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转发《中国妇女报》文章,称要把惩戒权还给教师,家长和老师们怎么看?

剑客谈教育


主要就是告诉家长,老师可以管教你的孩子,实际中老师不会轻易招惹家大人的,谁的孩子谁管,老师不会招人家来学校闹事的。




高长老


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惩罚我的一些场景,甚至还在发黄的日记本里找到了,但是说实在的,我不记恨当时的老师们,相反的我很感激他们。因为有件事一直促进了我的学习乃至影响了我的人生:

初二上学期的物理课上我打瞌睡,被物理老师发现了,不动声色的继续讲完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后,就点我起来复述一遍。我当然是答得不是很好,脸涨的通红,尴尬死了。可自那之后我物理课再也不敢瞌睡了,生怕被老师抓着,也因此认真听课。快期末的时候,我的物理考了年级前几名,老师好好的表扬了我,我学习更带劲, 其他各科也突飞猛进,最终考了个好学校。

现在我自己也做老师了,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好的,但总还是会遇到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前些时候有个学生课堂任务总是拖拖拉拉,说了多次一直没有效果。后来我就抓住他想早点回家的想法,当着他的面给他妈妈发消息,你的孩子还没有完成任务,先不要过来接,等我通知。结果出奇的乖,很好的完成了。

个人觉得在这件事上,首先是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你是关心孩子的,让家长理解支持;

其次惩戒要注意度的把握,做好防护,避免过度过当,造成伤害,无论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第三就是惩戒之后要抓住时机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巩固效果,消弭不良影响。

做到这几点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效果的。


宝典君


我是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学教师,先说说我的经历:

二十年前,班上一名女孩经常迟到,可是她家距离学校只有六七百米。我批评她,根本不管用,请她家长来谈,原来她的家长是一个有钱的包工头,人家根本没有当回事。此后,她的孩子照样迟到。

因此,要把惩戒权还给教师没有错,但是单单依靠教师的惩戒是远远不够的。

好多的问题学生,背后就有一个问题家长。有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的是过于溺爱,自小疏于管教,管不好,管不了。这样的学生,即使教师拥有再大的惩戒权,教育的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要保护好教师的惩戒权,但是家庭的教育绝对不能缺失、错位。教师教育惩戒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续。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给《人民日报》点个大大赞

想起小时候上小学时,老师拿着小戒尺,惩罚淘气的张三、李四……,我在下边看的及幸灾乐祸,又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把老师的怒火转移到自己身上。长大后,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未走上工作岗位就听到老教师的苦口婆心:“做老师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惩罚学生。”领导说:“不要体罚学生,不要对学生说过激的话。”没想到,先来到的是同事们的一盆盆冷水。步入教室后,心中总有些不是滋味。

教了10年了,也遇到过各类孩子,自己也曾经反思,我们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其他的方面都不管里吗?小时候,总听到学校喇叭广播: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可是现在学生在只有智体美劳,排在第一位的“德”呢。教师也是个矛盾体,想管却不敢管,试想,如果没有古代的一位位严师,哪有后世流芳千古的治世贤才。

古人说:“师道尊严”。本应为“师严道尊”,《学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也就是说,不论在学习任何学问的过程中,对学问治学严谨的老师是最难得的;只有治学严谨的老师,才会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和民众的尊重啊。


HaNili SAMioo


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手背肉”,老师打不得,骂不得。如果老师“动手”了,老师就可能受到道德绑架,说是在体罚学生。

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体育老师只是在训练时轻轻地踢了一下学生,孩子的家长就闹到了学校,说要退学,还想动手打体育老师,幸好其他老师劝架及时,才没把事情闹大。

后来了解到,那个孩子上课不专心,严重影响课堂,体育老师踢他只是在矫正站姿。孩子回家怎么说呢?他说:“老师上课踢他,很疼,爸爸,你帮我踢回他。”然而并没有提到自己为什么被踢,也没有说自己有错。家长也没有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就去了学校,任由自己的情绪发泄。

老师现在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敢管!

《中国妇女报》称要把惩戒权还给教师,无疑是老师的福音。

一时间,惩戒权这个话题,再次成为了公众话题。但惩戒不等于体罚,很多人会把这两种概念弄混。我们平时说的“掌掴”、“打手心”是行为上的体罚,“罚站"、"罚抄作业”是变相体罚。而惩戒呢?一般有口头提醒、背诵课文、写检讨等。

所以说,惩戒权虽好,但要用得好,老师们还要琢磨琢磨。

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分清体罚和惩戒的定义,因为一旦用错,就会给学生身体和精神上带来双重伤害,在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在两难的境地下,老师们要与家长协调好,要做到奖罚分明,该表扬的表扬,该改正的改正。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惩戒,而是如何把握惩戒和体罚的界限。

