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2015年11月,當我自駕西北遊的時候,帶了不少器材。其中就有2倍變焦AI 25-50MMF4和6倍變焦AI ED50-300MMF4.5S這二隻頭,用在NIKON的D3機上焦段涵蓋了廣角到望遠全焦段。當然一路上AI ED50-300MMF4.5S的重、大,是影響持續使用的障礙,多用的是SONY A900和A77。但本篇不是為了說這次旅遊,主要是想談談這2只頭的一些使用感受與資料。

NIKON公司自1932年將照相機用的鏡頭全部命名為“尼柯爾”(羅馬字標識為NIKKOR),至今(2002年)已經向世界各地區的市場上推出了2400萬隻以上的NIKKOR鏡頭。隨著1959年NIKON F的發表,單反機用的鏡頭也開始登場。從此以後,其鏡頭在繼承F接口的同時也在不斷的發展和進化。

先回顧一下膠片機盛行時的鏡頭髮售的情況:1983年推出F3AF用的NIKKOR鏡頭;1986年在發售F501的同時開始銷售內裝CPU的AF NIKKOR鏡頭;1992年開始銷售可以給機身傳遞距離信息的D型AF鏡頭;1996年為提高鏡頭快速聚焦推出了內裝有超聲波馬達AF-S NIKKOR鏡頭,並且同年還推出了用於APS單反600i專用的IX NIKKOR鏡頭;2001年為了全面應對照相機AF化,推出沒有光圈調整環的G鏡頭(MF機不可用),推出後未獲好評,02年又補充了幾款。

後邊的就不用回憶了,都有資料可查。總體上看,現在從魚眼16MM到望遠600MM,有多隻AF NIKKOR鏡頭已具規模,豐富的鏡頭群活躍在攝影的各個領域。

我一直難捨NIKON,是因為其卡口的“從一至今”。而且數碼相機上手動頭的合焦指示非常準確,對使用手動頭非常友好。

我早年原本的計劃是編譯寫就一本關於很多人當年,因種種原因未能把玩的經典器材的百科全書,但因時代變化實在太快,最終未能如願。但自膠片時代編譯寫過的器材文章真是不少,剛好,利用這段特殊的時期,慢慢整理改寫發出來。若有機會與精力,以專欄的形式,嘗試著編譯寫,否則當年在日本收集的海量資料,真會變成垃圾。說實話,這種書籍一般都比較貴,不好好利用真是可惜。

關於這二款頭就是當時設想的一部分, 我曾經於2002年和2013年分別編譯過三次。由於網站過一段時間需要清理服務器,時間過久的帖就會自動歸檔,只好重新開主題才能復活。

當時我在《色影無忌》開了個系列帖,想全面介紹一些經典的器材。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用NIKON D2Xs拍


這二款都是以攝影記者為主要群體而開發的頭,1984年本頭正當年時,日本當年版《照相機年鑑》上的價格是AI25-50MMF4價格11萬日元、AI ED50-300MMF4.5S價格為29萬日元。1984年的11萬日元,對普通日本人用於娛樂開支也是個不小的數目,當然,對於80年代初的我們則是個非常大的天文數字。如果當時知道這頭,連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能買得起一隻。但世界是變化的,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數碼會把照相機產業的衝擊的這麼厲害,很多品牌甚至因此被終結,例如MINOLTA,CONTAX等等。

其實判斷一款頭現在入手是否有價值?參考當年的價格去判斷也會有所幫助。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AI 25-50MM在日本有人稱之為NIKON名玉,2001年在大阪日本橋的一家店中購入。我買此頭是由於看到焦段設計比較有個性,鏡桶粗大,雖說沒有到2001年流行的24,但25也算是比較理想的焦段了.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代名頭,後來慢慢看資料才發現日本不少用家鼓吹其是一款好頭.根據網友藍色英明提供的這家國外網站[url]http://www.photosynthesis.co.nz/nikon/serialno.html[/url]的數據看,ai生產11433只,ais生產16906只合計28339只。這個數字在NIKON鏡頭中數量實在說不上多。比我前文介紹的AI 50-300MMF4.5S的10832只 要多一些。

