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對蘇聯有著什麼貢獻?

驕然


後斯大林時代,赫魯曉夫是最有希望拯救蘇聯的之人,至少,相比於他的後任勃列日涅夫來說,赫魯曉夫並不墨守成規,也不甘於平庸,知道要改革。只是,過於急功近利的赫魯曉夫,沒能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非但沒能拯救蘇聯,反而在蘇聯解體的路上添了一把柴。

在說赫魯曉夫極其改革之前,還得先說一下蘇聯的經濟形式。

二戰之後,蘇聯和美國一道成為了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即便如此依舊無法改變蘇聯經濟底子很薄的現狀,這是從沙俄時代帶來的弊端。

沙俄時代,俄國雖然也同歐洲大陸一起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沙俄的資本主義是不徹底的,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地主,因此,在歐洲資本主義的浪潮中,沙俄是比較滯後,導致了沙俄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遠低於同時期的英法等國。

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

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遭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敵對。在內有分裂勢力蠢蠢欲動,外有強敵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列寧實施了新經濟政策,以期振興。

然而,新經濟政策的方針是對的,但是當時的環境下卻沒有那麼多時間給新興的蘇俄去成長。因此,在斯大林上位之後,就拋棄了列寧的經濟政策,轉而實施後來被稱之為“斯大林”模式的經濟政策。

所謂的“斯大林”模式,就是舉全國之力,大力發展重工業。然而,斯大林模式下,農民屬於被嚴重剝削的群體,在舉國發展重工業的背景下,蘇聯的農民可謂一無所有。

斯大林模式作為一種戰時經濟政策,無疑是成功的,它幫助蘇聯度過了最嚴重的危機,併成為了世界的霸主。然而,二戰結束後,冷戰有什麼開始了,斯大林為了和美國爭霸,依然舉全國之力發展重工業,農民的日子苦不堪言。如果長此以往,蘇聯可能從內部就垮了。

赫魯曉夫確實看到了斯大林模式帶來的弊端,決心進行改革,振興蘇聯經濟。

赫魯曉夫赦免了很多斯大林時期蒙冤之人,平定了很多冤假錯案。在文藝領域,赫魯曉夫也放開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蘇聯文藝領域的復興。

同時,赫魯曉夫還下放權力,給予地方企業大量自主權,促進了蘇聯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赫魯曉夫放棄了舉國發展重工業的模式,開始大力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毫無疑問,赫魯曉夫的這一系列行動,對於普通的蘇聯群眾來說,都是好消息,普通民眾尤其是農民也確實過的比斯大林時代更舒服。

然而,赫魯曉夫錯在過於急功近利。

全盤否定斯大林這樣一個帶領蘇聯人戰勝德國的英雄人物,造成蘇聯思想領域的動盪。

大力發展農業卻不尊重自然規律,在日照時長不足的西伯利亞種植玉米帶來了巨大損失。

同時,但凡改革必然會觸動一部分人固有利益,赫魯曉夫在根基不穩之時大刀闊斧改革,自然引來了大量的反對聲音。

加上在美蘇爭霸中特別是古巴導彈危機中處於劣勢,讓赫魯曉夫很快就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下臺。


小鎮月明


我,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不好意思,名字有點長)雖然給世界添了不少麻煩,但我對蘇維埃社會主義蘇聯還是做過很大貢獻的。

怎麼?不相信?你們繼續往下看就明白了:

請允許我先做個自我介紹:

赫魯曉夫,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南部一個叫卡利諾夫卡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讀了四年書,14歲時就進工廠,當了一名鉗工。

後來,赫魯曉夫不願當一名普通工人了,開始喜歡政治。

我再給諸位講講我的政治經歷,我也是一步一步爬,不,是幹出來的: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同年月29日,赫魯曉夫當選魯欽科夫蘇維埃主席。

1930年赫魯曉夫成為莫斯科最大的區的黨委書記。

1935年,赫魯曉夫被任命為莫斯科州委第一書記。

1934年,斯大林開始在蘇聯發起了大規模的"政治清洗運動\

盜墓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赫禿對於蘇聯有著非常巨大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是蘇聯歷史上貢獻最大的領導人之一。

第一,赫魯曉夫堅持集體領導。

赫魯曉夫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批判斯大林的專制。

但赫魯曉夫不是同斯大林有什麼私人仇恨,而是藉此消除了蘇聯的一人說了算的制度。

斯大林時期,國家大事基本就是斯大林一個人說了算,其他人只能建議,無法決策。

然而,一個人就算再牛逼,終究也有失誤或者不擅長某件事的時候。

比如斯大林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錯誤的將蘇軍集結在邊境附近,導致迅速被德軍包圍殲滅幾百萬,蘇聯差點因此亡國。

