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樓市疫下“大鬆綁”?最新信號告訴你不要再奢望

近日的樓市,有些熱鬧。受疫情影響,我們看到比較多的報道是,內地省市都在給樓市紓困,甚至“救市”。

但是,近日突然接連4個城市忽然畫風突變,要麼“逆行”繼續加嚴樓市調控,要麼頒佈個“救市”政策經歷短短“一日遊”就撤回了……把購房者看得一愣一愣的。

其一,

3月7日晚,海南發佈了《關於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制的通知》(簡稱《通知》),

明確“全島限購”的同時,祭出“取消預售”的重磅政策。

《通知》堅持房住不炒,重申全域限購政策不變,提出發展安居型商品住房,並對在海南已經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省戶籍和常住居民家庭(含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停止向其銷售安居房和商品住房,相當於限購第三套房。

更值得關注的是,《通知》提出:改革商品住房預售制度,自《通知》印發之日起,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這意味著海南成為全國首個規定全面實行現房銷售的省份!

其二,廣州在市政府的官網上,重掛了一遍“48條”,但把之前提到的鬆綁商服類項目相關政策給刪除了。

廣州“公寓鬆綁”政策,是3月3日發佈的。

然而僅一天,廣州把“48條”回爐再造後再次端到了大家面前,讓大眾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什麼叫“政策一日遊”。

其三,河南駐馬店撤回了降房貸首付等17條穩樓市措施。

3月5日,根據媒體報道,在經過省政府約談駐馬店主要負責同志後,駐馬店決定將之前發佈的17項穩樓市政策已從官網撤下,還是按照原來的政策執行。

其四,3月4日傍晚,東莞在政府官網發佈了一則“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申報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東莞頒佈的政策規定開發商在拿到銷售許可180天后,上調幅度不得超過5%,但調低的幅度則沒有限制。

也就是說,只要開發商拿到銷售許可證180天后,房價的漲停板為5%,但不設跌停榜,房價隨你降。

看到這四則消息,估計很多人剛開始也跟我一樣,腦瓜子嗡嗡的。

對於樓市的調控,怎麼一下畫風突變了,按照預期不是要“

救市”嗎?

難道不用房地產拉動經濟了,那麼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已經成為棄子?

首先,其實無論是海南祭出“取消預售”的重磅政策,廣州撤回“公寓鬆綁”政策,駐馬店撤回“17項穩樓市”政策,還是東莞頒佈“房價隨你跌”的政策。其實都在傳遞一個信號:短期內,不要再奢望樓市大鬆綁。

有人說,按照以前的劇本,每當經濟不好,樓市不都是迎來了一次波瀾壯闊的大漲特漲,這次是不是拿錯劇本啦?

筆者想說的是,不是劇本拿錯了,而是現在邏輯已經變了。

大家要留意最近的種種政策風向,就會發現,房地產已經不在這一輪穩經濟的政策優先級上。

既然不用房地產來穩經濟,那用啥?

我們知道,拉動經濟的有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當下,出口必定受限,能委以重任的還是投資和消費。

但消費短期內是很難爆發的,這個挺好理解,就拿吃飯來說,疫情期間你可能一個月沒去外面吃飯,但你不能總不能說等疫情結束後,我一天吃六頓,把之前沒吃的給補回來。

所以要想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最實在的方式還是投資。

2020年樓市疫下“大鬆綁”?最新信號告訴你不要再奢望


以前經濟不好時,通過投資房地產,能夠迅速拉動經濟,這個方法之前百試不爽,但一直這樣會出問題的。

我梳理了下過去10全國房價數據,從2009年至今,全國房價尚未出現年度下降的情況,並已在10年內翻了一番,房價再這麼漲下去,誰都受不了。刺激房地產雖然能拉動經濟、製造土地財政,但同時也埋下了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房價上漲的社會成本、槓桿攀升的金融風險等危險種子。

所以這次穩經濟的方法,中央並沒有用房地產,而是優先的新基建。

為啥叫新基建?新就新在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鐵公基”,而是基建與民生的結合。

我們通常指的基建,是指以鐵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網為代表的傳統基建,它是以鋼鐵、水泥為主體的投資建設。

但新基建不一樣,新基建是在傳統基建的基礎上,疊加了以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各行各業,嚴格意義上來說,新基建是以公共衛生為代表的民生基建。

我查詢了下新聞對各個城市新基建的報道。

截至目前,已有河南、雲南、福建、四川、重慶、陝西、河北等15省份推出重點項目投資計劃,2020年度投資規模超6萬億元,其中同步公佈總投資規模的9個省份,總額超過24萬億元。

很顯然,基建大潮已經箭在弦上,許多人期待的房地產,這一會被按在了地上。

可能有人擔心,既然不用房地產拉動經濟了,那麼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已經成為棄子?

存有這樣觀點的人,多少有點非黑即白。

筆者的看法是,不用房地產刺激經濟經濟是一件大好事,基建和房地產,就有點類似蘿蔔和白菜,我們總不可能天天吃蘿蔔或者白菜,總得換下口味。

不用房地產刺激經濟,並不意味著房地產成為棄子,甚至這對房企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這一點,從資本市場對“房地產”板塊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

最近一個月房地產板塊的走勢要明顯強於大盤,房地產板塊累計漲幅18.26%,遠遠高於大盤同期的10.06%。

其中頭部房企萬科、保利等頭部房企,股價都創下了近期新高。大龍、中交等中小房企也開啟了連續上漲模式。

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資金,對房地產市場保持著高度認可。

為啥不讓房價大漲了,反而資金對房企更加青睞?

我想說的是,那些一直奢望房價上漲的人,才是試圖將房地產市場毀於一旦的人。

我們知道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總量天花板時代,2019年全年,我國的商品房銷售額已經接近16萬億元。

就算按照市場上比較樂觀的預測,比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就曾預測,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銷售規模頂部應該在20萬億左右,那距離頂部也只相差4萬億。

房地產市場的上升空間在逐步壓縮,但決定房價長期走勢的人口指標,卻是不斷下滑的。

比如2019年的人口數據,2019年中國總人口突破14億,但人口出生率是建國史上最低,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10.48。

可能大家對這個數據不太敏感,我再羅列下2016年全面二孩時的政策。

2016年,中國新出生人口1,786萬,較2015年增131萬人,並創下2000年以來的新高。但2017年即降至1,723萬人,2018年降低至1523萬人,2019年又下降了58萬人。

可以發現,中國的人口下降趨勢十分明顯。

人口是長期房價的支撐,一方面新增人口不斷下滑,另一方面市場規模將到達天花板;我們都說需求決定價格,所以從長遠角度來看,不斷上漲的房價,其實是在破壞市場規律的。

而不以房價上漲為源動力,本質是在幫助房企轉型,這或許也是資本市場看好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的觀點,也和上述看法相雷同,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從單純的“房地產開發業務”,轉向“房地產+”,房子只會是房企的一個工具、一個載體,在這個載體上,是各行各業的結合。

就好像前面提到的新基建一樣,新基建已經不單純是鐵路、公路、水利的結合,同樣地,未來房企也不再是單純賣房子的,甚至可能是房地產、產業鏈整合、城鎮化升級、互聯網等多行業的疊加。

這個“房地產+”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我們拭目以待。來源:安居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