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那是我结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来送礼”

在一个大家庭生活里,互相尊重是一个家庭和谐相处的根本,特别是婆媳相处、新家庭和原生家庭的摩擦这一系列号称生活中最难的问题,更加需要恪守对彼此的尊重,才能让生活往幸福方向前进。

在现实中明白这个道理的年轻人倒是多,偏偏有一些媳妇终于熬成婆的人,即使她明白当儿媳的苦处,但她仍旧要对着儿媳摆出长辈耀武扬威的样子,把以前自己吃的苦全部如法炮制让儿媳遭受一回,把不尊重演绎得生动十足。

这类把生活过得像宫斗剧一般的人,通常都是欺软怕硬的人,只要儿媳稍加反抗,就会变成了泄了气的气球。

杨曼和赵鑫诚结婚前完全不知道,婆婆是个小肚鸡肠又爱算计别人的人。

她以前就觉得婆婆性格直爽不懂委婉,虽然说话直接但从来不在背后做小动作,可能是做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照顾家庭研究菜式是婆婆的日常工作,婆婆其实和在外上班的女性思维已经大不相同了。

故事:“那是我结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来送礼”

事实确实如此,婆婆婚前没怎么说这些,只是有意无意表示出女人就该无条件服侍男人和他的家庭,杨曼都当成是观念不同的冲突并没有在意。

结婚后,就经常让上一天班本身就累得疲惫不堪的杨曼帮着做家务,刚开始只是洗碗或是收拾餐桌其中一项,杨曼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什么家务都不分担也确实说不过去,所以就撸起袖子干活。

后来婆婆变本加厉,一天的家务活都不做全累积到晚上让儿媳做。丈夫赵鑫诚看杨曼要做的家务太多了,他自然心疼老婆就会抢着做,几次之后婆婆害怕儿子因为工作家务双重压力累坏了儿子,就打消了奴役杨曼的想法。

但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正做着不尊重他人的事,她的心里只剩下“儿子结了婚就不听她的了,儿媳破坏了他们的关系”这个想法。

婆婆就想着要给儿媳一个下马威,把这个家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她结合了自己姐妹对付儿媳的方法,想了一个自认为很绝妙的方法,先是逮着机会就在杨曼面前哭诉自己以前受了多少苦,现在老公不疼儿子不爱的,连几身好衣服都没穿过。

故事:“那是我结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来送礼”

婆婆吃透了杨曼心地善良,一番话下去杨曼就说要带着去买衣服,婆婆明白外面卖的衣服哪有儿媳衣柜里的安逸,可嘴上还是说:“我受过的苦就不让你受了,我随便在你那儿拿几套衣服就行了,你别花钱了。”

杨曼慷慨的在自己衣柜里拿了好几套衣服送给婆婆,甚至还送了一个包,开了这个口子婆婆就时常在杨曼房间拿东西,有时候招呼也不给杨曼打一个,就直接拿回自己房间。

杨曼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心想着不能让自己丈夫搁在中间两边为难,全当是孝敬自己婆婆了。

但婆婆从来没用过在自己这儿拿的东西,甚至连衣服都没穿过,杨曼还在意外就撞见婆婆让丈夫的小姨来挑选自己的“好货”。

特别是送婆婆那个包自己都没舍得用,就拿给婆婆了,结果婆婆不珍惜转头就当成礼物送亲戚了。杨曼有些生气,问婆婆:“妈,你这是什么意思?”

故事:“那是我结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来送礼”

杨曼以为婆婆会不好意思,会珍惜自己的一片孝心,哪知婆婆还有些埋怨地说:“你给我那么多东西,我用不完还不可以送人吗?”

至此杨曼就没再给婆婆送过东西,可婆婆早就习惯了在杨曼那里拿东西了,还是经常私自去拿杨曼的化妆品小样、没怎么穿的鞋子之类的。

这些本身就是闲置物品,杨曼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了过去。而婆婆却越来越过分,直接当这杨曼的面,想把丈夫买给杨曼的结婚三金拿走,杨曼当时就火气上来了,有些生气地提醒婆婆:“婆婆,那是我结婚的三金。”

婆婆看着杨曼手上戴着的大钻戒,酸里酸气地说:“你又不戴,不如拿来送礼。这样你也在我们家亲戚面前得一个慷慨的好名声。”

杨曼一听婆婆这话,瞬间就炸了,质问婆婆:“你买那么多补品一次又吃不完,怎么不拿去送人?你也买了那么多黄金首饰就一双手哪戴得完,怎么不拿去送人?”这下把婆婆噎得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在那儿大哭大闹说媳妇不尊重她。

故事:“那是我结婚的三金”“你又不戴,不如拿来送礼”

闻讯赶来的赵鑫诚把这些事认认真真的听了一遍,面对婆婆破口大骂杨曼,他实在忍不住生气的怼了自己的母亲:“你非但现在不尊重她,之前还把她的尊重踩在脚下,这样你让曼曼怎么尊重一个无理取闹的恶婆婆?”而后赵鑫诚和杨曼搬出了婆家,不再同母亲一起生活。

尊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人际交往里最真诚的态度,比起现今这个社会,不少人怀抱着各种小心思戴上阿谀奉承、嬉笑谄媚的面具,尊重就是你我之间最体现关系好的方式。

在婆媳关系里也是如此,予人尊重就是予己尊重,当婆媳之间相互尊重、相敬如宾,把对方都成血亲一般看待,那你说双方之间哪还会有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