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年以上阿司匹林,需要从哪些方面预防副作用?

gys903


今天会诊了一个患者,消化科的患者,男性51岁,因为乏力、黑便就诊,后确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

请心内科会诊的原因,是因为这位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问我们能不能停用阿司匹林。


详细询问这位患者长期吃阿司匹林原因,原来是因为他高血压10年,2年前有人说高血压的人,得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于是他就开始吃阿司匹林,这一吃就是2年,如果没有这次胃出血,估计也不会来就诊。

我告诉这位患者:您根本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如果不吃阿司匹林估计也不会胃出血。

吃一年以上的阿司匹林,肯定是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就是100mg左右,因为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并不需要长期,或现在很少选用阿司匹林长期来控制这些疾病。目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长期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也就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但阿司匹林有副作用,所以我们如果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注意这些副作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出血,长期应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及胃出血,长期大便潜血阳性可致贫血。当然也可能导致其他出血,比如皮肤紫癜、淤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生殖系统出血,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还可能引起尿酸异常;还可能出现过敏:其特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鼻炎,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哮喘。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阿司匹林副作用呢?

第一、必须明确自己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就像我会诊的这位患者,就是高血压,本来就不要吃阿司匹林,可是不知道听了谁的建议,吃了2年阿司匹林,结果胃出血了。所以不要随便吃阿司匹林,不该吃阿司匹林的人,吃阿司匹林只会增加副作用。我们明确只有已经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才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对于有三高的人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必须找正规的医生评估评分后才决定要不要吃阿司匹林。

第二、学会定期复查,及长期观察的习惯。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可完全避免有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要至少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血常规看看血小板是否正常,看看有没有贫血;化验尿酸,看看尿酸是否被影响了;长期养成观察大便颜色的习惯,如果大便变黑,必须马上就诊,化验便常规,排除消化道出血。当然也需要观察全身,有没有出血或出血点。

第三、尽量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减少阿司匹林副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建议空腹服用,普通阿司匹林建议餐后服用,这样副作用更小。

第四、如果不耐受阿司匹林,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成氯吡格雷或其他替代品。

第五、如果有明确的消化道溃疡等病史,同时必须长期阿司匹林的朋友,一定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拉唑类药物,比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以保护胃粘膜,减少阿司匹林副作用。并复查胃镜,查看溃疡是否愈合。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至今无药可替,但要把握适应症,该吃则吃,不该吃不能吃。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要注意观察,注意复查,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

这样才能减少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心血管王医生


我今年60岁,患有慢性胃炎。四年前因胸痛入院就医,后经诊断不是冠心病之类,出院时,主治医生建议我长期服用“拜阿.阿司匹林肠容片”,并嘱咐我要观察大便情况,如便便带血或黑便就停药,正常了接着服药,至今已四年,一直没问题。


真的我37092824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梗和脑梗,这个是已经得到了明确证实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从而抑制血管中血凝块的形成,从而预防心脑血管堵塞。但是,阿司匹林也是有副作用的,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1.阿司匹林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尤其可怕的就是脑出血。这是阿司匹林最可怕的副作用之一。因为脑出血的破坏力足以和脑梗塞媲美。

因此,我们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上是否无缘无故出现了淤青,或者是刷牙的时候经常出血,又或者是经常无缘无故流鼻血,又或者是月经是不是增多了,又或者是有没有血尿。如果有这些情况,那么说明自己的身体已经处于易出血状态,应该立即到医院找医生就诊,评估是否需要停药。


2.阿司匹林长期服用第二个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出血。

这种情况要如何避免呢,第一,尽量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肠溶片对于胃的伤害较小。第二,尽量不要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这样可以减轻对胃的伤害

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了,胃痛、黑便(黑的发亮的那种大便,提示有胃出血),也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另外,由于酒精也可以对胃造成伤害,因此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就不要喝酒了。

