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代王府的前世今生

大同代王府的前世今生

大同代王府一角

大同代王府,建于 1392 年,是朱棣十三子朱桂封藩之后在原辽金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的府邸。走进代王府,无疑是走进了明朝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

在《明史• 诸王》有记载言,“洪武十一年封豫王, 二十四年改封代王。是年就藩大同”,得益于朱桂的封藩,大同在很长时间里也被称为“代地”,足可见代王府于大同而言是多么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同控御漠南,唇齿幽冀,是内蒙与山西的咽喉要地,可谓是军事宝地。朱桂抵达大同之后,便开始着手代王府的兴建。当时的局势下,朱元璋是极为重视君臣礼制的,因而对各地藩王在居所规格,甚至用色都有非常严苛的规定,要建成一座令世人瞩目的代王府必定是难关重重。古语有云言,方位在天,礼序从人,虽桎梏重重, 但先后历经五年时间,代王府终究还是落成了。

大同代王府的前世今生

大同代王府一角

代王府在布局上是非常考究的,在传统中国文化中, 圣人南向而治,建筑多以南北方向为尊。恪守礼制的代王府也不例外,以中轴为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开,分为裕门、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层层递进;东边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寿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 ; 西边轴线,先进入戟门,左有社稷坛, 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接着是大成之殿,过穿廊为谨德殿及后殿。此外,府内还设有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仪卫司等为王府服务的机构,掌理府事的长史司设在王府之西。从中可窥见明代官式建筑的一角。其中承运殿是朱桂举办婚礼,祭祀,处理政务大事的主要场所,在建制上宏伟大气,力求体现王家的气派和恢宏,引得其他藩王纷纷效仿,却无一能够与其媲美,代王府不仅仅是藩王的府邸,王后推演 25 年,故宫开始兴建,而故宫的原型就是代王府,从规模来说,故宫远超代王府,在整体构建上却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但不幸,在崇祯时期,代王府在烽火当中,难逃命运,一场大火将朱桂以及其子孙的心血付之一炬,成为战争的殉葬品,致使后人无法再一睹其真实面貌。历史更替,故宫成为新的政权集中点,代王府的辉煌也随着时代的步伐渐渐落下了荧幕,悄无声息地长眠于大同, 但是在后人的考证和记载之中,仍不乏对代王府的赞誉,到现在,人们还称其为“小故宫”这样的事件比比皆是, 秦始皇焚书坑儒、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历史的每一个节点带来的冲击都是蝴蝶效应,身处其中的人难以体会, 而我们在寻找代王府的历史中,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历史的伤痕就在史实的年轮下, 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的有遗憾也有痛惜。

大同代王府的前世今生

大同代王府一角

2011 年 7 月,代王府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生命,代王府的修复工程开始了,工匠们秉承着敬畏,力图还原真实的代王府,细节处见真章,从垂兽到每一片砖瓦都不放过。

时值今日,有幸一睹其容颜,看它屹立在大同的土地上熠熠生辉,又有了昔日的光芒,仿佛一个朝代向我们走来。追溯历史长河,有风光无限,有风烛残年,感受先人遗留下来的脚印和故事,也才能让我们后代知道什么是一脉相承,什么是真正的历史。

(本刊记者 李 娜 杨连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