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謎?

acs


牛金星乃是大順朝的宰相,官居天佑閣大學士。大概在1595年,牛金星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父親是縣博士,雖然位卑但是在縣城中還是頗有地位的。所以牛金星從小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並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而後在天啟七年中得舉人。



按理說牛金星的人生本應該是繼續的一帆風順,中得進士,然後光宗耀祖。可是事與願違,在崇禎十年的時候,牛金星因與王姓親戚起衝突,被誣以“抗欠賦稅、強佔婦女18人”的罪名,因此被革去舉人功名,充軍盧氏當差服役,自此牛金星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崇禎十三年,對明朝徹底失去信心的牛金星在李自成謀士李巖的推薦下,進入李自成的賬下效力。加入到李自成的麾下後,牛金星就提出了“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的根本策略,而李自成在採納這個政策後,其勢力開始了快速的發展,並最終在1644年讓大順政權得以在西安建立。



而作為大順國的開國功臣,牛金星被任命為天祐殿大學士,開始執掌這農民大帝國的中樞政事。但是作為一國宰相,牛金星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胸懷,可謂是心胸狹隘,更甚者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更是絲毫不顧當時的政治環境,先是在條件不太允許的情況下,力勸李自成登基稱帝,而後又蠱惑李自成殺害吳三桂在京的家人,最終促使吳三桂迎清兵入關,中華神器從此被異族所掌。



後在吳三桂和清兵的聯合進攻下,李自成在入主北京不到二十餘日就被驅逐出北京。而在如此的危機關頭,牛金星非但不想方設法的幫助李自成團結內部,反而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將逃離中的李自成內部弄的是烏煙瘴氣的。更甚至牛金星還直接的毀掉了可以最後拯救大順的兩個人。先是大順軍中最有戰略觀,最文武雙全的李巖被牛金星誣陷殺害,而後大順軍最重要的謀士宋獻策也被牛金星逼走。



可以說隨著李巖的被殺,宋獻策的出走,再加上李自成已盡失民心,最終大順國徹底的走向了滅亡。而大順軍的滅亡牛金星絕對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說若不是牛金星的利慾薰心,若不是牛金星的心胸狹隘,恐怕大順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可以說間接造成大順國滅亡的主,最終卻能夠善終,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公元1645年,牛金星和他的兒子牛佺投靠了清廷,他的兒子做了黃州知府。而由於牛金星在明朝的官紳中名聲極差,所以清廷不便讓他出來做官,但是卻給足了他榮華富貴的生活。最終在清廷的照顧下,牛金星舒舒服服的過完了最後的7年時間,在1652年牛金星老死在了自己兒子牛佺的官署中。



臨死前的牛金星留下了“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這樣一個遺言,在這遺言中牛金星似乎有了一絲的悔悟。“閉門教子,勿再出”恐怕這就是牛金星對於世人最後的交代吧。



其實牛金星的去向並不是個謎,早在20世紀50年代,在牛佺之孫牛次在為牛佺所寫的墓誌銘中就早已解釋了一切,其碑文稱牛金星葬於香山之陽,這也就印證了耿興宗《牛金星事略》記載的牛金星遺言。同時也就驗證了《牛金星事略》所記載的事情的真實性,那就是投靠清廷,終老而死。


澳古說歷史


答:其實,牛金星的去向是非常明確的。

根據內閣檔案《明清史料》所收錄的一些清朝大臣討論怎麼處置牛金星的奏疏,就知牛金星本人在李自成滅亡後投降了清廷,做了個可恥的叛徒、漢奸。

但受姚雪垠長篇小說《李自成》裡關於牛金星這個人物的刻劃和塑造,很多人的腦裡,牛金星是堪和諸葛亮、劉伯溫一類智謀忠義之士堪與媲美的人物,不應該降清,而應該是壯烈犧牲,或者遁入山林,與清廷勢不兩立、不共戴天。

巧的是,查清初官員名冊,根本就沒有牛金星的名字!

所以,牛金星“壯烈犧牲”或“遁入山林”的說法就悄然興起,以至於喧囂塵上,搞成了本不該有的“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謎”的歷史謎案,讓人嗟然長嘆。

甚至,連牛金星隱居的地點,這些謠言家們都幫他指定好了——說是隱居於江西武寧縣魯溪深山老林當了道士。

但《清史稿•季開生傳》裡記載得清清楚楚,牛金星是帶著兒子牛佺一起投降清廷的,他的名聲太臭,招起打倒聲一片,其中給事中常若柱更是直接提出了誅牛金星以洩民憤的倡議。最終,攝政王多爾袞既沒有殺牛金星,也沒有給他官做,但給他的兒子牛佺封了個黃州知府的職務。牛金星便隨兒子居於府署中,混了個自然死亡。

《清史稿•季開生傳》這一記載,與清嘉慶年間大學者耿興宗所著《遵汝山房文稿》的卷7《牛金星事略》的記載是一致的。

《牛金星事略》還詳細記述了牛金星的死狀,其斃命於順治九年(1652年),死前囑咐奸兒牛佺將自己葬於寶豐香山之陽,說:“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

耿興宗這一記載準不準確呢?

非常準確。

因為,上世紀5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南省寶豐縣城關原駐軍營房牆根下發掘了一通墓碑,該墓碑高1.6米,寬0.66米,厚0.22米,楷書11行,共有380字。

通過解讀這380字,便知這是牛金星之子牛佺的墓碑,立碑人是牛佺之孫牛次張,立碑時間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

碑文裡有提到,其曾祖父牛金星就是葬於香山之陽,!