感冒药中同样含有对胃有伤害的解热镇痛药,因此如果感冒了,要用药,请告诉医生你目前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这样医生可以在给你开药的时候注意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有副作用,但是对于有可能发生心梗、脑梗的病人来说,利大于弊。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不要因为听别人说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管堵塞,就跑去自己吃,这样,往往是弊大于利,出血和胃损害的风险大于预防脑梗的利益,得不偿失。


人体探索者


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可预防血栓形成,在预防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获益明确。但阿司匹林也会带来不良反应,那么,服药满一年的患者,需从哪些方面预防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损伤、出血、皮肤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等。服用满一年的患者,皮肤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已相当低,因此,消化道的损伤与出血是预防的重点。

消化道损伤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损伤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轻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消化道损伤的高峰期为用药后第3月,多发阶段多为用药后12月内,12月以后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会逐渐下降。虽然12月以后发生率会下降,但却不可不防,仍需观察有无上腹不适以及粪便颜色。出现上腹不适的患者,可间断使用PPI或长期服用H2受体拮抗剂,以保护胃黏膜,减轻胃肠道损害;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时,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就诊专科医师,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可显著降低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也是预防措施之一。

出血也是需要重点预防的不良反应。由于阿司匹林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因此,若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应术前5-7天停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或减轻手术期间出血;消化道出血如上述;脑出血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患者最关心的不良反应。若停用阿司匹林,心梗、脑梗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但使用以后,却可能会诱发脑出血,究竟该何去何从?在此,请患者朋友不必过于担忧,阿司匹林所致脑出血非常罕见,除非合并易致脑出血的因素,如血压控制不良,或同时使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因此,在预防脑出血方面,应严格控制血压,以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为宜,尽量避免使用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药物。

综上,使用阿司匹林满一年的患者,主要预防消化道损伤、出血等不良反应。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性使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可预防或减轻消化道损伤,并观察有无上腹不适、粪便颜色有无变化;术前停用阿司匹林、严格控制好血压、避免使用易出血的药物,可有效预防出血。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阿司匹林服用一年以上的情况,通常都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应对长期服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风险,今天就来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在临床上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种情况,一级预防是指无心血管疾病,但有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一般需要评估高血脂、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年龄,家族病史、吸烟,肥胖等多个风险因素,如果根据综合评估,判定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目前各国的指南尚有一定的争议,其风险判断标准和是否推荐方式,都有不同的解读,不多大多数的国内外指南都推荐,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有冠心病,或心源性卒中患者,非心源性卒中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等,在有相关适应症的情况下,都推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做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预防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复发。

不管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在服药前都应该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为什么?正是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风险就是出血的风险,为了预防出血风险,对于确实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给出以下6个建议:

1. 尽量选择肠溶片,阿司匹林药物本身对胃黏膜就有一定的刺激性,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选择肠溶片能够使药物在肠道溶解释放,尽量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2. 选择适合的剂量,一般对于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情况,各指南的推荐剂量在75mg~150mg之间,对于无出血风险的患者朋友,一般可以选择100mg的日服用剂量,但是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尽量选择较低剂量,如75mg或80mg的剂量服用,可以适当减少药物可能引起的出血风险。

3. 对于消化道本身就有一定问题的朋友,又确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在服药的前12个月,一定要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一般对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的,通常建议先做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然后再服用阿司匹林,对于有本身就又消化道溃疡等问题的朋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再服药的前6个月,可以服用拉唑类制酸剂保护胃黏膜,再服药的后六个月,可以选择隔天服用拉唑类药物或改每日服用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药),保护胃黏膜。

4. 通常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大多数的指南中都指出不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但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出血的一些征兆,出出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或其他的出血不易结痂的情况,不妨去查一下凝血功能,就医确认是否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致。

5. 如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他的非甾抗炎药物,要注意非甾抗炎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多注意观察消化道内出血的风险和征兆。

6. 如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华法林,氯吡格雷等其他抗凝或抗血栓药物,更要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尽量减少出血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吃一年以上阿司匹林,需要从哪方面预防副作用?

