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由于第三十二章审核不通过,故无法上传,所以今天学习韩金英老师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如何人心息,道心生,顺道见天心。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第三十三 辨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这一章教人内省,不驰于外而守元神,脱解无用之躯,与天地同久。知人者智,

人欲、物欲是道体的最大障碍。当人处在心神不宁的情感、利益的纠缠当中,人的气场是杂乱的,在生命的表层漂浮,而道是生命核心层的东西。如果明白人被欲望左右下的局限,并且跳出这种局限,叫“知人者智”。这个人并不是他人,而是人性、人欲的状态和特点。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老子是天道的阐释者,他深知什么东西让人见不到天道。

天道是什么,是人天一体的真理。人道是什么,就是人天隔绝,与后来验证的事实不符,人道是愚昧的。比如股票明天跌不跌,今天看明天的情况,将所有的意识关闭,用里面的心眼瞄一眼,外场很衰,肯定不妙。再拿扑克牌验证一下,不动心思地看输赢情况,果然来牌很差。验证好了,坚决清仓,果然之后几天连续大跌。

人天是一体的存在,把人的意识淡化,听到天的声音,顺天而动,叫知人者智。不要把老子说的弱化后天意识庸俗化地理解,以为有空才能放下,闲了才能修道,下月房贷还得交,怎么能放下。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老子为什么用八十一章让人无为、用元神,并不是只说给少数神仙听的,而是给劳苦大众一把洞察天机的钥匙。知道天机你就不会瞎忙乎,乱行动了。道穿透一切,你的任何事情,通了道都可以给你最正确的指导。当用心眼瞄那一眼时,你的意识就干净退位。到第二眼,你的意识心又起来了,又分析嘀咕了,那就不是元神,又是识神了。你要清楚地分别,听第一眼做决策,千万别听第二眼、第三眼的。那是人的意识的东西,保证错。第一眼是元神的,元神通天,和天道一体。听元神第一直觉的,后来发生的事实验证,从来没错过。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老子八十一章都是在叫你如何擦亮心眼,在这个意义上弱化后天意识,而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了,退休只是玩乐。太多的人从后天意识上曲解老子,把很愚笨的后天意识的人欲加在老子头上,真是可笑得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老子是一句废话都没有的,五千言,字字灵文,像打蛇打在七寸上,处处击中要害。这个要害就是如何唤醒你的元神,擦亮大智慧的天眼。

守自己的元神,性光生起,虚中生白,光灼天地,自知其有,默默自得,而为之明,叫“自知其明”。

不可以力胜人,以虚无至道胜人。力者,内光也。胜己者,自胜之中和,充塞于天地,与太虚同体者也。强,内光之充塞,含容于我,叫“胜人者有力”。知莹白之光芒,无处不周遍,虚虚于中,守于内,不妄求,叫“知足”。满其体一气豁和,含光于中叫“富”。有志坚其心,固其意,忘其形,存其虚,守其有,以待功成叫“强行者”。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能常守真静,守其中,不知其所,其道恒而天地交泰,阴阳合抱于中,恒常不仁,如此,岂不能久乎?道成而躯丢,光融而性存,虽死于世,而我实不死也。死则死矣,假形骸虽死,而不亡,与天地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阴阳合其道,与混沌同其体,道存而性融,形亡而光结,故寿而不死,无中下手,虚中能有,有中返空,性命合一,灵性常存,清光融融,叫“死而不亡”。常存于天地之外,包罗于万象中,空空洞洞,其真常灵,其道常存,真常至道,叫不亡而寿。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不夹杂人欲物欲,叫睿智。时时省察,令私欲净尽,天理流行,洞见本来面目,了了常明,就是妙觉圆明这是战胜人心,见到天心,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欲、物欲不除,天真难现。人欲物欲还很重,本来的天真不可能恢复,内心的小孩就会深藏不露。能把人欲、物欲淡化了,有定力了,对花花世界,功名利禄视而不见,本真就会恢复,叫“胜人者有力”。人的气质不变化,身体从何而牢固?剥肤存液,剥液存神,剥神还虚,层层剥尽,才能与道合真。如果不是精壮气固,怎能烧退群阴,让身内外晶莹如玉?变化凡躯炼成仙体,叫“自胜者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战胜人心见天心——淡化人心见道心

起火有时,止火有候叫“知足者富”。进火养丹,退火温丹,炼精化气为入胎之始,炼气化神为成胎之终。不知止火则气不入胎,精虽炼为炁,还可能倒回去变成精。以后的每个环节都是知足常足,终身不殆。神归大定,百日之混沌如一日,一念之游移如走丹,任重道远,不是强行有志者坚持不下来。待三味真火气化肉身,真灵飞升,虽死犹生。凡人之死,死则神散。圣人之死,死而神全,形虽死神新生,其精神直与天地往来,自然与天地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