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那是我結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來送禮”

在一個大家庭生活裡,互相尊重是一個家庭和諧相處的根本,特別是婆媳相處、新家庭和原生家庭的摩擦這一系列號稱生活中最難的問題,更加需要恪守對彼此的尊重,才能讓生活往幸福方向前進。

在現實中明白這個道理的年輕人倒是多,偏偏有一些媳婦終於熬成婆的人,即使她明白當兒媳的苦處,但她仍舊要對著兒媳擺出長輩耀武揚威的樣子,把以前自己吃的苦全部如法炮製讓兒媳遭受一回,把不尊重演繹得生動十足。

這類把生活過得像宮鬥劇一般的人,通常都是欺軟怕硬的人,只要兒媳稍加反抗,就會變成了洩了氣的氣球。

楊曼和趙鑫誠結婚前完全不知道,婆婆是個小肚雞腸又愛算計別人的人。

她以前就覺得婆婆性格直爽不懂委婉,雖然說話直接但從來不在背後做小動作,可能是做了幾十年的家庭主婦,照顧家庭研究菜式是婆婆的日常工作,婆婆其實和在外上班的女性思維已經大不相同了。

故事:“那是我結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來送禮”

事實確實如此,婆婆婚前沒怎麼說這些,只是有意無意表示出女人就該無條件服侍男人和他的家庭,楊曼都當成是觀念不同的衝突並沒有在意。

結婚後,就經常讓上一天班本身就累得疲憊不堪的楊曼幫著做家務,剛開始只是洗碗或是收拾餐桌其中一項,楊曼覺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什麼家務都不分擔也確實說不過去,所以就擼起袖子幹活。

後來婆婆變本加厲,一天的家務活都不做全累積到晚上讓兒媳做。丈夫趙鑫誠看楊曼要做的家務太多了,他自然心疼老婆就會搶著做,幾次之後婆婆害怕兒子因為工作家務雙重壓力累壞了兒子,就打消了奴役楊曼的想法。

但她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正做著不尊重他人的事,她的心裡只剩下“兒子結了婚就不聽她的了,兒媳破壞了他們的關係”這個想法。

婆婆就想著要給兒媳一個下馬威,把這個家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她結合了自己姐妹對付兒媳的方法,想了一個自認為很絕妙的方法,先是逮著機會就在楊曼面前哭訴自己以前受了多少苦,現在老公不疼兒子不愛的,連幾身好衣服都沒穿過。

故事:“那是我結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來送禮”

婆婆吃透了楊曼心地善良,一番話下去楊曼就說要帶著去買衣服,婆婆明白外面賣的衣服哪有兒媳衣櫃裡的安逸,可嘴上還是說:“我受過的苦就不讓你受了,我隨便在你那兒拿幾套衣服就行了,你別花錢了。”

楊曼慷慨的在自己衣櫃裡拿了好幾套衣服送給婆婆,甚至還送了一個包,開了這個口子婆婆就時常在楊曼房間拿東西,有時候招呼也不給楊曼打一個,就直接拿回自己房間。

楊曼心裡雖然有些不舒服,但心想著不能讓自己丈夫擱在中間兩邊為難,全當是孝敬自己婆婆了。

但婆婆從來沒用過在自己這兒拿的東西,甚至連衣服都沒穿過,楊曼還在意外就撞見婆婆讓丈夫的小姨來挑選自己的“好貨”。

特別是送婆婆那個包自己都沒捨得用,就拿給婆婆了,結果婆婆不珍惜轉頭就當成禮物送親戚了。楊曼有些生氣,問婆婆:“媽,你這是什麼意思?”

故事:“那是我結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來送禮”

楊曼以為婆婆會不好意思,會珍惜自己的一片孝心,哪知婆婆還有些埋怨地說:“你給我那麼多東西,我用不完還不可以送人嗎?”

至此楊曼就沒再給婆婆送過東西,可婆婆早就習慣了在楊曼那裡拿東西了,還是經常私自去拿楊曼的化妝品小樣、沒怎麼穿的鞋子之類的。

這些本身就是閒置物品,楊曼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忍了過去。而婆婆卻越來越過分,直接當這楊曼的面,想把丈夫買給楊曼的結婚三金拿走,楊曼當時就火氣上來了,有些生氣地提醒婆婆:“婆婆,那是我結婚的三金。”

婆婆看著楊曼手上戴著的大鑽戒,酸裡酸氣地說:“你又不戴,不如拿來送禮。這樣你也在我們家親戚面前得一個慷慨的好名聲。”

楊曼一聽婆婆這話,瞬間就炸了,質問婆婆:“你買那麼多補品一次又吃不完,怎麼不拿去送人?你也買了那麼多黃金首飾就一雙手哪戴得完,怎麼不拿去送人?”這下把婆婆噎得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在那兒大哭大鬧說媳婦不尊重她。

故事:“那是我結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來送禮”

聞訊趕來的趙鑫誠把這些事認認真真的聽了一遍,面對婆婆破口大罵楊曼,他實在忍不住生氣的懟了自己的母親:“你非但現在不尊重她,之前還把她的尊重踩在腳下,這樣你讓曼曼怎麼尊重一個無理取鬧的惡婆婆?”而後趙鑫誠和楊曼搬出了婆家,不再同母親一起生活。

尊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人際交往裡最真誠的態度,比起現今這個社會,不少人懷抱著各種小心思戴上阿諛奉承、嬉笑諂媚的面具,尊重就是你我之間最體現關係好的方式。

在婆媳關係裡也是如此,予人尊重就是予己尊重,當婆媳之間相互尊重、相敬如賓,把對方都成血親一般看待,那你說雙方之間哪還會有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