阿司匹林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特别常见的药物,像心血管疾病、发热、风湿性疾病等都经常口服阿司匹林。这个药物这么常用它到底有什么不良反应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关于阿司匹林的一些知识。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2.前列腺素有何生理作用?

  • 保护胃肠道黏膜,抑制胃酸分泌;
  • 调节血小板的功能;

3.阿司匹林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防治?

  • 胃肠道反应:因为阿司匹林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而前列腺素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肠道黏膜,因此能损伤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加重胃溃疡等,可通过餐后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同服前列腺素或抑酸药物来减轻胃肠道反应;
  • 加重出血倾向: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若出现月经量增多、牙齿、皮肤出血,可先服用维生素K拮抗,然后尽快寻找医生评估进,然后采取一步的措施;
  • 水杨酸反应:指服用力量过大(5g/天)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这时候应该立刻去医院就诊,平时注意按照医嘱服用;

4.哪些情况下不能吃阿司匹林?

  • 有阿司匹林过敏史者;
  • 血友病;
  • 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 有出血性溃疡或者活动性溃疡;
  • 孕妇、产妇;
  • 严重肝病;
  • 维生素K缺乏者;

最后小结:可通过以上措施预防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


医者良言


阿司匹林可有效抵抗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的“神药”。不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大剂量服用时,对胃、肝、肾、血液、支气管影响较大,可产生相应部位的副作用。

掌握好用药剂量、回避可能加重副作用的因素等可有效降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下面,“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具体该如何减少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适用症状与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的化学名是乙酰水杨酸,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抑制人体内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s)和血栓素起效。对COX-2的抑制是发挥药效的基础,而被减少的前列腺素与炎症反应、痛敏感、中枢体温调节、血栓形成等有关。阿司匹林通常用于:

  • 感冒发热;
  • 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
  • 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 风湿性关节炎。

也可小剂量用于:

  • 预防血栓形成,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患者。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通常短期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反应较轻,但大剂量使用、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且较重,且有些人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目前认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或毒性主要与抑制了COX-1酶、水解产生的水杨酸代谢异常、药物相互作用有关。

(1)COX-1酶被抑制、局部组织前列腺素减少引起的副作用

COX-1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可合成前列腺素来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与阿司匹林作用相关的局部组织前列腺素还有以下作用:

  •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
  • 调节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脏代谢)。

所以,COX-1被阿司匹林抑制后,前列腺素减少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或毒性作用。

胃肠道副反应:

  • 药物刺激胃粘膜和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人产生上腹不适、胃灼热、恶心、呕吐;
  • 高剂量长期使用可出现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穿孔或胃肠道梗阻。

肾脏副反应:

  • 可能出现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症状;
  • 偶然情况下可能出现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甚至肾衰竭。

过敏反应:

  • 可诱发某些哮喘患者哮喘发作,这与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被抑制使某些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支气管收缩物占优有关;
  • 少数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2)血小板环氧酶被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减少

血小板凝集受到抑制,使血液不易凝固,这会加重出血倾向,出现:

  • 鼻出血、瘀青;
  • 出血时间延长。

(3)水杨酸反应、中毒

阿司匹林在吸收过程中与吸收后,会迅速被胃粘膜、血浆、红细胞及肝脏中的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可进入全身组织包括关节腔、脑脊液和胎盘。水杨酸大部分在肝脏中氧化代谢,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

剂量过大时(阿司匹林5g/d),可产生水杨酸反应或中毒,导致:

  • 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听力减退;
  • 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高热、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是精神错乱。

(4)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

也叫做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雷氏综合征,表现为肝衰竭合并脑病,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预后非常差。主要出现在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使用阿司匹林退热时。这类疾病包括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5)药物相互作用副反应

  • 与口服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合用,易引起出血;
  •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及出血;
  • 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引起低血糖反应;
  • 与丙戊酸、呋塞米、青霉素、甲氨蝶呤等弱碱性药物合用,可提高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除上述几类副作用外,还有患者可能出现呕吐带血、黑便、心跳加速和昏迷的情况。


该如何减少阿司匹林出现副作用的机会?