而當時包括朱可夫等將領都指出部署的錯誤,要求將主力收攏到莫斯科附近,利用部分軍隊遲滯消耗德軍,最終像當年拿破崙一樣在莫斯科附近決戰,一舉擊潰疲憊的德軍。

但斯大林不採納,朱可夫他們的話連屁都不算。

此後,蘇聯就是集體領導制度,諷刺的是,這導致了赫魯曉夫自己被大家推翻,卻讓蘇聯保持了政治的穩健。

1958年,赫魯曉夫將中央委員會會議的人數擴大到數百多位官員。1962年,赫魯曉夫將省的黨委劃分為兩個平行的機制,它們分別負責農業和工業。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管理上的混亂,但也避免權力的過度集中

在赫魯曉夫時期到蘇聯滅亡,蘇聯並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決策失誤,就連入侵阿富汗也只是保持10萬軍隊規模,而且打不贏就撤軍。

第二,經濟改革。

赫魯曉夫執政期間,嘗試對蘇聯的經濟,特別是農業進行改革。

雖然改革有很多問題,然而成績也是明顯的。

1951年-1955年間,蘇聯的糧食的年平均產量為3850萬噸。

赫魯曉夫改革以後,1961年-1965年間,年平均產量達到1.303億噸,增長近50%。肉類的年平均產量由570萬噸變為930萬噸,增加60%以上;奶類年平均產量由3790萬噸變為6470萬噸,增加70%以上。農莊莊員的生活明顯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為25盧布,1965年達到51.3盧布。

工業方面,進步也非常明顯。

1951年-1965年間,蘇聯工業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7%。鋼的產量從3810萬噸增長為8500萬噸,煤從3.2億噸增為5.5億噸,石油從5280萬噸增為2.23億噸,電力從1340億度增為4590億度。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資從1955年的76.2盧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盧布。

第三,減少國家軍費開銷。

赫魯曉夫同美國搞緩和的目的,是為冷戰對峙降級,以避免蘇聯過於被軍事競賽拖垮。


1955年-1957年蘇聯單方面將軍事力量削減超過200萬人,1958年裁減30萬人,1961年赫魯曉夫宣佈繼續裁減120萬人的軍隊。這引起蘇聯軍界人士的極大不滿。

雖然裁軍,但關鍵武器發展仍然迅速。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標誌著美國蘇聯太空競賽的正式開端。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進入地球軌道,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類,顯示蘇聯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科技。

第四,外交緩和。

赫魯曉夫多次訪美,同美國建立了相對友好的關係。

赫魯曉夫甚至不惜同夢露晚餐,要求去迪士尼樂園,以降低美國民眾對蘇聯的反感。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不惜丟面子,主動服軟,為軍事對抗降級。

在赫魯曉夫時代,美蘇對抗並不激烈。

赫魯曉夫曾公開暗示,蘇聯不會進行核大戰:核戰爭會毀滅全人類。

另外還有很多。

甚至,赫魯曉夫對中國也有很大貢獻。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起步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湖南和江西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核實驗場,中國進入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新階段。


薩沙


赫魯曉夫對前蘇聯的貢獻主要在於經濟,他的“土豆燒牛肉”的言論可以說是流傳甚廣。

赫魯曉夫可以說是一位很出色的領導人。

他在1956年的蘇聯二十大的秘密報告中,對斯大林進行了全面的批評,並堅決實施了去斯大林化的政策,平反大清洗中的受害者,解凍蘇聯的文藝領域。

當然,這些舉措也引來了諸多爭議。但相較於斯大林時代的高度集中,赫魯曉夫的集體領導的方式,確實是別具一格的。

不過,說到赫魯曉夫的貢獻,主要還是在於經濟領域。

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很有一套,改善了蘇聯的經濟環境。

以工業發展而論,從1955年-1965年間,蘇聯的各項工業產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鋼產量從3810萬噸增長為8500萬噸,煤從3.2億噸增為5.5億噸。

再說說工資的問題,1955年赫魯曉夫剛上臺的時候,工人的平均工資是76.2盧布,在1965年赫魯曉夫下臺後,增長到了104.2盧布。

這些都是硬性的數據,可見赫魯曉夫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的成功。

總的來說,赫魯曉夫對蘇聯是有貢獻的。


HuiNanHistory


赫魯曉夫曾是蘇聯最高指揮,執政期間爭議頗大。但公認的一點就是赫魯曉夫掌權不是偶然的,他是黨的方針的表達者。

中國百姓對赫魯曉夫最熟悉不過了,他曾訪問過中國並對中國發起的人民公社運動和大躍進發生過爭論,戲稱“蘇聯的共產主義是吃馬鈴薯燒牛肉,中國的共產主義是喝大鍋清水湯”。文革時稱其為“現代修正主義”。



