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先上一张图: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曾令万千民国知识分子为之倾倒的一代女神--林徽因

再上一张图: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堪称国粹的景泰蓝“和平尊”

上面第一张图中那位温婉中透露出一丝坚韧的美女就是号称民国四大才女之首的林徽因,而第二张图中那个美轮美奂的装饰品就是我国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向联合国赠送的景泰蓝“和平尊”。才貌双绝的佳人和精美绝伦的佳品是那么的相得益彰,熠熠生辉,而如今,佳人早已离我们远去,而佳品依旧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和平,交流,博爱,共赢的发展理念和正能量。而这一切,要感谢我们的“一代才女”林徽因,是她,为保护我们的国粹景泰蓝工艺而奔走呼号,弹尽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林徽因设计作品--夔龙纹对罐实物图

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它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独特传统工艺于一身,制作工艺融汇了中国的传统绘画、吉祥装饰、金属雕錾、玉石镶嵌以及冶金锻造、玻璃熔炼等技术,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号称“燕京八绝”之一。

景泰蓝诞生于元代,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制作技术与趋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所以称景泰蓝。清代前三朝为景泰蓝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清朝没落之后至建国前,由于多年战乱,民不聊生,景泰蓝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使整个从业人员锐减,景泰蓝行业岌岌可危,这项红极一时的手工艺已经处于濒危的境地。然而,就像人生处处充满惊喜一样,景泰蓝也在渉危绝境时遇到了他的“幸运女神”--林徽因。而这个女人的出现,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秀美中透露出书卷气的林徽因

说到林徽因,在大家的印象中,她是民国的一代才女,世纪名媛,是才貌双绝,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女子,是徐志摩心中的白月光,令众多民国知识分子为之倾倒,为之癫狂,特别是她和徐志摩之间的一段情感经历,更是传为佳话。但她的正牌职业和丈夫梁思成一样,是地地道道的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与丈夫梁思成双宿双归,为研究和保护我国的古代建筑而奉献了一生。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考察古代建筑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林徽因与工艺品景泰蓝之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佳话,若不是她为挽救这一国宝级的手工艺而殚精竭虑,奔走呼号,使之走出了濒危的境地,我们今天这一享誉世界的工艺瑰宝有可能在70年前就失传了。

与女神的缘起

在古玩摊被景泰蓝花瓶深深吸引

林徽因和景泰蓝的相遇是个偶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一天,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在北京海王村旧古玩摊逛街时,被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摊主是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见她喜欢,便说“二位先生还是有眼力的,这是正宗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关张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是快绝根了。”老人的话引起了林徽因的关注,她把这花瓶买回家后陷入沉思,为中国传统工艺的命运担忧起来。

之后,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发现当时的景泰蓝作坊,大的不过二三十人,小的只有两三人,工人多在低矮、昏暗的作坊从事手工操作。于是,她与梁思成反复商量,决定成立清华大学营建系美术小组抢救景泰蓝。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美轮美奂的景泰蓝工艺品


与女神的缘生

成立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

1951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

当时,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钱美华,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师从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也加入了保护景泰蓝的美术小组。

当时,北京仅存的几家作坊和景泰蓝厂子大都处于倒闭边缘,新老艺人青黄不接,图案单调,缺乏创新。而要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最关键是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更新设计,才能起死回生。

林徽因十分钟爱景泰蓝,她描绘景泰蓝“有古玉般温润、锦缎般富丽、宋瓷般自然活泼的特质”,她和她的学生们为了挽救这项民族手工艺开始了不懈的努力。当时用于景泰蓝的图案只有荷花、牡丹花和勾子莲等几种,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让大家学习研究。后来她又带着学生多次到景泰蓝作坊调查研究,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一道一道工序跟着老艺人们干活,熟悉每一个工艺流程,细心观察各道工序的操作,了解景泰蓝的工艺特点,提出改进方案,设计了新的纹样和色彩图,并反复调整修改,然后拿给工人们去试制。林徽因和美术小组的人一起设计绘制了一批新的图案,其中祥云火珠的图案简洁、明快,敦煌飞天的形象浪漫动人。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林徽因设计的作品

在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召开专业大会上,林徽因代表清华大学营建系作了题为《景泰蓝新图样设计工作一年总结》报告,把一年来美术小组开展工作的情况、产品设计思路与销售、景泰蓝艺术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阐述,后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他们的创新设计和抢救工作,引起了国家相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当时,北京正在进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和迎接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筹备工作,这两项国际性活动的礼品和大会美工都交给了美术小组。林徽因带着钱美华几人反复推敲礼品的品种与设计方案,最终他们设计的景泰蓝台灯、烟具、金漆套盒、花丝胸针、敦煌图案丝巾等确定为赠送贵宾的礼品。这些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受到各国与会代表和来访苏联艺术家们的喜爱,当时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得到了一件飞天图案的景泰蓝瓶,赞叹道:“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真是太美了!”,郭沫若也称“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色彩绚丽的景泰蓝

与女神的缘灭

临终前嘱咐“不要让景泰蓝失传”

当时的林徽因,因常年在外考察奔波,身体已经完全吃不消了。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卧病在床的林徽因仍念念不忘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终于,1955年春,林徽因因病住院,当时的学生钱美华去看望,据钱老生前回忆,当时的林徽因极其消瘦,但听完近来手工艺设计情况后她脸上露出愉快的神情,“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这是恩师对钱美华说的最后一句话。几十年后满头银发的钱老回忆往事说:“我答应了。”答应了恩师的嘱托,为了做到这句话,一代景泰蓝工艺大师钱美华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恩师的嘱托。

之后的钱美华为景泰蓝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精力。2007年钱老八十岁,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010年,钱老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她用六十多年守护着景泰蓝,从年轻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林徽因和钱美华师徒俩都与景泰蓝结缘,并为之付出了所有。


下次回忆起林徽因这个名字,你就不止会联想到江南名媛、民国才女、绝代佳人,或许还会记得她和景泰蓝的这段生死之缘,她很美,美的像景泰蓝一样,巧夺天工,绚烂夺目······

今天的景泰蓝无论是造型、纹样、色彩等各工序的技艺水平,还是设计理念,都在不断提升,体现出的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品位,超越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并且已经走出国门,作为国家和平的象征而享誉世界,足以告慰林徽因女神的在天之灵。

一代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半生情缘

精品景泰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