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重用吕布反而把他杀了?

蟀锅华仔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还不简单?因为吕布是“三姓家奴”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反骨仔”。这话可不是乱说,在《三国演义》里,你看吕布拜了多少“码头”?不对,是认了多少个义父,除了自己亲生父亲以外,吕布先后认了丁原、董卓为义父,而这两人有个共同点,到最后都是被他们口中所谓“义子”所杀,你说“尴尬不尴尬”?


当然,一开始是没有人叫吕布为“三姓家奴”的。在曹操四处的联合下,十八路诸侯准备讨董,可是在这过程中,碰上了吕布这个硬茬。吕布这人虽然人品不咋地,可是武力值却是杠杠的,说他是三国第一武将,这毫不为过。即使碰上张飞、关羽,吕布也丝毫不惧。对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吕布“三姓家奴”之称便流传开来,而第一个人就是张飞了。别看张飞长得五大三粗的,可是这家伙怼起人来,还是有两下子的,单他说的“三姓家奴”就可以流传千古,只不过对方是吕布,且名声不咋地。


有了这样的称号,再加上后来的董卓也死于他的方天画戟之下,到最后落得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下场,所以只能够单干,前期还算是有些发展的,可是他碰上了曹操。之后在曹操和刘备的联手下,吕布兵败,最后被曹操所杀。


青史回声


由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太过于精彩,引发了一系列的影视热潮,以至于三国真实的历史却被隐藏,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曹操俘虏后,向曹操求饶说:我们联手一定会夺取天下的。曹操于是回过头问坐在身边的刘备如何处理,刘备说:曹公难道忘记了丁原和董卓的事情吗?曹操立即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转过身就杀了吕布,吕布临死前还大骂刘备: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最终吕布被杀。

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并不是真实的,今天来讲讲真实历史上的情节,吕布到底是如何死的?

吕布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宫,吕布就是被陈宫害死的。

吕布

曹操成为兖州牧后,不仅杀了兖州名士边让,而且大肆打压兖州士族,这让陈宫和当地豪强很不满意,在一次曹操率领主力攻打徐州陶谦的时候,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及其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以及兖州士族豪强把当时正走投无路的吕布迎到兖州,抢夺了曹操的根据地兖州,整个兖州只有三座城池在夏侯惇、荀彧、程昱等人的保护下仍然效忠曹操,其余全部投靠吕布与陈宫。

在前线作战的曹操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回军救援兖州,毕竟兖州是曹操当时唯一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曹操只能成为流寇了,曹操回军后与吕布发生了濮阳之战,经过两年的战争,曹操艰难地战胜了吕布,这两年是曹操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粮食没了,又闹起了蝗灾,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曹操一度让自己儿子到袁绍当人质换取袁绍的支持,但被程昱劝谏,最终曹操击退了吕布,收复了兖州。

曹操

吕布是陈宫召来的,叛乱也是陈宫引起的,曹操被陈宫这么一闹,差一点就活不下去,所有的一切都是陈宫引发的,曹操此时可是对陈宫恨之入骨,此时的陈宫随战败的吕布一起逃到了徐州,当时徐州牧是刘备,刘备收留了吕布,吕布趁刘备在前线与袁术作战时,在后方夺了徐州,刘备迅速溃败,走投无路之下,刘备厚着脸皮投靠了吕布,吕布抢了刘备的城池,刘备仍然投靠了吕布,刘备内心显然对吕布也是恨之入骨。

吕布让刘备守小沛,还为刘备辕门射戟解救过一次来自袁术的攻击,刘备在小沛招兵买马,最终还是与吕布闹翻,吕布派兵攻打刘备,刘备战败投靠了曹操,因为徐州一直是曹操想要夺取的城池,曹操在稳定了兖州后,再次率军讨伐驻在下邳城的吕布,曹操在攻城前还写了一封信劝吕布投降,吕布知道大势已去,还真准备投降,但被陈宫劝阻了。