所以,“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本來沒有成謎,只不過,有些人硬把它弄成了謎。

最後補一句,牛金星作為闖軍中少有的文人,的確幫助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也因之被任命為天祐殿大學士,即才能是有的,但壞就壞在其心胸狹窄,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以宰相弄權,不斷地勸進李自成,給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製造了藉口;又在李自成敗亡之後不能保持臣節,主動降清,自汙其名。


覃仕勇說史


牛金星稱得上是李自成最信任的謀士,李自成對牛金星,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稱帝后,還把牛金星封為丞相。可是為什麼,李自成兵敗後,牛金星卻最先站出來,背叛了李自成呢?

(牛金星劇照)

農民起義多是貧苦百姓居多,但牛金星是個例外。

牛金星是河南寶豐人,他出身於書香人家,從小勤學好讀。到20多歲時中了秀才,32歲又中了舉人。再加上他祖上有田,他又開私學授徒,因此,雖逢明末亂世,未能出仕的他,卻由於會經營,生活依然過得相當滋潤。

博覽群書的牛金星,不光通經史,還上知天文下識地理,對兵法和占卜都所知頗多,屬於不讀死書的綜合人才。

1637年,在牛金星42歲這年,遇到了他人生的大變故。

原來,好酒的牛金星在一次酒後,把已是進士的親家王士俊的醜事給說了出來。本就與牛金星不睦的王士俊,便勾結官府給他編了個“抗欠賦稅,強佔婦女”的罪名,不光革去了他的功名,還把他充軍河南邊遠山區盧氏縣當差服役。

就在牛金星生無可戀時,同是河南老鄉的李巖,向李自成舉薦了他。說他“有計略”。走投無路的牛金星,當然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於是投入李自成的麾下。

牛金星投奔李自成後,為李自成出了不少計策。比如他跟隨李自成不久,便提出“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的政策。

不光如此,牛金星還為李自成招募人才。足智多謀的宋獻策,便是得他舉薦,成為李自成軍師的。所以,牛金星深得李自成信任和器重。

(李自成劇照)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建議大順王朝。他在登基稱帝后,封牛金星為天佑殿大學士,也就是丞相的職務。

隨後,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以銳不可當的攻勢,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打到了北京城。眼看大勢已去,崇禎帝在絕望中自縊身亡。

佔領皇宮後,沒見過大世面的李自成,瞬間迷失在了金碧輝煌的皇宮中。覺得革命已經成功,現在該他享受人生了。所以,他很快就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

牛金星也有些迫不及待。想到不日就要位極人臣,不免得意非凡,屢次勸諫李自成登基稱帝,並積極籌備登基大典的準備,希望能早日實現榮耀的一刻。

同時,牛金星的府中亦是門庭若市。一些想做官的人,都備著厚禮走他的門子,希望日後能在朝中謀得一官半職。在迎來送往中,牛金星風光無限,好不神氣。

就在大家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時候,有一個人卻非常冷靜。

這個人就是曾舉薦過牛金星的李巖。

李巖認為,此時的農民軍雖然佔領了北京,但後金、南明以及張繼忠的大西政權都勢力強大,如果光是貪圖享樂,放任將士在城中燒殺擄掠,又對亡明官員殘酷追餉。這樣的話,只會自掘墳墓。所以,他提出了“兵居城外不可擾民”“安撫吳三桂”“停止對亡明官員追餉”等眾多好建議。

牛金星是個阿諛奉承之徒,再加上他一向妒忌李巖在軍中的威望,所以他趁機向李自成進讒言。這樣一來,李巖的建議不但沒得到重視,李自成還有些猜忌李巖了。

(李巖和李自成)

果然,由於缺乏約束,李自成的部下惹出了大亂子。劉宗敏垂涎吳三桂小妾陳圓圓的容貌,把她佔為己有,最終導致吳三桂怒而降清。

隨後,李自成在攻打山海關時,兵敗一片石。牛金星眼看北京不保,為了圓自己丞相之夢,硬是催促李自成在退出京城的前一天,登基稱帝,好歹過了一把丞相癮。

清軍入關後,在清軍的追擊下,大順軍中不斷有人出逃或投降,李自成因此變得疑心重重。

就在這時,河南被清軍攻佔的消息傳來。李巖主動請纓,表示願意帶一支軍隊前去平定河南。

牛金星利用李自成多疑的心理,再次向李自成進讒言,說李巖是想另立門戶。於是,在李自成的首肯下,牛金星設計殺死了這個處處都比他強的眼中釘肉中刺。

然而,牛金星的舉動,簡直就是動搖軍心。更多的人離開了大順軍。最後,甚至連牛金星都下落不明瞭。

牛金星到哪兒去了呢?

有人說,牛金星逃遁到江西一帶隱居起來,做了道士。不過,這是野史記載,似乎並不可信。

還有個說法,牛金星投降了滿清。

這個說法在《清史稿·季開生傳》中得到了印證,書中記載牛金星帶著兒子牛佺投降了滿清後,給事中常若柱曾上疏懇求誅殺牛金星父子以洩民憤。由於牛金星能言善辯,清廷不光寬恕了他,還打算封他個一官半職。但由於明朝官紳都痛恨他,所以,他們最終只給他的兒子牛佺封了個黃州知府的職務。隨後,牛金星便隨兒子居於府署中,老病而死。

可惜李自成分不出忠奸,害死了忠臣。他最相信的人,最終卻背棄了他,投降了滿清。真是可悲啊。

(參考史料:《清史稿》《明清史料》)


張生全精彩歷史


崇禎十七年三月(1644年4月),李自成兵圍北京城,崇禎皇帝在逼殺皇后嬪妃、砍殺兩位女兒後,然後逃到煤山自縊而死,明朝隨之滅亡。

隨後李自成在武英殿繼皇帝位,加封牛金星為丞相。然而,丞相牛金星接下來的一系列動作,卻把李自成送上了不歸路。

可以這樣說,李自成的敗亡牛金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李自成敗亡後,由於他的人品不好,降清後,遭到了群臣的攻擊和反對,到最後竟無人知曉牛金星到底去了哪裡?

