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古代一個王朝的興衰,都離不開軍隊的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擁有精兵強將,一支強大的部隊,對內可以保境安民,對外可以開疆拓土,不過在古代封建王朝時代,軍隊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了維護統治者地位的工具。

唐王朝的建立,正是仰賴於其軍事建設,但最終也毀於這一套制度。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唐末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紛爭

唐朝並非亡於衰亡,而是死於強大

府兵制改募兵制的結果,使得地方藩鎮的實力越來越強,地方紛紛招募士兵為己所用,成為唐王朝毀滅的由來,使得唐朝和漢朝一樣,並非亡於衰亡,而是死於強大。公元907年,原唐朝汴州節度使朱溫篡唐自立,建立了後梁,五代十國由此展開。算起來在諸多人心目中,對於朱溫的評價始終不是很高,尤其是其品格方面更是為人所詬病,然而貶低朱溫的言論雖多,但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說,朱溫能夠在一眾藩鎮中脫穎而出,其才能可見一斑。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生平的經歷,也應該分為幾個階段,他的前半生像劉邦;參加黃巢起義軍這段經歷,像朱元璋;把持朝政,迎接唐僖宗,又像曹操,很顯然如果朱溫能夠更加耐住性子一些,必然會取得這些人一樣乃至超出的成就,可惜朱溫辛苦創立的基業,最終也因為某些緣故毀於一旦。

朱溫在逆境中不斷髮展壯大

亂世梟雄,想要在這片天下混出一番基業,其首要的要求,就是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這也是朱溫必須要考慮的一點,然而朱溫起自於平民,也沒有機會經歷系統的軍事教育,因此朱溫對於軍事制度的理解,也經歷也一個很長的階段。如果單從朱溫從軍經歷來看,一般分為起義軍時期、藩鎮時期、王朝建立以後,而跋隊斬正是在朱溫藩鎮時期所建立的軍事制度。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唐末形勢圖

起義軍時期(公元877年-882年)乾符四年(877年),朱溫和二兄一起投奔了黃巢的起義軍,此前的黃巢,如果剝離《舊五代史》上記載的諸多靈異事件外,基本上就和田野間的閒漢沒有任何區別,帝既壯,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一》。基本上這一時期的朱溫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其早期的軍事思維,也是這一時期建立的。因為替黃巢勸降了諸葛爽,朱溫逐漸在黃巢軍中成為一名舉足親重的將領,由此可見他很不簡單,能夠在亂軍之中活下來,朱溫自有獨到的地方。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黃巢起義

黃巢大軍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雖然他聲勢很壯,一度橫行,然而在黃巢軍內部嚴格的等級劃分,使得底層有功將領幾乎很難晉級上層,表面上來看,朱溫受到了黃巢的提拔,但黃巢內部政治鬥爭傾軋更為嚴重。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二月,黃巢任命朱溫為同州防禦使,卻領朱溫自行攻取,一不填兵,二不增將,而更為關鍵的就是,臨近朱溫的河中節度使屢次擊敗朱溫,每次朱溫上表求援,都被左軍使孟楷隱匿不報。此時的朱溫就已經意識到,黃巢的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於是萌生了投降朝廷的想法。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黃巢起義軍進長安

藩鎮時期(公元883年-907年)由於在黃巢軍中鬱郁不得志的情況,朱溫在被任命為汴州刺史以後,急於建立自己的嫡系人馬,從朱溫藩鎮時期20多年的情況來看,朱溫擴軍應該說還是順利的。朱溫初任汴州節度使的時候,由於經年累月的戰亂,當地百姓民不聊生,時汴、宋連年阻飢,公私俱困,帑廩皆虛,外為大敵所攻,內則驕軍難制,交鋒接戰,日甚一日;人皆危之——《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一》。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溫還要接受皇帝的詔命,平定黃巢叛亂,還要對付秦宗權,實力有所不及,也大概就是這一時期,朱溫創立了跋隊斬的軍事制度。