陈宫

陈宫劝说吕布说曹操远道而来攻打,肯定不能长期作战,只要吕将军你率军出城,由我负责守城,互为犄角,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击败曹操。吕布都同意了,但是吕布的妻子不放心,担心吕布一出城,就会发生变故,其实吕布妻子是对陈宫不放心,陈宫连曹操都背叛,还不会背叛吕布吗,于是劝谏吕布不要出城,就这样吕布又听了,吕布的表现是一点主见都没有。

陈宫为什么劝吕布不要投降?还不是因为陈宫之前背叛曹操,对曹操伤害太深,担心吕布一投降,曹操就会杀了自己,就故意劝吕布不要投降,这等于是又害了一次吕布,如果吕布这个时候投降曹操,说不定吕布就不会死,但陈宫这么一劝吕布不要投降,就为吕布之死埋下伏笔,再说了,陈宫已经背叛过一次吕布,陈宫曾经联合郝萌一起想杀吕布,与袁术联合,但最终被高顺平定,吕布事后知道这事,居然没有处罚陈宫,也算是奇迹了。

刘备

曹操围攻下邳城打了三个月,城中弹尽粮绝,吕布部下侯成、宋宪、魏续俘虏了陈宫献给曹操,之后吕布也投降了,吕布对曹操说:曹公得到我,由我吕布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就能统一天下了。这个时候曹操正在犹豫,站在一边的刘备开口了:曹公您知道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原和董卓的吗?

注意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开口的!

注意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开口的!

注意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开口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历史上曹操根本没有问刘备的意见,刘备这个时期只是投靠了曹操,又不是曹操的幕僚,曹操处事用不着问刘备,刘备因为怨恨吕布夺了徐州,故意火上浇油揭吕布的短处,害死吕布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没有刘备这句话,曹操也不可能放过吕布,吕布毕竟差一点夺了兖州,又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如果留着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曹操又不是不知道吕布的为人。

吕布被俘虏

吕布之死的真正原因是陈宫,陈宫第一次把吕布迎来兖州,为后来吕布被杀埋下伏笔,这是陈宫第一次害吕布;陈宫曾经与郝萌一起联手刺杀吕布,这是陈宫第二次害吕布;曹操写信让吕布投降,吕布这个时候就有生的机会,毕竟曹操书信劝降,如果再杀降,今后谁还会投降曹操呢?陈宫又劝吕布不要投降,实则是担心自己,这是陈宫第三次害了吕布。

陈宫害了吕布三次,最终把吕布害死了,原本陈宫迎立吕布到兖州,也不是为了把兖州让给吕布的,只是想利用吕布的武力抵抗曹操而已,陈宫只是把吕布当成利用的工具,这更是陈宫害死吕布的证据,所以吕布之死,陈宫负责。

陈宫被杀

最终,陈宫也被曹操所杀,至于陈宫临死前与曹操的那一段对话,看看就好,那就是曹操奸雄的表现而已,只不过是既想要名声,又想杀陈宫的借口,毕竟把自己害成那样 ,曹操如果不杀陈宫,今后怎么带队伍啊,所以陈宫之死也是必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重用吕布就谈不上了,本来曹操也是重用了吕布的,但是,被人给破坏了。(郭嘉)

公元197年,大将纪灵给袁术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让袁术与吕布联姻,吕布开始是同意的,陈宫也很称赞这个举动。然而,陈珪担心吕布与袁术联姻会危害徐州的安全,于是说服吕布毁约,并把袁术的使臣韩胤交给曹操处置。为此,曹操传汉献帝的旨意,任命吕布为左将军。吕布大喜,于是让陈登启程,还命他带着书信,向汉献帝谢恩。(纪灵)

😄😄😄,陈登拜谒曹操,述说了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缺点,希望曹操早日除掉他。曹操说:“吕布是个具有狼子野心的人,实在不能让他久留世上,你当然是最熟悉内情的。”当即把陈珪的年俸禄提到二千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临别时,曹操拉着陈登的手说:“东边的事,便全托付给你了。”命令陈登私下分化吕布的队伍,为自己做内应。(陈珪)

吕布这个傻子真是二到家了,开始时,吕布想通过陈登求得徐州刺史之职,陈登回来,吕布见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大怒,拔出戟来砍着桌子说:“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我才拒绝了袁术的婚约;而现在我一无所获,你们父子反倒地位显赫,加官晋爵,我被你们出卖了!你倒说说看,你在曹公面前替我说了些什么?”

