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2015年11月,当我自驾西北游的时候,带了不少器材。其中就有2倍变焦AI 25-50MMF4和6倍变焦AI ED50-300MMF4.5S这二只头,用在NIKON的D3机上焦段涵盖了广角到望远全焦段。当然一路上AI ED50-300MMF4.5S的重、大,是影响持续使用的障碍,多用的是SONY A900和A77。但本篇不是为了说这次旅游,主要是想谈谈这2只头的一些使用感受与资料。

NIKON公司自1932年将照相机用的镜头全部命名为“尼柯尔”(罗马字标识为NIKKOR),至今(2002年)已经向世界各地区的市场上推出了2400万只以上的NIKKOR镜头。随着1959年NIKON F的发表,单反机用的镜头也开始登场。从此以后,其镜头在继承F接口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化。

先回顾一下胶片机盛行时的镜头发售的情况:1983年推出F3AF用的NIKKOR镜头;1986年在发售F501的同时开始销售内装CPU的AF NIKKOR镜头;1992年开始销售可以给机身传递距离信息的D型AF镜头;1996年为提高镜头快速聚焦推出了内装有超声波马达AF-S NIKKOR镜头,并且同年还推出了用于APS单反600i专用的IX NIKKOR镜头;2001年为了全面应对照相机AF化,推出没有光圈调整环的G镜头(MF机不可用),推出后未获好评,02年又补充了几款。

后边的就不用回忆了,都有资料可查。总体上看,现在从鱼眼16MM到望远600MM,有多只AF NIKKOR镜头已具规模,丰富的镜头群活跃在摄影的各个领域。

我一直难舍NIKON,是因为其卡口的“从一至今”。而且数码相机上手动头的合焦指示非常准确,对使用手动头非常友好。

我早年原本的计划是编译写就一本关于很多人当年,因种种原因未能把玩的经典器材的百科全书,但因时代变化实在太快,最终未能如愿。但自胶片时代编译写过的器材文章真是不少,刚好,利用这段特殊的时期,慢慢整理改写发出来。若有机会与精力,以专栏的形式,尝试着编译写,否则当年在日本收集的海量资料,真会变成垃圾。说实话,这种书籍一般都比较贵,不好好利用真是可惜。

关于这二款头就是当时设想的一部分, 我曾经于2002年和2013年分别编译过三次。由于网站过一段时间需要清理服务器,时间过久的帖就会自动归档,只好重新开主题才能复活。

当时我在《色影无忌》开了个系列帖,想全面介绍一些经典的器材。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用NIKON D2Xs拍


这二款都是以摄影记者为主要群体而开发的头,1984年本头正当年时,日本当年版《照相机年鉴》上的价格是AI25-50MMF4价格11万日元、AI ED50-300MMF4.5S价格为29万日元。1984年的11万日元,对普通日本人用于娱乐开支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当然,对于80年代初的我们则是个非常大的天文数字。如果当时知道这头,连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买得起一只。但世界是变化的,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数码会把照相机产业的冲击的这么厉害,很多品牌甚至因此被终结,例如MINOLTA,CONTAX等等。

其实判断一款头现在入手是否有价值?参考当年的价格去判断也会有所帮助。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AI 25-50MM在日本有人称之为NIKON名玉,2001年在大阪日本桥的一家店中购入。我买此头是由于看到焦段设计比较有个性,镜桶粗大,虽说没有到2001年流行的24,但25也算是比较理想的焦段了.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代名头,后来慢慢看资料才发现日本不少用家鼓吹其是一款好头.根据网友蓝色英明提供的这家国外网站[url]http://www.photosynthesis.co.nz/nikon/serialno.html[/url]的数据看,ai生产11433只,ais生产16906只合计28339只。这个数字在NIKON镜头中数量实在说不上多。比我前文介绍的AI 50-300MMF4.5S的10832只 要多一些。

购入后当年主要用在F3,F4等胶片机上,以拍摄胶片为主,拍过一些上墙片,逆光下的表现非常出色,畸变控制的也很好.也经得住放大,曾经放大到12寸.但如果用全开光圈,四周的光衰暗角比较显眼,即使收到F8也会有.不过收到F11会改善,暗角虽有但成像还是不错。通过最近的试验,发现暗角严重是UV惹得祸,并非镜头问题。

先看看此头的基本情况:

NIKON历史上曾经出过2款,1979年11月推出的是AI非S的头,也就是我手上的这款:

镜头构成:10组11片

最近拍摄距离:0.6M

长:112MM,重:600G

当年售价:11万日元 .

1981年12月推出的是AI带S的头,但结构和79款是完全一样的,而且连销售的价格也是完全一样的.其镜头盖和ED AI50-300MMf4.5S一样非常有特色,用铝合金整体切削完成。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其最近拍摄距离0.6M非常有用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大概是2001年,我在日本福井武生的KITAMURA买了此镜头,如果按当时汇率算的话,也要小1万人民币。

曾经在胶片机上用过多次,后来随着数码化,这头就一直没有怎么用。实际上手上的NIKON手动头还有几个。为了把这些头利用起来,不得不买台NIKON D3.

这下有全画幅了,可以好好试试此头。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此头也许是NIKON为摄影记者开发的?历史上曾出过5款.生产数量为10832只,至于准确与否没有验证,数据来源于[url]http://www.photosynthesis.co.nz/nikon/serialno.html[/url]

第一代是1967年2月出品, 镜头构成:13组20片,最近拍摄距离:2.5M,长:292MM,重:2270G,当年售价:12万日元.

第二代是1975年9月出品, 镜头构成:13组20片,最近拍摄距离:2.5M,长:292MM,重:2900G,当年售价:20万日元.重量增加,价格也大幅度上升.

第三代是1977年5月出品, 镜头构成:13组20片,最近拍摄距离:2.5M,长:292MM,重:2300G,当年售价:20万日元.

第四代是3代出来后的同年6月推出,采用ED镜片. 镜头构成:11组15片,最近拍摄距离:2.5M,长:247MM,重:2200G,当年售价:28万日元.

第五代是1982年3月出品.为带S的头. 采用ED镜片. 镜头构成:11组15片,最近拍摄距离:2.5M,长:247MM,重:1950G,当年售价:29万日元.

我手上的就是这一代.区分标志就是看有没有前边的金环,主要还是看最大光圈数字是否橙色。这是S头和非S头的最大区别。

其变焦聚焦2段都是旋转式,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这样操作起来方便,镜头不会像推拉式那样变长。可见NIKON当年设计此头还是用了些心思的。

估计这只头在国内现在也不少,当年的价格太贵,可能是新华社记者才装备.现在在日本的2手市场上还有,估计比10多年前能便宜一些.毕竟是落后于时代的产品。但其用料全部是金属,就连镜头盖也是。

和同样是为记者开发AI25-50MMF4一样,全金属制造。此头在前文中已经提及。

我用此头300MM端拍过日出,放大到12寸还可以。人们常说的尼康镜头成像锐利,在此2头上表现极为突出。

又回到2015年出行西北的话题,深感带镜头过多实在是很痛苦,纠结于用哪个暂且不说,频繁换头,在飞尘扬沙的环境中容易进灰污染CMOS。最理想的就是涵盖范围宽,不用总换头就可以。也许50-300是一种选择,但50-300的重量令人却步,再就是手动会令很多用家不爽。但其成像的色彩不同于NIKON现在的镜头风格,也是一目了然的。

有段时间无事拿出去拍拍花鸟,虽说其重量是个大问题,不过,用在D2Xs上拍呆鸟,倒是个不错的利器。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回首NIKON经典:AI 25-50MMF4和AI ED50-300MMF4.5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