朱溫在藩鎮時期,創立了“跋隊斬”軍事制度,並輔之以“黥面”

跋隊斬簡而言之,就是每當一支隊伍的將帥陣亡以後,所部士卒都要被斬首。很顯然這樣一種嚴苛的軍事制度,有助於加強部隊的戰鬥力,但也有問題,一旦士卒心中產生畏懼軍法的行為,必然會逃走,而且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是,軍法過於嚴苛,必不利於軍隊的發展。因而在跋隊斬的制度上,朱溫還建立了

黥面制度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朱溫創立跋隊斬,這種制度很嚴苛,直接導致大量逃兵出現

黥面不是朱溫獨創,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唐代就將黥面作為刑法,相比較而言黥面作為肉刑很輕,但是對於人心理上的折磨很重。朱溫將部隊中所有的士卒全部都黥面,這樣一旦發生逃逸,就能通過臉上的刺字進行追捕。當然黥面也不僅是士兵犯罪逃逸後用來抓捕,更能夠通過這種制度,使得軍隊在短時間內擴大。

根據五代史記載,朱溫並不是唯一一個在士卒中黥面的,桀燕劉仁恭、劉守光同樣曾採取此法。天佑三年,梁攻滄州,仁恭調其境內,凡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皆黥其面——《五代史.劉守光傳》而根據這樣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劉仁恭便嘯聚20多萬人馬。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黥面指的是在人的臉上刺字

迫人參軍是黥面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在古代戰爭,尤其是在五代這樣一種天下大亂的形勢下,只要上戰場,便意味著殞命,使得老百姓大多不願意從軍,而募兵制又是藩鎮兵員的主要來源,在兵員匱乏的時候,黥面是唯一一個在短時間內能夠擴充實力最好的方式。過於嚴苛的軍事制度,使得在短時間內,朱溫的實力大大增加,所部士兵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都直線上升,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朱溫稱帝,建立後梁以後,廢除了嚴苛的軍事制度

後梁建立初期(公元907年-912年),朱溫篡位稱帝,也不過僅有5年的時間,然而在登基之初,朱溫便廢除了跋隊斬的軍事制度,理由也很簡單,朱溫意識到這種軍事制度存在很嚴重的問題。由於早期跋隊斬、黥面一系列制度下,士兵苦於兵役的嚴苛,多有逃亡,但這部分黥面的士兵並不能回到家鄉,畢竟臉上的刺字實在是過於明顯,於是他們只能流落山林成為盜匪。藩鎮時期朱溫可以不在乎,但等到建立王朝以後,這些流落的盜匪給國家的安定帶來巨大的威脅,因此朱溫下令,不僅廢除了

跋隊斬,甚至還赦免了那些逃逸的士卒,使得他們能夠回鄉。這樣的策略,使得後梁的政權得到了很快得到了鞏固。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朱溫滅唐稱帝,建立後梁

實際上從跋隊斬的廢與立,反應了一個實際的情況,那就是朱溫從一個藩鎮格局的地方豪強,真正成長為一個國家的君主的成長經歷。五代十國時期,政治環境非常複雜,各地藩鎮格局,地方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視人民如草芥的情況屢見不鮮,北宋宋祁《景文集》中記載:

自唐家失御,藩帥迭侮,朝疏封寵,夕希姑息,甚者自裨校而下,遍置私人,招徠亡命,隸於牙帳……刈民之命,若草菅然。

跋隊斬與黥面:朱溫依靠殘酷軍事制度壯大實力,為何將其廢棄?

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

由此可見,朱溫養成這種利己主義的思想,並不奇怪,他自幼成長的環境不過只是一個勞苦大眾,受欺壓的對象而已,但等到朱溫真正登基成為一個君王以後,除了他地位的穩固以外,首先需要想到的是國家的安穩,而國家的安穩又離不開百姓,

畢竟朱溫也親眼見識到了農民起義對於一個王朝致命的摧毀力,朱溫在建立後梁以後,雖然私德上飽受指責,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執政初期,朱溫確實頒佈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