他明明知道陈登出卖了他,有什么可问的?戟已经拔出来了,直接砍死不就彻底解决问题了!这一问,陈登活了。😄。(陈登)

陈登面不改色,从容地答道:“我见曹公时说:‘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应当让他吃饱,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曹公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对吕布更像是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我们就是这样谈论您的。”吕布的气才平息下来。

他平息了,曹操那边可不平息。荀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太祖曰:“然。”公元198年,曹操亲提大军抵达下邳城下,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荀攸献策曹操随即引沂水、泗水灌进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吕布。(荀攸)

😄,从陈珪、陈登父子到荀攸、荀彧、郭嘉,就算曹操有心想用吕布,大家看看,吕布有没有活口?可惜的是,我为什么说吕布二呢?这些决定吕布生死的人,吕布都不知道。糊涂到什么程度!临死之前找了个替罪得,刘备!“是儿最叵信者”,😄😄😄,刘备从此得了个最不讲诚信的恶名。


公明淏


曹操杀吕布,既有吕布自身的原因,也有曹操自己的考虑。

一、吕布人品不行

吕布是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是丁原手下,后杀丁原归附董卓,认董卓为父。再杀董卓依附袁绍,之后又跟随张杨。

从吕布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不忠不义,毫无定性,认贼作父。曹操说他“诚难久养”,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虽然曹操自身也是一个狡黠奸诈之人,却很看重忠义之士,比如他对关羽的敬重就是实例。因此在心里,曹操是看不起吕布的。

二、吕布让曹操吃尽苦头

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他号称三国第一勇士,武功高强。兴平元年,吕布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仓皇逃命途中,差点丧命。而且当初曹操刺杀董卓未果,被发现后吕布杀了曹操家人,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抓到机会,曹操不可能不复仇雪恨。

三、曹操有识人之能

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既有识人之明,又有用人之能。从他对自己几个儿子的安排,就可看出曹操识人用人的本领。曹植擅文,任他吟诗作对;曹丕喜欢政治,让他历练权术;曹彰擅武,曹让其带兵打仗。可以说曹操广纳贤士,谋士武将个个人尽其用。

曹操慧眼如炬,深知吕布非忠义之徒,有勇无谋,不可倚重。而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这样的人,曹操怎会放虎归山?自然是一杀以绝后患。





笑谈古和今


下邳城沦陷后,吕布、陈宫、高顺三大核心成员都沦为了曹操的阶下之囚。当时面临着一个杀与用的问题。

陈宫是曹操入驻兖州的首席功臣。曹操寄居陈留最落魄的时候,被陈宫一眼相中,助其接替了兖州牧。打那以后,曹操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为日后称霸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陈宫,就没有后来独霸北方的曹魏集团,陈宫是曹魏集团的奠基者。因此,曹操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他归降,不忍心将其杀害。

高顺是吕布集团的第一大将,其人性格刚正不阿,是吕布最愚忠的支持者。曹操明知不能将其收降,便放弃了对他的招揽。

对吕布,曹操的态度则是摇摆不定,既想用之,又想杀之。

吕布反复无常、狼子野心,多次悖君弑父取而代之。昔日的旧主丁原、董卓皆被其亲手杀死。刘备收留他入驻徐州,也因缺乏防备,被他趁机抢夺了地盘。因此,臭名昭著的吕布,天下无不愿杀之而后快。单从人品出发考量,曹操也想除掉吕布,免为后患。

不过吕布的人品虽差,为将却异常勇猛。他善于统军、眼光独到,能够把握战机,提前作出战斗部署。由于其行军速度惊人,总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战场,因此被称为“飞将”加之其麾下的并州铁骑,是董卓时期遗留下来的队伍,号称三国骑兵之精锐,不亚于曹操的虎豹骑。在徐州系列战役中,吕布是令曹操最头疼的对手。曹操也曾想过招揽吕布。

