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最信任的權臣阿合馬,遭遇刺殺身亡,為何忽必烈不為他報仇

忽必烈最信任的權臣阿合馬,遭遇刺殺身亡,為何忽必烈不為他報仇

01

病急亂投醫

蒙元帝國建立後,按照被征服的前後順序,將臣民由高到低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指北方原金國統治區的各民族)、南人(指南宋統治區的各民族)。蒙古人的地位最高,但是蒙古人只識彎弓射大雕,對於國家的經濟運作一竅不通;漢人和南人之中不乏有識之士、有才之輩,但是忽必烈對這些人並不信任。考慮到蒙古人連年征戰,需要大量的物資、糧草、軍餉來維持基本的作戰開銷,這樣一來,忽必烈便把斂財的希望寄託在了色目人的身上。

色目人本意即是各色名目之人,是蒙古人對中亞、西亞各民族的泛稱。色目人擅長經商理財,所以這時忽必烈相中了一個色目人,這個人便是阿合馬。當時阿合馬作為服侍皇后的侍從,非常善於鑽營,進入到了皇宮之中很快摸透了忽必烈的心思。中統三年,阿合馬精心擬定了一份增加國庫收入的計劃獻給忽必烈。忽必烈閱覽之後大喜,任命阿合馬領中書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總領國家財政大權。

阿合馬掌握權力之後,在鹽和鐵兩個領域加強了國家的壟斷,興辦冶鐵業、禁止私鹽、增加鹽稅,這樣一來,冶鐵業每年能給國家上交千萬斤鐵,朝廷將其鑄成農具,高價賣給農民,每年可以獲得四萬石糧食。阿合馬又盤剝普通鹽戶,抬高食鹽價格,加強對食鹽的管控,為朝廷增加了每年五千兩白銀的收入。忽必烈龍心大悅,自此對阿合馬言聽計從。朝廷的收入雖然增加,但是百姓們需要高價購買鹽鐵這兩樣生活必需品,加大了百姓的生活壓力,百姓們叫苦連天。

忽必烈最信任的權臣阿合馬,遭遇刺殺身亡,為何忽必烈不為他報仇

阿合馬,回回人也。不知其所由進。世祖中統三年,始命領中書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專以財賦之任委之。阿合馬奏降條畫,宣諭各路運司。明年,以河南鈞、徐等州俱有鐵冶,請給授宣牌,以興鼓鑄之利。世祖升開平府為上都,又以阿合馬同知開平府事,領左右部如故。阿合馬奏以禮部尚書馬月合乃兼領已括戶三千,興煽鐵冶,歲輸鐵一百三萬七千斤,就鑄農器二十萬事,易粟輸官者凡四萬石《元史列傳第九十二》

02

朝廷之上興風作浪

至元七年,忽必烈設尚書省,以阿合馬為平章尚書省事。當時的中書省右丞相是安童,元朝初期的蒙古名臣。安童自小學習中原文化、漢族制度,是漢族儒生在朝中的靠山與代言人,當時舉朝上下唯一能與阿合馬抗衡的勢力,只有安童的漢法派。

安童主張任用漢族大臣,反對任用色目人,對阿合馬嗤之以鼻;阿合馬受到安童的掣肘,也一直想將安童排擠出朝廷。此時阿合馬授意自己的心腹上奏忽必烈,將中書省和尚書省合二為一,讓安童擔任三公的職位,任命阿合馬為丞相。這樣一來安童明升暗降,架空了他的實際權力,但是這個提案遭到了朝中群臣的激烈反對,阿合馬只得悻悻然作罷。

忽必烈最信任的權臣阿合馬,遭遇刺殺身亡,為何忽必烈不為他報仇

按照元制,尚書省的提案必須交由中書省轉呈皇帝,但是阿合馬出於對安童的不滿,居然跋扈的越級直接向忽必烈上交提案。忽必烈規定,選拔各級官員時,應當由吏部擬定人選送尚書省合議,尚書省報中書省審批,最後由中書省轉交給皇帝。阿合馬為了提拔自己的私黨,略過吏部和中書省,任意提拔自己的心腹在朝中擔任要職。

安童將阿合馬情況向忽必烈做了如實的反映,忽必烈授意安童與阿合馬進行交涉。沒想到阿合馬竟然狂妄地對安童說:“事無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擇。”安童忍無可忍,數次奏請忽必烈查處阿合馬,但是忽必烈一心求財,面對安童的請求,屢次三番虛與委蛇。有忽必烈做靠山,阿合馬的氣焰更加囂張,朝中官員個個敢怒不敢言。