在赫魯曉夫認為,這是幽默。但更多人實在不敢恭維他的笑話,以黑色幽默定義赫魯曉夫。自然,他也曾這樣幽默過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美國總統尼克松等等。

他的性情和他的幽默是一樣的,比如在聯合國的一次會議上,赫魯曉夫與一位代表爭吵起來。情急之下,赫魯曉夫脫下靴子,拿著靴幫猛敲桌子,高聲叫喊:混帳!你胡說!。

可以說自斯大林直到戈爾巴喬夫,更多人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蘇聯人民的,比如國家領袖這點,他們的最高指揮出身,幾乎都是草根出身,赫魯曉夫也一樣是烏克蘭貧農的兒子,地道的放豬娃。

有關他的貢獻大和還是破壞力大曆來眾說紛紜,但對於蘇聯人民來說,他的貢獻要大的多。

赫魯曉夫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對外主張“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過渡。

這樣的政治導向,使得赫魯曉夫執政期間成為蘇聯思想活躍的時期,經濟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輕工業品增加;提供了上千萬的免費住房,讓蘇聯知識分子得到了極大的尊重。還大量裁減陸軍和海軍。

在氫彈、航天等領域,領先美國,首先爆炸了氫彈,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太空。



赫魯曉夫熱烈的衝擊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開創性。此舉震撼了世界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掀起了世界範圍的去斯大林化運動。

隨後,赫魯曉夫平反了近千萬人的冤假錯案,釋放了絕大多數古拉格中的政治犯。知識分子也從斯大林時代的恐怖中獲得解放。

他在任期間,蘇聯的政治氣候空前寬鬆,索爾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開出版作品。

赫魯曉夫對普通群眾開放克林姆林宮,並取消了中央領導的“特殊供給”和官僚幹部的各種特權以及“特殊津貼”,深得民心。

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雖說他的對外政策繼續美蘇核對抗,但他仍是冷戰期間的蘇聯主要領導人;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

赫魯曉夫對蘇聯的經濟的貢獻在於對農業進行改革,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即允許農莊莊員擁有一定數量的自留地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大規模開墾荒地和種植玉米。

赫魯曉夫還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擴大了地方權力,卻沒能讓企業獲得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

從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不到2年的時間內,赫魯曉夫控制了蘇聯局勢,到了1963年的時候,他已經萌生了退意。最終,蘇共主席團全體成員指責他的錯誤,以他年事已高為由,罷免了他。赫魯曉夫當時怒斥,自己所犯的所有錯誤當時都與在座的各位商討過,當時大家都是集體同意的。



1971年,彌留之際的赫魯曉夫問身邊的人,自己希望勃列日涅夫等人能夠回答,自己當初已經多次選擇了辭職,為什麼他們一致熱烈的請求自己留下來,1個月後卻罷免了他。蘇聯當局沒有給出答案,拒絕了他的提問,赫魯曉夫在遺憾中辭世了。

赫魯曉夫永遠相信勃列日涅夫等人對赫魯曉夫當時的評價:深沉、老練、文中、睿智。

但實際上,這四點恰恰是他缺乏的。正如赫魯曉夫認為自己說話的方式很幽默,但事實上任何都覺著是智慧的欠缺以及缺少教養的表現。

悠悠歲月

根據赫魯曉夫司機的回憶,他的生活非常的簡樸,一直希望能夠在莫斯科簡單的晚年生活。他在莫斯科有一處房產,住在老對手馬林科夫家的樓上,是6樓。他成為了蘇聯總理之後,才住進了國家為他準備的別墅。 值得一提的是,在勃列日涅夫之前,蘇聯歷任領導的遺產都非常有限,子女生活也比較清苦。

個人覺得,赫魯曉夫來自平民,骨子裡自然而然有種揮之不去的情懷,那就是偶爾在迷茫中尋找或選擇方向時出現的短路:正如有人讀歷史是或因為喜愛或需要或專業等等。但也有人讀歷史只不過是一種消遣或發洩而已,或存在挑戰傷害到乏味的狀態(本人屬於看完就忘),高分數低智能到遠遠不及趙括談兵的境界。

所以說歷史人物對後人來講尊重和感恩永遠是首位,銘記在心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情義。


