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导语


1996年,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去世,标志着宦官这个封建时代的产物彻底终结。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宦官制度随着晚清的灭亡彻底消失,而在中国传承了三千年之久的宦官(太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宦官或者宦官制度,并不是我国所独有,同时期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都出现过宦官。只不过这些文明宦官制度较早的退出历史舞台,没有我国延续的久,也没有我国的影响力大。

01封建皇权的产物

我国古代经历过漫长的封建帝制社会,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权一直代表着至高无上。皇帝后宫的宫女后妃都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是繁衍子孙后代的“工具”。

而后宫女眷众多,皇帝又不能保证雨露均沾,如果允许成年男性侍从出入皇宫,秽乱宫闱的事情在所难免。为了保证皇族血脉的纯正,保证皇帝在深宫中这一特权,失去生殖能力的太监也就产生了。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这样一来,失去生殖能力的男子,在皇宫在皇宫中,皇帝不仅可以获得男子的劳动力,又可以保证后宫佳丽的“贞洁”。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宦官制度,竟无一人觉得其残忍无道。

太监这个特殊皇家侍从的人群,是宣告皇族至高无上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封建帝制下一种畸形的产物。从秦汉时期兴起,到清亡结束,宦官制度的兴亡,与我国封建制度的兴衰息息相关,也更映证了二者的关联性。

宦官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明朝,皇帝之所以重视宦官的运用,以至于宦官遍布各主要岗位,其重要的原因是皇帝认为宦官无后,不会为子孙谋,也就会任劳任怨的为皇权服务而不作乱,这一目的的出发点依旧是维护皇权统治。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而对于宦官的称谓,历朝历代也是变化颇多,比如“寺人”、“阉人”、“腐人”、 “中官”等等。而太监这一称谓起源于明代,因明代设宦官十二监,每监设太监一员,左、右少监各一员,开始称宦官为太监。

在皇权下产生的畸形,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历朝历代有过影响时代发展的大作为,当然这一作为大都是负面,从秦朝的嫪毐开始,在之后的历朝历代宦官干政导致朝代更迭的例子屡见不鲜。

为稳定皇权而产生的畸形群体,最终却成为了皇权稳定最大的威胁,也是非常讽刺的结局的。但不论结局如何,宦官制度依旧同皇权、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生同灭,宦官制度依旧是为维护皇权而产生的,二者的因果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02太监的早期来源——宫刑(萌芽与发展阶段)

阉割作为一种对性功能的残害,对人精神意志的残害,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尤其是在宦官(太监)的出现的早期,这一时期以宫刑处罚的犯人、奴隶为主要的宦官来源,一直发展到唐代,这一时期才算结束。

早在《诗经》、《周礼》、《礼记》中,就出现了对宦官的记载,《诗经·秦风·车邻》中记载:“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这里的寺人指的就是宦官。《周礼》、《礼记》中也存在着相关的记载。

而与宦官的产生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宫刑的产生,根据考古发现,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宫刑”二字,再考虑到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宦官制度,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宦官早在商朝就已经产生了。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而最早期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早期,奴隶主或者自由人是不会主动自宫的,宫刑主要针对奴隶和战俘。从早期战争中抓获奴隶和战俘只是一味的屠戮,到利用这些奴隶战俘获得更多的生产力,宦官也因此而生。

为了将这些抓获的战俘和奴隶分门别类,也方便于强迫这些人劳动,根据当时的五刑,受不同刑罚者从事不同的劳动。《周礼》中记载:“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此时就已经反映出将宦官用于王室服务。

而太监的最早期来源,就是虏获的奴隶,而后又发展为对犯人的处罚,对反抗皇权统治者的惩罚,这也就发展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群体。而后虽然奴隶随着历史的发展消失了,但是宦官这样制度却被历朝历代继承了下来。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宦官发展至秦汉时代,已经成为了宣示皇权的一种手段,比起杀人令臣民外敌恐惧,宫刑这种精神上的摧残与恐吓,更是让臣民与敌人畏惧。所以历朝统治者在运用宫刑压迫对手上,手法娴熟。

  1. 比如带领秦朝走向灭亡的赵高,就是因其父犯罪,其被处以宫刑,家族女性被罚为奴,赵高与其兄弟均被处以宫刑成为了宦官。
  2. 再比如《后汉书·宦官列传》中记载:李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监中。”;石显,弘恭“皆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以选为中尚书”。可见当时对犯罪之人处以宫刑,再任用为官,也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方法。
  3. 而作为威慑敌对者的手段,将手下败将的家眷施以宫刑,更是胜利者的一种显示威严的手段。比如明朝初期著名的大太监郑和,其父就是在对抗明朝的过程中被杀,而他则被阉入宫,成为服侍燕王朱棣的太监。

03太监的后期来源——自宫(鼎盛与灭亡阶段)

这里所说的自宫,不是指自己切自己,而是指自愿接受阉割,或者从小阉割就为当宦官培养的这一类人。发展到明清两朝,太监已然成为了一种贫苦人改变命运的好途径,也是有钱人家贮备前途的方式。

发展到唐朝时期,宦官已经不单单是下层人群被迫去做的职业了,也不是惩处犯人所做的,而是成为了一种资源。达官贵人之间会以向皇帝贡献能力出众的宦官为讨好皇帝的手段,比如唐朝的高力士,就是这类宦官。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宦官极少数是成年以后才接受阉割进入皇宫的,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年幼时就接受了宫刑。这种情况都是有专门性目的培养宦官的,多为有钱人购买幼童,从小净身,学习各种礼仪知识,在十岁左右就送入皇宫。

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有父母签字画押送到专门给这类人净身的机构,其实相当于一张卖身契,但与卖身契又不同。这类小太监和专门训练的小太监起点不同,入宫后也不一样,后者通常能够进入皇宫内院,成为小皇子身边侍奉的太监。日后若皇子发达,则前途不可限量,这也是这些人花钱培养太监的原因。

发展至明代,厂卫制度的设立,宦官的权利达到顶峰,出身贫苦又无一技之长的人,自宫后进入东厂或是西厂,同样能位极人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所以在明朝和清末,有着野心的人不少都自宫做宦官。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比如明朝的王振、魏忠贤,晚清的李莲英,就都是这类人。其中以魏忠贤为古代宦官的巅峰了,可称“九千岁”,皇帝不过是“万岁爷”,可见地位之高。《明史》中记载:魏忠贤“少无赖,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但是文化背景注定宦官不被认可,权力再大死后也是遗臭万年。

明清也是宦官制度发展到极盛之后,瞬间转为衰落的阶段。明朝的东西厂,使宦官制度达到了巅峰,清朝建立后以前朝宦官干政为诫,迅速缩减宦官规模,以致整个清朝,除了李莲英就没出过干政的大太监。清朝也成了太监存在的最后一个王朝,宦官制度由极盛的状态瞬间进入衰亡。

小结

宦官由最初的惩处奴隶、犯人,发展到明清时期的主动自宫,宦官这一身份可谓从极卑微,发展成为了一个可以升官发财的好路子。可见在利益的趋势下,好像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成年男子为升官发财而自宫,可以说为了利益一切都可以抛弃,这类人一定是心狠手辣之人。

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是怎么产生的?我国宦官发展史

但是自古宦官也并非都是像赵高、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奸佞,以宦官的身份建功立业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太史公司马迁受宫刑后著《史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产生的宦官,宦官制度终究是在封建帝制中存在的一个畸形产物,宦官是那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特殊群体,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悲哀。不过好在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的宦官历史也随着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去世结束了。

参考文献

①《中国“阉史”缘何最长》

②《小议宦官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③《我国宦官制度考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