歷史根本沒關注這麼一個嫉賢妒能,寡廉鮮恥的奸人。


▲牛金星

牛金星是河南省寶豐縣人,從小狡黠有計謀,長大後熟讀四書五經,其讀書涉獵很廣,尤精通周易和六爻八卦,自詡是諸葛亮和劉伯溫一樣的人。

25歲考中秀才,32歲中舉人。

就在他而立之年,牛金星被誣下了大獄。原來他和一個遠房親戚、當地的富戶王某為爭土地打起了官司,王某用重金賄賂衙門,牛金星最後敗訴,被官府革去舉人頭銜,發配盧氏(今河南靈寶一帶)充軍服役。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率軍從重慶奉節一路攻打到河南,當時李自成聽聞河南杞縣,有個叫李巖的秀才智謀雙全,於是禮賢下士,邀請李巖加入起義軍。

經過三天三夜的交談,二李相見恨晚,李巖成欣然做了李自成的謀士,隨後他把曾經的獄友牛金星推薦給了李自成。


▲李巖

原來李巖之前因為帶領民眾抗捐抗稅而被關進了監獄。在獄中,李巖遇到了牛金星,二人在獄中結成了難兄難弟。李巖是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君子。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牛金星被任命為天佑殿大學士。在闖營中,李巖和牛金星是罕見的“雙子星”。在眾多粗俗,目不識丁的將領中,二人愈發顯得出類拔萃。

當李自成進北京,牛金星被封為丞相後,牛金星愈發顯得心胸狹窄。面對皇宮裡的花花小世界,牛金星想大權獨攬,他慫恿李自成極盡奢華淫亂之能事,整日教習李自成一些皇宮裡的繁文縟節,放任吳三桂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假如李自成及時出手消滅吳三桂,吳沒有時間開山海關引清軍進入關內)

此時李巖多次上書李自成要及時出手消滅吳三桂,不給吳三桂喘息的機會,約束眾將領,不要濫殺無辜,不要鞭打明朝遺臣,防止激化矛盾。提出要善待吳三桂京城裡的家屬等策略。


▲吳三桂

但此時李自成卻享受著美人們左擁右抱的神仙日子,表面答應了李巖,實際內心對他很反感。此時李巖要熄滅李自成心中的慾火,提醒他及時迴歸正常,而牛金星卻為李自成選妃,廣置後宮。

牛金星揣摩李自成的心意,也為了將來專權做獨相,在李自成和吳三桂死磕“一片石”之戰,戰敗退回京城後,他向闖王進言要尋機會除掉李巖。

牛金星為什麼要謀害李巖呢?

原來李自成在山海關和吳三桂死磕失敗後,京城士兵人心大亂。人們佩服李巖的謀略和眼光,開始懷疑之前的一句讖語:“十八子主神器”另有所指。意思是說李巖有可能是真命天子。

這是傳言是李自成和牛金星不願面對的現實。於是,牛金星向李自成提出要除掉李巖。此時李自成和牛金星乃一丘之貉。


▲李自成

牛金星要除掉李巖的計劃,得到闖王的首肯。就在李自成逃出京城途中,有一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來軍營中飲酒,牛金星早在隱蔽處安排了殺手,當李巖剛邁進營帳就被殺手亂刀砍死了。

途中牛金星冤殺李巖,造成了軍心更加渙散。面對這種亂局,束手無策的牛金星做了逃兵,他徹底消失了。

牛金星到底去哪裡了?

對於他的去向有兩種猜測,其一牛金星和他的兒子牛佺(quan)投降了清朝。但是在清朝官員名冊上卻找不到牛金星的名字,倒是有他兒子的名字,牛佺任黃州知府。當時人們猜測,可能牛金星的人品和官德很不堪,遭到群臣的反對和排擠,攝政王多爾袞把他除名了。

第二種說法,清廷很鄙視牛金星,不任用其為官,於是他隱居在江西武寧縣魯溪深山老林當了道士。

1652年,牛金星死在了兒子牛佺的家中,臨死前囑咐兒子:“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兒子果然照做了,把父親葬於寶豐香山之陽。


秉燭讀春秋


先來看看問題,說的是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位主人公,到底是什麼來頭。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人。是一名舉人,後來在李巖大將的舉薦下,投靠在李自成門下。並且向李自成建議“少邢殺,賑饑民,收人心”,李自成採取其措施。後來李自成軍隊入住陝西,改西安為西京,國號為大順。這時的牛金星被封為天佑殿大學士,也就是丞相。



後來李自成進軍北京。攻佔北京後。牛金星大喜之後,催促李自成準備登基大典。沒有看清當下的實況,採取正確的政策,導致李自成在山海關一戰中大敗,並且還挑撥李自成與李巖大將之間的關係,導致李巖被殺。後來李自成被迫退至西安,後來又退至湖北,最後李自成被當地鄉民誤殺。牛金星下路不明。但依舊有幾種說法。



第一 說牛金星隱姓埋名,當了道士。

第二 牛金星的長子在大清朝當官,牛金星後來在其兒子家居住,但一直沒有暴露自己的姓名。

第三 那就是投降清朝。在《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中有這樣的文字:“賊相牛金星,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宜嬰顯戮”。這就話就是說丞相牛金星還是君主殘害百姓,對抗朝廷,但是最終還是投降了。



歷史的車輪我們抵擋不住,牛金星到底如何我們只能從歷史點滴中查找。但是挑撥離間,致使會殺李巖大將,這怕是李自成後悔莫及的事情了。


蟶子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牛金星,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這大小也算是個人物,畢竟都做到了李自成宰相的位置上。

按理說李自成給的待遇他也不低,而且對他那叫個無比的信任,整到最後李自成自己都沒想明白,當他兵敗被清朝八旗追著滿世界跑的時候,這頭一個站出來背叛他的就是這牛金星。

所以牛金星這人,人品真不咋地?

