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才女,为保清白之身,毅然投江,绝命诗令人潸然泪下

士可杀,不可辱,其实女子也一样。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起兵反清,搅动了半个中国的三藩之乱由此而起,康熙皇帝派大军前去镇压,从此八年的时间内,南中国兵连祸结,附近几个省的人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这种兵荒马乱的背景之下,一个女子的遭遇,让我们知道了一种女性的不屈和刚强,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烈性,在这个女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女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

清朝一才女,为保清白之身,毅然投江,绝命诗令人潸然泪下

​话说三藩之乱时,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有一个大家闺秀朱姑娘,朱姑娘家因为被乱兵(清军被吴三桂打散的残部)过境的时候,烧杀抢掠,偌大的家业荡然无存,她的父母亲朋也都死于非命,只剩下朱姑娘孤身一人。

朱姑娘当时才十七八岁,生得如花似玉,而且才学过人,善于诗词书画,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可惜她生不逢时,没能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才子,吟诗作画,品茗斗棋,反而被烧了她家大宅,杀害了她父母亲人的乱兵给掳掠了。

清朝一才女,为保清白之身,毅然投江,绝命诗令人潸然泪下

​乱兵们之所以留下朱姑娘,并不是因为他们突然起了恻隐之心,而是他们见朱姑娘貌美如花,起了邪念,想要凌虐朱姑娘,所以才留了朱姑娘一命。如果朱姑娘是一般的弱女子,也许她早已被乱兵们吓破胆,只要乱兵不杀害自己,就会对乱兵们百依百顺地屈服了。

可是朱姑娘虽然外貌柔软,却内心刚强,她遭遇家破人亡的惨剧,恨不得将乱兵们食肉寝皮,只是她手无缚鸡之力,无法亲手手刃仇人,为父母亲人报仇而已。面对乱兵们的觊觎之心,她早已心知肚明,可杀她宁死不屈,因此乱兵一时也不敢紧逼。

清朝一才女,为保清白之身,毅然投江,绝命诗令人潸然泪下

​为了保住清白之身不受辱,她从邻居家找来针线,将浑身上下的衣服密密麻麻抵缝了起来,然后提笔写了一首绝命诗,将诗句用油纸包裹,也缝在衣服里面。之后她欺骗乱兵们说要去洗头,直接跳河自尽了,乱兵们见状,叫骂着开船离去。

三天之后,朱姑娘的尸体从小孤山下浮起来,被附近的人捞了上来。人们惊讶地发现,朱姑娘的身体“玉颜如生”,而她浑身的衣服缝得密密层层,她的女邻居为了安葬她,将她被水浸泡的衣服更换成新衣,结果在朱姑娘的怀中发现了用油纸包裹着的一首绝命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狂帆惨说过双孤,掩袖潸潸泪忽枯。葬入江鱼浮海去,不留羞冢在姑苏。

清朝一才女,为保清白之身,毅然投江,绝命诗令人潸然泪下

​诗歌的意思是,乱兵杀害我的亲人,还想要把我用船带走肆行凌虐,我哭得双眼欲枯。如今船正好经过小孤山,我岂能忍辱偷生,不如就此投江自尽,免得被这群十恶不赦的乱兵带到苏州受辱!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遭遇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又面临着一群犹如杀人魔王般的乱兵,是何等的恐惧与绝望?

但是朱姑娘没有被吓倒,她用投江自尽的方式,对乱兵做了无声抗议与讽刺,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躯,让这些乱兵知道,在红颜弱质的女子之中,也有“可杀不可辱”的巾帼英雄!每读此诗,朱姑娘那种毅然赴死,拒不受辱的决绝之态,恍若就在眼前,令人不由得潸然泪下,既感且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