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叢林之虎57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1984年4月2日上午10時40分,我軍同時向“兩山”的越軍開炮,各種不同口徑火炮開始怒吼,大地在顫動,一團團煙霧騰空而起,一發發炮彈“哧哧”地飛向越軍陣地。“14工程”開始了!

14工程”持續近一個月,有點兒像1958年的金門炮擊行動,目的是以炮擊的方式打擊敵人陣地,消滅有生力量,牽制敵人行動,支援柬、泰斗爭。

為保證“14工程”奏效,11軍作戰指導小組組長何其宗非常關注炮擊的效果。下面有他親筆寫的幾篇日記,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工程的概況及何其宗對“14工程”的指導。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何其宗作戰日記手稿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炮兵部隊曏者陰山地區機動

何其宗日記(1984年4月2日 晴)

“14工程”今日開始,按計劃實施,效果看來不夠理想,但也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好的方面,100毫米以下火炮比大口徑火炮效果好,給敵以一定的打擊,如摧毀了房子,給對方人員一定的殺傷。特別是16號高地效果更好。同時也摸索了敵人防禦火力計劃的一些規律,發現了一些炮兵陣地,為下一步炮擊提供了一定條件。

今日不足之處:一是觀察。一方面受天氣影響,一方面協同差,沒提供什麼情況,相反還干擾了指揮員一些決心。二是對敵反炮擊研究不夠。應瞭解到敵早已有炮火反擊的思想,我一射擊,敵二至三門迫擊炮就反擊,這樣反映了他們利用我炮擊聲音,使我不易發現他們的陣地的心思。三是我炮兵反應慢。常發現一個目標準備殲滅時,由於反應慢,目標消失了還沒打出去。四是炮擊不準。大口徑火炮上午大多數都未擊中預定目標。這些問題都是明日炮擊分隊要注意的問題。

我還感到:沒從“巧”上打出水平來,到底是以什麼為主?是以殲滅敵人還是摧毀房屋工事為主?重點不明確。我認為還是以殲滅敵人為主,壓制敵炮火,主要與敵人炮兵做鬥爭。最好虛實結合,單發試射,而後集中火力壓制。總之,要在“巧”字上下功夫。但這基本條件是要準,沒有準也就打不了巧。這是方法問題,若執行時走了樣,也達不到目的。這同我們做工作一樣,要有一個基本條件,才能談其他。這是需注意的問題。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者陰山作戰,炮兵部隊在加固陣地

何其宗日記(1984年4月3日 晴)

炮擊第二天,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昨日炮戰情況,根據敵用炮的規律,改善了我觀察配系,採取了新的打法,即單炮“引”(可打出諸元數據)誘敵炮射擊,而我大部炮兵預先標定好射擊目標,發現敵反擊的炮兵立即射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戰果比昨天大,彈藥還減少了。這一戰術的運用,一是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對我有利時(精度好、可視度好)統一組織協同好,發揮整體威力,既準又巧又快。二是在打得準的情況下,才能打得巧。準是巧的基礎,巧是準的發展。只准不巧,收效不大。只巧不準,達不到目的。三是炮兵觀察配合協同好。四是指揮果斷、及時、正確,不能盲目打,要掌握好時機。五是分片包乾,實施責任制,沒有大的變化各自對責任區域射擊。任務明、精度高、效果好。

這些我們都要認真總結,研究提高。敵也在變化,我們要隨時分析研究,掌握新情況,而量敵用兵,就能在炮戰中掌握主動權。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越軍炮兵部隊使用的BM-21火箭炮

何其宗日記(1984年4月4日 晴)

今是炮擊第三天,雙方根據兩天的戰況,敵方使用了大口徑火炮、冰雹2式火箭炮和75加農炮。我們今天在組織形式上沒昨日好,主要是輕敵。以為昨日擊毀敵人較多,雖也估計敵會以大口徑回擊,沒想到這樣快。加之敵炮擊中我通信線路,使指揮中斷了一些時間。由於前觀和陣地及指揮方面不足,效果沒有昨日大。

從今天炮擊看,我必須知道以下幾點:敵使用何種炮?以便知其性能。敵炮陣地在什麼地區?多大兵力?敵採取的是什麼戰術手段?指揮員只有瞭解這三個問題,才能量敵用炮、用彈。作為指揮員,一定要頭腦清醒,要分析各方面情況,做出結論,才能為下一步定下正確決心。

一名指揮員,儘管要讓部隊少傷亡,但不等於應該做的而不努力去做。如前觀問題,它與炮擊有直接關係。炮前觀所距敵越近,觀察越清,指點炮擊越準。前觀要最大限度地靠前到應該的位置,觀察敵情,指示目標,以完成任務為前提。

另想到一個問題,如在拔點作戰時,是否可採取提前兩至三天炮擊,打我拔點的計劃目標,造成敵麻痺,達到以小的代價取得大的勝利。怎樣來組織指揮好這種形式?還需要探討。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31師收復者陰山,火箭炮群對越軍實施火力打擊

何其宗日記(1984年4月6日 晴轉陰)

今再去楊萬瞭解炮擊情況,由於天氣霧大,無法觀察敵情目標,故用遊動炮擊進行射擊。效果基本還可以,但其具體方法還需研究。通過幾天炮擊看,必須注意兩方面問題:

一、對敵情的瞭解。必知敵使用哪些炮種,可要知炮的性能、使用原則、射擊的地域,必盡全力查明敵炮陣地位置,這是能殲敵炮兵的關鍵,並要認真研究敵炮兵戰術特點,從而摸索其規律,以便採取對策。二、我炮兵必須加強偵察、觀察力量,努力查明敵炮陣地、彈藥庫,這是打好仗的前提。三、構築好陣地,提高射擊精度。四、有一套縮短指揮程序的指揮方法,集中與分散指揮要解決好,才有利於快速反應、不失戰機。五、協同要解決好。總之,我們要在“準”和“快”兩字上下功夫。“準”是觀察目標準、打得準,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要求快,使準產生更大效果。

何其宗日記(1984年4月7日 陰)

今又去楊萬,炮擊規模小,敵反擊彈數比昨日少。從技偵得知:越進入高度戒備,可能與越侵柬有關。如果是這樣,一是炮擊要加大,二是可能要拔點。我們需做些準備,需抓緊步兵進攻訓練和方案的修改。

……

(待續)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叢林之虎何其宗》封面


我軍炮擊“兩山”,副軍長戰場日記:炮兵反應慢,打得不準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