李自成都悔死了,這濃眉大眼的他咋就沒有瞧出來,牛金星的後腦殼全是反骨。當然後悔也沒用了,老話不是講棋差一招滿盤皆輸嗎?

那麼想要解釋牛金星這人的去向,咱不妨先來了解一下牛金星這人,打個底。

牛金星

咋說呢?牛金星這人開頭就沒打算造反,有那麼小富則安的意思,他這造反也是被逼的。

咱就從他咋被逼著造反開始說起。

想當年這牛金星他也是讀書人家的子弟,打小就被家裡邊那書香薰的,也燻出了勤學好讀,二十郎當歲這就弄了個秀才的功名,這就相當於有了預備官身的資格。

那麼到了三十歲出頭這就中了舉人,就這勢頭要是在努把力整個進士,應該也不是啥難事,畢竟范進中舉那都五十開外了,這都被科舉折磨了三十五年,一旦中舉開竅,中進士那也是分分鐘鐘的事。

你都沒想到身處亂世的牛金星,靠著家裡邊的田,又開課授書做了教員,也就不打算出世,這小生活過的還蠻滋潤的。

閒暇的時候,他不光讀點經文史籍的,還讀天文地理,研讀個兵法佔卜的,也算是學識淵博之人,不能說是全才,但也差不離了吧!

就在他默默無聞打算混吃等死一輩子的時候,老親家的一件事打破了這寧靜。

這老親家姓王,是當地一個土財主,就那種不讀書還沒點下限的人。他那有一個倒黴的兒子,這娶了老婆沒多久,就這麼死翹翹了。

咋說呢?他這兒媳婦也漂亮,作為公公的王老財主,感覺自己也年富力強。在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情況下,就這麼,啊……,大傢伙也能猜到了,咱就不捅這窗戶紙了。

擱過去那叫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啊!王老財主家裡有錢,別人當他面都不提這事,大傢伙面上過去就這麼得了,也不揭短,但私下裡都瞧不上這人。

那麼牛金星是他兒女親家,牛金星聽了這事就來氣,這也叫個事,這不影響他聲譽嗎?

所以就跑到王老財主家門口罵大街去了,讀書人嗎?罵人都不帶髒字的。這通罵下來牛金星到是痛快了,但被堵到家門裡邊的王老財主可不幹了。

“揭俺短是吧?好個牛金星?咱沒完!”

得咧!回頭這王老財主花大價錢跑衙門口就去告狀。就那會進了衙門口不扒層皮,這都不是個事不是,牛金星就這麼得進了老虎口。

抗欠賦稅不說,他還霸佔了十八個婦女,就這一個月一個,一年下來還富裕好幾個呢?

就這案子轉手就成了鐵案,都沒地叫屈去,牛金星的舉人功名也沒了,這還帶充軍服役呢?

牛金星傻眼了!不去是個死,去還是個死!

那麼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老鄉李巖,把牛金星推薦給了李自成。

說他這人是個大聰明,有謀略,李自成同意了,畢竟李自成的隊伍裡百分之九十以上這都是大老粗,多幾個讀書人也不錯。

老天爺把牛金星的門給封了,但給他捅開了一個扇窗戶,打這起牛金星算是入夥了。

讓李巖沒有想到的是,這牛金星最後居然成為了他的催命符,這讓李巖有點措不及防啊!

好咱接著說牛金星。

咋說呢?牛金星確實有那麼幾分才氣,雖然和那一統江山的劉伯溫差老大一截,但能力還是有的,提出了“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這建議讓李自成收到了滿滿一波點贊。

就這還不算,牛金星還給李自成拉了好大一波的讀書人入股,其中那比較有名的宋獻策就是牛金星推上去的。

所以前期牛金星作為李自成的軍師,還是蠻合格的,理所當然的他就受到了李自成的信任。

攻佔京師

話說當年中原地區災荒不斷,農民沒糧食吃,官員還幹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夠的,造反那就在所難免了。

李自成在李巖提出的均田免賦的策略下,這一傢伙就整出了百萬之眾的大部隊,這就成了所有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大頭。

在1643年的時候,李自成就擱襄陽這塊做了新順王,開始了安置流民,恢復生產的舉措,按理說這是好事,天下大亂太久,是需要時間休養一下。

也就一年的時間,李自成這就感覺根基已經穩當了,這就建國了,這就是大順。

也是,這也太順利了。但這事要是在咱看來,他這做的太過著急了,一年的時間,夠你安撫流民嗎?就算是夠,你在地方的根基穩當嗎?

這裡面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地方上的勢力他們支持你嗎?你佔領這塊足夠的安全嗎?你的命令能夠上通下達嗎?

