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承受不了困难,遇见事情就“哭”,请放开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常有家长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一遇到点事情就哭,自己玩玩具,玩不好也哭,吃饭时吃不到嘴里也哭,一点不会自己探索,

其实,这都是家长长期的“帮助”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我们应该停止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多对于咱们成年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于孩子却很难。

比如,穿衣,穿鞋,玩益智类的玩具。有一些孩子对于困难会有一种探索的精神,但是却还有一部分孩子遇到困难就会发脾气,大哭,不知道自己探索,总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类孩子通常有个习惯,当他自认为遇到麻烦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才能自己解决,而是找自己身边的人来帮助他,这样长期形成一个依赖感,让他失去了自我探索。

孩子承受不了困难,遇见事情就“哭”,请放开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停止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在天天2岁左右,有一次自己在玩套盒类的玩具,当他拿起两个大小相差很多的盒子,往一起套的时候怎么也合不进去,然后就发脾气给仍了,然后哭着看我

当时我也没有想太多,我说:天天你看这俩大小不一样,你应该反过来用这个大的套这个小的才行,看我“帮助”他套进去,然后天天止住了哭闹。

然后又自己在尝试着玩,可是还是弄不好,而且他也不会去探索怎样才能弄好,第一反应就是寻求我的帮助,如果我不帮助他,接下来就会开始哭闹。

我慢慢意识到,为什么天天他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找我帮助,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呢?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原来我一直还把天天,当做一个什么都不能自己做的婴儿。

孩子承受不了困难,遇见事情就“哭”,请放开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之前天天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我来帮助他,穿衣,吃饭,睡觉,包括他玩玩具都是我在旁“帮助”,因为我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当天天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以后,而我却还一直把他当做什么都做不了的孩子。

于是,我慢慢尝试着停止对天天不必要的帮助,他能做到的我不会再去帮他,而是让他自己去探索,如果遇到他做不了的。

比如,拧瓶盖,拿柜子上比较高的书籍,这些我在帮助他,但是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也要让他知道方法。

孩子承受不了困难,遇见事情就“哭”,请放开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后来,当天天在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助时,我会去让天天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在旁起到一个引导鼓励的作用,

天天,你看看这两个套盒他们有什么区别,这种方法不行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呢?妈妈相信你能行的。

当他自己琢磨了很久,成功套进去那一刻笑的格外开心,这是他用自己的力量完成的一件事,他从中获得了自信,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一件事。

孩子承受不了困难,遇见事情就“哭”,请放开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让孩子获得自信才是最宝贵的

从那以后,虽然天天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想到的还是寻求别人的帮助,但是他在内心中他已经知道了“探索”这俩字,并不会在出现哭闹行为。而是一直在研究手里的东西。

在生活中其它一些事上,我也不会在去“帮助”他,让他自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做好,比如,天天,把裤子提上来吧,你想想妈妈以前怎么帮助你穿裤子的。

然后他就会用俩小手拉住自己的裤子往上抬,尽管做的还不是很好,但他知道了方法。后来天天在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已经改变了,不在是寻求别人的帮助,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

孩子承受不了困难,遇见事情就“哭”,请放开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

当孩子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父母就要考虑到,是不是你的“帮助”太多了,侧面的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孩子在成长中,会随着时间慢慢长大,如果你的思维不去改变,还把他当做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小孩子,那么他会和你的想法一样,仍旧什么也做不了。

还有一些父母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但是就是克制不住那颗“帮助”孩子的心,看到孩子做事情完成的糟糕,或者不满意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参与”进去。当你参与进去时,孩子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做了。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父母的责骂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同样,你的帮助也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不行,真的需要的你帮助才可以。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犯错,一次次的失误进而解决问题后,才能获得自信与成就感,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才是最宝贵,对他成长最有利的。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交流,如抄袭、洗稿、必定全网追究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