“教不严,师之过”,学生犯了错,老师如果不管,也是失职!把惩戒权交还给老师,是对老师负责,也是对家庭和孩子负责。


xiao贤老师


从老师角度看,确实应该把惩戒权交还给老师。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是学校的老师,跟她们聊天时就能发现,现在的孩子不怕老师,老师也不太敢管学生,哪怕是批评教育都有可能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一个教师朋友跟我讲,她同事是班主任,班级里有个男孩子总是调皮捣蛋,但是挺聪明的,老师也挺喜欢他。有一次他又调皮,老师摸了摸他的脸,掐了一下,结果孩子回家跟家长说老师扇了他耳光,家长直接告到教育局,该老师被停职回家反省。后来通过在场学生的证明才返回工作岗位,但评职称,评先进都受到了影响。老师们事后聊天都说,以后可不能随便管孩子了,管不好工作都不保了。试问这样的情境下,老师该如何工作,如何管理学生呢?


当然惩戒不等于体罚,不是说老师可以随便打骂孩子,这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如果孩子不按时完成学业,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老师是应该有权利对孩子实以惩戒,让孩子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后果的。作为家长也应该支持老师的工作和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不要只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也要充分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判断。我相信我们多数的老师还是善良的,还是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


爱学岛


老师应该有惩戒权,学生犯错就应该受到惩罚,同时也呼吁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保护少年犯(特别是杀人、强奸、抢掠重犯),应保护弱势少年的合法权益。


用户5000238978389


我是老师,我可不敢要这个权


囡囡爱金毛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同时也是一位父亲。我赞同让老师拥有一定程度的惩戒权。

如果说母亲的慈和老师的引导是阳光和雨露的话,那父亲的严厉和老师的惩戒则是孩子必要的风雨。

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很多的东西的,父亲的约束、母亲的慈爱、亲人的理解、朋友的支持,其中当然也有老师的教育。

宽的一方让孩子释放天性,学会创新创造;严的一方让孩子懂得规则,心存敬畏。

其实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大家肯定都明白严厉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少了的话,爱很容易变质

说到教师的惩戒权,大家反对的根源应该是惩戒的“度”不容易把握。说的直白点,是担心师德低下的教师把“适度惩戒”当做“体罚”的保护伞。

没有惩戒权,孩子可能只是放肆了一点,或者学习不那么好。

有了惩戒权,即使知道绝大多数老师懂得惩戒界限,也担心万一自己的孩子落在不知轻重、师德低劣的教师手里,那就惨了。

虽然几率很低,也保不齐呀。

作为老师,我也为人父,很能理解家长的顾虑和取舍。

从根本上来讲,如果国家法律部门能制定合理的惩戒界限,赋予老师一定限度内的惩戒权,应该所有人都会赞成。

另外,对于教师失格的行为,一定要严惩。

教师也是普通人,人有偷盗,教师也会,人有荒淫,教师也会,人有贪财,教师也会,人有暴虐,教师也会。

不要对教师道德绑架,好的教师就是好的,坏的教师就是坏的,咱就让好老师获得荣誉,成为典范,咱就让坏的教师受到制裁,受人指点。

这样,有了规范,有了监督,有了奖惩,一切在透明下执行,对家长有交代,对老师有指导,对孩子有好处,多好。

以上是我的回答,您满意吗?


高考语文高分秘籍


我同意把惩戒权还给教师,责任和权力必须是对等,没有权力作保障就不能行使责任,没有责任的权力也会形成滥权。

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1.学校是一个集体,管理一个集体必须有适当的权力

学校既然是一个集团就必然存在管理的问题,因为集体中的个体表现是不一致的,例如学校,有的孩子严守纪律、学习优秀。有的孩子调皮捣蛋,对学习三心二意。这就需要去管理,通过规范和纠正,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没有权力做威慑,责任无法履行

没有权力的威慑力,教师无法履行责任,我们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是没有权力作保障,教师就会束手无策。

当一个学习出现问题,教师必须去纠正,如果他没有权力,那么他面对这个学生就会苍白无力。而任由孩子发展,又意味着放弃了责任。

3.我们反对“体罚”,但是不反对“教育惩戒”

有人反对教育惩戒最大原因就是把教育惩戒和体罚混为一谈,二者是有区别的,教育惩戒的目的和手段的结合,惩罚必须是为了教学目的,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才进行必要的惩戒,要注意分寸。

而体罚就不同了,它往往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疼痛和人格上的侮辱,会给孩子身体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超过了还要限度,有时候甚至不是以教学目标对中心,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体罚。

结束语:教师必须拥有惩戒权才能更好的履行责任,但要注意掌握好“度”,不能简单的把教育惩戒变成了体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