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漁業

黃河入海口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沿海有很多群眾以養船捕魚為生。舊時,漁民捕魚用木帆船、燕尾船,有些船很小,稱“柳葉船”、“小鬼歡喜”。捕撈工具有線網、幌鉤、轉軸網、大扒網。一般是在近海和海溝河汊捕撈,只有少數大點的船到深海作業。農曆三至五月、七至九月為最佳捕撈季節,一般是“雨水”時節出海,“立冬”時節收船回港。所捕魚蝦隨捕隨醃,回港銷售。漁民船隻簡陋,缺少科學知識,僅靠經驗觀測天象和把握風暴、潮汐,難以保證安全,船翻人亡時有發生。漁民祈求安全的迷信思想很嚴重。多數船上供奉“海龍王”、“海神娘娘”。每次出海前要選擇吉日,燒紙錢求吉祥。在廣饒一帶,漁民每年第一次出海要吃水餃,象徵漁業生產大豐收。上船前,燒紙、焚香、磕頭,祈禱:“天神、地神、龍王爺大發慈悲。”親屬們鳴放鞭炮,敲鑼打鼓歡送出海。漁船回海吃麵條。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漁民普遍燒香、焚紙求告龍王保佑。漁民喝酒時,亦必先敬海龍王一杯。漁民在海上生產、生活禁忌很多。“翻”字乃漁民大忌,帆船稱“風船”;烙餅或吃魚,不說“翻”過來,說“轉”、“調”、“劃”過來;器皿忌扣放,如碗、盆、帽子口均朝上;曬鞋不曬鞋底;飯筷不能放在飯碗上。此俗至今仍存。

60年代起,漁船逐步更換為機械動力大船,網具也更加現代化,增加了板網、跳網、流網、張網、跨網(亦稱張飛網)等。大多數漁船能到深海或遠海捕撈。所捕魚蝦由運輸船集中後送往漁業站。漁民能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預報,海上作業比較安全。封建迷信思想在青年漁民中逐漸減弱。

照螃蟹、趕海,是漁民饒有興趣之事。春季開凌後,天氣轉暖,即到照螃蟹的時候。入夜,人們將馬燈掛在桶上,沿淺灘處、蘆葦邊來回走動,螃蟹見光後即爬出,此時須迅速將其拾入桶中,一旦被它發現,它會立即縮入水中或泥中。照螃蟹的最佳時機是刮南風、下毛毛雨的時候,螃蟹爭相上岸喝甜水,最易捕捉。漁民不放過這一良機,夜色中的水濱,點點燈火綿延十多里,直至夜半天冷,螃蟹不再上岸,人們才滿載而回。最多時,一人能撿百多斤,少者也撿二三十斤。退潮時趕海,漁民則可收穫釣蜆、顫蛤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