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妙手高招,一个改动,让太史慈死而复生

以勇烈和信义著称的东吴壮士太史慈,临终时难免留下遗憾​‍‌‍​‍‌‍‌‍​‍​‍‌‍​‍‌‍​‍​‍‌‍​‍‌​‍​‍​‍‌‍​‍​‍​‍‌‍‌‍‌‍‌‍​‍‌‍​‍​​‍​‍​‍​‍​‍​‍​‍‌‍​‍‌‍​‍‌‍‌‍‌‍​。

罗贯中善写打仗场面,对两人斗勇故事描述也颇为成功​‍‌‍​‍‌‍‌‍​‍​‍‌‍​‍‌‍​‍​‍‌‍​‍‌​‍​‍​‍‌‍​‍​‍​‍‌‍‌‍‌‍‌‍​‍‌‍​‍​​‍​‍​‍​‍​‍​‍​‍‌‍​‍‌‍​‍‌‍‌‍‌‍​。太史慈和孙策二人相争相斗,细节引人入胜,故事精彩,这且不说​‍‌‍​‍‌‍‌‍​‍​‍‌‍​‍‌‍​‍​‍‌‍​‍‌​‍​‍​‍‌‍​‍​‍​‍‌‍‌‍‌‍‌‍​‍‌‍​‍​​‍​‍​‍​‍​‍​‍​‍‌‍​‍‌‍​‍‌‍‌‍‌‍​。单说太史慈之死,《三国演义》将这事安排到台肥之战中间,实在是罗贯中的妙手高招。这也就是说,罗贯中让太史慈死而复生了。


罗贯中的妙手高招,一个改动,让太史慈死而复生

历史上,孙权和曹军在赤壁之战以后,战事连建。大的战役就是时隔七年之后。孙权带兵十万进攻台肥的曹军。曹军势弱,但将军张辽、乐进、李典等勇冠一时,彼此配合默契,以弱胜强,孙权遭到惨败,甚至险些被擒。这场战役,孙吴方面当然记载得十分简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甚至不写此事在哪年哪月发生,只说孙权征台肥。“未下,撤军还”,以及在逍遥津遭袭的一句话,轻轻带过。


罗贯中的妙手高招,一个改动,让太史慈死而复生


实际上,合肥之战在三国历史上很具有典型性。罗贯中明白这一点,所以写有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张辽),即第五十三回。为了使孙吴方面阵营能和张辽相匹敌,特地编了太史慈出场的战斗故事。故事写得很精彩,但经不起历史的推敲。问题在于:合肥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吴主传》虽未明载,但《三国志.吴书.陈武传》文字只有百余字,却说:“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孙)权哀之,自临其葬。”另在魏将张辽、李典等人传记中也有明确记載。而在《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已确定无疑地写着:孙权委太史慈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因此,太史慈早在公元206年死去,怎么能参加九年后发生的合肥之战呢?


罗贯中的妙手高招,一个改动,让太史慈死而复生


显然,罗贯中读《三国志》时,不会看不到太史慈死年这个史实。裴松之注引《吴书》,“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罗贯中甚至还将这段太史慈临终叹话,稍改一二(三尺之剑;字稍增删),移到小说中去。

推测一下罗贯中所以让太史慈去世九年后又复出,参与合肥之战。可能会有两点考虑:第一。孙权虽然势众,但能和魏将张辽、乐进、李典等对阵的将才,其武艺都在太史慈之下。第二,太史慈当初和孙策(人称小霸王)对斗场面精彩。后来史书写太史慈之死过于简单,按照其临终叹语,应让他死得精彩壮烈。

所以说,罗贯中让太史慈死在合肥之战的激战场面,时间虽有差错,却也符合其临终遗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