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石柱“风化”堪称奇迹


诏安:石柱“风化”堪称奇迹

震山祖祠建造后几百年间,曾接连出现一个奇特现象:下厅左边的一支石柱中段像沾上了水似的,湿漉漉的,慢慢地石柱中段约一米长的部分出现“风化”,由方形变成圆形,并逐渐凹陷。不久沈之骁便先后考中举人、武进士;乾隆中末期,石柱同一部位又严重“风化”,之后沈宝善又考中文举人。清同治年间,因石柱“风化”后凹陷严重,撑力不足而换上新石柱。令人称奇的是,新石柱于清光绪年间在同一处又同样“风化”且瘦成圆形,随后又有沈氏子孙4人连科中武举人,村中又出现32名秀才。荣耀异常,誉满诏邑。自乾隆年间,山河村族人开始注意到这根石柱的奇特,但因其“风化”部位都在中段特定范围,难以从地质、土壤、温湿方面作出科学解释,且每次石柱“风化”后,村里人都在科场中纷纷得中,任绩显著,故该石柱“大蚀出大贵,小蚀出小贵”的说法就渐渐流传了下来。


摘自:闽南日报 图文 | 黄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