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今日頭條短短几年就超越十幾年的百度,拼多多也同樣短時間趕上京東,為什麼?

大雪如濤風如刀


今日頭條和拼多多的增速都高於百度和京東,但挑戰者的市場份額、營收和利潤都還未達到老巨頭的體量。增速較快的原因有三:

1、老巨頭的市場增速緩慢,主要原因是其產品或企業的“主要產業(品)競爭優勢”勢能釋放貽盡,已經達到相關競爭優勢能夠觸達市場份額的天花板,因此增速放緩;

2、挑戰者(今日頭條)的“信息匹配”迭代“信息搜索”的競爭優勢開始釋放,雖然巨頭建立起來的“用戶消費習慣和資源壁壘”需要時間去消化,但對於挑戰者而言,用戶消費場景的遷徙顯然比用戶消費習慣的培養容易得多,而百度在建立之初,實際上承擔著教育市場和培養用戶習慣的責任,因此就同一品類來講,通常情況下,挑戰者的發育速度都會高於巨頭當年開疆拓土的速度。拼多多同樣受益於“消費場景遷徙”而非“消費習慣培養”的發育速度差異。

3、具體到拼多多和京東,拼多多依託微信巨大流量紅利,顯然吃到了移動互聯網最大流量平臺的優勢,而京東當年則受制於與淘寶直接PK,並未吃到現成的流量紅利,完全是依靠“倉儲式戰略”和淘寶硬拼的。而在“微信平臺流量紅利”之外,拼多多也吃掉了“四五線城市的用戶流量紅利”,在這一點上,京東當年是直接與淘寶在整體市場上競爭“存量市場”,因此京東當年其實發展得很艱難,在制定依託“倉儲式佈局”的“快”戰略後,才漸漸從電商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慢慢獲得立足之地。


荒草地


百度的資源往往都是一個庫存一樣,我們一些人做搬運工一樣,把百度資料搬運過來而已,很多過去的事情,或者問題,百度都應有盡有。以前滴滴打車橫空出世的時候,燒錢投入大量廣告,如果不是正副施壓,你們覺得滴滴打車會走下坡路嗎?。

再說打電話,以前打電話0.39元/分,現在呢?威信取代了,基本上很少人打電話了,現在0.1元一分鐘也沒什麼人打電話。基本上一個月幾十塊錢電話費就OK了。

再說銀行,以前跨行匯款1萬是50塊錢手續費,換成現在你接受得了嗎?我記得07年在東莞去郵政存錢,早上七點半開始排隊,外面幾百人,室內百來人,能在銀行下午下班前辦理好就大吉利是。特別是中午,人家休息,五個窗口改兩個窗口。你想想,就讓你站一天,你都會發牢騷。

為什麼百度十幾年業績會被今日頭條几年超越。時代不同,科技不同,什麼行業都在創新。最近不是最流行的一句話,你儘管努力,其他交給天意。


廣西人在東莞打工


嚴格意義上來說,今日頭條不見得超越了百度,拼多多也並沒有趕上京東。今日頭條和百度很類似,都是依靠廣告業務獲取利潤,從流量上看,今日頭條已經超過了百度,從技術上看,百度的技術還是比今日頭條強大很多,並且今日頭條雖然目前估值很高,但是估值不代表市值,小米的市值和估值還差了一半,如果頭條上市,不見得能夠超過百度,我認為估值其實存在投資機構操縱吸引接盤手的嫌疑。 而拼多多趕上京東的說法也不準確,拼多多的流量確實已經超過京東,但在口碑、交易額、產業多元化以及市值上和京東都還有不小的距離。

但是不可置否的是,以今日頭條、拼多多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發展速度遠超曾經的BAT和其他老牌互聯網,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高效的信息傳遞

在早期的互聯網領域,受限於基礎設施和通訊技術,信息傳遞速度很慢,像騰訊、阿里這一類的巨頭在開拓市場中也遇到很多困難,用戶積累速度相對比較慢。 而頭條、拼多多等互聯網公司建立時,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及信息通道已經相當完善,用戶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將有關APP、企業的信息傳遞出去,所以這一批企業用戶積累速度遠超老牌互聯網企業,很快就能在流量上追平京東、百度等。


雄厚的用戶印象基礎

除了第一點提及的信息基礎,頭條、拼多多之類的互聯網企業更完備的產業基礎,更確切來說是用戶基礎。例如拼多多所從事的電商,在淘寶、京東的年代,公眾對互聯網和電商具有極強的不信任感,隨著京東、淘寶的擴大,群眾對電商網購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而拼多多之類的後入者進場面臨的信任危機削弱了很多,今日頭條也存在類似的便利。


