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暖泉日偽士兵房裡最後的居民,木天棚,南北炕,曾經地道相通


最近在家實在憋得發慌,打算去個不給人添麻煩又安全的地方走走,於是來到雞西滴道礦的暖泉,這片日偽時期的官兵住宅,被當地百姓成為“舍宅”,就是宿舍和住宅的簡稱,單身住宿舍,有家屬則分配住宅,今天我們跟著馬姐看一下她公公出生和長大的地方:一套士兵宿舍。

這片日本老房子始建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距今已逾八十多年,目前保存完整的很少見,中國百姓搬進去後多少都有些改動,馬姐的公婆只有冬天去樓房過冬,因為老房子漏風,到了春天就迫不及待搬回來,住了七十多年的家,習慣了。

馬姐說:“俺們這嘎噠現在住人的就俺家和另外一家,最近好像也沒在家,所以最安全,走路上不用戴口罩都不怕,因為沒銀哪……車也不通了,壓根沒人來,有時候出來溜達,沒人家的地方還能瞅見野雞,呼啦啦就飛走了,嘚兒胖……”

馬姐家對面的房子顯然已經搬空很久了,這些象徵著小日本侵華證據的歷史文物建築都被當地政府編了號,釘上了“保護文物,禁止破壞”的紅色標牌。圖為日本房特色的雙道門和窄門樓,灰色外觀,高直煙囪。

隔壁的房子早就被封死了,一片落敗,老爺子回來住的時候,常常瞅著這些荒廢的老房子回憶往昔:想當年,能分配到這些質量過關,配置高檔的房子還是優待,因為它們冬暖夏涼,有木頭天棚,實木地板,半米深的地道,軍官房還有衛生間。

進了大爺家的房子,最先看見的是外屋地,舉架非常高,說話有回聲,仰頭一看,實木天棚已經被燻成了炭黑色,泛著啞光,馬姐說,這個就是當時的原裝棚,聽公公說,從前顏色帶點兒紅棕色,木頭內層是一些保溫材料,可以更換。


我們再近距離看一下這實木天棚,雖然歷經歲月磨礪,它們依然堅固如初,可見當時的工程質量就很過硬,凡是住過日本房的百姓也毫不避諱地說:“日本鬼子壞,但銀家幹事兒確實認真,實打實不整虛假的,不糊弄……”

這是大屋,最初,這個屋裡是南北兩個大炕,因為是士兵宿舍,講究實用性,兩個炕加起來能睡十個人左右,大爺家在六十年代老屋兼併時,把南北雙炕改成了如今的這個半截炕。

這是大屋的另一面,曾經的南炕被扒了後,擺上了傢俱,老人家向來節儉,一打眼兒,從色調和款式上不難看出這些老物件是拼湊而成,臨時組隊難免不協調,哈哈,連寫著“開業大吉”的牌匾都給劃拉來當擺設,老式縫紉機,當地叫“機器”,還仔細地用布簾兒罩著……

這是廚房,和軍官房不同的是,士兵宿舍牆裡沒設置帶拉門的玄關,以實用為主,也沒有進屋就可以坐著取暖的長條火炕,有的都是最基本的設施:兩灶爐子,煤欄子……

這是小屋,也有窗戶,上一期文章裡我介紹了軍官家屬房裡有一間沒窗戶的安全屋,士兵宿舍沒有這個設置,但當時所有的日本房下面都有半米多深的地道,可以鑽進去,地道相通,後來這些地道被填平堵死。

小屋的窗臺,40多釐米寬,是小型飄窗,可以放置雜物,實用性強,由此可見房子牆體的厚度確實超過普通的東北民居。

當年,能分到這些配置高,質量好的灰房子,都不是普通人,他們要麼是單位的先進,要麼是做個小官,士兵宿舍單套面積比軍官住宅小一些,沒有衛生間,但實木天棚和實木地板,半米地道,下水道都有,這些文物建築雖然被標了小紅牌,但並沒有相關保護措施,隨著歲月侵蝕,估計以後很難再見到它們的原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