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一代伟人对曹操做出了高度评价,称他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对他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

魏武青虹已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人们已经习惯了那个戏台上涂着白脸的曹操,只记得那个说着如果二选一,只能对不起天下人的曹操,只记得那个挟持天子号召天下的曹操。

一帮腐朽的文人别有用心地编撰了各种演义,一帮无知的人演绎了各种故事,极力地在曹操身上打上奸诈、阴险、野心的标签,这是曹操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曹操作为奸臣的形象的最早来源是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引用的一本书,叫《异同杂语》许劭对曹操的评价,说他是乱世里的奸臣。

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这句话就为曹操定了基调,《三国演义》特意描述了曹操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大笑,表示对这句话的肯定,但是历史上的曹操,听到这句话只能是苦笑,身不由己又无可奈何。

乱世之中,一个怀有抱负的少年,一个渴望安定天下的读书人,只能选择站出来,做一个奸雄。

"大奸似忠,大伪似真"是对曹丞相最大的污蔑,他的内心深处时刻渴望国家统一百姓安定,极尽一生之力匡扶汉室,所谓大奸,真冤煞人也。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士族门阀阴影下的低微,胸怀大志不得志的少年


曹操的出身在东汉总的来说比较低微,根据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记载,曹氏家族权势显赫,虽然祖上曾位列三公。

但是曹操在当时的地位并不高,重要的原因是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曹操之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关于曹操真正的血脉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考证他的本姓是夏侯,这一点笔者没有详细研究,不参与讨论。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这一点,曹操多次遭到讥笑,曹操的性格多变,可能跟这一点有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在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下。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东汉时期的门阀制度起源于汉光武帝刘秀,他对战功显著的家族进行了奖励,在其后的百余年里, 这些家族经过不断地壮大逐渐地形成了士族门阀。

到了东汉末年,一个人的出身已经成为了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曹操家族在当时并不是处于第一阶梯的门阀,所以他在当时的身份还是比较低微的。可以说,士族门阀的壮大无疑给东汉乱世雪上加霜,在中央集权极度分散的当时,各种门阀借机起兵,企图夺取政权。整个东汉末年,都笼罩在这种混乱的阴影之下。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三国志》记载的曹操少年平平无奇,但是凭借家族势力,他还是得以进入官场,初入官场的他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是遭到了现实的强烈打击。

在任洛阳北部尉时,他曾造五色棒,"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因此受到了权贵的打击,调任顿丘令,这一调任明升暗降。其后因妹夫被诛事件被贬,后又为窦武仗义执言,无果。这些早期的官场经历,可以说对曹操产生了深刻地影响,他明白了汉室已经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匡扶,只能另谋蹊径。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东汉当时的状况非常糟糕,不仅是各种割据势力的压制、内部政治的腐败,在朝廷外部,还出现了大规模的起义。尤其是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曹操因为大破黄巾军,被拜为济南相,进入到了权力的中心。曹操在亲眼目睹了政治腐败之后,回乡隐居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曹操开始了他的读书打猎生涯,也正是这段时间,曹操开始了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

在曹操的晚年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详细地表明了曹操这种矛盾的心理,他一方面颇为自得"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但是另一方面有表现了对这种打猎读书生活的向往。但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三股势力的尔虞我诈,天子出逃的狼狈不堪


东汉末年的政府内部及其腐败,朝廷内部出现了三股强大的势力为了取得中央的把控权互相倾轧,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宦官势力、外戚势力和官僚势力主要是大士族门阀势力。

尤其是在汉灵帝时期,大量的买官卖官行为导致了横征暴敛,地方统治的腐败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大规模的起义频发,东汉政权岌岌可危。

尤其是在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对地方行政权力的加强,导致了地方上豪族的势力强大,这一股势力也加入到了对抗朝廷的队伍中,先后起兵,起兵罢黜汉灵帝。在汉灵帝驾崩后,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对抗,这次对抗的结果就是导致了董卓的进京。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董卓进京,是东汉变局的肇基,经历了十常侍之乱后,朝廷内部被董卓把持。《三国演义》第一回和第二回开篇就点出了两件重大的事件,一个是黄巾起义还有一个就是董卓进京。

董卓在三个方面摄取朝廷大权,一个是掌握兵权,另一个是争取当时的文士支持,还有一个就是最为人不能为天下容忍的废帝弑后,废了汉少帝,另外培植了自己的傀儡皇帝汉献帝。朝纲不振,盗贼篡位,曹操和董卓决裂,同年在陈留起兵。

同时天下各路诸侯都对董卓表示了不满,同时也希望在战争之中扩大自己的势力。袁绍作为当时士族门阀的代表,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彼时的曹操还只有一支羽翼未丰的小部队。

