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咸陽是秦朝的國都, 被稱為我國曆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從秦孝公十二年“築冀閩” 時起, 經秦惠王初都咸陽“新作宮室” , 直至秦始皇兼併天下, 秦都咸陽的範圍不斷擴大,其居渭水以北, 九峻山之南,“天下第一宮”阿房宮就是在渭水上林苑一座最著名的宮殿,它的名字不僅富有詩意, 而且對於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來說, 也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地方。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阿房宮構想圖

阿房宮, 亦名朝宮, 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時代開始建築的, 到公元前206年工程還沒有完成, 楚霸王項羽入咸陽, “燒秦宮室, 火三月不滅” , 阿房宮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史記》記載: 三十五年, 始皇以咸陽人多, 先王之宮廷小,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 東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萬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闊。為複道, 自阿房渡渭, 屬之咸陽, 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 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

《漢書》記載: “ 阿房之殿, 殿高數十初, 東西五里, 南北千步, 從車羅騎, 四馬鶩馳, 族旗不撓, 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阿房建築佈局示意圖

阿房宮建築堪稱偉大, 前所未有。“表南山之顛以為闊” , 前殿建築, 雄偉壯觀。宮前立金人十二, 重各二十四萬斤, “ 以弱示天下之人” 。座高三丈, 其背有銘文。李斯篆, 蒙恬書。這項偉大工程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徵發所謂的罪人數十萬, 調用全國的物資, 並有各地能工巧匠參加建成的, 可謂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結晶。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秦始皇為什麼要建造朝宮呢? 《史記· 秦始皇本記》記載: “ 三十五年, 除道, 道九原, 抵雲陽, 塹山埋谷, 直通之。於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 先王之宮廷小, 吾聞周文王都豐, 武王都鎬, 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 通往各地的馳道、直道建成後, 隨著咸陽人口的急劇增長,原有的宮廷已不能滿足秦朝日益發展的要求。在秦始皇看來, 於豐鎬之間建造規模宏大的朝宮, 把都城設置於渭南, 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豐京在洋水西, 鎬京在洋水東, 相距二十五里,可謂是有“王在靈囿,厲鹿攸伏。曆鹿濯濯,白鳥嵩置。王在靈沼,於籾魚躍”。“ 豐鎬之問, 帝王之都也” 。秦始皇把宮廷建在淬、渭交會之處, 就預示著要把都城從渭水北移至渭水南。渭北土地狹小, 渭南土地平坦廣闊, 具備擴建的基本條件。秦始皇“繼六世之餘烈” , 在十年之內統一了中國, 他親身經歷其艱辛, 也深知六國諸侯的勢力, 故將其豪富遷至咸陽監視起來, 多次出巡表示“皇帝” 的“奮威”!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中建立朝宮, 把都城移至渭南, 以利於加強對關東地區的控制, 有鞏固統一的政治目的,這是統一局面形成的必然結果。“ 漢承秦制” , 劉邦建立的西漢, 便把都城建在渭南的長安。

建造壯麗、宏偉、威嚴、豪華的朝宮及其都城規劃,遠遠超過西周的豐京、鎬京和六國的都城規模, 象徵著封建皇權的統治和對奴隸主貴族的勝利, 象徵著人民所希望的統一事業的完成。

《史記· 秦始皇本記》記載: 二世時, 右承相去疾等“ 請且正阿房宮作者” , 二世拒絕說: “且先帝起諸侯, 兼天下, 天下已定, 外攘四夷以安邊竟, 作宮室以章得意, 而君觀先帝功業有緒。”

《漢書· 高祖本紀》記載: “蕭何治未央宮, 上見其壯麗, 甚怒, 謂日:‘天下匈匈, 勞苦數歲, 成敗未可知, 是何治宮室過度!’何日: ‘天下方未定, 故可因以就宮室。巨夫天子以四海為家, 非令壯麗亡以重威, 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 上說”。“秦作阿房宮以章得意”, 漢治未央宮,“非壯麗亡以重威” , 是有相同的目的。

阿房宮的興建,有利於秦始皇欲傳之萬世為君,鞏固皇權。因此,秦始皇營作朝宮的目標, 是衛護、鞏固既得的權利, 用以威服諸侯, 炫耀功德, 統治人民, 而不是“專供個人生前享用的” 。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阿房宮地區文物遺址分佈圖

歷代統治者在“重威”思想的指導下,對主宮的建造都是肯花大價錢的。漢初有未央宮、武帝有建章宮,唐初有太極宮、高宗以後有大明宮、玄宗以後有興慶宮等等,均是皇帝居宿和辦公的地方。秦“阿房前殿”作為“阿房宮”的主宮,旨在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代表著秦帝國的氣勢與威嚴,其體量之龐大、規格之宏偉、結構之複雜,開創了歷代皇宮之先河。

今天看到的“阿房前殿”基址是一處大的夯土臺基,東起趙家堡、聚駕莊,西至大古城和小古城,東西長1 270米、南北寬426米,面積達541 020平方千米,高在12米以上。土質純淨而密實,夯層清晰而整齊,層厚7 ~ 8釐米,足以看出為承託大殿而具有的荷載能力。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三輔黃圖》說阿房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麗山八十餘里。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絡樊川以為池。”很清楚,阿房宮大致以今“前殿”遺址為起點,南及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的最高峰,形成一處獨立的宮殿區。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中國經過長期的混戰, 實現統一後, 人民迫切地需要休養生息和安定, 必要進行的工程,應節制地使用民力。但“始皇為人, 天性剛庚自用” , “行自奮之智, 不信功臣, 不親士民”,他建造阿房宮, 過度使用民力, 勞役繁重, 破故國東去渭水流壞了生產力。“ 更始作阿房宮, 繁刑嚴誅, 吏治刻深” , 促成了秦朝在怒濤聲中迅速覆滅的命運。“秦王之心, 自以為關中之國, 金城千里, 子孫帝王萬世” , 當坐於豪華的阿房宮內的寶座上。陳涉“斬木為兵, 揭竿為旗, 天下雲集響應” , 如《阿房宮賦》所說“戍卒叫, 函谷舉, 楚王一炬, 可憐焦士” 。統一的秦王朝僅存在了十五個年頭, 阿房宮亦成了一片廢墟。難怪杜牧驚呼: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秦始皇的“空中樓閣”?解密消失的阿房宮

“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秦始皇的時代已過去。兩千多年前的阿房宮歷盡滄桑, 在四面隴畔縱橫, 交通殲陌的綠色原野中,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今天人們或涉足察看, 或引經據典,在此憑臨感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