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的朝代。當年的唐朝和現在的美國在用人方面極為類似。真正做到了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歷史上唐朝曾經有過萬國來朝的盛景。在唐朝巔峰時期,在唐朝做官的外國人高達三千之巨。唐朝之後歷朝歷代復興,言必稱漢唐之盛。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評價

“唐之德大矣!際天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外,無不州縣,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來,未有以過之……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要知道朱元璋同樣也是一代雄主,他如此推崇唐朝,可見唐朝之強盛。

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唐朝之前,外邦稱呼我們為漢人。唐朝之後的數個朝代,外邦都稱呼我們為“唐人”。唐朝之威盛享譽世界各地。唐朝巔峰時期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建長城以據胡族的大一統王朝。在這麼廣闊的土地上,到處散佈著唐朝的羈縻州和藩屬國。商旅、使者和軍隊可以暢通無阻,唐朝有著絕對的自信。歷朝歷代被視為大敵的草原遊牧民族在唐朝面前也唯有俯首稱臣。甚至於草原遊牧民族已經被唐朝給殺怕了。萬族主動請求稱唐朝皇帝為天可汗。目的就是拍唐朝馬屁希望可以苟延殘喘。如此強盛之唐朝,真可謂是中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時期。

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唐朝雖然國祚289年,共歷經了21位皇帝。但唐朝真正巔峰時期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這段時期。雖然唐朝在李治之後經歷了短暫的武后干政時期,並且之後的李顯時代與李旦時代都陷入了內鬥的亂局之中。但對於唐朝強盛實力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盛極而衰這句話用在唐朝唐玄宗李隆基身上極為合適。李隆基統治時期的唐朝是其輝煌的最頂點,但也因為李隆基後期荒廢朝政,以及在國家政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為唐朝衰敗埋下了伏筆。而唐朝衰敗的具體原因除了安史之亂,還有其後續的一系列連鎖效應所導致。

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第一、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的爆發非常的複雜,安史之亂的爆發也是各種社會矛盾爆發的集中體現。首先是統治階層和人民的矛盾。其次是統治階層內部君臣之間,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最後是唐玄宗對於軍事制度的改革。由於經濟的發展,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但這些招募來的職業軍人和地方豪強勢力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再加上唐玄宗的節度使制度導致地方勢力尾大不掉威脅中央。《新唐書志第四十兵》記載“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從天寶元年開始,唐朝大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由地方勢力所掌控。唐朝中央大軍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節度使權利日漸強大,再加上權利爭奪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也因為安史之亂唐朝開始進入衰敗期。

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第二、宦官干政

安史之亂後雖然唐朝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地方割據形式已經形成。至此開始,中央和地方軍閥相互不信任,皇帝甚至寧願相信太監,也不敢相信地方軍閥。君臣至今的隔膜日漸更深。而太監這個群體卻越來越受重用。宦官干政幾乎是貫穿了唐朝中後期,從自稱“欺壓皇帝的老奴”李輔國開始,再到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以及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之後,唐朝皇權甚至出現被宦官壓制的情況。而宦官除了禍國殃民之外也沒有其他貢獻了。這就導致唐朝衰敗進一步加深。

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第三、農民起義

唐朝在歷經了安史之亂,軍閥割據以及宦官干政之後,實際上唐朝已經是到了病入膏肓的時期。唐朝後期的皇帝根本無力掌控國家大權,所以唐朝末期的皇帝大多縱情聲色,不理朝政。結果就導致各地割據政權更加肆意妄為,宦官干政,朝廷黨爭也日益嚴重。皇帝的無能和官員的貪腐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農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統治階級及地主階級的手中。農民負擔沉重,加之戰爭連年不斷,整個大環境下就沒有農民的生存空間了。農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只有紛紛起來反抗。

大唐帝國因何由盛轉衰!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時,從裘甫在浙東地區第一次領導的農民起事,再到唐懿宗鹹通九年,龐勳在桂州領導駐軍起義,整個唐朝的矛盾似乎被這兩次農民起義給點燃了。兩次暴亂雖然很快被唐王朝鎮壓下去了,但星星之火已起,已經逐漸形成了燎原的之勢。於此之後各地農民起義軍絡繹不絕的出現,如王仙芝起義和黃巢起義更是給了搖搖欲墜的唐朝致命的一擊。也難怪宋祁在《新唐書》總結“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