一年的時間絕對做不下來,你連個由頭都沒有這就稱帝了。歷史上著急忙慌稱帝的,還真沒幾個落個好的。

你稱帝也行,咱好好耕耘一段時間,兩年還是三年把你打下來的地盤鞏固一下也成。

你都不知道,李自成1644年一月份擱西安稱帝,而且也就在一月份就開始東征打北京。

這操作導致的直接後果,一路打下去只能打贏,不能打輸,一旦輸了,立馬就得崩潰,畢竟沒有基礎凝聚力不是,而且一旦輸了,之前佔領的地盤,分分鐘鍾就得翻臉,畢竟這地方你壓根就沒能夠做到服眾。

但李自成一般人可不管那個,這個時候的牛金星怡然被封為天佑殿大學士,擱這會已經沒啥丞相的帽子了,這官其實也就相當於丞相了。

從這裡咱就能看出來李自成對牛金星的信任。

話說這一路打過去,那叫個高歌猛進,呼呼啦啦的過去了,明朝那幫子官員敗的敗,投降的投降。

有那軟骨頭的,那自不必說,那兵部尚書張縉彥,打小就是個神童,在他的操作下,不讓地方上的部隊勤王,等到李自成打到北京城的時候,“咕咚”一下就跪了下去,主動打開了城門,放了李自成進來。

咋說呢?這一刻,那可是李自成的人生巔峰啊!最終的夢想居然如此輕易的就達到了。

開頭的時候,李自成還能節制一把,讓士兵不得擾民。

但李自成在這地方,呆了沒幾天的功夫,這就憋不住了。畢竟京師嗎?天下繁華之所在。

金銀財物自不必說,美女這都論堆數。沒見過多大世面的李自成很快就迷失了。畢竟當年劉邦打下咸陽的時候,也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但李自成可沒有張良樊噲這樣腦瓜清醒,而且還能說的上話的親信。

李巖到是說了,但壓根就沒人聽,還遭李自成大白眼,開始不待見李巖。

而讓李自成最為信任的牛金星,他也在忙乎自己的人生巔峰,畢竟這李自成一旦坐到龍椅上,他就是大一統皇帝,而他牛金星可就是大一統王朝的宰相了,那光宗耀祖自不必說。

所以牛金星其他的事壓根就不在他的考慮之列,就想著方的勸李自成登基當皇帝,順帶著自己也過把癮。

哎呦!就這時間點上,牛金星家門口那是騾子馬車挨著個排隊去見這牛金星,就盼著李自成做了皇帝,自己個也能撈個差不離的職務。

瞅著這架勢,大傢伙就應該明白,李自成的軍隊其實快失控了,畢竟大傢伙心思都不在如何維護,而是在分享勝利的果實,可問題是,這果實壓根就沒有熟透了,咬著還磕牙。

大明朝皇帝是沒了,但實力依然,其他幾路起義軍雖然比他個頭小點,但那也是一股股力量,關外邊的滿人,天天琢磨著如何打秋風,你不考慮這個,你考慮如何分潤果實,這不倒黴催的嗎?

就這時間點上,只有一個人還保持著冷靜——李巖。

他給李自成分析了眼前的局勢,並提出了幾點建議,把士兵拉到城外邊去,別擾民了,再把那吳三桂安撫安撫,畢竟擋著滿人的就剩下這麼一個了,再有別為那些個銅臭毛毛錢追著大明官員要錢了,以後再說成不?

李自成很快就給出了答案:“不成!”

李巖說一次,兩次,李自成看在以前的功勞上,還是能忍上一忍的,但李巖三番五次的去說,這就有點著急上火上眼藥水的感覺了。

李自成打心底裡把李巖拉入了黑名單。

這一樁樁一幕幕被牛金星看到了眼裡。其實他也知道自己的才能,在整個李自成的體系當中,能壓他一頭的就是這李巖,所以他逮住這機會就給李巖上眼藥水。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李自成對這李巖更加的有了看法。

而李自成沒有聽李巖的很快就嚐到了苦果,沒有紀律只想著撈的部隊,給李自成帶來了麻煩。

手下大將劉宗敏看對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那叫個魂牽夢繞,在那種上沒有約束,下沒有懲罰的局勢當中。

劉宗敏笑呵呵的就把陳圓圓收攬到了自己家裡邊,這就成為了吳三桂降清的一個由頭。

其實吳三桂降清這事,俺覺得這就不能扣在一個女人的身上,其實從他後來的表現當中不難看出來,他就是有這打算的,只是缺少一個背鍋的而已。

但這鍋確實是你李自成給送過去的,這怨不得別人。

就這李自成還想著勸降吳三桂,拉倒吧,這都看不清局勢。

後來的事

最終李自成帶著一幫人在一片石和吳三桂來了一次大決戰,結果滿人蹲在一旁,等著雙方力竭之時,一傢伙就把李自成給幹翻了。

沒法子的李自成,這就退到了北京城,這好不容易達到了人生巔峰,沒幾天的功夫,這就完了,李自成都想不明白。

而這個時候,牛金星還在為他那大一統王朝的宰相著急,勸李自成登基,於是歷史上演了一幕尷尬的一幕,李自成在離開北京城的前一天,正式登基了。

這傢伙把個牛金星忙乎的團團轉,畢竟他為這一天,設計的各種各樣的禮儀啥的這都用上了。

捎帶著他也過了過丞相的癮。在李自成退出來的時候,還給紫禁城點了一把火。

這事尷尬了。

那麼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後,他不細心經營之前打下地盤的惡果開始顯現。

這山西河南都不要了,畢竟這地他不熟不是,不是他經營的地,他就想著逃到西安在做打算,但西安這塊,他經營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談不上熟。

很快西安他也不要了,退了出來,這一路上你就別說了。開頭他打北京有多順利,那麼他退的時候,是打的時候的十倍。

很多地盤都反了,要不重新投靠了南明,要不就投靠了清朝,好不悽慘啊!