火天諾


在說起前蘇聯的一些領導人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二戰時候的斯大林了。只不過斯大林過於冷血無情,雖然他在二戰中為蘇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也是一個令人感到非常爭議的人物,斯大林之後是赫魯曉夫,赫魯曉夫的爭議事實上也不少。



赫魯曉夫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也為蘇聯做出了不少的貢獻,首先他採取集體領導的方式,避免了過去斯大林獨斷專行的方式,讓前蘇聯進入了正常的軌跡。這樣也可以避免少犯錯誤,因為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之前斯大林他獨斷專行,聽不進別人的正確的意見,導致二戰初期損失巨大。



其次,赫魯曉夫在外交上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進行了緩和。之前斯大林和西方針鋒相對,使雙方時刻處在戰爭的威脅之中。赫魯曉夫很好的做出了和西方緩和,同時減少軍費開支,使世界趨向於和平與發展。在赫魯曉夫時代,美國和蘇聯的對抗還並沒有升級到後來的那種地步。



還有,赫魯曉夫上臺之後進行了經濟改革,改變了過去的斯大林時代僵化的經濟發展方式,使蘇聯經濟發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總之赫魯曉夫雖然沒有當多長時間的蘇聯領導人,但是對蘇聯還是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赫魯曉夫,繼斯大林之後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在蘇聯存在的74年裡,從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等七位領導人在內,我認為只有赫魯曉夫才是最接近共產主義的人。

從他一上臺之後就就石破天驚的做了一次報告,這就是蘇共二十大會議,在會議上赫魯曉夫就把他已經去世的老上司斯大林披了個“體無完膚”,在各方面都逐漸消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主義,逐漸恢復蘇聯國內的政治環境。

而且還為斯大林時期進行錯誤的政治清洗進行撥亂反正,為一大批人平反了,使得蘇聯的政治體制逐漸穩定。

赫魯曉夫在任做的最高明的一件事就是緩和了與美國的關係,進行經濟改革,在赫魯曉夫執政的十一年裡,蘇聯在經濟上覆蘇了,而且蘇聯的工業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業的進步,而且免費為戰後的平民百姓提供住房,深得民心。


在此基礎上還取消了政府高官的補助津貼,取消了政府官員的很多特權,雖然得到人民的支持,但是確失去了政治階級的信任。

所以很明顯,之後的赫魯曉夫被勃列日涅夫發動政變給架空了,然後蘇聯就開始了與美國的軍備競賽,然後蘇聯就被拖垮了。


這個歷史很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個人就是抱著玉米大笑的可愛胖子,他在當政期間,改變了很多東西,也推進這蘇聯的進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他的貢獻:

第一,科技上讓蘇聯揚眉吐氣,在位期間的科技團隊,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並圍繞地球旋轉,由此讓美國人感到恐懼,因為當時候對外太空的無知,美國一度以為自己的科技已經被蘇聯超越,我覺得這可能是蘇聯最為自豪的時候,甚至比研製出原子彈還自豪。

第二,大規模的裁軍,節約了社會資源,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因為二戰期間,蘇聯軍隊是世界最龐大的軍隊,這個龐然大物的開支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前進,而且人們一直生活在這種軍事氛圍下不適合發展經濟,當解放後,蘇聯的經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歷程。

第三,將政治權力分立,避免腐敗,讓權力與權力之間有了平衡制約,這個改革也讓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政府的廉潔。

第四,經濟方面,推行玉米運動以及提高了農產品的收購價,讓農民的收入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同時也得到了蘇聯人民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小黃看歷史


斯大林去世之後,奸邪小人赫魯曉夫篡權,當年赫禿兒子叛國被處死,斯大林堅持原則,未出手相救,結果在小人得勢之後,公報私仇。斯大林在時叫親爹,斯大林去世小人得勢後編造謊言,極力汙衊醜化抹黑斯大林,抹黑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制度。赫魯曉夫在國際,屁股坐到西方一邊,幫助印度對付中國。誣衊性地要教訓中國,最後則是撤走專家,逼債,幹盡所有倒行逆施。在國內搞什麼種玉米,養烏克蘭豬,一天三變,早令夕改,最後無不怨聲載道。 正如毛主席所說,自從蘇共赫氏丟掉了斯大林這把刀子,便走向了一條不歸路。這就是歷史。這也是蘇聯以亡黨亡國的教訓。


群眾255


蘇聯曾經的領導人赫魯曉夫,

利用自己的領導權利,

舉蘇聯全國之力,

抹黑創造了偉大蘇聯的斯大林。

使蘇聯信仰混亂,

使整個社會主義陣營信仰混亂。

最終使蘇聯分裂,

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