完善的融資市場

在早期互聯網領域,類似於BAT三巨頭之類的企業融資難度都很大,馬化騰還想過賣掉QQ,阿里還面臨過倒閉,當時融資渠道稀少,市場資金匱乏,信息不對稱進一步削弱融資市場的作用。 現在融資市場相對已經完善,新興的互聯網企業融資難度下降很多,僅僅是騰訊、阿里每年投資的金額就已經十分龐大,新興互聯網企業現金流更加良好,有足夠的資金補貼,開拓市場、完善業務。


囂張說熱點


頭條超百度是實打實的,拼多多超京東是虛的

根據分析,字節跳動2019年上半年的廣告營收超過了百度。與2018年相比,今日頭條在中國移動廣告市場總收入中的份額增長了近8%,而百度的份額下降了近6%。

2019年,頭條目標收入1000億,而百度收入可能會下滑,去年收入是1023億。

之所以頭條會超過百度,是因為頭條改變了移動端廣告投放方式。

如今,搜索引擎已失去了作為廣告商信息傳播的核心地位,今日頭條和微信等平臺的競爭“撼動了百度的主導地位。

雖然搜索,百度依然是第一,但是現在搜索廣告很少了,主要模式已經變為頭條的精準投放為主。

所以,頭條對百度的超越,是實打實的。

反觀拼多多對京東的超越,則是有水分的。

目前拼多多的超越,只是用戶數和市值,真正的盈利能力則完全沒法比。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京東營收2714億,經營淨現金流是235億元,拼多多營收118億,經營淨現金流只有26億元,真要打補貼大戰,拼多多會熬不下去的。前幾日淘集集曝出資金鍊斷裂,每月虧損2個億,就是因為瘋狂燒錢補貼。

今年上半年,拼多多淨利潤虧損28億,每個季度虧損都在10個億以上,如此下去,拼多多還能支撐多久?

所以我認為拼多多對京東的市值超越只是暫時的,只是資本的一時青睞,而無法持久。京東憑藉自己的實力,最終會戰勝拼多多。


趙冰峰財經


我看產業18年,總結出一個規律,每一代新生企業都是以十倍速率幹掉老模型,然後佔領市場大約十年時間。

例如馬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勢力,18年前提出“讓天下生意不難做”,試圖取代傳統零售業和流通貿易。

馬雲和十八羅漢在杭州別墅的歃血為盟,當時傳統勢力並不當回事。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阿里巴巴集團崛起,短短十幾年超越了幾十年的零售業。

一旦打下了江山,只要戰略上不出很大錯,一般全盛時期能達到十年。

下一代商業模型也是以同樣的速度顛覆如今的模型。

百度是BAT時代的產物,特徵是搜索框,需要輸入——用戶找信息。

今日頭條是無線的產物,用戶輸入不方便,乾脆連輸入都省了——信息整合,送到用戶面前,充分滿足用戶“越來越懶”(今日資本徐新語)的特點。

這個特點不是百度忠實的70後用戶的,而是新生代95後、00後的。今日頭條是為他們而生的,百度不是。

同樣的道理,京東的玩法越來越不討三四線用戶的喜歡,顯得太舊太笨太重。拼多多的打法是極端下沉,也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令京東感到吃驚,甚至京東自己也想學拼多多,也夾在自己是否有戰略定力的困惑中。

其實跟戰略定力沒有關係,用戶群變了,巨頭跟不上細分人口群的變化。當用戶年齡增長,細分人群變成主流客戶群,巨頭就失去了自己的份額,被更適應用戶的新玩家打敗。

這種被擊敗的速度,就像當年他們以新生代形象擊敗其他傳統勢力一樣,迅雷不及掩耳。

看著春晚上TFboys和吳磊日益成熟的臉龐,感慨著往日不再,時間是世界唯一且永恆的維度。她創造著一切,又在摧毀著一切。


互聯網產經價值


俗話說得好:“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商場上。正如雷軍所說:風口來了,是豬也能飛起來。咱們今天的問題來了,字節跳動是2012年成立的,而百度是2000年成立的。從時間上來看百度比字節跳動多了12年。可要按市值來說,百度已經沒有字節跳動厲害了,要知道字節跳動雖然沒有上市,但是保守估計市值是750億美金起,而百度目前市值則沒有500億美金。