曹操一贯都秉持的是“唯才是举”的量才标准,但凡能力突出,对曹魏集团的发展有帮助的人,都可以多一次活命的机会。比如张绣、陈琳、毕湛等人。

所以单就能力方面考量,曹操又不想杀掉他。陷入了“举棋不定”的两难局面。

正当曹操犹豫不决,衡量杀留的时候,刘备主动进言劝其杀掉吕布,曹操听后恍然大悟,遂下令将其缢杀。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那么?是刘备一句话将吕布说死?还是曹操本就有杀吕布之意。

事实上!无论有没有刘备进言,吕布的最终结局都是被杀。

曹操爱惜人才没错,但是在爱才的同时,他也必须时刻考虑如何约束这些人。比如张辽、徐晃、张郃等外姓将领,曹操非常爱惜他们的才能,他们也都忠心于曹魏。然而曹操始终没有完全信任他们,对他们仍然抱有防备心理,在执行军事任务的时候,总会有一位曹氏宗亲将领约束制衡。

曹操在考虑收用吕布的同时,第一个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制衡。吕布的野心从丁原时期开始,一直到董卓、王允、刘备时期,根深蒂固,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加之吕布作战勇猛,麾下有一大帮队伍的支持。留下吕布的威胁远远大于作用。如果曹操不想成为下一个丁原、董卓的话,他应该还是会杀掉吕布。


爱尚文史


首先,我们要了解吕布和刘备的相识和二人的过节,其实吕布曾经是刘备的上司,这一点似乎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要从吕布杀了董卓以后说起,我们知道吕布中的美人计而杀的董卓,这对于天下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吕布个人的名声来说,却不见得也是一件好事,他是认了董卓为义父的,他的举动无异于触犯了人伦纲常,是让很多人对他不齿的,而在董卓去时候,吕布投奔袁术,可是袁术的性格是非常小气的,通俗点说就是无霸主之气,它没有容忍之量,而吕布也是持才骄傲的人。

所以吕布选择的第2个目标,任上袁术和袁绍虽然不合,但作为兄弟他们两个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和吕布不合,但是袁绍更聪明一些,他表面上并不表现出自己的不满,但暗地里却想杀掉吕布,根据史书记载,袁绍是这吕布睡着了,原本是用刀去砍头,吕布早已看出了端倪,提前逃跑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引出吕布和刘备的第1次过节了,袁术,袁绍不容,普天之下,还有哪里可以去。

刘备!这时候刘备只是一个徐州牧,为什么吕布要去投奔刘备,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小编认为在三国中第1次展露真实性格的一点,可是正是这一点,一为吕布和刘备的过节埋下了伏笔,吕布是九原县人,刘备是郡涿县人,这两个地方在西汉都属于边境,所以吕布去投奔刘备的时候,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我都是边境之人,这句话即是要拉近和刘备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吕布的孤独。

他生了一个边疆之人是很难得到认同的,所以他希望刘备认同他,在看他进一步的举动,它让自己的妻妾给刘备行李,同时又叫刘备叫贤弟,这关系拉到这份上,够意思了,可是这也正是他的失败点,刘备一直以自己是天子正统自居,在他心中是不认可自己是个边疆之人的,更别说你一个外族怎么能和皇室正统称兄道弟,所以刘备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已经很不开心了,这是他们的第1个小疙瘩。

那么真正让两人结下梁子是为什么,这还真的不怪刘备,怪只怪吕布,这个人太反复无常了!

兴平二年袁术攻打徐州,可刘备僵持了一个多月,这个时候,袁术写信给吕布,答应给他军备和粮食,于是吕布带兵出发前去寻找刘备,刘备也很够意思,亲自派人来接他,还告诉吕布,现在正是需要他的时候,可是等第2天城门打开之时,吕布指挥军队杀进城中打败了张飞,又抓了刘备的亲蹙和儿女,如此做派,如何不让人心寒,正因为吕布的背叛,最终刘备战败,只能回过头来投降吕布,这真是说来好笑,不久前,还是吕布亲自去拿关系说,你是我兄弟,没过多久就翻了个身关注立刻颠倒了,在接纳了刘备以后,吕布又占了刘备的官职,把自己封为了徐州牧,让刘备去当一个地方官,至此,他们二人之前的关系是彻底恶化了。