說道這裡,咱就得說上一句,這就是為嘛很多開國皇帝,開頭的時候,這就不喜歡先稱帝呢?只有等到時機成熟了才稱帝,這是有原因的,這教訓就是李自成,啥也不懂,著急忙慌的想做皇帝,最後啥都沒了。

那麼在這個時候,李巖站出來,想要帶一支軍隊去河南收復失地。

結果這個時候李巖已經失去了李自成的信任,加上牛金星的挑撥,最終李巖被李自成幹掉了。

這李自成相當於自毀臂膀,走向末路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個時間問題,殺李巖,只會讓這時間加快。

那麼所有人都看出了李自成對這麼優秀的人下手,對他們也就更容易下手了,人心渙散了,想要收起來是不可能了。

李自成在也回不到,打不死的小強的境界,信譽沒有了啥都沒有了。

最終李自成死在了九宮山。

估計說道這裡,有人說李自成最後當和尚去了。這事不是咱今天討論的,所以咱也不說了,他有好幾個版本的。

那麼牛金星呢?

有倆個說法,一個說法是牛金星在李自成兵敗,一路逃竄到了江西這塊,做了道士。但這消息出自地方上的野史,沒太多的根據。

那麼正史的說法,牛金星投了清朝。

而且不是一個人,是帶著自己的兒子一塊投的。他投過來,一幫子原來明朝的官員,瞅著他就來氣,有人上書建議砍了這爺倆,畢竟他在北京那段時間也沒幹啥好事。

那麼清朝瞅著這麼一個主,殺是肯定不能殺的,畢竟他這人沒啥威脅,而且你這殺降的名聲也不好,所以就給了他一官半職的。

但過去明朝的官員,壓根就不待見他,一瞅到他,全跑了,就不和他站一起,至於共事你快拉到吧,不給他出難題這都算好的了。

所以最後清朝就給了他兒子一個黃州知府的官,那麼牛金星和兒子住到了一塊,最後病死了。

這結局對於牛金星來說也算是個好的結局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裡,有很多像謎一樣的人物,牛金星便是其中一個,在他身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謎,作為一個舉人,卻放棄豐衣足食的生活跟著李自成造反,李自成失敗後,他又像謎一樣的失蹤了,留給後人無限遐思!

首先,我們認識下牛金星其人。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寶豐縣人,擔任魯府紀善(明代的八品官,吳承恩也擔任過這個官職),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好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雖然明末局勢動盪、官府腐敗,但是牛金星家裡有田,還開館教學,小日子還是挺滋潤的,為什麼放著這麼好的日子不過,偏偏跟著李自成造反呢?

清朝的史書為後世提供了以下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牛金星乃是好色之徒,一次喝醉酒,就把親家進士王士俊的醜事給抖摟出來了,王士俊懷恨在心,和縣令一起編個罪名,將牛金星革去功名,投入大牢,當李自成破城之後,就投到李自成賬下。

第二種說法是,牛金星中舉後得罪了縣令和當地豪紳,被革去舉人,投入獄中,在獄中遇到了劉姓汪洋大盜(有人說是劉宗敏),他看牛金星會卜佔禍福、識文斷字、略懂兵法,十分欣賞,出獄後,在李自成面前極力推薦,李自成因而破城救出牛金星。

第三種說法是,牛金星和親家王某關係不好,牛的兒媳死後,親家勾結官府,將牛金星父子二人投入獄中,好友為就他,代替牛金星入獄,讓牛金星向“蘭陽梁宦”求救,牛金星沒有搬來救兵,無臉見人,只好投奔李自成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人向大將軍李巖推薦了牛金星,恰逢牛金星被革去功名,不得已投奔李自成,李巖為他說了好話,牛金星得到李自成的重用。

無論牛金星是如何混進起義隊伍的,李自成對他的信任是實實在在的,他為李自成置頂戰略、策略,先後擔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李自成進京後,身為宰相的牛金星極力鼓動李自成稱帝,忙前忙後籌備登基大典,他也達到了人生頂峰,風光一時無兩。公元1644年,吳三桂降清,李自成在山海關阻擊失利,當了一天的皇帝就撤出了北京城。

牛金星的結局比加入起義軍的原因更復雜

一種是降清說。《清史稿》中《季開生傳》中所附的給事中常若柱奏疏中有這樣的文字:“賊相牛金星,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宜嬰顯戮;乃復玷列卿寺,覥顏朝右。其子佺,同父作賊,冒濫為官,任湖廣糧儲道,贓私鉅萬。請將金星父子立正國法,以申公義,快人心。”通過常若柱的奏疏可以看出牛金星降清了,但是清政府並沒有按照常若柱的奏疏處死牛金星,只是將他罷官了。此外,杭齊蘇也曾上奏稱:“乃有天下元兇如偽丞相牛金星及其孽子偽府尹、今黃州知府牛佺,偽尚書、今漳南道兵備張嶙然是也。孽黨三人,均當一例駢斬,以洩神人之憤。”這次上奏,不但沒有讓牛金星的兒子牛佺倒黴,反而因禍得福,被提升為湖廣糧道副使兼右參議,從中,我們可以推理出來,清政府對牛金星的投降還是比較認可的,把他劃入“真心投誠”的行列。

二是失蹤說。有人說李自成兵敗後,牛金星隱居於河南省禹州市後燕井村,現其墓地位於後燕進南水北調幹渠北邊。還有一種說法是牛金星改名換姓隱居於江西武寧縣魯溪深山老林當了道士。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匿藏在長子牛佺的官署中,牛佺雖官至清湖廣督糧副使,但牛金星一直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因而得以安享晚年。牛金星臨終前囑佺曰:“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牛佺遵其遺囑,葬牛金星於寶豐香山之陽,即致仕旋里。