(1)铭记以下措施

  • 最好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 餐后服药或同服止酸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 合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胃溃疡几率;
  • 用一整杯水送服阿司匹林;
  • 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共用,如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等;
  • 若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则应限制含酒精饮料的量最好戒酒,严禁药物与酒同服;
  • 若偶尔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了副作用,可尝试其它药物;
  • 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
  • 规避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具体可参考上文药物交互产生的副作用。

(2)出现以下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 胃痛、吐血、虚弱、荨麻疹、皮疹、气喘、心跳加速、意识混乱或失去知觉。
  • 大剂量过量阿司匹林可能会致命,如果你或有人用药过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去急诊室就医。

(3)有以下情况杜绝服用阿司匹林

  • 严重肝病;
  •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
  • 产妇和孕妇;
  • 手术患者术前1周禁用;
  •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
  • 有凝血疾病,比如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神奇药物,除了解热、镇痛和消炎等作用外,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那么到底该怎样服用阿司匹林,应用中须注意些什么呢?



(1)实现有效预防:对阿司匹林做到正确服用,才能对心血管疾病实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分为基础预防、一级和二级预防等三级预防。基础预防是针对健康人群,让大家了解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级预防,是针对有了危险因素,防止发展成心血管病。吸烟、血脂高、糖尿病、高血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大、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诱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是针对患了心血管病的人,以避免疾病再次发作。正确服用阿司匹林,即每隔一天服用100毫克,可在一、二级预防中发挥作用。

(2)血压太高不能服: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女性,若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时,建议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160毫克。如果是高血压病人,只有当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时,才可以开始服用,以防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3)不能吃吃停停:中风病人如果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再次中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4)心梗病人长期服:患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人应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75~100毫克。若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可以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毫克。



(5)服前先验血: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先验血,以了解凝血功能、血小板状况、肝肾功能状况后,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服药时注意:服用期间,若要接受手术治疗时,最好在手术前5~7天停服;外伤后暂停;胃肠道溃疡出血时需停服;高血压控制不满意时,暂不要加用,或慎重使用;哮喘发作或加重时,应停用;正在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最好不合用阿司匹林,以防增加出血危险等。


心血管刘医生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当中,有着显著的疗效,有很多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阿司匹林剂量选择,指南推荐75mg-150mg,推荐剂量为100mg,因为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起不到抗血小板作用,而过大剂量使要面对高出血风险。

2、消化道症状,阿司匹林消化道症状从最轻的烧心、反酸,到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都有相关报道,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建议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尽量选择餐后服用。

3、预防出血,阿司匹林严重的出血反应只主要是致命性的脑出血,其余的还有皮肤粘膜、消化道、内脏、牙龈出血。对于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应当注意。

4、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严重者出现阿司匹林哮喘,过敏体质者慎用。

5、患者有痛风者,应当监测尿酸水平。

6、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瑞夷综合症。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会增加胎儿畸形率。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各种大手术前,应避免服用。


心内科豪斯医生


我们都知道,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年化,我国目前三高人群数量巨大,存在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的人也数量庞大,而阿司匹林正是这些有高危因素的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它可以有效阻止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梗和脑梗塞的发病率。

然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服药一年以上时间的人,往往会出现出血的副作用,尤其以胃肠道出血表现最为常见。研究表明,服药一年时,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的副作用最多发生。

如何预防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的副作用呢?

1. 加强监测,出现胃肠道不舒服的症状,如胃痛不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表现,应当积极进行胃镜检查,评估胃肠道有无损伤。

2. 注意阿司匹林剂量不能过大,剂量越大,发生胃肠道出血风险越大。

3. 对于65岁以上、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如氯吡格雷或华法林、同时使用激素药物的这些高危人群,同时合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拉唑类药物),可有效预防出血。

4. 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病情稳定前提下,可以先进行根治幽门螺杆菌,然后再服用阿司匹林,这样能减低胃肠道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


【我是方健,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敬请转发点赞,非常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