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期間被裁員大家覺得冤嗎?

安幸運


不冤,也不冤,因為無論什麼工作,在這種特殊期間,無論是單位或者是公司店面,都有巨大的壓力,所以如果被失業了只能說明你的工作單位不能繼續下去了,也就是有可能黃了,或者不能支付那麼多員工的薪資,趁著這種特殊期間裁員,也有可能只是一種被迫之舉,所以作為一名員工也只能服從,但是因此失業了,導致復工後得需要重新找工作就冤,因為你會覺得那別人怎麼沒有被裁員,我怎麼被裁員了,這時候產生的不平衡心裡,所以覺得被裁員了就冤,希望你能早點找個別的出路。


90後會會同學


那就要看裁員原因了。

我們公司因為房租漲價,就搬了一個比原先小點的廠房,一部分業務也轉到了另一家兄弟公司。因為這個從年前開始就陸續開始裁員,被裁的有高興的,有難過,也有覺得冤的。

同事A是第一批裁員的,他做的就是轉走的那部分業務,聽到裁員的時候,是很高興的。拿到賠償金沒多久,因為轉過去業務搞不定,又把他招聘過去了,結果比較圓滿。

同事B是第二批。是辦公室每個部門只留一個其他都是需要裁掉的。基於這個理由,被裁者都很生氣很難過,覺得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認可。

同事C是第三批,這個就是因為疫情原因,湖北的老鄉不能及時返廠就裁了。我覺得是很冤的,原本的裁員名單上是沒有她的。

再說說我自己吧,我也是被裁對象。我的感覺就是悲催。我是人事經理,拿到裁員名單開始,那個心情啊就再也平靜不下來,沒有辦法,這些事還是要繼續。我也覺得冤,15年了,因為公司小了不需要經理了,臨走前還要通過我的手把共事多年的同事們一個個送走,心痛......

疫情的節骨眼,還不知道我這個身份證42開頭的有沒有公司敢要。只期望我的家鄉儘快好起來。

我想說的是,被裁掉的朋友們,既然已經成事實了,就積極的面對,前面等待的就未必不是一條康莊大道。


yinli623


不是所有的裁員都是冤的。

去年,滴滴裁員,員工們爭相被裁,甚至被裁出了優越感。

為什麼滴滴的裁員廣受好評?我們來看一下滴滴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公開

相比於其它公司背地裡搞小動作的做法,滴滴開誠佈公的宣佈得到大部分員工的理解,被認為是良心公司,就算裁員也做得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其次,合法

滴滴的裁員補償一般為N+1,離職時間到3月底,給一個月時間找工作;如果本週內確認,則是N+2。

而且,N的部分指的是員工離職前12個月總收入的平均數,包含年終獎;同時,未休年假按雙倍薪資進行補償。也就是說,確認被裁的員工所能拿到的補償金總額=N+1+3月份工資+年假雙倍薪資折現。

但實際上,滴滴的補償方案都是《勞動合同法》中的相關規定,並非有多大的福利。只不過,相比於其它公司裁員時的做法,滴滴確實算得上良心。

所以,不是所有的裁員都是冤的。為什麼有人被裁員被裁出優越感和幸福感?主要是因為企業做到了公開、合法。

如果被裁員了,怎樣才算不冤?

首先,當然是賠償合法。

賠償,一般來說是經濟補償金,如果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還需要有代通知金。

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是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按半年算,不滿一年按一年算,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N

代通知金,是企業如果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你,另需要支付一個月工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1

兩項加起來就是N+1

其次,被裁員人沒有以下幾種情形

如,處於工傷期、女性在三期、離退休不足5年、醫療期等等。還有很多情形,不一一列舉了,只說了最常見的幾種。

當然,如果補償合適,只要你願意,都是可以協商解決的。

其實,說到底,達到法定價位或心理價位的裁員都不冤,只有遭遇暴力裁員才冤。


胖主任


你好,我試著回答您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被裁,要看看是什麼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公司因經營不善而被解散的導致的被裁,這種跟公司整體無法經營而導致的,與個人關係不大,所以不存在冤不冤的情況,只好拿著補償金尋找新的機會。

2.因績效末位排名而被裁,這種情況需要了解績效情況,原因,以及公司制度是否有規定,且該制度是否經全體勞動者或工會同意,是否公示。因績效考核導致的不勝任工作被裁,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對於無法達到績效,且經過培訓後還是無法達到的,被裁,也不會存在冤枉,可能是不適合那個崗位。

3.如因公司經營問題,需要縮減編制而被裁,我們要看看也要想想為什麼被裁的是你而不是別人,是不是因為綜合能力比不上別人,還是因為自己平時的表現,企業一定會在困難時期留下自己需要的人,而首先選擇放棄自己不那麼需要的人。在這樣情況下,只能說我們的被替代性太低,綜合競爭力不夠,企業放棄時對他沒什麼損失。我覺得重點還是在平時,手上要握有一些資源,否則很難讓企業失去你時會很痛。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供參考。