可是我们知道,最后杀吕布,对是曹操,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除了因为刘备的话,还因为什么,还是因为吕布自己反复无常的个性,他不断的背信弃义,先是背叛董卓,袁术,袁绍,刘备,吕布又杀了袁术的使者,他如此之反复无常,让曹操意识到了此人不宜久留,早早的就有想除掉吕布的心了,而在吕布投降之时,虽然吕布说自己可以帮助曹操,让曹操颇为心动,可是刘备的话很快就让曹操清醒了过来,吕布的死,更多的是由他自己反复无常的性格造成的,既不想去居他人之下,又没有容忍之量,缺乏诚信,反复无常,明知陈宫有背叛之心,但又选择相信陈宫,最终导致战败被俘,死于他人之手,这也怪不得别人。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曹操不重用吕布,反而要把他杀掉,根据个人所学总结出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李友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对于吕布,《三国志吕布传》是这样评价的,吕布有勇无谋,而且反复无常,惟利是图,自古至今,这样的人无不被灭。从这里可以得知吕布被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吕布自身的性格导致的,吕布为了利益可以反复无常,毫无信义可言,加上吕布与曹操有宿怨并有狼子野心,曹操视为心腹大患,除掉他还来不及怎么会重用他呢?

吕布反复无常的事例

1.吕布先杀丁原后杀董卓。丁原对吕布不错,结果吕布被董卓以重金重利引诱杀了丁原投靠董卓。投降董卓后,与董卓小妾私通被发现,就怀恨在心,与王允合谋杀了董卓。后来长安城被李榷郭汜攻破,吕布以杀了董卓替袁家报了仇(袁绍、袁术叔父袁槐一家五十余口被董卓所杀)想去投靠袁术,袁术以吕布反复无常不肯接纳。这里说下吕布杀董卓可不是为了天下除害,只是因为一些小事受到董卓猜忌,而吕布又有怨恨,所以才会在王允的计谋下除去了董卓。


2.吕布走投无路之际去投靠了刚接手徐州不久的刘备,刘备真心接纳,结果这个家伙趁着刘备出征袁术的时候,以宾客的身份夺了徐州主人刘备的地盘,刘备能不怨恨吗?刘备只好忍气吞声,还留在小沛与吕布一起守着徐州。如果当时刘备实力允许,估计刘备早就想灭了吕布这个家伙了。这里说下辕门射戟吕布救刘备,只是担心如果刘备被袁术消灭,袁术就会联合北面太山一带的部队对自己实行包围,而不是真心想救刘备。

3.吕布一会依附朝廷,一会依附袁术。袁术想要称帝并拉拢吕布,为儿子派人向吕布提亲,吕布一边答应着,当陈圭、陈登父子前去游说时,又反悔与袁术的婚事,并把袁术派来的使者送给了许都的汉室朝廷,并追回了女儿。不久,吕布又依附袁术,反叛朝廷,并把刘备赶跑了,刘备无奈暂时依附了曹操。

吕布这些反复无常的案列,让世人对吕布提不起啥好感来的,吕布的性格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灭亡的伏笔。

吕布有狼子野心 与曹操有旧仇

吕布英勇善战,臂力过人,号称“飞将”,手下有着战斗力强悍的并州军,吕布在长安逃出来后虽然没有固定的地盘,但这一支作战勇猛的军队放在哪一个势力集团下绝对是能左右天下形势的,吕布也有着在天下闯出一番事业的想法。

曹操东征陶谦时让陈宫带领部分将士留守东郡,于是陈宫联合張邈还有兖州本地的大族把吕布迎了,让他做了兖州牧,并占据了濮陽,周围各县纷纷投靠吕布,只有鄄城、东阿、范县三个县因为荀彧、程昱坚守的原因没有反叛曹操。曹操回军后,实力受损,一度想要去投靠袁绍,幸好被程昱等人阻止,并凭着三郡与吕布周旋,最终把吕布赶出来兖州,重新控制住了兖州这个大本营。这个梁子彻底结下了,前面讲到吕布一会依附朝廷,一会依附袁术,对曹操而言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曹操想要一统北方,这些割据的军阀势力肯定要铲除。


