈赓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6年,徐介藩与林彪的前妻、曾经旅居苏联的张梅结为伉俪,他们之间相敬如宾,即使对林彪的女儿林小琳,徐介藩也是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1958年5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筹建坦克科学技术研究所,11月,徐介藩兼任主任,赵敬璞兼任政委。1959年4月,徐介藩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特邀人士)。1960年8月,徐介藩被调往西安负责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1961年5月15日,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王振祥任院长,王再兴任政委,徐介藩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1961年8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晋衔命令:晋升徐介藩为装甲兵少将军衔。

1964年10月,徐介藩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特邀人士)。1965年,徐介藩正式离职休养。“文革”中受到林彪“专案组”的残酷迫害,1979年3月29日,平反。1981年,徐介藩享受正军级待遇:次年,中央军委又批准他享受副兵团级待遇。晚年的徐介藩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特邀人士)。

1983年4月16日,有着传奇经历的徐介藩将军在解放军总医院与世长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