購入後當年主要用在F3,F4等膠片機上,以拍攝膠片為主,拍過一些上牆片,逆光下的表現非常出色,畸變控制的也很好.也經得住放大,曾經放大到12寸.但如果用全開光圈,四周的光衰暗角比較顯眼,即使收到F8也會有.不過收到F11會改善,暗角雖有但成像還是不錯。通過最近的試驗,發現暗角嚴重是UV惹得禍,並非鏡頭問題。

先看看此頭的基本情況:

NIKON歷史上曾經出過2款,1979年11月推出的是AI非S的頭,也就是我手上的這款:

鏡頭構成:10組11片

最近拍攝距離:0.6M

長:112MM,重:600G

當年售價:11萬日元 .

1981年12月推出的是AI帶S的頭,但結構和79款是完全一樣的,而且連銷售的價格也是完全一樣的.其鏡頭蓋和ED AI50-300MMf4.5S一樣非常有特色,用鋁合金整體切削完成。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其最近拍攝距離0.6M非常有用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大概是2001年,我在日本福井武生的KITAMURA買了此鏡頭,如果按當時匯率算的話,也要小1萬人民幣。

曾經在膠片機上用過多次,後來隨著數碼化,這頭就一直沒有怎麼用。實際上手上的NIKON手動頭還有幾個。為了把這些頭利用起來,不得不買臺NIKON D3.

這下有全畫幅了,可以好好試試此頭。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此頭也許是NIKON為攝影記者開發的?歷史上曾出過5款.生產數量為10832只,至於準確與否沒有驗證,數據來源於[url]http://www.photosynthesis.co.nz/nikon/serialno.html[/url]

第一代是1967年2月出品, 鏡頭構成:13組20片,最近拍攝距離:2.5M,長:292MM,重:2270G,當年售價:12萬日元.

第二代是1975年9月出品, 鏡頭構成:13組20片,最近拍攝距離:2.5M,長:292MM,重:2900G,當年售價:20萬日元.重量增加,價格也大幅度上升.

第三代是1977年5月出品, 鏡頭構成:13組20片,最近拍攝距離:2.5M,長:292MM,重:2300G,當年售價:20萬日元.

第四代是3代出來後的同年6月推出,採用ED鏡片. 鏡頭構成:11組15片,最近拍攝距離:2.5M,長:247MM,重:2200G,當年售價:28萬日元.

第五代是1982年3月出品.為帶S的頭. 採用ED鏡片. 鏡頭構成:11組15片,最近拍攝距離:2.5M,長:247MM,重:1950G,當年售價:29萬日元.

我手上的就是這一代.區分標誌就是看有沒有前邊的金環,主要還是看最大光圈數字是否橙色。這是S頭和非S頭的最大區別。

其變焦聚焦2段都是旋轉式,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這樣操作起來方便,鏡頭不會像推拉式那樣變長。可見NIKON當年設計此頭還是用了些心思的。

估計這隻頭在國內現在也不少,當年的價格太貴,可能是新華社記者才裝備.現在在日本的2手市場上還有,估計比10多年前能便宜一些.畢竟是落後於時代的產品。但其用料全部是金屬,就連鏡頭蓋也是。

和同樣是為記者開發AI25-50MMF4一樣,全金屬製造。此頭在前文中已經提及。

我用此頭300MM端拍過日出,放大到12寸還可以。人們常說的尼康鏡頭成像銳利,在此2頭上表現極為突出。

又回到2015年出行西北的話題,深感帶鏡頭過多實在是很痛苦,糾結於用哪個暫且不說,頻繁換頭,在飛塵揚沙的環境中容易進灰汙染CMOS。最理想的就是涵蓋範圍寬,不用總換頭就可以。也許50-300是一種選擇,但50-300的重量令人卻步,再就是手動會令很多用家不爽。但其成像的色彩不同於NIKON現在的鏡頭風格,也是一目瞭然的。

有段時間無事拿出去拍拍花鳥,雖說其重量是個大問題,不過,用在D2Xs上拍呆鳥,倒是個不錯的利器。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經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