手機可以沒頭條,但不能沒百度,遇到什麼問題難你們去搜頭條嗎?去到每一個城市或準備去那個城市,都去貼吧發帖,網友都很熱心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對我來說頭條只是娛頭而以,而且現自媒體人太多,很多內容已失真。現在的頭條什麼都想做,金融,社交,電商,視頻,短視頻已很成功了,直播,什麼三農,利用粉絲做二道販子的太多,最後可能成雜貨鋪,適得其反,還是專注信息精推送才是你的本質。至於拼多多從來沒了解,也不打算了解,電器,大件基本京東,小物件淘寶,偶然也上天貓購點其它。一個手機重複的軟件裝幾個真的沒多大意思,何況現在什麼都要邦定,密碼多的記不住。

同樣的道理,京東的玩法越來越不討三四線用戶的喜歡,顯得太舊太笨太重。拼多多的打法是極端下沉,也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令京東感到吃驚,甚至京東自己也想學拼多多,也夾在自己是否有戰略定力的困惑中。其實跟戰略定力沒有關係,用戶群變了,巨頭跟不上細分人口群的變化。當用戶年齡增長,細分人群變成主流客戶群,巨頭就失去了自己的份額,被更適應用戶的新玩家打敗。這種被擊敗的速度,就像當年他們以新生代形象擊敗其他傳統勢力一樣,迅雷不及掩耳。

拼多多的“砍一刀”模式,充分利用了用戶的“佔便宜”心理,而當用戶想要砍價的時候,發起需求一般都是向朋友、親戚等關係密切的人發起需求,從而實現了家族式的裂變,所有人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都有一個普遍心理訴求就是希望便宜,雖然每個人都希望便宜,但是什麼樣的人群希望便宜的訴求更加強烈一點呢?沒錯,那就是相對而言的低收入人群,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的人群,這類人群普遍集中於3線以後城市,而作為人口大國,我國的中低收入人群佔了將近80%,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產生的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大河塗料網


俗話說得好:“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商場上。正如雷軍所說:風口來了,是豬也能飛起來。

咱們今天的問題來了,字節跳動是2012年成立的,而百度是2000年成立的。從時間上來看百度比字節跳動多了12年。可要按市值來說,百度已經沒有字節跳動厲害了,要知道字節跳動雖然沒有上市,但是保守估計市值是750億美金起,而百度目前市值則沒有500億美金。


一、字節跳動崛起

我之前就說過,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TPDP這四個小巨頭。而字節跳動是其中最有潛力的公司。有沒有潛力,不是咱們口頭上說算了,咱們可以看看字節跳動下火熱的產品矩陣。

1、說直白一點,現在抖音有多火?我相信不需要我多說,如果說以前是文字時代,那麼不好意思。抖音已經開啟了短視頻時代。

2、不僅僅是抖音,還有今日頭條、火山小視頻以及更多的直播產品等。總之一句話,字節跳動站在了風口之上。

3、百度的優勢是什麼?那無非是搜索,可現在頭條也推出了自己的全網搜索。

4、近日,字節跳動繼“多閃”之後,再發力“飛聊”,一夢社交20年,字節跳動會越戰越強。


前段時間,百度發佈財報之後,市值是大幅縮水。市值一度被美團點評超過,為此王興提出了用HAT代替BAT。其實無論是從公司整體實力還是說市值來看,百度已經非常疲軟了。在我看來,百度衰落是有原因的。

1、如周鴻禕所說,百度作為一家技術公司,居然去做外賣?最後外賣沒成功,賣身。就是百度花精力做外賣的時候,讓百度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

2、在PC互聯網時代,百度是互聯網最有價值的入口。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錯失了信息流與短視頻,這讓百度的影響力下降。

3、百度主營業務是廣告,但隨著騰訊廣告與字節跳動的廣告崛起。百度自家蛋糕被分食不少。

綜合以上對比,字節跳動之所以短短几年時間崛起。那是因為跟對了勢。而百度之所以沒落則是因為錯誤的戰略所致!


三、拼多多PK京東?

