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庾亮,公元289-340年,颍川人。在晋明帝司马绍还是琅琊王世子时,就与其交好,二人成为布衣之交。

与司马绍共同结为布衣之交的还有太原人温峤,他年轻时好赌如命,曾经常向庾亮借钱,将他从赌场赎回。温峤后来成为了平定王导之乱的大功臣,而庾亮,却成为了逼反苏峻的元凶。

背景介绍

公元325年,晋明帝司马绍驾崩,享年27岁,年仅五岁的太子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太子如此幼小,自然不能亲政,于是在晋明帝临终之前,诏令:明穆皇后临朝,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辅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

这里说明一下:

史书中对皇帝的母亲、祖母一般都成为皇后,而不会成为太后或太皇太后。比如史书中称呼康熙的祖母为孝庄文皇后,简称孝庄。同样,这里的明穆皇后是司马衍的母亲,司马绍的皇后。明穆皇后名叫庾文君,是庾亮的妹妹。

虽然诏书上写的是几个顾命大臣共同辅政,但是因为庾亮与临朝太后是兄妹关系,所以事实上掌握朝政的是护军将军庾亮。

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诛杀宗室

庾亮是外戚,外戚当政,政治上就有一个天然的敌人——宗亲,庾亮面对的宗亲是南顿王司马宗和西洋王司马羕。因此,他上任之后不久,就将矛头对准了这两个人。

他首先让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司马宗,事情商议一天,还在未决之时,庾亮就命令军队将司马宗全家杀掉,震惊朝野。这个事情不管过程如何,都会让天下人看到:外戚对宗室出手了。

庾亮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距离东汉就100多年,在东汉,外戚祸国殃民的案件不少,人们对外戚普遍没有什么好感。因此,这件事情不但没有起到杀人立威的效果,反而让人们怀疑庾亮执政的政治正义性。

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326年,此时晋成帝6岁。小皇帝一段时间没见到司马衷,于是问庾亮。庾亮回答:谋反伏诛。此时晋承帝拉下脸来,说:“现在舅舅你说谁谋反就杀谁,那有一天有人说舅舅你谋反怎么办呢?”庾亮惊恐。这体现了司马衍的睿智,只可惜,他22岁就死了,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东晋王朝也许不会那么早就灭亡。

司马宗被杀,作为亲兄弟的司马羕也害怕被株连,逃出京城,庾亮彻底掌握朝政。

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对世家大族和地方军阀同时出手

操之过切

晋明帝时期,王导执政,王导为人宽和,使得世家大族与朝廷之间的关系融洽。而庾亮是一个喜欢快意恩仇的人,庾亮上台之后,重用御史中丞钟雅,严厉执法,而执法的对象就是世家大族。不管是西晋还是东晋,上层权利都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的,包括庾亮本人,也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他这么做不是大义灭亲,而是急于做出一件大事名留青史。的确,世家大族从各个方面挖朝廷墙角,是应该办,但是现在是否能办呢?我们先来看看世家大族的问题: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世家大族可以荫蔽一些人民,这些人民专门作为世家大族的家奴,不用给朝廷交税,称为荫户。而这些世家大族为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就会超额招纳荫户,超出的这一部分称之为隐户。过多隐户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中央王朝的税收。

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这放在今天,就是贪污问题,惩治是不用说的。但是在当时的乱世,这个问题威胁不到王朝的统治,故而不是首要问题。当时的首要问题是地方上的军阀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北方的少数民族虎视眈眈,这些都是直接威胁到王朝统治的主要问题。因此,收拾世家大族,暂时可以延后。笔者认为,他操之过急,要知道,他现在还不到40岁,完全可以徐缓图之,可是他偏偏要去惹是生非。

庾亮掌握政权之后,立即让钟雅弹劾世家大族过多私藏隐户。而当时的东晋王朝刚刚经经历了王敦之乱,元气还未恢复,他本人的所处的颍川庾氏的能力也远远没有强大到可以收拾其他世家大族地步。更有甚者,他操之过切。他在朝中轰轰烈烈的推行新政,先把世家大族都得罪了,然后又准备处理这些地方上的军阀。就是收拾军阀,也应该连拉带打,不能一起收拾,将自己树立在地方上所有军阀的对立面。然而庾亮却是将矛头直指向地方上所有的军阀,使得地方上的军阀渐渐形成联盟,与东晋王朝对抗。

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逼反苏峻

而庾亮这个人又喜欢耍小聪明,总认为自己能把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庾亮在处理地方军阀的过程中,对当时实力不低的苏俊玩了一手明升暗降。他将苏峻招到京师来做大司农,大约就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今天有商业部、工业部等,但是在古代就只有农业部。因此,“大司农”这个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庾亮以为,这个位置足够欧吸引苏峻前来。

但这么低劣的计谋苏峻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要他交出兵权,跑到京城做官,这么可能?开始的时候,苏峻还是认为,不能直接跟东晋王朝对着干,便先是客气的推辞了这个职位,但是庾亮步步紧逼。最后苏峻只有上表:可以换一个地方戍守。庾亮说不行!苏峻步步退让,庾亮步步紧逼。最终,把苏峻逼反了,联和祖约向建邺攻来。

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信

此时,驻守在地方的温峤写信给庾亮,要求回保京师。可是,庾亮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这超乎寻常的自信。便回信给他们说: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

“历阳”是指代苏峻(苏峻军队原来驻守在历阳),“西陲”是指军阀陶侃(陶渊明的曾祖父)。这封信就是让他驻守在湖北,防范陶侃。

苏峻大军袭来,庾亮身边的军事大臣劝庾亮进兵苏峻的老巢历阳,并守住长江上游,庾亮不听。328年2月,苏峻挺近建邺,此时大臣建议趁着苏峻立足未稳,袭击苏峻,庾亮犹豫了几天,时机就这么失去了。几天之后,苏峻进攻建邺,卞壶领兵出战,被苏峻军队斩杀。苏峻攻入建邺,庾亮临时拼凑人马想予以抵抗,还未来得及上战场,这些人就都跑了,庾亮也慌忙逃出建邺。王导等一批忠实与晋朝的大臣跑到皇宫保护皇帝太后,无奈,苏峻人多势众,如何能挡。不久,皇帝、太后都落到了苏峻手中。

庾亮在政治上耍自己的小聪明,最终落得天下大乱。

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了王导之乱,又来了一个苏峻之乱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就关注我吧,我下回讲苏峻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