初立尚書省時,有旨:“凡銓選各官,吏部擬定資品,呈尚書省,由尚書諮中書聞奏。”至是,阿合馬擢用私人,不由部擬,不諮中書。丞相安童以為言,世祖令問阿合馬。阿合馬言:“事無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擇。”《元史列傳第九十二》

03

滅亡前的瘋狂

至元八年,在漢族謀士的建議下,忽必烈建國號大元,取《易經》之中“大哉乾元”之意。元朝建立之後,尚書省被併入中書省,阿合馬被任命為中書平章政事,成為了元朝實際上的副宰相。

丞相伯顏在於南宋的作戰中節節勝利,忽必烈召集阿合馬等人商榷在南方實行鹽法、鈔法的事宜,其他人都認為南方新定,不宜加大剝削的力度,阿合馬不顧眾人的意見,極力慫恿忽必烈實行這些搜刮民脂民膏的酷法。至元十年到至元十三年,阿合馬下令印製了紙鈔一百九十萬錠,這種紙鈔很快貶值了五倍以上,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老百姓本來就難以為繼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南宋滅亡之後,忽必烈設立了江南行省,管轄江南事務,阿合馬在富裕的江南實行理算制度,對各級官吏進行盤剝審查,逼使他們搜刮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阿合馬又在家中設置總庫,相當於元朝的第二國庫,把理算作為殘害異己的秘密武器,打擊報復朝野上下反對他的人。排除異己本來就是阿合馬駕輕就熟的手段,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掃除障礙就更加的易如反掌。

阿合馬不但貪財,而且荒淫好色,看見別人的妻妾有幾分姿色,便會想方設法據為己有,誰要想求得高官,就必須向阿合馬貢獻出自己的妻女。據說阿合馬通過各種手段擁有妻妾四百多人,荒淫到了極致。

十二年,伯顏帥師伐宋,既渡江,捷報日至。世祖命阿合馬與姚樞、徒單公履、張文謙、陳漢歸、楊誠等,議行鹽、鈔法於江南,及貿易藥材事。阿合馬奏:“樞雲:‘江南交會不行,必致小民失所。’公履雲:‘伯顏已嘗榜諭交會不換,今亟行之,失信於民。’世祖曰:“樞與公履,不識事機。朕嘗以此問陳巖,巖亦以宋交會速宜更換。今議已定,當依汝言行之。”又奏:“北鹽藥材,樞與公履皆言可使百姓從便販鬻。臣等以為此事若小民為之,恐紊亂不一。擬於南京、衛輝等路,籍括藥材,蔡州發鹽十二萬斤,禁諸人私相貿易。”世祖曰:“善,其行之。”《元史列傳第九十二》

04

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

阿合馬橫徵暴斂、打擊異己、荒淫無道,激起了民憤,引起了朝中大多數大臣的不滿,人人希望殺之而後快。此時,不自量力的阿合馬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死敵——太子真金。真金小時候便跟隨忽必烈幕府的儒士學習禮儀漢法,是忠實的漢法派支持者,對於父皇為了斂財屢次三番袒護阿合馬的行為,真金深為不滿。真金極力主張節用愛民,和阿合馬對唱反調,但是礙於真金的地位,阿合馬並不敢對太子加以報復。

忽必烈最信任的權臣阿合馬,遭遇刺殺身亡,為何忽必烈不為他報仇

一次,阿合馬與真金在路上不期而遇,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真金抽出隨身攜帶的弓,怒擊阿合馬的頭部,劃破了阿合馬的臉,阿合馬敢怒不敢言,只得狼狽逃竄。

阿合馬朝見忽必烈時,忽必烈詢問阿合馬臉上的傷痕之事,阿合馬不敢坦言實情,只得謊稱被馬所傷。一旁的真金聞言馬上當著皇上和滿朝文武之面,在朝堂之上公然再次毆打阿合馬,忽必烈連忙制止,太子才憤憤作罷。太子立即向皇帝上奏請求罷免阿合馬,但忽必烈還是一味的維護道:“朝中用度日增,阿合馬斂財有術,於朝廷有功,不可罷之。”