公元198年,曹操亲自征讨吕布,吕布本意要投降,但陈宫因为之前背叛过曹操,所以劝吕布不要投降而是坚守,吕布一边向袁术求援,一边率军出去迎战,战事不利吕布坚守下邳城不出。

曹操采纳荀攸、郭嘉之际决泗水水淹下邳,手下将领毫无斗志,出城投降,吕布见状只好下城投降。

投降时很有意思,吕布被绑得太紧,请求松点,曹操表示捆猛虎焉能不紧。吕布向曹操表示了真心投降的意思,并提出了为曹操打天下的想法,曹操有所犹豫,这时刘备在旁,向曹操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君不见董卓丁建阳之事乎”,于是曹操点头明白了意思,就把吕布绞死了。其实就算刘备不说这句话,曹操也不会留下吕布的,这个潜在的有实力隐患太大了,所以吕布必死。

结语:纵然吕布的死于陈宫脱不开关系,但主要还是吕布的惟利是图、反复无常的性格导致的。丁原董卓在前,兖州被夺在后,曹操怎会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呢?吕布不同于张绣,张绣虽然反叛,那也事出有因(曹操霸占了张绣婶娘),张绣也不是反复无常之人,曹操肯接纳张绣,但针对吕布这样的一个有潜在威胁的还是杀了为好。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 喜欢的朋友如果关注哦想必是极好的!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世人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是,为何没有一座吕布庙和祠堂,没有人叫武神吕布。却又有很多人建关公庙和祠堂,然后逢年过节都要拜关公,乞求关公保佑平安。就连常山赵子龙一个刚开始只是火头军的小人物,随着关公的去世而崭露头角,战功赫赫也被世人所传唱。那么为什么这个武功天下第一,马也是马中珍品赤兔的吕布,却不被古人和现代人所喜欢呢?为什么曹操看着关羽投靠刘备却让士兵不去围剿,反而是恭敬的目送关羽?反而却又看着投靠他的吕布,宁可杀了吕布也不愿意让他效命呢?下面小编就为你细细讲解三国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在那三国鼎立时期,群雄逐鹿。也许是时事造就英雄,才让纷乱的三国,出现了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深,既生瑜何生亮的人生感叹,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草船借箭的才智双全,吕布戏貂蝉的千古佳话等等,正是因为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让后人津津乐道。而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也成了现在各大导演和编剧所追捧的,大量翻拍的影视剧《三国演义》也让观众白看不厌。因为,他没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最后悲惨的结局,没有《红楼梦》中矫情悲伤的桥段,更没有《西游记》中妖魔鬼怪的过于神鬼化。它更加注重的是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写,通过假如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历史事件来阐述人物特点。而我们今天讲的不是别人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典型的有勇无谋,背信弃义的人物,自然他的结局也是悲惨的。



吕布精通武艺,为董卓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的吕布可以让敌人闻风丧胆,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成就了董卓的独占一方,同时也把董卓推向了万丈深渊。吕布合手司徒王允亲手将自己的干爹董卓伤害,至此,董卓独霸一方的势力将彻底的在历史上消失。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成就他霸业的干儿子吕布也是杀害他的罪魁祸首,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这个桀骜不驯的英朗才俊吕布只是划过天空的流星,只有片刻的光芒,却没有星星虽然在璀璨夺目的月光下显得黯淡无光,但是却因为星星默默的付出才让整个天空显得格外美丽。