拼多多僅僅成立4年,但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而且還獲得了騰訊的投資。前段時間市值還一定超過京東。在我看來,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超過京東,原因如下:

1、拼多多之所以能崛起,大勢方面是得益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因為怎麼說呢?京東和天貓都是在PC互聯網時代崛起。他們那時候對下沉市場並不看重,而拼多多正是避開了京東與天貓的戰線,成功的從五環之外打進來。

2、劉強東“明州案”事件。無論是對於京東的戰略部署還是口碑都有很大的影響。

3、傳聞拼多多幕後操盤人是當年的淘寶CEO孫彤宇。當年孫彤宇之所以被逼從阿里巴巴離職,主要原因就是和馬雲等人戰略不合。

總得來看,無論是字節跳動還是拼多多。他們都是在對的時間,做了一件對的事。不然哪有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四小巨頭?


春公子


兩個問題要分開談。

今日頭條之所以在最近幾年迅速崛起,並且成功的在風頭上勝過了百度,主要原因是互聯網入口發生了變化。百度的崛起憑藉的是PC時代的互聯網入口優勢,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的搜索功能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了。今日頭條成為了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數據推送迎合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因此快速發展起來。也就是說最主要的原因是上網的工具從電腦變成了手機,百度沒有能夠適應,這樣一個發展變化過程,因此衰落了。當然有人會說,為什麼谷歌沒有走下坡路?這是因為谷歌提前佈局研發了安卓系統,以應用市場這樣一個利器,保住了自己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同時百度近年來昏招頻出,社會聲譽急速下降,確實已經在中國的互聯網頭部企業當中掉隊,現在已經不是一梯隊成員了。

拼多多的發展非常迅速,從市值上講現在可能已經和京東差不多了。但問題在於拼多多現在還處於燒錢階段,京東大體上已經進入了穩定營收階段,後續拼多多的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現在就下定論說拼多多勝過了京東恐怕為時尚早。而且從實際市場的反應來看,拼多多主要搶的恐怕還不是京東的市場,而是淘寶的市場。京東以自營為主業,各方面品控相對較好,無論是在商品質量還是在配送服務方面,在電商當中屬於第一梯隊。拼多多是平臺化運作,實際上和淘寶差不多走的是廉價路線。但是現在淘寶的流量主要被天貓截流導致中小賣家的發展非常困難,這才給了拼多多機會。打個比方,京東比較類似於大型商場,淘寶和拼多多類似於小商品市場。後兩者之間的競爭關係更激烈一些。

互聯網企業的一個特點就是高速發展,但也容易高速隕落。誠如古人所言,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凡事都是相對的。百度自己的發展其實也很迅速,京東的發展也是很快的。只是到了一定階段以後進入瓶頸期再向上發展就比較難了,因此單純的用時間進行比較,到了後半階段的時候就不是太合理了。


用戶4325101516


3.拼多多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2018年8月31日,拼多多發佈上市之後的首份財報。

財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27.09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489%。截至2018 年 6月 30 日的前 12 個月,平臺 GMV 為 2621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583% 。活躍買家數為 3.436 億,較去年同期增長 245%。2018 年 Q2 平均月活用戶數為 1.95 億,較去年同期的 3280 萬增長 495%。活躍買家平均年消費額為 762.8 元,較去年同期的 385.0 元增長 98%。

拼多多用3年的時間達到了阿里、京東發展 10 年的規模,拼多多用社交電商的模式證明,電商市場被阿里、京東佔領之後,依然有較大增長空間,這個空間來自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被拼多多 CEO 黃崢稱之為“五環外”市場

拼夕夕,一出生即被多少公知網紅唱衰,是誰,為拼多多的崛起出力?

流浪地球,一開始默默無聞的電影,無大牌,爆紅後,業界亦不願祝賀的電影,是誰,為流浪地球的票房出過一分力?

他們是誰?我們可以想到很多稱謂,如:

無產階級,窮人,無地產者......

城鄉個體戶,價格敏感者,實用主義者......

大媽大嬸,錙銖必較,性格極度敏感者......

鮮肉討厭者,從不追星者......

以上,是大家可能想到的稱謂,但我認為有個更合適的統稱:

沉默的大多數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96438111888474635/?app=news_article×tamp=1559539501&req_id=201906031325010101520250161253E8C&group_id=6696438111888474635


評也


我個人的觀點

大的環境不說了,就用戶使用來說

頭條就像一個新聞快餐,甚至可以說是標題新聞,這是其它傳統網站沒有體驗過的,傳統的網站,沒有自定義,看個東西不好找,包括現在,特別是看東西,一些不良網站必須叫你app觀看,還有喪盡天良的網站,大家天天在罵他,全是坑人害人的廣告,中國人能夠容忍這樣的公司,這個人太善良了,現在很多人在用頭條搜索,希望大家放棄了喪盡天良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