緣來是你的2005


這個取決於公司態度和裁員真實理由,裁員可能皆大歡喜,也可能明爭暗鬥,對簿公堂。

一、看賠償態度

1. 合法賠償,好聚好散,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

2. 暴力裁員,0賠償,抹黑員工,只能說太冤,必須利用法律武器維權。

二、看裁員理由

1. 一些企業,比如旅遊、酒店、民宿、服裝、餐飲等受確實受疫情影響,經營效益嚴重下滑,支撐不下去的企業,裁員無可厚非,員工也能接受調崗,降薪等要求,幫公司渡過難關。

2. 反觀一些企業和領導卻藉著疫情的幌子,進行裁員,壓榨員工,不給予合法賠償。明為不景氣裁員,實為排除異己,藉機為公司省成本。這種無故裁員,對員工來說很不公平,如果員工和公司協商未果,建議仲裁,勞動法有明確關於裁員解除合同的規定,法律會保護你的利益。

裁員無可厚非,但是希望你不要莫名其妙被裁員,還給公司數錢,明確自己的權益,不要被忽悠。


小話職場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疫情期間是企業是不能隨意辭退員工的

  對於因隔離、留觀、治療或政府採取緊急措施導致員工暫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或退回勞務派遣工。 如果強行辭退違法,可在疫情結束後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的計算方法詳見勞動合同法。

  疫情期間勞動者是否有權拒絕加班

  勞動者有拒絕的權利,但特殊行業除外,如:口罩、防護服的生產企業,勞動者無權拒絕加班。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同時,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即延長加班的限制。


溫柔可年子


裁員是當今很多企業的正常現象,平時裁員不覺得冤,為什麼疫情間裁員就冤呢?我覺得疫情間裁員不怨,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疫情不過是個催化劑。也許有人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一點同情心也沒有,是的,我沒被裁員,但是安慰只是讓你覺得有共鳴,但是並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有從自己下手,做出改變,才能帶來人生第二春。也許下面的一段故事對你有幫助。

宋丹丹在一次節目中,爆料自己曾經有10年的時間沒有戲可拍,讓她很苦惱。因為演小品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當時自己從不主動找戲,只是在家守株待兔。小品雖然給她帶來名聲,同時也帶來苦惱,很多人認為她只能演小品不會演戲。在沒戲拍的日子裡,她先罷演小品,5年不上春晚。而且也告別麻將,主動出擊,主演了一部電視劇,收到好的反響。後面接二連三的機會就來了。年過50,她成為影視圈大器晚成的代表。成功無他,只是贏了自己而已。

被裁員,當然是沉重的打擊,但這也未嘗不是再創業的機會。社會時刻推著人進步,不是嗎?你我都是這浪潮中的一員!





發呆小兔


從企業角度,企業面對困難,只能先自救。無論裁員還是其他方式,都是合理的工作。企業和員工本身就是契約的形式,只要是按照相關協議進行了補償,我覺得就是合理的,當然法律上可能有待商榷。其實在疫情期間靠裁員解決困難的企業,也只能說本身的發展前途並不太好,所以這樣的企業是不符合社會的,被裁員有可能是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商業涼白開


今天3.8日,首先祝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及全國所有女性同胞們健健康康!

我們與公司的勞動關係是一種合同契約,雙方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履約!疫情期間的確不少上班族被裁員可能是企業因疫情迫於無奈也可能是企業疫情以外原因做出的舉動。在此我覺得我們都應該理性看待,不怨不憤放平心態。大家都看得到這次疫情對大部分企業都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餐飲 住宿 旅遊 零售等等,也間接影響了整個產業鏈。如果你的企業屬於這條產業鏈上的,你的企業對你做出了裁員處理並做出合理補償那麼你也不要抱怨了,換位思考!個人有個人的難處,公司也公司的難處,企業經營不能帶有感情色彩這也有道理!疫情過後加倍努力多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爭取做到他人難替!如果這次疫情對你的企業影響微乎其微,公司藉機裁員那你更不需要氣憤。拿起法律武器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然後瀟灑的轉身離開,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樣的公司也不值得留戀。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喜歡就留下您的點贊與留言!謝謝!


會飛的Wolf


還是要看裁員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疫情,導致員工無法工作,無法提供勞動,單位因此辭退員工的,員工不僅冤,還可以因此要求相關賠償。

如果是因為疫情,導致公司經營不善,面臨裁員或者破產等風險,那確實冤,但這是整體環境導致,並非個人原因。

如果員工僅僅以害怕傳染等原因拒不提供勞動被辭退,那沒什麼冤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