不論牛金星是如何度過晚年的,總體來說,應該還是善終的。不過,牛金星才能一般,雖然向李自成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但是他一心促成了李自成稱帝,加速了吳三桂和清政府的進攻節奏。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戰敗,此時的牛金星沒有協助李自成重整旗鼓,反而因為李巖批評他奢侈浪費,就挑撥離間,害死了大將軍李巖、李牟兄弟,氣得劉宗敏大罵“你這廝沒有一箭的功勞,居然敢擅自殺害兩名大將,我一定要誅殺你”,最後劉宗敏被氣走,加速了大順政權的分裂和滅亡。



葛大小姐


牛金星,河南汝州寶豐縣人,舉人出身,曾教過私塾。至於為何投義軍,則有多種說法,在《明朝紀事本末》說牛金星:“向有罪,當戍邊,降於賊”。但在《豫變記略》和《甲申紀事》等當時的傳聞記述,牛金星是得罪了官紳,才無所歸止,投靠了義軍。但不管牛金星因何投軍,在大順政權,他是為數不多的文人,與李巖、宋獻策並稱大順政權三大謀臣。

關於牛金星在義軍失敗後的下落,其實也存在爭議。在當時的《明史》、《豫變紀略》等記載中牛金星都是潛遁,下落不明。可是到了《清史稿》中,卻引據了順治的一項奏疏,說牛金星降清了。

在《清史稿》中這樣記載:

給事中常若柱疏言:“賊相牛金星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宜嬰顯戮……請將金星父子立正國法,以申公義,快人心。”得旨:“流賊偽官投誠者多能效力,若柱此疏殊不合理,應議處。”

這裡說給事中常若柱請求將牛金星父子立正國法,可是順治沒有批。常若柱確有此人,可是關於牛金星何時何處降的清,又是作了什麼處置,有沒有給牛金星官職,給的又是什麼官職?這些都搞不清楚。常若柱上疏只是稱牛金星賊相,看樣子是沒有任職。可是常若柱上的這個奏疏不僅沒有讓牛金星父子正法,反而受到了順治的貶斥,將其罷官。

像牛金星這樣的重量級選手,如果他降清了,那對於標榜自己得位正的清廷來說,不可能不大做文章。清廷一直喊著是從流寇中奪取的天下,是繼承了明朝的正統地位,乾隆就說過:“取天下從未有如我朝之正者。”可是很顯然,除了《清史稿》提了這麼一句,其他清朝早期的史書都沒有記載牛金星。

事實上,《清史稿》顯然有誤,在《清實錄》中有類似的記載,但卻說牛金星“力盡始逃”,這就和“降”一字之差,意義卻大相徑庭。從諸多記載應該可以推測出,牛金星沒降清,而是遁亡。在清道光年間耿興宗所寫《尊汝山房文稿》裡,他作了認真考察,曾親見牛家有牛金星的墓碑,牛金星的兒子牛佺在清朝入湖北時,投降清朝並官至湖廣督糧副使。所以牛金星是有可能藏到了兒子牛佺的官署中隱姓埋名。


邯鄲醉


李自成隊伍在崇禎十年時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兵部尚書楊嗣昌以“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圍剿李自成軍。十萬明軍在明將洪承疇和孫傳庭的統帥下,各個擊破李闖軍隊。農民軍遭到沉重打擊,剩餘十幾人的殘部逃到商洛山避難。

清軍對關內的進犯給李闖軍隊帶來喘息之機。兵部尚書楊嗣昌主張與清議和,遭到勤王總指揮盧象升的反對。為加強遼東防務,與清作戰,剿李主力洪承疇、孫傳庭隊伍移防遼東,李自成軍這才鬆了一口氣,慢慢緩過神來,重新拉起了千餘人的隊伍。

崇禎十二年,四川的張獻忠歸順朝廷後又再度反叛。明軍這時已分身乏術,主力又進川圍剿張獻忠。這時,李自成軍乘趁挺入河南。

此時的河南已連續三年大災,百姓苛絹雜稅沉重,激起很多百姓起事抗爭。李自成到來後,很多百姓和士人都投奔他而來,隊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李自成文武兼備的重要將領李巖和重要謀士牛金星就是此時投奔李自成的,並且李巖還是牛金星的入夥介紹人。但在1644年李自成敗走北京的途中,牛金星誣陷李岩心存異志,導致李巖被李自成冤殺。那麼牛金星的歷史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牛金星與李巖一樣,都是河南人,並且家境都不錯,都出身於官僚家庭。牛金星的父親牛垧,曾經是親王府的講授官員。牛金星自幼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二十歲時考中了舉人,平日裡做個教書先生,日子倒也悠閒平靜。

可這豐靜的日子在崇禎十年(1637年)戛然而止。這禍事就起在牛金星多嘴多舌上。

牛金星的兒子叫牛佺,牛佺的兒女親家王士俊是京官主事。不過這位王主事生活作風不檢點,家有閨門之醜。這畢竟不是光彩之事,所以大家都嘴上不說,心裡明白。哪知牛金星卻在一次酒後,大張旗鼓地公然談論此事,搞得王士俊臉上掛不住惱羞成怒。

崇禎十年,王士俊就勾結當地知縣石可勵,以抗稅的名義革去了牛金星的舉人身份,又將牛金星充軍到河南盧氏。


崇禎十三年,牛金星在李巖的推薦下投奔了李自成。由於李自成手下的讀書人並不多,而牛金星與李巖一樣,都是舉人出身,所以李自成對牛金星也很器重,視牛金星為心腹謀士。

牛金星也富有政治頭腦。他根據當時河南饑民遍地、群情激憤的形勢,向李自成提出“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的主張。於是李自成依計而行,開官府糧倉賑濟災民,再加上李巖提出的“均田免糧”的口號,很快李自成在河南大得民心,隊伍逐漸壯大達到了數萬之眾。