吕布虽然英雄盖世,但他却没有关羽的忠肝义胆。关羽可以对刘备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可是,吕布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吕布只会不断寻找更加的有实力的靠山,因为,对权力的贪欲和自以为是的雄才大略。所以,他杀了自己的干爹董卓。可他却没有想到正因为董卓的扶持,他才可以走得更高更远。董卓的灭亡,也预示着吕布也即将退出三国战场。事实的确如此,后来吕布被曹操生擒,但曹操却没有命士兵将他杀死。因为当时吕布说只要主公放了我,我可以为你肝脑涂地,建功立业。而曹操也动了心,他也欣赏吕布的英勇,毕竟可以为他战场杀敌。但是,也仅仅是犹豫,他问当时还在他手下的刘备觉得如何?刘备却用一句:难道主公也想收吕布当义子。于是乎,曹操遂命人取下吕布的头颅,就这样吕布彻底的消失在这个英雄分争的三国。



后来曹操这样形容吕布: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这也是世人对吕布的看法,吕布虽然英勇无敌,骑着这世上最好的马,有着美貌的妾室貂蝉。但是他有勇无谋,更重要的是连自己的干爹都可以杀害,那么他什么事干不出来呢?可见,自古以来忠肝义胆都被人所遵从,而背信弃义往往让人所不齿,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不会被人认可。


历史阿Q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这是对吕布 最好的总结,无信无义,贪酒好色,不纳忠谏,不听将言,临难乞怜。张飞最爱骂吕布的话是:三姓家奴。

这样的人曹操敢留吗?

陈宫临死不惧,曹操有留恋之意,陈宫径直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曹操泣送之。曹操敬佩喜欢的是这样的人。

曹操送陈宫下楼之时,吕布求告玄德:公为座上宾,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相宽乎?

玄德点头,及操上楼,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辅之,天下不难定也。

操回顾玄德曰:何如?

玄德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吕布先随丁建阳,认为义父。董卓入京号令百官欲废帝立陈留王,只有丁原(丁建阳)出言反对,丁原因赖吕布之勇才敢发言。董卓欲得吕布,帐前一人李肃出曰: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来降。

李肃带董卓赤兔马,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来说吕布,吕布不但背弃丁原,还带着丁原的人头作为进见董卓的见面礼。

吕布转头又认董卓为父,后来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吕布为了貂蝉,又杀了董卓。

此刻,刘备提醒曹操: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实曹操此时问刘备,也就是尊重刘备,随便那么一说,刘备不阻止,曹操也不敢用吕布这个三姓家奴,吕布这样的人谁用死的快!

吕布杀义父丁原、董卓之后,跟谁也没长久过,更别提什么忠心了。

董卓死后,余党李榷、郭汜等人一边抵抗吕布,一边攻破京城,杀了王允。吕布是先奔南阳太守袁术,又奔渤海太守袁绍,上党太守张扬,陈留太守张邈,均不长久。

后来刘备得了徐州,吕布就来奔徐州。刘备客套说把徐州让给他,吕布就蠢蠢欲动,不是看张飞怒目而视,他当时就敢答应。吕布假意推辞,刘备让吕布去徐州附近的小沛驻扎,互为犄角。

吕布在小沛驻军后,曹操采纳谋士荀彧的“驱虎吞狼”之计,借用天子名义令刘备伐袁术,却让吕布乘机夺了徐州。刘备伐袁术兵败,吕布采纳陈宫的建议,收留刘备让刘备去守小沛。

看吕布干的都是什么事,还想让刘备给他讲情?

后来张飞又抢了吕布从山东买的马,两家彻底反目。刘备突围投奔了曹操。

这些曹操也是门清!

后来曹操亲征徐州,吕布失了徐州,退入下邳,一味贪恋酒色,不听陈宫计谋,又冷了将士之心,被捆做棕子,殒命白门楼。


寻桂子


吕布,人称三国第一猛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擅长骑射,膂力惊人,“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联手下都能从容而退,可知吕布确实乃三国第一勇将也。曹操爱才是出了名的,可为什么不重用吕布呢?第一吕布人品不行,张飞口中的三姓家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第二吕布虽勇,难驾驭。第三吕布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曹操虽有惜才之意,然当时在场的刘备一句“君也要效丁原、董卓乎”?一句话让曹操如芒刺在背,大汗淋漓。虽下令白门楼吊死吕布吕奉先。

人生在世不能背信弃义,吕布的下场就是前车之辙,为人当效关二爷,忠勇仁义,美名传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