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個十分強盛的朝代。軍事上的強大帶來了社會的安定,這就使得人民生活方式越來越好,社會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優渥的經濟水平促進了了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唐朝時翻譯的佛教經書數目很多,流傳很廣,有許多是我們現在還在繼續翻閱的經典。安定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當然的就變得越來越好,夫人也就越來越多,而相對的社會的下層人民的生活,也比以前的許多朝代要好得多了。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文化需要,在必須的生理要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自然的開始尋求更高層級的精神愉悅,這就使得社會上的文化事業發展的越來越繁榮。

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我們知道,唐代的人,一千多年前了,小孩我們今天來講業餘生活應當是很匱乏的了。古人消遣的方式有幾個,除了進行體育運動,就是在書房書齋裡看看書,寫寫字,畫畫畫。所以唐代出了很多的書法名家,比如顏真卿和柳公權二位書法家,就被稱為“顏筋柳骨”,是我們現在的楷書學習的圭臬。還有寫草書的張旭,被尊稱為“草聖”。而在繪畫方面,吳道子的人物畫畫的更是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稱為“吳帶當風”。在這些藝術都發現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的時候,必然的就需要一種能夠大範圍傳播的東西。

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以前的時候,各種書籍資料都是靠手抄寫,費時費力,還很容易的產生錯誤。上過學犯過錯誤被罰寫過檢討的人都知道,寫字是一種很累的事情。常常寫上一兩千個字就累的手腕痠痛,手指頭就有捏不住筆的感覺。而古代的各種書籍經典的字數,又何止一兩千兩三千三四千四五千呢?《論語》這部儒家經典,有一萬五千五百多個字。這個字數在我們現在看來當然是不多的,甚至還有點少。畢竟現在的小說都是十幾萬幾十萬字的了,而經典的長篇小說更是有上百萬字甚至數百萬字的。在網絡上連載的網絡小說更是有字數超千萬的,這樣一看古人好像也沒多少字要抄,其實並不是這樣。

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就先不說儒家經典有多少,各種解釋經典的註疏就數不勝數,如果抄起來肯定是個大工程。更何況古人用的是毛筆墨汁,寫起來比現在的鋼筆中性筆當然更是要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急需一種可以大規模的傳播的並且成本較低,易於掌握的文化傳播方式,雕版印刷術就產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可能是從印章上得到了啟發,也或許是從碑拓上得到的靈感,雕版印刷就以一種十分突兀而又自然的方式,闖進了當時的世界中。我們知道現在要印刷一部書籍,或者是印點什麼資料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找到出版社或者文印店,電腦排版激光打印,很簡單迅速的就能打印出來。而且成本也是非常的低,學校裡的文印室打印一張A4紙的東西甚至只需要一毛錢。

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而在以前的時候呢,比如建國之前,甚至建國之後的一段日子裡,我們用的都是鉛活字,人工排版,塗刷油墨一張一張的印出來的。而活字印刷這種技術公認的出現在我國的宋朝。他的前輩是唐代的雕版印刷中。瞭解過印章的朋友可能知道,印章的刻制首先要把想刻的字反寫在石頭上,然後奏刀刻石,刻好了蘸印泥就可以把印章上的字印在紙上了。雕版印數的程序跟這個差不多,只不過把石頭換成了木板,把尺寸放大,把字數增加了,把內容弄複雜了而已,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尺寸較大而內容又複雜的木板在刻制上會出現許多的問題,比如刻錯了一個字這一塊雕版就都廢了。

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一塊木板的刻制時間可能超過一天,而一部書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塊雕版。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許多不認字的刻字工匠們一刀一刀的刻出了中國的文化脊樑。今天的我們很難再回頭去想象古人的生活方式,習慣了方便快捷的生活的我們,很難回到節奏放慢事情變難的古代。就比如你過關了錦衣玉食鐘鳴鼎食的日子,很難去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中一樣。現在的我們獲取文化的方式太多了,過程太簡單了,開始不是那麼的敬畏文化了。愛惜字紙這四個字很久也沒有人再提了,嶄新的書一堆一堆的放在家裡翻都不翻,在古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在造孽,可能要說一句“不為人子”吧!

大唐帝國:印刷術的改進,書籍版雕與印刷

PS:如果唐代沒有出現雕版印刷術,那麼它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