在袁绍关东军的领导下,天下诸侯开始讨伐董卓。这只不过是一场各自心怀鬼胎的把戏,每一方诸侯都在拼命夺取自己的地盘罢了。董卓死后,袁绍集团在相继打败了公孙瓒和张燕之后,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割据军阀。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袁绍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很高,所谓四世三公的名声和威望,使得袁绍在他采取的结盟策略在过程中畅通无阻。但是他没有好好把握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最终曹操获得了汉献帝的支持,抢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这也使得曹操和袁绍反目。

袁绍集团代表的典型的士族门阀和曹操代表的非典型士族门阀在官渡进行了大对决,曹操以天才的军事才能取得了胜利。挟持天子这件事,可以说是曹操被称为贼的最大原因,也是曹操被误解千年的最大原因。而后的岁月,曹操南征北战,三足鼎立局势出现,曹魏集团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挟持天子的不得已为之,大同社会的法礼之并用

迎接天子是曹操最正确的政治选择,天子也是曹操手里最大的一张王牌。同时,曹操也成了天下人征讨的一个重要对象,对于其中的缘由,正义的成分要远远小于嫉妒。

天下人在曹操拿到了天子这张王牌之后才恍然大悟,但是已经失去了先机,蠢蠢欲动的割据势力自然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除掉曹操。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千百年来,曹操也因成为了酸腐文人陛下的乱臣贼子,实在是冤枉的很。《左传·成公二年》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曹操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摒弃了儒家正统的王道,转而采用了春秋时期管子的王霸之道。

"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天下诸侯都是一群狼,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乱世之中只有法礼并用才能使得天下统一。

"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 荀彧在劝曹操迎接汉献帝之时,曾用了春秋时期霸主的例子。《三国志·毛玠传》记载,早在初平三年,毛玠就为曹操分析了将来要采取的政治方针。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第一点,天下分崩离析,天子四处逃窜,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恐怕要覆灭;

第二点,袁绍刘表这些人虽然现在很强大,但是都是一些没有谋略的人,不值得一提;

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奉天子以令不臣,成为天子身边最重要的人来号令那些不听话的割据势力,如此成就王霸之业。

各位要看仔细,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在《领兖州牧表》里自述:"是以将戈帅甲,顺天行诛。"表明了他支持汉室的态度,在迎接了汉献帝之后,"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可以说曹操政治策略并不在称帝,而在于称霸业,兴汉室。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曹操的政治构思并不是脱离王道思想,他更加倾向的是霸而不王这一政治理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曹操深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是压制不住地方割据势力的,那是一群狼,稍不留神就会撕裂整个东汉争取。

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维护天下的统一,而暂时的施政者是谁并不重要。在曹操的《对酒歌》中,他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天下太平,衣食无忧,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可以说这篇《对酒》就是曹操的政治思想宣言。

《礼记·礼运》的大同世界理想令他念念不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短歌行》里鲜明地表露了曹操的王道思想。他向往的是周公那样的贤明,而不是要占据天下, 王霸只是现在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手段。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政治方针确立之后,曹操不仅统一了整个北方,并且保持了北方长期稳定的局面。

在经济和民生方面,曹操是有非常巨大的贡献的。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是管子的言论,但是曹操更进了一步,"兴先圣之教,文德以服远;教训成俗,以成风化。"不仅要民富还要民智民德。

曹操在当时不仅大力发展经济,提出了"屯田制"等多项经济措施,同时在赋税方面也做了重大的变革,这不仅是出于军事需要,还是出于曹操对于天下苍生的负责。

三国第一忠臣,挟持天子令诸侯,世人们都误会他了


除此之外,曹操还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仅兴办学校,还大力培养鼓励人才,同时重视社会上道德的教化。曹操其人,尤其崇尚俭德。

可以说,曹操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经感叹道:"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时代,我会和周文王一样伟大。"心怀天下的曹操,最终没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随着曹丕称帝,东汉政权覆灭。


参考文献:《三国志》 陈寿著

《三国志裴松之注》 裴松之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后汉书》 范晔撰,李贤注

《资治通鉴》 司马光著

《管子》 管仲著

《孟子》 孟轲著

《礼记·礼运大同》 戴圣编

《左传》 左丘明著

参考论文:《枭雄曹操经济政策述略》 《兰台世界》 2014年第21期 P40-41页

《管、荀王霸理论视域下曹操政治生涯分析》 《管子学刊》 2019年第3期 P32-37页

《Disccusion on the Regime of Emperor Xian in the End of Han Dynasty》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摘要部分,杨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思考》 丁兰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 P77-78页

《试论袁绍集团的结盟策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 P46-51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