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地獄之說,不晚於商代

古代道家典籍中有大量的關於陰曹地府的記載

地獄,並不是某個宗教所獨有的信仰觀念,它是世界宗教所共有的一種普遍現象

在軒轅氏之時,既有陰間陽間之說

而陰間,又稱陰司、陰府、幽都、冥界等。在佛教傳入以前,我國大量的古代神話和道家典籍中就有關於陰曹地府的記載,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後,神魂靈氣歸於天,精魄形骸歸於地,遂以現世的人間為陽間,死後生活的地方是陰間。

《山海經》中即有鬼國的記載,稱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幡三千里,其枝問東門叫鬼門,為萬鬼出入的地方,門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

另據先秦兩漢喪葬制度最詳細的傳世文獻《儀禮•士喪禮》記載:“度茲幽宅兆基,無有後艱。”

所謂的地獄世界,世界各宗教裡均有不同的解釋。但有一點卻頗為一致,地獄專為罪大惡極之人設立,並且,各獄皆有獄主鬼王掌管,日夜受苦,千萬億劫,不聞水飯之名,縱得仙真救度,脫離地獄,猶墮畜生、餓鬼道中,痛苦不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旨在告訴人們只要積德行善,努力修行,死後都會升入各自宗教的理想世界。反之,若諸惡奉行,死後即會被打入地獄。

漢鄭玄注:“今謀此以為幽冥居兆域之始,得無後將有艱難乎?”此處“幽”就是陰間之義,這大概就是我國原始宗教的地獄萌芽階段

道教的地獄世界有四層血湖地獄、九層九幽地獄、十八層泰山地獄、二十四層酆都地獄、三十六層女青地獄等等。

主宰者為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太平經》中有陰府召人靈魂考人魂魄的說法,記載有:

“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晉葛洪枕邊書亦云:“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

其實葛洪在《元始上真眾仙記》還記載了“五方鬼帝”。文稱:東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羅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犢山;而北方鬼帝為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相傳,北都羅酆為天地之北極深極暗的地方的一座山,《真誥•闡幽微第一》記載:“此癸地未必以六合為言,當是於中國指向也,則當正對幽州、遼東之北, 北海之中,不知去岸幾萬里耳。

'癸”指北方、北部。是道教地獄的所在地,也是酆都大帝的治所,其下六天洞宮,洞宮下立三元宮,三官

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居東極長樂世界,與大惠真人、救苦真人合稱東方三聖。

道教地獄之說,不晚於商代

《道教靈驗記》記載,其端坐於九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

太乙救苦天尊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曜帝君(法身為“鬼王”),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若遇到困難,只要祈禱天尊或“誦唸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兇為吉”,亦可“功行圓滿,白日昇天”。

在道教中,做《施食科儀》時除搭建施食法壇和靈壇外,必設一香案,供奉“鬼王大帝”神位。蓋因凡是建醮度亡,久困於陰司的餓鬼窮魂,因難得施食賑濟,便蜂擁搶食,秩序大亂,故而救苦天尊化身兇惡的“鬼王”震懾群鬼,維持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