李自成隊伍的不斷壯大確實是牛金星立下了汗馬功勞。李自成對牛金星越發器重。

崇禎十六年,李自城攻下襄陽,自立為新順王,封牛金星為丞相。

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牛金星又晉天祐殿大學士。


職位的不斷升遷,使牛金星內心充滿對權欲的瘋狂迷戀。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軍由德勝門攻入紫禁城,崇禎帝吊死於煤山。

李自成雖然入主了北京城,但是在入城後卻昏招迭出。

農民軍進城伊始,劉宗敏就以酷刑暴力追贓派餉,一些明朝降臣因此致死,搞得降臣階層人人自危,人心不定。

李自成縱容隊伍在城內搶掠燒殺,底層百姓對農民軍也怨聲載道。

而劉宗敏對吳三桂的老爹吳襄也拘捕拷餉,並且還霸佔了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進一步激怒了吳三桂。


其實在進城之初,李巖就對李自成勸諫,提出對降臣甄別,儘量不要擴大打擊面、嚴肅軍紀、拉攏吳三桂、分化明軍的建議。可是志得意滿的李自成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李巖的建議被他當成了耳邊風。

李自成一心想的是他的皇帝登基大典。丞相牛金星也是一直為此事積極籌備。在李自成慘敗山海關一片石之後,牛金星已將登基大典籌備完畢。一路潰逃回京的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舉行了登基儀式,就準備攜細軟西逃。本來李自成還有一個祭天儀式要參加,怎奈急著要逃跑,就讓牛金星代為祭天了。牛金星還給李自成出了個餿主意,在逃跑之前,火燒武英殿。

在李自成軍西逃的途中,李巖為阻止清軍南下,自願領軍赴河南防衛。這時李自成又聽信牛金星的讒言,認為李巖要另立山頭。於是牛金星以設宴為名,在酒宴上誘殺了李巖、李牟兄弟,而軍師宋獻策也被牛金星逼走。


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在富池口之戰中,清軍大敗李自成軍。逃亡九江的農民軍又遭清軍殲滅。劉宗敏、宋獻策被俘。牛金星父子在臨陣脫逃後也投清。

據《清史稿》、《寶豐縣志》等一些史料記載,牛金星的兒子牛佺投清後被任用為黃州知府。而牛金星因為名聲太臭,清臣紛紛要求將其處死。所以多爾袞沒有處死牛金星,也不便為其安排官職。牛金星在順治九年的時候終老於中兒子牛佺的官署中,也算是善終了,並不是民間所流傳的不知所終。


歲月是一條河流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順軍逼走南明將領左良玉,佔領武昌,李自成計劃乘舟東下,奪取東南作為抗清基地。但大順軍尚未準備充分,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襲來,李自成倉促棄武昌向東南進發。順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 (另有一說李自成死亡地點為湖北咸寧市通山縣九宮山。)



牛金星(1595?~1652?),字聚明,河南省寶豐縣(今河南寶豐)人,,父名垧,是魯府紀善,“先世由歲貢仕至縣博士與王府官者數人”,故幼有教養,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為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過著錦衣足食的生活。為李自成制定戰略、策略,歷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李自成兵敗後降清。

牛金星如何跟隨李自成起義隊伍的說法也有好幾種,無論牛金星是如何混進起義隊伍的,李自成對他的信任是實實在在的,他為李自成置頂戰略、策略,先後擔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兵殺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大明王朝從此從此毀滅,大順政權建立。輾轉數地繼續組織軍隊同清軍抗衡,無奈大勢已去,在順治二年李自成在逃跑的途中被農民誤殺而死,大順起義軍就此覆滅。李自成兵敗後,他身邊最重要的兩大能臣牛金星和宋獻策卻不知所終。牛金星和宋獻策他們是李自成最器重的兩個謀曾在大順起義軍中地位很高,一個是丞相一共一個是開國大軍師。牛金星去向成謎,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第一,大順政權存在時間過短,而牛金星也並無出眾之處,史書並未對他進行專門而詳盡記載;第二,當時戰亂頻發,民不聊生,並沒有足夠條件記載;第三,清廷大肆銷燬、篡改書籍,導致關於大順政權的史書大量被篡改或消失。

牛金星投降了滿清。這個說法在《清史稿·季開生傳》中得到了印證,書中記載牛金星帶著兒子牛佺投降了滿清後,給事中常若柱曾上疏懇求誅殺牛金星父子以洩民憤。由於牛金星能言善辯,清廷不光寬恕了他,還打算封他個一官半職。但由於明朝官紳都痛恨他,所以,他們最終只給他的兒子牛佺封了個黃州知府的職務。隨後,牛金星便隨兒子居於府署中,老病而死。

不論牛金星是如何度過晚年的,總體來說,應該還是善終的。不過,牛金星才能一般,雖然向李自成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但是他一心促成了李自成稱帝,加速了吳三桂和清政府的進攻節奏。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戰敗,此時的牛金星沒有協助李自成重整旗鼓,反而因為李巖批評他奢侈浪費,就挑撥離間,害死了大將軍李巖、李牟兄弟,氣得劉宗敏大罵“你這廝沒有一箭的功勞,居然敢擅自殺害兩名大將,我一定要誅殺你”,最後劉宗敏被氣走,加速了大順政權的分裂和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