經此一事後,阿合馬非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胡作非為,反而變本加厲地彈劾丞相安童,終於在至元十二年把安童排擠出了朝廷,安童隨太子真金一同到邊關鎮守,一待就是十年,直到阿合馬死後兩年才返回朝中。

當時禮部尚書建議忽必烈依照漢法設立門下省,掌握政事審核的權力,太子真金非常贊同這一做法,計劃讓蒙古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廉希憲擔任侍中。阿合馬見此想把廉希憲拉入自己的集團中,廉希憲沒有接受阿合馬的行賄和拉攏,於是阿合馬極力阻止忽必烈設立門下省,忽必烈聽信了阿合馬的讒言,打消了設立門下省的念頭,真金太子勃然大怒,恨透了阿合馬。

05

遇刺身亡挫骨揚灰

當時益都有一個千戶叫王著,嫉惡如仇,他對天下巨惡阿合馬恨之入骨,下定決心為國鋤奸。他秘密鑄造了一個大銅錘,準備以此物擊殺阿合馬。另有一人高和尚,據說懷有奇門遁甲之術。高和尚認識了王著,二人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決定一起聯手除掉阿合馬。

很快,一個刺殺的絕妙機會出現了。至元十九年三月,忽必烈巡遊上都,太子陪同前往,阿合馬奉命留守大都。王著、高和尚見時機已到,便決定假借太子真金之名,刺殺阿合馬。

他們集合了八十多人,三月十六日潛入了大都城內。一行人先派出了兩個吐蕃僧人到中書省報告,謊稱太子國師即將返回京城做佛事,需要提前置辦好齋戒用品。留守的大臣工部侍郎覺得此事可疑,就讓經常出入太子東宮的人前來辨認,但大家都說不認識這兩個僧人,工部高侍郎便下令將二人扣押。

第二天中午,王著等人看兩個僧人還沒有回來,知道事情已然洩露,便派人假傳太子命令,命樞密張副使派兵到東宮進行警戒。張副使信以為真,便派人前往東宮戒備。

忽必烈最信任的權臣阿合馬,遭遇刺殺身亡,為何忽必烈不為他報仇

這個張副使也對阿合馬專權十分不滿,王著對此早有耳聞。王著派人告訴張副使:“今夜當殺阿合馬。”張副使大喜,立即決定加入王著的計劃。王著此時冒著生命危險找到阿合馬,詐稱太子儀仗馬上就到,要阿合馬率中書省各官員前去迎接。阿合馬信以為真,不敢怠慢,連忙啟程前往宮門。

王著與高和尚率人埋伏在宮門附近,待時機成熟,衝破了宮門,直奔太子東宮。阿合馬與中書省官員早已在恭候太子多時,此時一個假太子出面責備阿合馬,趁阿合馬不備之時,王著抽出大銅錘砸在阿合馬腦袋上,阿合馬當場腦漿迸裂,暴斃而亡。這時候守衛皇宮的禁軍趕到,向王著等人發起了攻擊,王著挺身而出,勇敢的承認了自己的行為。

忽必烈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怒,日夜兼程趕回大都,將王著與高和尚一起處死,可憐二位義士為國鋤奸,卻落得如此下場。此時太子真金及時出面,再一次向皇帝檢舉了阿合馬的罪行,忽必烈命人嚴查,查出了阿合馬貪贓枉法二十餘年禍亂朝綱的證據,忽必烈大怒,下令將阿合馬開棺戮屍、曝屍荒野,一代奸臣阿合馬的罪惡人生由此落下了帷幕。

十九年三月,世祖在上都,皇太子從。有益都千戶王著者,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怨,密鑄大銅錘,自誓願擊阿合馬首。會妖僧高和尚,以秘術行軍中。無驗而歸,詐稱死,殺其徒,以屍欺眾,逃去,人亦莫知。著乃與合謀,以戊寅日,詐稱皇太子還都作佛事,結八十餘人,夜入京城。《元史列傳九十二》

06


王、高二人位卑言輕,僅憑八十餘人便闖入戒備森嚴的皇宮將阿合馬刺殺,這後面定然有著更大的勢力在暗中幫助他們,這個人就是——太子真金。這麼多年來,真金早就對阿合馬深惡痛絕,阿合馬被刺一案的主謀正是太子真金。忽必烈必然知曉阿合馬之死蹊蹺至極,但礙於朝中群情激奮,不得不將阿合馬挫骨揚灰,以安撫朝中群臣和天下百姓的不平之情。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