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沂山東鎮廟內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東鎮沂山位於山東省臨朐縣,東鎮廟作為沂山山神廟,位於沂山東麓,是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朝拜、祭祀沂山的第一站。東鎮廟正殿,又稱大殿,也就是東安王殿。大殿前西側是唐槐,為唐朝工部尚書尹思貞代祭沂山時所植,迄今已一千三百餘年。據《臨朐縣誌》,東鎮廟內原有唐槐三株,現唯存此一株。唐中宗嗣聖元年(684年)工部尚書尹思貞所植。現樹高17米,胸圍4米,樹冠東西17米,南北18米。此槐曾在香火斷絕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枯死過,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東鎮廟重修之後,這顆樹又重新發芽,從樹底根部,又重新長出新杆,煥發了生機,猶如群孫簇擁膝下,謂之一奇。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東鎮沂山和東鎮廟簡介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山東臨朐縣沂山古稱“海嶽”,有“東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史稱東鎮沂山。沂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自黃帝登封沂山,舜肇封山,定沂山為重鎮,漢武帝親臨至其下,令禮官祀之,唐、宋、金、元、明、清歷代屢有增封,祀典不廢。歷代大家名士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酈道元、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以及明狀元馬愉、趙秉忠,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等均至此攬勝,留下了大量詩章名句和碑碣銘文。

東鎮廟作為沂山山神廟,位於沂山東麓,是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朝拜、祭祀沂山的第一站。始建於西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東封沂山,於主峰玉皇頂,設泰山祠。到隋朝,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詔祭沂山,並把泰山祠遷至半山腰。到宋朝,趙匡胤於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在九龍口(現在的位置)上重建東鎮廟。現在的東鎮廟是1985年在其舊址上重建的。主要古建有三山門、將軍殿、鐘樓、鼓樓、大殿、後殿。東鎮廟是東鎮文化的祖庭,也是齊魯大地上繼泰山之後歷代先君告成於天的封禪之所。沂山山神,先是被加封為“東安公”,後又被詔封為“東安王”、“元德東安王”;到了明朝初年,才去封爵正神號,正式定名為“東鎮沂山之神”。東鎮廟是親臨祭祀帝王最多的廟宇,有十六位帝王。東鎮廟至清末光緒三十年有碑360餘幢,其中御碑16幢,形成了全國著名的東鎮碑林。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唐朝尹思貞代祭山東臨朐縣沂山時所植的唐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